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3—2021年四川省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孕产妇流行特征及干预服务情况,为制定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21年四川省艾滋病、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资料,对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分娩的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干预服务情况的差异采用χ2趋势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3—2021年四川省共报告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470例,孕产妇平均年龄为(29.80±5.93)岁,学历为小学及以下占74.25%,妊娠结局为分娩占73.83%。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产妇孕早期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由2013年8.33%升高至2021年96.05%(χ2趋势=168.635,P<0.001),孕早期梅毒治疗率由2013年0%升高至2021年31.58%(χ2趋势=30.113,P<0.001)。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存活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由201...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珠海市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与乙肝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珠海市母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2019年珠海市医疗机构中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期筛检、感染、治疗、新生儿干预情况,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性检验进行趋势性分析。结果 2015–2020年,珠海市产妇共196 388人,艾滋病、梅毒、乙肝筛检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6年筛检率均达到99%以上;梅毒、乙肝感染率有所下降(P<0.01或P<0.05);艾滋病、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率上升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预防性干预率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预防性干预率上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进行了预防性干预措施(100.00%)。结论 珠海市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的筛查工作完成度较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孕产妇感染率、治疗率和母婴阻断效果等指标还不理想。需要进一步推动珠海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国佳  董玲  李宝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030-4032
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天津市卫生局在2011年下发了《天津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级职能,加强了管理培训和质控督导,增加了政府的经费支持,以期扩大对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孕产妇的干预治疗覆盖面,提高救治水平,降低新发感染,减少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4.
研究依据:孕期妇女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不但影响孕妇自身健康,更重要的是发生母婴垂直传播,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目标任务:2011年-2015年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分别达到80%以上。研究目的:早期发现,有效干预,实现母婴阻断,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刘晓静 《中国校医》2014,28(10):740-741
目的为了解泉山区农民工艾滋病与梅毒感染状况以及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有关行为和可能的感染途径;尽快发现感染者,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和关怀等综合措施,防止艾滋病疫情在本区传播和蔓延。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大中型工地的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以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等。同时采集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进行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在调查检测的220名农民工中,未发现HIV阳性者,梅毒ELISA初筛结果阳性2例,梅毒的感染率0.91%,梅毒RPR/TRUST复检结果阳性0例。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的知晓率为81.82%,但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回答正确率仅为26.82%。结论建筑业农民工因其特殊的生理、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有可能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一个重点人群,他们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比较缺乏,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是必要和必需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年轻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状况、艾滋病知识水平及安全套使用频率,为探索针对MSM人群有效的性病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在北京、哈尔滨、郑州和成都市各招募150名年轻MSM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进行HIV和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在所调查的600名年轻MSM中,HI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6.7%,8.3%,HIV和梅毒合并感染率为1.5%;肛交时为插入者,被插入者和双重角色的调查对象HIV感染率分别为4.5%,6.3%和8.1%,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1.2%,10.2%和7.8%;不同肛交行为对象艾滋病知识水平、安全套使用、HIV和梅毒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阳性调查对象近6个月无保护插入性肛交、被插入性肛交、口交和阴道性交的报告率分别为52.5%,45.0%,87.5%和22.5%,HIV阴性调查对象的报告率分别为31.1%,37.7%,72.9%和14.3%。结论年轻MSM人群HIV和梅毒感染水平较高,感染HIV和梅毒的危险在不同肛交行为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梅毒感染与艾滋病知识认知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到台州市椒江区疾控中心体检的19 875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血清艾滋病病毒、梅毒检测。