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络酮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远达 《河北医药》2002,24(3):190-191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对34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加用纳络酮治疗3-5d(治疗组),并与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65.00%,P<0.05。结论:佐用纳络酮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未见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在病毒性脑炎癫痫型中的疗效,探讨病毒性脑炎伴频繁惊厥患儿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的价值。方法对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癫痫型患儿小剂量应用丙戊酸钠[10~20 mg/(kg.d)],观察其惊厥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丙戊酸钠对控制病毒性脑炎癫痫型效果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病毒性脑炎癫痫型中频繁惊厥发作患儿,宜选用丙戊酸钠,副作用小,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30例新生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仪器检查,对新生儿病毒性脑炎进行诊断和综合治疗。结果30例新生儿病毒性脑炎23例痊愈,5例好转,2例放弃治疗,3例留下后遗症。结论对新生儿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变化及与脑炎的关系。方法选择3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根据患者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起病后3d内、1周及2周血清NSE的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作对比,不同病情组间作对比。结果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NSE浓度在起病后3d内即高于对照组(P〈0.01),在起病后1周达高峰,起病后2周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NSE浓度与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相关(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NSE浓度增高,其升高程度与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相关。检测患者血清NSE的浓度有助于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美莲 《首都医药》1999,6(11):31-31
探讨脑脊液,脑电图,脑CT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及互补价值。方法对40例住院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CSF,EEG、CT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均有价值。结论临床上诊断病毒性脑炎时此三项检查应齐备,如这三项均为阴性者应作磁共振。  相似文献   

6.
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26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EN)的疗效.方法 将5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26例及利巴韦林对照组26例,治疗组给予纳络酮0.01~0.03 mg/(kg·次),加入葡萄糖,每隔8 h静脉滴注1次,连用10~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d),2次/d,疗程为10~14 d,两组患儿均接受病毒性脑炎的常规治疗,对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疗效显著,在头痛、呕吐、抽搐、昏迷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有较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剂量组γ-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82例病毒性脑炎患聊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大剂量重组γ-干扰素治疗,100万U/d,肌肉注射3~5d为1个疗程,最长不超过7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6%,对照组有效率52.5%,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剂量重组γ-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实验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惊厥、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2.41±1.02)d、(2.53±1.03)d、(3.74±1.21)d、(4.12±1.32)d、(4.23±1.32)d,实验组脑炎治疗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更昔洛韦治疗成人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成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10 mg/(kg.d),每12小时1次,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15 mg/(kg.d),每8小时1次,疗程均为14~21 d。结果治疗组在发热、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成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昔洛韦。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脑炎并发听力障碍临床探讨山西省儿童医院(030013)赵早鱼李云花病毒性脑炎是小儿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重症常危及患儿生命或遗留后遗症。而听力障碍是病毒性脑炎少而严重的并发症。为了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我们将近三年来在我科住院的病毒性脑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5~10mg/(kg·d),对照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20mg(kg·d),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及脑脊液中LDH、CK-BB恢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血WBC明显改变。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血清CRP的动态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白细胞介素石(IL-6)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病毒性脑炎脑脊液(CSF)IL-6和血清CRP的水平,并分析IL-6和CRP的相关性。结果轻重度病毒性脑炎脑脊液(CSF)IL-6和血清CRP水平均有升高,其水平与病毒性脑炎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1),并且病毒性脑炎脑脊液(CSF)IL-6和血清CRP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脊液(CSF)IL-6和血清CRP是评价病毒性脑炎早期炎症损伤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其含量变化与伤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其动态观察可及时判断病毒性脑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10 mg/(kg·d),对照组利巴韦林氧气驱动吸入20 mg/(kg·d)。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脑脊液细胞数、脑电图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更昔洛韦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23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3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23例及利巴韦林对照组16例,治疗组给予纳络酮0.01-0.03mg/(kg·次),加入葡萄糖,每隔8h静脉滴注1次,连用10~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每天2次,疗程为10-14d,两组患儿均接受病毒性脑炎的常规治疗,对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纳洛酮治疗组在退热、惊厥控制、头痛呕吐消失、意识转清等方面的平均时间较利巴韦林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纳络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探索该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50例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冲击和脱水、抗病毒等治疗.结果 病毒性脑炎多发生在病程第2~4d,其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皮疹、发热、嗜睡、肢体抖动、呕吐等,2例出院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来我院就诊的50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退热时间(2.5±0.8)d,疱疹消失时间(3.7±1.4)d,控制惊厥时间(3.2±1.0)d,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恢复正常时间(3.3±0.9)d,精神好转时间(4.6±3.1)d,平均住院时间(11.2±2.9)d.死亡1例,内斜视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电话追踪随访3月,患儿出院后无任何并发症出现,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能够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选同期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其它治疗相同的条件下,治疗组用人血白细胞α-干扰素0.3-0.5万U/kg.d,肌注5-7天;对照组用病毒唑10-15mg/kg.d静脉注射,5-7天。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别显著P<0.01。结论 人血白细胞α-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疗法,且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5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脑电图及CT检查结果分析,观察其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脑电图及CT检查可为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因此认为在临床上对高度疑诊病毒性脑炎者应同时进行脑脊液、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病毒唑联用α-干扰素佐治病毒性脑炎64例疗效观察苑建平(浙江省舟山市医院儿科,舟山316004)病毒性脑炎是由很多种病毒引起的脑炎,目前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1],我们用病毒唑联用α-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20.
姚珊  张祖余 《中国药业》2010,19(19):74-7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 2 g,均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2次/d,共14 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症状、体征及各项辅助检查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或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