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萎缩性鼻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面部复合组织瓣鼻腔外侧壁及底壁充填技术行鼻腔缩窄术。结果:治疗24例、48侧,有效率100%。结论:面部复合组织瓣行鼻腔外侧壁、底壁充填缩窄鼻腔,治疗萎缩性鼻炎操作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对48例分别患鼻中隔偏曲,多发性鼻息肉,慢性筛窦或上颌窦炎及鼻腔、鼻窦血管瘤合并肥厚性鼻炎患者手术同时进行了功能性下甲成形术;手术范围包括切除多余下甲骨及(或)附着外侧及下方软组织和下甲后端,通过残留的下甲组织及(或)保留的下甲内侧组织形成覆盖瓣,使成为一功能性新下甲,术后鼻粘膜仍完整,大部分海绵组织未受影响,保护了下甲生理功能,全部病例鼻腔通气功能恢复,后遗症少。就下甲成形术临床价值,分型与适应症,手术前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伯克纳(丙酸倍氯米松鼻气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两组,一组应用鼻腔内鼻喷雾剂伯克纳,每次每侧鼻孔内喷50ug,2个鼻孔共1 00ug;另一组口服抗组织胺药酮替芬,每次1mg,共治疗4周.做症状及体征分级记分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各项症状及体征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症状及体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87.5%(伯克纳)、79.1%(酮替芬).二者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伯克纳可有效控制与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VEGF和MMP-9在AR患者鼻腔黏膜的表达,研究二者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VEGF、MMP-9在AR患者鼻腔黏膜标本50例,正常鼻腔黏膜标本50例中的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VEGF、MMP-9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上皮表达阳性率有无差别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VEGF和MMP-9在AR患者鼻腔黏膜上皮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鼻腔黏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R患者鼻腔黏膜上皮中VEGF和MMP-9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①VEGF和MMP-9在AR患者鼻腔黏膜上皮高表达,二者表达之间呈正相关.②VEGF和MMP-9在促进鼻黏膜组织的肿胀、鼻黏膜腺体分泌亢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VEGF可能是MMP-9高表达的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 phirhinfis)是以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导致鼻腔通气障碍,需要用点鼻药维持通气,长期应用点鼻药,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产生药物依赖性鼻炎,过去对慢性肥厚性鼻炎主要采取手术方法切除部分下鼻甲,因下鼻甲组织为海绵状组织,术中较易出血,术后需用碘仿纱条压迫3天,可继发鼻腔、鼻窦及咽鼓管的感染。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我院于2001年引进武昌激光设备厂生产的Nd-YAG激光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鼻腔给药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关煜 《上海医药》2003,24(11):514-516
鼻腔给药算不上是创新 ,以抗炎剂和血管收缩剂滴鼻消除鼻充血 ,局部治疗鼻炎已经用了多年。然而现今鼻腔已被看作是包括疫苗 ,骨质疏松症、偏头痛、性功能障碍治疗剂乃至胰岛素等范围广泛的许多药物的给药途径。鼻腔给药可行 ,某些最早的证据可追溯到上世纪 80年代中期。Reginster和Franchimont发现鼻内给予calcitonin(降钙素 )治疗Paget氏症与肌肉注射同样有效 ,而副作用较少。对一些不宜口服 ,通常需注射的药物鼻腔给药就更值得一试了 ,因为药物不会经肝脏代谢被降解 ,而是透过密集分布在鼻腔上皮软组织的血管进入循环系统。鼻腔给药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对48例分别患鼻中隔偏曲,多发性鼻息肉,慢性筛窦或上颌窦炎及鼻腔、鼻窦血管瘤合并肥厚性鼻炎患者手术同时进行了功能性下甲成形术;手术范围包括切除多余下甲骨及(或)附着外侧及工方软组织和下甲后端,通过残留的下甲组织及(或)保留的下甲内则组织形成覆盖瓣,使成为-功能性新下甲,术后鼻粘膜仍完整,大部分海绵组织未受影响,保护了下甲生理功能,全部病例鼻腔通气功能恢复,后遗症少。就下甲成形术临床价值,分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鼻、鼻窦的特殊解剖结构和鼻部手术的特点,通常在鼻部手术后,我们采用鼻腔填塞的方法来压迫止血~([1,2])。但是鼻腔填塞阻断了鼻腔的通气功能,改变了患者的呼吸形态,且填塞物对鼻腔、鼻窦内组织产生刺激及压迫,大多数患者会出现鼻面部疼痛,口干咽痛、胸闷和饮食呛咳等症状~([3])。因而如何缓解鼻腔填塞后的各种不适,提高患者的舒  相似文献   

