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用硅胶丸摘除白内障96例(108眼),术中发生并发症者27眼(其中晶状体囊膜破裂与玻璃体脱出发生在同一眼者2眼),占25%,其中误粘虹膜3眼,晶状体囊膜破裂16眼,玻璃体脱出10眼。现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后囊处理方法。方法 对 2 7例 (33眼 )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 ,术后随访 (11± 3 2 1)个月。结果  2 1眼玻璃体前界膜完整 ,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成功 ,其中 2眼术后 3个月视轴区玻璃体前界膜轻度浑浊 ,其余 19眼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 ,减少对玻璃体、视网膜干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侠 《山东医药》2010,50(14):93-94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见并发症,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8例(688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88眼术中并发后囊膜破裂22眼(3.19%)、玻璃体脱出5眼(0.73%)、前房出血3眼(0.04%)、虹膜根部离断1眼(0.02%),术后发生角膜水肿43眼(6.25%),虹膜睫状体炎5眼(0.73%),后囊浑浊69眼(10.03%),人工晶状体偏位4眼(0.58%),瞳孔移位3眼(0.44%),眼内压升高13眼(1.89%)。结论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炎、后囊浑浊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伴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 对43例老年性黄斑病变伴玻璃体积血患者,均行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观察比较手术前与手术后1 w及2个月的视力和眼底情况,并随访3~12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和术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1 w,34例视力提高,9例视力不变;术后2个月,38例视力提高,5例视力不变;所有随访患者未发现玻璃体再出血.结论 玻璃体手术可使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体积血获得很好的效果,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姚克 《山东医药》2000,40(14):51-51
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后囊膜破裂的因素很多 ,以上提到的撕囊、水分离、乳化等操作不当均可导致后囊膜破裂。但最常见的是超声乳化头和第二器械碰伤及不完整撕囊口延伸导致的后囊膜破裂。所以 ,手术中要慎重对待以上各种因素。1 后囊膜破裂的辨认水分离时 ,突然感觉瞳孔缩小。这是由于后囊膜破裂 ,液体泻入玻璃体 ,囊袋内和前房内压力突然下降 ,瞳孔反射性收缩所致。在超声乳化过程中 ,突然感觉前房加深 ,晶体核倾斜 ,碎核间和皮质间出现清晰的间隙 ,并且间隙逐渐扩大 ,晶体核有下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变性行的床疗效和长期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手术的老年糖尿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变性患者120例(240眼)的住院病历资料,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均采用传统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并且所有纳入的患者均在术后坚持长期随访36个月,观察纳入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及长期预后情况,并对治疗的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术后1 w及第36个月随访时视力进行比较,视力水平呈上升趋势,83.3%的患者至随访36个月的时候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三个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眼压术后1 d、术后1 w与术前相比差别显著(P0.05);术后1 w、随访36个月时眼压和术后1 d眼压比较差异显著(P0.05);糖尿病病程、尿酮体、血肌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合并黄斑变性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老年糖尿病增生性视网膜病合并黄斑变性疗效显著,其中糖尿病病程、尿酮体、血肌酐是影响视力长期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淑霞  王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4):3271-3272
外伤性以及手术意外所致晶状体后囊破裂,导致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困难时,常需要做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双襻固定术[1].前房型IOL植入后并发症较多,现多不主张植入.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硬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2],光学直径7.0 mm,不能折叠,切口大,术后散光明显,易造成玻璃体脱出.  相似文献   

8.
硅油充填术后无晶体眼由于6点虹膜周切孔关闭,容易发生瞳孔阻滞,导致硅油进入前房,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带状变性、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视网膜再脱离等并发症。因此,术后保持6点虹膜周切孔的通畅,是预防和减少无晶体眼硅油充填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2000年6月至2003年3月,我们对80例视网膜脱离眼行晶体摘除、玻璃体切除及硅  相似文献   

