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姚卫国  杨美霞  刘琨 《上海医药》2022,43(1):28-30,46
目的:探讨中药护瘘贴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研究组予以护瘘贴贴敷疗法,常规组予以基础治疗,均于非透析日实施,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中医症候积分及心理状态评分等情况.结果:研究组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在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2组均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接受调脂、控压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阿司匹林+肝素钠连续治疗7 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内瘘血流量、术后内瘘首次使用时间及治疗前、治疗7 d后血管壁厚度、血管内径、凝血功能指标,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67.74%(χ2=6.613,P=0.010)。研究组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术后内瘘首次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7 d后,2组血管壁厚度与血管内径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7 d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治疗前,2组血小板计数(PLT)高于治疗前,但研究组PT、APTT长于对照组,PLT、Fib水平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6,(5):389-391
目的:探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成功率及远期通畅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的305例尿毒症患者,选出合并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病例42例,从静脉内膜增生厚度、血管纤维化及狭窄的程度、手术成功率及远期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总体成功率为88.1%,术后1年通畅率为73.0%。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内瘘血流量不足、远期静脉狭窄。结论: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存在显著影响。早期预防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及术前体格检查可最大限度减少静脉炎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酰半胱氨酸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间,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7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5例)和对照组(n=3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尿毒症药物的基础上采用口服乙酰半胱氨酸(0.6g,bi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毒症治疗药物.于内瘘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时间点采集外周空腹静脉血并行内瘘彩超加以评估.在检测后对患者的结果 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TGF-β和CRP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TGF-β、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内瘘成熟、狭窄发生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狭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瘘早期狭窄、失功率,抑制自体内瘘内膜的增生,潜在促进患者内瘘成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丹  董力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726-727
目的探讨医源性假性腕部动脉瘤切除术并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我中心25例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形成假性动脉瘤后行瘤切除并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25例患者成功完成假性动脉瘤切除并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效果良好。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不仅能确保临床顺利完成假性动脉瘤切除并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而且能让内瘘得到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式动静脉内瘘(AVF)成形术在终末期肾病细小静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茂名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ESRD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其中选取细小静脉(静脉直径范围1.50~2.40mm)患者24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头静脉在2.50mm以上的患者24例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改良式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前臂自体内瘘方式,比较两组的首次内瘘使用时间、血透流量、并发症以及头静脉血流量。结果在首次内瘘使用时间、血透流量及头静脉血流量三个指标上,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3%、12.50%,研究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小静脉患者行改良的造瘘手术也拥有较大的成功机会且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而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可靠的动静脉内瘘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条件.我院2006~2009年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为56名尿毒症患者施行了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后一期通畅率达10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泡手配合按摩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60例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药泡手方泡手配合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内瘘成熟情况、半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内瘘成形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4周内瘘成熟例数及内瘘成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半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泡手方泡手配合按摩,能缩短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内瘘成形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早期的护理。方法对已确诊的90例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中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精心护理。结果各患者都没有因此手术而音响治疗。结论保持患者自体动脉内瘘长期安全通畅,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伴血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动静脉内瘘闭塞伴血管狭窄患者5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27)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经头静脉留置针溶栓治疗,研究组置管溶栓+球囊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造影表现与透析时的血流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开通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伴血管狭窄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吴建华  施辉  王锋  张义德 《天津医药》2011,39(9):794-79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反复功能丧失与血小板活化及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反复功能丧失组(A组,18例)和自体动静脉内瘘长期存活组(B组,3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12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表达,同时分别以腺苷二磷酸(ADP)和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光学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T),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内瘘长期存活组及对照组相比,内瘘反复功能丧失组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CD63)以及血小板聚集率(PAgTADP和PAgTAA)明显增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CD62P表达增加及PAgTADP增高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反复功能丧失的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反复功能丧失与其循环的活化血小板水平增高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肛瘘成像技术在术前分型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肛瘘患者于术前行MRI检查,根据图像判断内、外口的位置及瘘管的走行,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影像学依据。结果磁共振肛瘘成像对于病变的检出敏感性较高(37/43)。对于大部分的肛瘘病例,均能较好的显示瘘管的走行情况及开口位置(32/37)。MRI分级与预后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MRI是目前用于肛瘘术前评估的最佳影像学方法。MRI可以准确显示病变范围、评估预后,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与胸内灌洗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对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经鼻腔经食管向脓腔内置入引流管、再经食管置入蘑菇状覆膜内支架,结合胸管胸内灌洗,附以抗感染对症处理。结果6例吻合口瘘患者经治疗瘘口愈合,脓腔消失。结论介入支架结合胸腔内灌洗治疗吻合口瘘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介绍高位复杂肛瘘采用瘘管旷置内口挂线治疗体会。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治疗的高位复杂肛瘘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旷置瘘管内口挂线,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结果:旷置瘘管内口挂线组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疗程短,病人痛苦更小,并发症少。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旷置瘘管内口挂线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胆管支气管瘘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胆管支气管瘘临床少见,多见于肝包虫病、阿米巴肝脓肿、胆石症、肝叶切除术后。本文结合相关文献,介绍胆管支气管瘘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方法复习有关文献,结合我们临床实践,介绍胆管气管瘘的病因,病理过程,诊断方法,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及麻醉注意事项。结果通过综合治疗,本病均能治愈。结论治愈本病的关键——去除原发病灶、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拔牙导致上颌窦瘘处理方法.方法:收集1996-2005年间我院拔牙导致点颌窦瘘病例42例,采用保守及手术进行处理.结果:在32例上颌窦无感染病例中,有23例上颌窦内无残留牙根,经保守治疗1周后拆除碘仿纱条,伤口愈合;9例有牙根残留者有8例经保守治疗愈合,1例多次换药后不愈合,行双层瓦合瓣修复.10例上颌窦有炎症者经上颌窦根治术而治愈.结论:无感染病例可用保守治疗,感染病例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甲状舌管囊肿与瘘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和瘘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7年所收治的45例甲状舌管囊肿和瘘管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男14例,女31例,年龄2~60岁,平均35.1岁。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随访6~36个月,3例复发。结论治疗采用手术治疗,尤其是手术切口的选择、对舌骨的处理及残端的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循证医学原则决策克罗恩病并发瘘管形成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循证医学实践的原则,对克罗恩病并发瘘管形成患者,通过检索医学文献,评价文献,并最终选择治疗方案。结果从经验的证据、文献的证据及循证医学的证据等方面总结克罗恩病并发瘘管形成的治疗方案,从而选择最佳方案。结论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临床疑难病例进行分析,是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决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循证医学原则决策克罗恩病并发瘘管形成的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实践的原则,对克罗恩病并发瘘管形成患者,通过检索医学文献,评价文献,并最终选择治疗方案.结果 从经验的证据、文献的证据及循证医学的证据等方面总结克罗恩病并发瘘管形成的治疗方案,从而选择最佳方案.结论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临床疑难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