对17 747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共检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例,艾滋病病毒感染率0.01%;梅毒感染者28例,梅毒感染率0.14%。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五年比较各项知识知晓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是艾滋病和梅毒等疾病的易感高发人群,需加强监测力度,进行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紧迫而重要,决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罗湖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效果,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15—2019年罗湖区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利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个案和报表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对罗湖区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期检测率、阳性感染率、感染孕产妇及所生新生儿干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5年间罗湖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孕期检测率呈上升趋势,除2015年外,连续4年达95%以上(χ2艾滋病=1 317.418,P<0.05; χ2梅毒=1 279.507,P<0.05; χ2乙肝=1 321.419,P<0.05);艾滋病阳性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梅毒阳性感染率有所提高,乙肝阳性感染率有所降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均已治疗,梅毒治疗率有所降低(χ2=8.505,P<0.05);先天性梅毒报告发病率3.79/10万活产,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预防性治疗率在2018年降低后再次提高(χ2=41.680,P<0.0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已预防性治疗且未发现暴露儿童感染,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除2015年4例和2017年3例未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其余均已接种。 结论 结合罗湖医改模式,整合辖区医疗资源,免费服务下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将母婴垂直传播率控制在较低水平,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但因不同专业机构管理职能转变,辖区管理难度增加,对比消除母婴传播项目具体目标仍有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的感染状况,为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顺德区戒毒所内344名吸毒者进行艾滋病、梅毒抗体检测,并对吸毒行为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Ⅳ感染率为2.33%,梅毒感染率为8.14%.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性乱人群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结论顺德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较低,对该人群加强宣传教育和加大预防干预力度,是控制艾滋病在该区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艾滋病、梅毒发病率的增长,献血员感染艾滋病、梅毒也时有发生.1988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3%AIDS是由输血造成的[1].在我国保证血源相对安全,控制疾病传播,得到了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1995年以后,检测HIV抗体、梅毒非特异抗体、乙肝表面抗原等5项被列入血源检测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咨询、检测及感染情况,为规范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8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工作月报表数据、国家妇幼卫生信息平台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登记的HIV感染孕产妇个案。结果艾滋病(96.71%)、梅毒(96.76%)和乙肝(96.76%)孕期检测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检测阳性率(3.15%)高于艾滋病(0.04‰)和梅毒(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956.331和3854.775,P0.05)。艾滋病产时诊断阳性占比(60.00%)高于梅毒(30.77%)和乙肝(2.56%),差异有统计意义(χ~2分别为105.654和76.230,P0.05)。结论上海市长宁区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防治形势仍旧严峻,应继续加强对流动性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与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分析湖南省岳阳市妇幼2012-2016年终报表,探讨分析路径管理新模式在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应用中的成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岳阳市收治产妇及分娩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岳阳市母婴阻断公共卫生项目近几年实施成效,探讨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结果岳阳市在实施母婴阻断临床路径管理后,HIV、梅毒、乙肝抗体检测的孕妇检测率、孕期检测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升,孕期检测率分别由2012年的82.42%、81.54%、84.9%提升至2016年的97.07%、97.05%、97.5%,梅毒感染孕产妇干预率、新生儿阻断率由2012年的69.87%、96.63%,到2016年分别提升至100%、99.46%,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率由85.46%提高至99.88%。结论本模式通过采取加强领导、加强培训与宣传、制定检测流程、加大财政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岳阳市整合服务管理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所造成的儿童感染。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亟需改进,应进一步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效果,从而有效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梧州市夏郢镇某乡村200名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07对梧州市夏郢镇某乡村200名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了艾滋病感染以及梅毒的检测。结果检测调查200名留守妇女,艾滋病感染率0.5%,梅毒感染率为1.5%。艾滋病知晓率为33.5%(67/200)。结论农村留守妇女中存在性病、艾滋病感染现象,但该人群相关知识缺乏,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性病门诊对性病患者开展艾滋病和梅毒扩大检测的情况及效果。【方法】在全市16个区的25家开设性病门诊的医疗机构对首次诊断性病的患者开展艾滋病和梅毒扩大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6—2018年6月,25家医疗机构性病患者的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率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首次诊断的性病患者艾滋病检测率为85. 1%,艾滋病检测阳性率为0. 