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于1976年以来应用本院制“胃宁片”,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47例,取得较好疗效。小结如下:一般资料:男40例,女7例。20至40岁者45例,40岁以上者2例。病程长者15年,短者两个月。治疗前均经 X 线钡餐检查确诊,十二指肠球部龛影46例,胃小弯龛影1例。疗效评定:(1)治愈:典型的溃疡病症状和X 线检查龛影消失。(2)好转:溃疡病症状明显减轻,X 线检查龛影缩小。(3)无效:症状与 X  相似文献   

2.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是一种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此病的发生率为3%~4%,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该病愈后良好,但有的病程较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及较重的经济负担,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完善已明显缩短病程。本文对  相似文献   

3.
杨曦 《实用医学杂志》1996,12(9):619-619
梯状胃亚全切除术治疗胃高位溃疡湖北省蕲春县人民医院外科(436300)杨曦胃高位溃疡好发于中老年人,病程较长,部位深在,手术操作困难,至今仍是外科手术难题之一。我科自1988年9月~1993年9月采用梯状胃亚全切除术治疗胃高位溃疡18例,效果满意,现...  相似文献   

4.
<正>胃痞是门诊消化科较为常见的就诊病证,亦常常作为消化科相关疾病的伴随症状出现在就诊当中。患者自觉胸腹满闷不舒,按之柔软无痛,望无胀大之形的症状,伴有食少纳呆、嗳气、大便稀溏或排便不爽等临床表现。该病多为慢性起病,多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病  相似文献   

5.
胃扭转较少见,但发病急骤,病情严重,临床诊断困难,应视为外科急诊加以及时处理。今将我们收治的17例作一简扼报道,并重点介绍应用推拿手法复位治疗胃扭转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的诊断、与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抗Hp治疗是否合适、对症治疗的重要性及随访注意事项。方法总结2007年2月至2013年2月揭西县人民医院门诊Hp阳性符合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的患者30例,研究其诊断标准、抗Hp治疗及对症治疗结果、与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并讨论随访中的注意事项。结果经第1阶段治疗后仅3例表现为症状好转,占10.0%,25例症状无变化,占83.3%,2例症状有所加重,占6.7%。所有病例在第1阶段治疗结束后4周行C14呼气试验,结果25例阴转,占83.3%,5例仍阳性,占16.7%。结论无论Hp阳性与否,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与慢性胃炎均为两种不同的疾病或综合征,其诊断条件不同,治疗目标及方法不同,预后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郭利亚  李玉芬  闫慧明 《临床荟萃》2007,22(14):1048-1048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笔者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门诊及病房运用胃动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200例,并以西药多潘立酮(吗丁啉)100例作为临床对照,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300例糖尿病患者均经胃钡餐造影和(或)胃镜检查确诊,上消化道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胃瘫综合征发生率3.9%,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综合保守治疗是胃瘫综合征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动力障碍的治疗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院1992-10~2004-02胃大部切除术后动力障碍36例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301-1303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胃肠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观察组62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治疗胃肠穿孔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更具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0年-2002年302例施行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共发生胃瘫18例(5.96%),均发生于术后3-10d,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1w内治愈2例(11.11%),2w内治愈5例(27.78%),3w内治愈11例(61.11%)。结论 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胃瘫的主要原因。胃镜X线检查是胃瘫诊断与机械性肠梗阻鉴别的主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临床研究胃手术后并发症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0年1月-2000年12月共旋行各类胃手术5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并发残胃排空障碍17例。其中发生在毕罗氏2式14例,毕罗氏1式3例,除1例预以手术探查,其余均预支以保守治疗。全组病人均获治愈。结论:该并发症为一种功能性疾病,可保守治愈,手术治疗无助病人恢复,可能反而延长残胃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腹部非胃手术后严重胃瘫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 6例患者均给予胃肠减压、应用胃动力药及建立肠内营养等基本治疗 ,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中西结合治疗组。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恢复时间为 5~ 1 2天 ,平均 (6 .8± 2 .5 )天 ;常规治疗组恢复时间为 7~ 5 0天 ,平均 (1 5 .1± 4 .5 )天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胃瘫的治疗应以中西医结合的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及肠内营养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全胃切除术式在胃底贲门部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1998年5月至2007年5月兰州大学附属白银医院普外科手术的118例胃底贲门部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A组)65例,近端胃切除术(B组)53例.对2组患者浸润程度、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为(19.4±3.9)个和(15.2±2.6)个(P<0.05),淋巴结转移率为40.8%(514/1261)、54.8%(441/806),A组No.5、No.6淋巴结转移率为15.4%(10/65)、12.3%(8/65).A、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5/65)、13.2%(7/53).A、B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1%、46.2%、30.8%和66.0%、36.9%、18.5%.A组3、5年生存率高于B组(P均<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更利于胃周淋巴结的清扫,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Ⅰ、Ⅱ、Ⅲ期患者3、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将8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胃大部切除术)44例和对照组(单纯修补术)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但操作更为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更高,与单纯修补术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2004年1月~12月对1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采用红霉素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45岁。均为胃大部切除病人,一般于术后4天进流质食物后发生胃排空障碍,听诊肠鸣音消失,并经造影证实。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76年4月~1987年7月,采用Heller手术及食管胃侧侧吻合加胃底折叠食管胃固定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9例。证明具有可靠的抗返流及预防其它并发症的作用。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1例、女8例。年龄17~51岁。病程1年者4例,2~9年5例。9例均有反复发作的吞咽困难。病程长者吞咽困难逐年加  相似文献   

18.
中药针灸治疗胃术后胃无力症34例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外科(湖州313000)赵炎胃术后胃无力症是指各种胃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胃术后常见的一种早期并发症。笔者采用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针灸并用的方法,治疗34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残胃贲门癌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3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及残胃贲门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除2例切口感染外,余均一期痊愈出院。术后生存1年以上28例(73.7%),3年以上16例(42.1%),5年以上10例(26.3%)。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残胃贲门癌的手术治疗需根据病变部位选择手术方式:中上段食管癌宜用结肠代食管,残胃癌、残胃贲门宜用空肠代食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