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血管管腔狭窄及阻塞而诱发的缺氧性坏死与心肌缺血的心脏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极高。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发的冠心病有着多种诊断方法,但均存在明显局限性。伴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成为关键的诊断与排查方法,对于易损斑块的识别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防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逐年上升,死亡率较高,而且相当比例的患者事先没有临床症状。尸检研究表明,易损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导致了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尽管这些易损斑块并没有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明显的狭窄,但却是急性冠状动脉病变的首因。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 0例冠心病患者 (35例拟诊冠心病 ,5例冠状动脉支架或搭桥术后患者 )进行了心电门控螺旋CT(MSCT)增强扫描 ,所得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对照。结果  4 0例患者中对 16 0支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进行了MSCT三维重建 ,35例拟诊者中 4例MSCTA和DSA排除了冠脉疾病 ;31例 12 4支冠脉中 ,MSCTA对于显示近中段≥ 5 0 %的狭窄有一定的准确性 (敏感性 81 8% ,特异性 90 1% ) ,不能显示轻度狭窄病变、远端或细小分支病变 ;可以发现并判断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 ,显示斑块的形态及引起狭窄的程度。钙化斑块特别是钙化范围广者可引起管腔轻度狭窄 (冠状动脉腔径狭窄 <5 0 % ) ,非钙化斑块则引起较明显的狭窄 (冠状动脉腔径狭窄≥ 5 0 % )。 4例冠状动脉支架和 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可清晰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MSCTA是有效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 ,对病变血管管腔狭窄、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它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可替代DSA用于易碎软斑块的早期检查。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3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二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检出的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各种性质斑块所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63例中ACS组44例,检出软斑块30个,中等密度斑块18个,钙化斑块11个;稳定型心绞痛组19例中检出软斑块6个,中等密度斑块6个,钙化斑块18个,非钙化斑块(软斑块和中等密度斑块)与冠心病危险性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非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轻度狭窄14处,中度狭窄14处,重度狭窄32处;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轻度狭窄14处,中度狭窄7处,重度狭窄8处,不同性质斑块与其导致管腔狭窄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可作为评价冠心病危险性度的一种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探测器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6例临床拟诊冠心病者行64层CTCA检查,采用多种重建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观察64层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起源、冠脉内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分析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因素,并对桥血管和支架通畅性进行观察。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重建的最佳时相为75%R-R时相,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为65%R-R时相。以75%的相位窗重建得到容积再现的图像为最佳。64层CTCA对冠状动脉1~3级分支和部分4级分支显示清晰,对变异血管及心肌显示较佳;对冠状动脉内斑块、冠脉狭窄显示较佳;对桥血管及支架通畅和有无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层探测器CTCA可作为冠心病、壁冠状动脉、血管变异及心肌病变的筛选手段及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复查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CT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6例疑诊为冠心病患者行64层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为标准评价CCTA诊断冠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并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析其与经CAG确诊的冠脉狭窄程度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36例患者中共检出105个斑块。冠脉轻度狭窄以钙化斑块引起为主,冠脉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以混合斑块引起为主。CCTA诊断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与管腔轻度狭窄、混合斑块与中重度管腔狭窄存在相关性。结论:64层CCTA可在诊断冠脉狭窄的同时无创性评价斑块性质,可及时发现冠脉中脂质成分丰富的斑块,以便尽早及时给予临床干预,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诊断的价值。方法3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按危险度分为2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包括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图像后处理,对检出的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各种性质斑块所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35例中,ACS组27例,软斑块19个,中间斑块11个,钙化斑块7个;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中软斑块3个,中间斑块3个,钙化斑块11个,经统计学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间斑块和软斑块(尤其是软斑块)与冠心病危险性程度成显著的正相关;非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轻度狭窄8处,中度狭窄9处,重度狭窄22处,而钙化斑块:轻度狭窄10处,中度狭窄5处,重度狭窄5处,经统计学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不同性质斑块与其导致管腔狭窄间有显著差别。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是一种有效、无创、简便、优良的诊断方法,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手段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上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陈杰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2005,20(3):205-208
目的:评价MSCT三维图像重组判断冠状动脉钙化与管腔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35 例怀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MSCT检查,先行平扫进行钙化积分,再行增强扫描,并进行 3D图像后处理包括曲面重组(CPR)及仿真内镜(VE)、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分析病变节段的钙化程度、血管狭窄程度及其相关性。结果:11 例共 27 支血管发现有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可进行分析的23支血管管腔的狭窄程度10%~79%不等,与相应节段得到的钙化积分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MSCT曲面重建结合其它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管腔狭窄与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以及心外膜血管或微循环功能改变的心脏病[1]。在美国,平均每40 s就有一人因为冠状动脉斑块脱落形成继发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严重时可危及生命[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