9.
猪牙皂正丁醇部分对过敏性鼻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猪牙皂正丁醇部分(NBGS)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卵白蛋白致敏小鼠或大鼠,观察药物对小鼠鼻炎症状、鼻腔敏感性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以及对大鼠鼻腔白细胞渗出的作用。结果:NBGS(100,200mg·kg-1)灌胃给药,明显减少小鼠的擦鼻次数,降低鼻粘膜对组胺的敏感性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抑制大鼠鼻腔嗜酸性粒细胞渗出,但对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渗出无明显影响。结论:NBGS抑制过敏性鼻炎,其作用可能与降低鼻粘膜的高反应性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鼻腔冲洗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 AR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5例.无冲洗组仅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及口服组胺H1受体拮抗剂;盐水冲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40℃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药物冲洗组则在40℃生理盐水中加入鼻渊通窍颗粒冲洗鼻腔.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三组患者的鼻结膜炎症状总分(T...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盐酸左旋咪唑经鼻腔给药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为治疗变应性鼻炎寻找新的药物。方法: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的模型,以布地奈德为阳性对照药,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药,经鼻腔给予盐酸左旋咪唑后,观察变应性鼻炎小鼠鼻粘膜的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IL-12的表达情况。结果:阳性对照药物雷诺考特与盐酸左旋咪唑都能改善组织水肿、显著抑制嗜酸细胞的浸润并有效地提高组织中IL-12的生成表达;但布地奈德抑制嗜酸细胞效果比盐酸左旋咪唑好,而其促IL-12表达不如盐酸左旋咪唑。结论:盐酸左旋咪唑经鼻腔给药可能对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理与布地奈德不一样,有可能成为新的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麻醉后在鼻窦镜直视下消融局部肥厚组织,改善患者鼻腔通气。结果通过等离子低温消融鼻腔局部肥厚组织,随访6个月,有效率96.6%以上。结论等离子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操作简单,鼻腔黏膜损伤少,患者耐受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曲安奈德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鼻腔局部给药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对组胺致大鼠鼻气道阻力增加的缓解作用。方法以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模型豚鼠和组胺致鼻气道阻力增加模型大鼠为试验对象 ,以豚鼠鼻腔分泌物量、喷嚏次数、搔鼻次数、鼻组织学及大鼠鼻气道阻力为指标 ,全面考察曲安奈德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的作用。结果曲安奈德鼻喷雾剂 (5 0、10 0、2 0 0 μg·kg-1,对卵蛋白致敏实验性变态反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的各种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和体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各给药组动物鼻腔分泌物量、喷嚏次数、抓鼻次数明显减少 ,并可对抗组胺所致大鼠鼻气道阻力的增加。结论曲安奈德鼻喷雾剂鼻腔局部给药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4岁,主诉右侧鼻塞.流脓涕1年。加重伴奇臭1月,于2003年11月13日就诊。入院专科检查:面部无异常隆起.副鼻蜜区无压痛。右鼻腔见灰白色、半透明状肿物。肿物源于中鼻道,质地较脆,触痛阴性,触之易出血,鼻道内可见大量豆腐渣样、干酪状物.后鼻孔正常。CT扫描右上颌窭、鼻腔街度均匀性增高。右鼻腔中鼻道似一直径0.8cm、界限消楚高密度影。入院诊断:右鼻腔上颌安息肉。右鼻腔异物:于入院后6天行局麻下鼻腔肿物摘除术,并用麦粒钳刮匀。吸引器清除鼻腔内干酪豆腐渣状物。  相似文献   

15.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俗称“伤风”、“感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感冒的历史。因此,急性鼻炎是常见病,多发病。1.1症状发病之初鼻内发痒及烧灼感,之后打喷嚏,流清涕,鼻腔逐渐堵塞,因鼻堵使鼻腔的共鸣作用减弱,以致说话时鼻音浑重。鼻涕由清逐渐变为粘稠并成脓性。嗅觉也减退,还可引起全身不适、头痛、低烧等。  相似文献   

16.
声反射鼻腔测量(acoustic rhinometry, AR)是利用特制的声波管对准鼻腔发射声波的同时,采集回声反射波,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绘出腔内横截面积与深度(以前鼻孔为起点)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定位定量的表示出腔内的开放程度及腔内通道的阻塞部位.  相似文献   

17.
宋剑武 《河北医药》2013,35(8):1196-1197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aed papillomas,NIP)是来源于鼻腔、鼻窦粘膜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但具有恶性肿瘤侵袭性、复发性的特征,并且具有较高的恶变率。因此,选择正确的根治性切除手术方案以降低术后复发率,同时也要兼顾避免鼻面部的损伤及保留鼻腔功能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重要问题[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下鼻甲手术方式对鼻腔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1下鼻甲骨黏骨膜下切除术;2下鼻甲黏骨膜下肥厚组织切除术;3下鼻甲黏膜下电凝固减容术。结果术后1个月复查:痊愈637例(84.2%),显效119例(15.8%),总有效率为100.0%。术后6个月复查:痊愈595例(78.0%),显效145例(19.1%),无效16例(2.9%),总有效率97.1%。术后12个月复查:痊愈575例(76.0%),显效124例(16.4%),无效57例(7.6%),总有效率92.4%。左右侧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功能性下鼻甲手术减少了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及激光、微波治疗等对黏膜功能的影响,对患者的手术后鼻腔功能影响较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西替利嗪伪麻黄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疾病 ,症状包括鼻腔充血、气流阻塞、鼻溢、打喷嚏、鼻腔和眼瘙痒、鼻旁疼痛和 (或 )头痛、嗅觉丧失或障碍、慢性咽炎、鼻腔或鼻窦的复发性感染。暴露于变应原中时 ,可导致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结合到柱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的受体上 ,进而引起组胺和另一些炎症介质从柱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中释放 ,这就导致了直接或早期的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是季节性的或长期的 ,通常 ,一线的预防措施是口服抗组胺药物和避免接触变应原。口服减充血剂也可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腔充血。西替利嗪是羟嗪的羧化代谢物 ,与组胺H1受体有高…  相似文献   

20.
董春光  徐恒光  肖祥 《江西医药》2006,41(12):997-998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腔结构异常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48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钩突肥大、泡状中鼻甲等鼻腔结构异常的患者行鼻内镜下微创手术矫正治疗,术后换药清理鼻腔。观察变应性鼻炎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术后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体征逐渐得到改善,随访观察半年至2年,其中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4%。结论 鼻腔结构异常是变应性鼻炎发病及症状加重的原因之一,鼻内镜下微创手术矫正鼻腔异常结构,重建生理性呼吸通道,同时手术及鼻腔填等也降低了冲经兴奋性.经随访观察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