6%;梅毒检测率为67. 1%,梅毒检测阳性率为2. 4%。皮肤性病科的艾滋病检测率(87. 4%,10 013/11 459)、梅毒检测率(70. 8%,3 961/5 592)和梅毒检测阳性率(2. 4%,94/3 961)均为最高。诊断为梅毒的性病患者艾滋病检测率(90. 5%,5 620/6 213)和检测阳性率(0. 9%,51/5 620)最高。【结论】应通过加强宣传干预、提高医务人员意识及医疗机构提供良好支持环境等途径继续推动性病门诊扩大检测工作,提高检测可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沈阳市不同类型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水平、行为特征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感染状况,进一步做好MSM的艾滋病防制工作。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法(RDS)招募900名MSM,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及HIV、梅毒和HCV监测,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性行为状况、接受干预服务情况和HIV/梅毒感染状况。结果本研究共调查900名MSM。MSM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为91.3%。86.9%的调查对象最近6个月有同性肛交性行为,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0.0%,HIV感染检出率为9.3%,梅毒感染检出率为11.0%。调查发现,场所型MSM与男性发生商业性行为和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较高。网络型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同性恋所占比例较高,第一个性伴是男性的比例也较高。结论不同类型MSM高危性行为报告率、HIV和梅毒感染率均高,可能成为当前HIV流行的重要人群和重要因素,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曲琳  高永明  刘静  姚静  杨玉容  涛波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081-2083
目的了解内蒙古部分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类滚雪球抽样,在MSM聚集的酒吧、浴池、公园、公厕等地点,在知情同意下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进行的匿名问卷调查,并抽取静脉血检测HIV、梅毒,对影响HIV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了805名MSM,艾滋病知晓率93.17%,不同调查地点的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76%的调查对象近6个月报告有过肛交性行为;近6个月与同性肛交安全套坚持使用率55.53%,HIV感染率3.73%,梅毒感染率17.14%。结论 MSM人群中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高,梅毒感染率高,可能促进艾滋病在MSM人群中的快速蔓延,应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的同时强化行为干预,有效控制HIV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吸毒人群HIV、HBV、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梅毒有着相似的传播途径,在吸毒人群中常出现混合感染。宁波市自1990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近几年HIV感染者增长速度很快。为了解宁波市吸毒人群中HIV、HBV、梅毒的感染情况,我们对2004年宁波市公安局某戒毒所强制戒毒的1882名吸毒人员进行了HIV、HBV、梅毒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医生参与梅毒孕产妇专案管理在提高梅毒母婴阻断诊疗质量中的作用。方法运用梅毒母婴阻断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孕产妇梅毒检测率,孕产妇孕期梅毒检测率,梅毒感染孕产妇孕早期确诊率,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梅毒规范治疗率,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7个指标对社区医生参与梅毒孕产妇专案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实施检查监督,定期分析数据并进行持续改进。结果梅毒感染孕产妇孕早期确诊率由2017年的21. 05%提高至2018年的51. 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从84. 21%提高到92. 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梅毒规范治疗率从39. 47%提高到74. 36%;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从75. 68%提高到86. 48%,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7. 6/10万。结论社区医生参与预防梅毒母婴传播专案管理有利于针对梅毒专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过程控制,实施有效干预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提高了妊娠合并梅毒的早期检测率、规范治疗率,提升了梅毒母婴阻断项目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苏口岸出入境人群中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艾滋病、梅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梅毒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江苏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梅毒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出境人员中,艾滋病、梅毒感染以劳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2.26%和91.56%;入境人员艾滋病感染以商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8.85%;感染途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结论对高危人群,尤其是劳务人员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并采取相应的行为干预措施,同时应在法律上对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加以严惩,从而保证艾滋病防治基本策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013-2017年梅毒感染孕产妇及先天梅毒儿童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提高贵州省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效果。方法通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3-2017年贵州省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相关信息,对梅毒感染孕产妇及先天梅毒儿童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定量分析。结果 5年来,在对2 483 224例孕产妇的检测中,省内报告梅毒阳性孕产妇数为9550人,省外转入143人,以浙江省、云南省、广东省为主。2013-2017年期间,9个市(州)的梅毒阳性检测率分别是:铜仁市5.41‰、六盘水市4.90‰、黔南州4.56‰、毕节市3.79‰、安顺市3.66‰,为感染梅毒孕产妇疫情相对高发地区。全省孕产妇梅毒检测阳性数呈逐年增加趋势。感染梅毒孕产妇所生婴儿中先天梅毒儿童117例,2013-2017年期间,全省确诊先天梅毒儿童数逐渐上升。结论通过探讨梅毒感染孕产妇及先天梅毒儿童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更好地估算全省孕产妇感染梅毒的趋势,评估孕产妇和先天梅毒儿童的防控效果,针对性对重点地区进行各级资金投入和督促落实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贵州省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