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河南省某医院心脏介入手术致患者和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剂量水平。方法 患者入射体表剂量(ESD)和剂量面积乘积(DAP)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内置的剂量测量系统测得,对从事介入治疗的医护人员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进行铅衣内、外剂量监测,统计并转换为年有效剂量。结果 心脏介入手术致患者入射体表平均剂量为(1.86±2.36)Gy,剂量面积乘积平均为(19.8±26.2)mGy·m2,该医院心内科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为(1.16±1.80)mGy/a。结论 该医院心脏介入手术致患者受照剂量高于国内外其他调查结果,而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低于国内外其他调查结果。心脏介入手术中患者的放射损伤和放射防护应受到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估算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常见介入手术过程中眼晶状体受照剂量水平。方法 选取常见血管内介入手术(脑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下肢血管造影术),手术者进行前,将已经准备好的片型热释光剂量计置于术者手术帽边缘靠近左眼处,进行测量。结果 术者在不同类型介入手术一次手术过程中眼晶状体所受剂量存在差异,剂量最高者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第一术者为(40.38±42.40)μGy,第二术者为(63.73 ±61.72)μGy;在同一台介入手术中,第二术者眼晶状体剂量往往高于第一术者;同一类型介入手术中眼晶状体所受剂量大小与手术中曝光时间长短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69,P< 0.01。结论 在介入手术中,术者眼晶状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而介入工作人员防护铅眼镜的佩戴率很低,因此必须重视眼睛的防护,加强防护管理,尽可能的减少介入工作人员工作中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身体健康,对日照市从事介入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现状进行调查。方法调查从事介入放射学的人员结构,剂量水平及防护管理措施。结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各测试点辐射剂量率明显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且部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缺乏放射防护知识,对放射防护重视不够。结论应严格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对介入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降低受照剂量,保护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平市常见放射诊疗项目典型成年受检者的医疗照射水平,探索建立我市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推进医疗照射防护最优化。方法 设计统一调查表对开展放射诊疗的部分单位开展放射诊疗的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利用RD-98剂量仪、标准水体模检测典型受检者入射皮肤剂量(entrance skin dose,ESD)。结果 胸片(前后位)的ESD为(0.528±0.871) mGy,腰椎(前后位)的ESD为(3.531±3.067) mGy,腰椎(正侧位)的ESD为(10.848±38.217) mGy,牙根尖周的ESD为(0.165±0.411) mGy。结论 我市常见诊疗项目的医疗照射水平与全国水平持平或更低,胸片(前后位)的指导水平高于基本标准中的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5.
浦东新区介入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身体健康,对浦东新区从事介入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调查从事介入放射学的人员结构,剂量水平及防护管理措施。结果 防护设备不齐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结论 应加强对介入放射诊疗和工作的管理,降低受照剂量,使放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掌握介入放射诊疗操作中病人的受照剂量,为介入放射工作者合理降低病人剂量,确保医用辐射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DSA系统X射线设备及穿透电离室型剂量测量系统,对10类介入操作共186例病人的介入手术操作中有关参数及剂量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类型的介入操作之间,有关参数和剂量都有所不同,同一类型的介入操作剂量相差几倍十几倍,甚至超过20倍,如累积剂量(CD)最低的为下肢血管造影术平均56mGy(范围24~236mGy),最高的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平均为1025mGy(范围118~2531mGy)。结论 介入放射操作应合理降低病人受照剂量,尽量减少产生放射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心血管介入手术中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及与辐射剂量相关的指标进行监测,为改善患者的辐射防护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60例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数据采集,按手术类别分成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及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后继续行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两组,采用TLD个人剂量计照射野矩阵测量法,检测患者荧光照射时间、入射皮肤剂量(ESD)、最高皮肤剂量(PSD)、剂量-面积乘积(DAP)等指标.结果 荧光照射时间范围为1.0~44.7min;ESD范围为2.6~283.5mGy;PSD范围为8.6~1 156.9mGv,剂量-面积乘积(DAP)范围为1.5~170.1 Gv·cm2,有效剂量(ED)范围为0.2~23.8 mSv.照射野沿途剂量范围为0.1~371.6 mGy.CA+PTCA组的荧光照射时间、入射皮肤剂量(ESD)、最高皮肤剂量(PSD)、剂量-面积乘积(DAP)与有效剂量(ED)都大于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动脉穿刺方式的荧光照射时间、ESD、PSD、DAP与有效剂量ED及照射野沿途剂量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血管病放射性介入操作时,对患者的辐射防护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宜昌市介入放射学现状,摸索介入放射学监管模式,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身体健康。方法采取普查、重点调查对全市从事介入放射学的放射诊疗单位、介入使用放射诊疗设备、人员结构及防护管理措施进行调查,并按国家标准对介入状态下透视防护区辐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全市17家医疗机构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3家未办理许可手续;放射工作人员107名,105名执有放射工作人员证,学历以本科以上为主;配备20台介入放射设备,以DSA为主;放射防护用品配备均衡,三级医院配备较为全面;介入工作状态下手术者辐射水平均值超过国家剂量限值。结论应加强对介入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优化介入设备配置,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安全素养,降低受照剂量,使放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介入手术诊疗过程中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探讨其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广西3家三甲医院40名介入手术患者,采用热释光剂量监测法测量不同介入放射手术患者不同部位受照剂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3种不同介入手术诊疗中肝癌栓塞术的透视时间最长,平均为(17.19±27.49) min,最长透视操作时间为129.02 min;不同疾病患者各部位体表剂量差异较大,3种介入诊疗类型中肝癌栓塞术中患者各部位体表剂量最高,平均受照剂量为(6.85±7.52) mGy。结论 加强对介入放射诊疗患者辐射防护,提高介入手术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必须对患者的敏感部位采取防护措施,使他们在诊疗过程中受到的辐射剂量尽可能降低,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10.
介入放射学中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与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介入诊疗中工作人员辐射防护与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测定与研究,对相关影像因素的特点加以探讨.方法分别测定影像增强器照射野的大小、管球角度改变、冠脉造影中不同手术体位对受检者和第一术者体表入射剂量的影响,对介入诊疗中重要站立区域的辐射剂量进行测定与评价,测定和研究介入诊疗区域内辐射场的分布情况.结果成功测量各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数值.结论影像增强器照射野越大,受检者所受剂量越小,影像增强器照射野的改变对第一术者所受剂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对第一术者而言足位辐射剂量最大,头位次之,其他体位辐射剂量相对较小.冠脉造影中正足位的面积剂量乘积值最大,其次为右足位.对第一术者的剂量贡献绝大部分是距地面高60-80cm处剂量高区散射束所致.一般的,被检者左上辐射场的强度最高.被检者右侧一般为手术人员站立处,必须加以防护.在介入手术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防护装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