9.
超声结合X线摄片在肺囊型包虫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实时超声引用于肺部囊型包虫病的检查并观察包虫囊肿在药物作用下变性坏死程度的影像学特征,以弥补X线摄片诊断的不足.方法每一疗程结束后复查B超和X线摄片(对直径>4cm未破裂包虫在疗程内只做B超复查),通过不同体位和扫查方法观察肺包虫囊变性坏死程度各期的影像特征并拍照存档.结果应用实时B超检查结合X线摄片,对各疗程内肺部包虫囊变性坏死程度的影像变化特征,均能取得较好的各期可具对比的图像资料.结论实时B超结合X线摄片对临床检查、治疗肺包虫病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该病疗效判定的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芳  李洁 《山东医药》2002,42(8):60-61
醋氮酰胺为磺胺类衍生物 ,能使房水生成减少。我院发现口服该药引起肾绞痛 1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男 ,48岁 ,2 0 0 0年 4月 5日于外院行右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术中后囊破裂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未植入人工晶体 ,术后口服醋氮酰胺 0 .2 5 g 3次 /日 ,坚持 1周。同年 5月 8日因右眼视物遮挡 2周入院。入院查一般情况可 ,眼专科情况 :远视力右眼手动 /2 0 cm ,左眼 5 .0。左眼未见异常。右眼角膜清 ,KP(- ) ,房闪 (- ) ,瞳孔圆 ,无晶体 ,后囊膜不完整 ,玻璃体混浊 ,视网膜全脱离 ,颞上方可见马蹄孔 ,有固定皱襞 ,眼压低 ,Tn- 2 ,光定位及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期望对其手术治疗起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83例患者的动脉瘤破裂次数,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个数、瘤囊最大径等与预后(GOS)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动脉瘤破裂次数、Hunt-Hess分级与GOS显著相关(P〈O.01),动脉瘤部位、个数、瘤囊最大径与GOS无关(P〉0.05)。结论 患者的动脉瘤破裂次数、Hunt-Hess分级与预后有相关性,动脉瘤部位、个数、瘤囊最大径与预后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16例(278眼)超声乳化手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32例(32眼)(11.5%)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后囊破裂原因有撕囊不当3例(9.4%),水分离不当2例(6.3%),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块21例(65.6%),与抽吸晶状体皮质有关5例(15.6%),植入人工晶状体不慎1例(3.1%)。结论手术中对不同级的核采取相应的对策,熟练控制能量、负压维持前房有效空间及提高劈核乳化技巧可有效预防后囊破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验方APD-10治疗包虫病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对确诊的120例包虫病患者经口服APD-10煎剂后,对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服药后症状、体征减轻,62例服药90d临床治愈,42例服药120~150d临床治愈,16例有效。治疗后B超、肺部X线片及病理检查均显示囊壁变性皱缩,囊壁纤维层断裂,角质层厚薄不均,生发层细胞浊肿明显,囊腔内有大量坏死物质。结论用APD-10治疗包虫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钙化型肝细粒棘球蚴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9年2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外囊完整剥除术、外囊次全切除术及内囊摘除术)的16例共20个钙化型肝细粒棘球蚴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1例患者行外囊完整剥除术,5例患者行内囊摘除术,10例患者行外囊次全切除术。除1例患者因术前囊肿已破入胆道且外囊壁已存在胆瘘而于术后发生胆漏之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未发现残腔积液、感染等残腔并发症及胆漏、黄疸。术后均无死亡、复发病例。结论对于非静止期的钙化型肝细粒棘球蚴病必须手术治疗,外囊完整剥除术并不适用,可优先选用外囊次全切除术,尤其是当出现钙化型肝细粒棘球蚴囊肿邻近肝门部、邻近肝内外大血管及外膜与外囊之间的潜在性腔隙不明显时。而当出现肝细粒棘球蚴囊肿破裂时,可酌情选择内囊摘除术。  相似文献   

15.
张丽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33-3234
老年性白内障常为双侧先后或同时发病,是导致视力减退和致盲的重要原因〔1〕。目前,手术治疗作为帮助白内障老年患者复明的最有效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手术操作引起的眼内组织机械性损伤或化学刺激性损害,血-房水屏障遭到破坏后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术后炎症持久存在易诱发虹膜粘连、玻璃体混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2〕,严重影响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混浊发生的有关因素及防治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混浊的方法。方法跟踪随访分析了2001年5月~2003年10月因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100例病人(100眼)。结果50岁以上病人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白内障的发生率为73.58%,50岁以下病人的发生率为42.55%(P〈0.05)。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腔内填充18%C3F8气体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52.08%,填充硅油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82.76%,填充BSS平衡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43.48%,填充硅油组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形成与年龄呈正相关,与不同的眼内填充物相关,其中硅油注入组术后晶状体混浊的发生率最高,术后尽早取出硅油可以降低术后晶状体混浊的发生率。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了术后晶状体混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均伴有玻璃体积血(5眼周围静脉炎,12眼分支静脉阻塞,6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2例78只眼的临床资料,并追踪观察6个月以上,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及视力的预后。结果手术后近期视网膜解剖复位100%(78眼),随访6~18个月,平均12.3个月,最终视网膜复位的78只眼,术后视力提高的59只眼,不变的15只眼,下降的4只眼,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术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结合术中及术后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预防玻璃体再积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病因. 方法对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老年患者81例83只眼的病因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81例中,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玻璃体大量积血的患者最多,33例(40.7%);其次,为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31例(38.3%);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0例(12.4%).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玻璃体大量积血迟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时间间隔≥3个月为21只眼(63.6%),眼底检查均发现新生血管;<3个月者为9只眼(27.3%),眼底检查未发现新生血管. 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主要病因.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破裂和出血是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邻近肝门部的肝细粒棘球蚴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 11月至 2019年1月行外囊完整剥除术、外囊次全切除术及内囊摘除术的 20例共36个邻近肝门部的肝棘球蚴囊肿的手术疗效。结果 4个肝棘球蚴囊肿成功行外囊完整剥除术,30个肝棘球蚴囊肿成功行外囊次全切除术,2个肝棘球蚴囊肿因外囊与肝门血管粘连过于紧密且已经破裂入胆道而行内囊摘除术。肝门部大血管均保存完整,除1例因术前肝棘球蚴囊肿破裂入胆道(行内囊摘除术)而出现术后胆漏以外,余均无残腔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邻近肝门部的肝细粒棘球蚴病的手术治疗,外囊次全切除术与外囊完整剥除术较传统的内囊摘除术,术后胆漏、残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可优先选择。但是还应根据囊肿的部位、大小及手术中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青光眼滤过术后迟发性眼内炎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5例青光眼滤过术后迟发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5眼)迟发性眼内炎发生于青光眼滤过术后5个月~8 a,均发生于薄壁滤过泡患者。5例房水及结膜囊分泌物培养,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1例。均行局部广谱抗生素治疗,1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眼内炎症均控制,但患者视力较差。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迟发性眼内炎的发生与薄壁滤过泡密切相关,有的脓液中可培养出致病菌。局部抗炎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有效,但患者视力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