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茂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28-229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ARDS且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无创机械通气治愈,无创使用时间为4~8d;12例无创治疗效果失败改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5~25d,死亡4例;24例早期即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使用时间为5~15d,死亡2例。结论早期即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可显着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06年6月收治的22例ARDS患者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的经验.结果 22例ARDS患者,带机时间为1~20d,平均带机时间6d:机械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血压、PH、PaO2、PaCO2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8例存活,4例死亡,病死牢18.18%.结论 早期及时有效的使用呼吸机通气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是防治创伤造成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价值。方法纳入25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无创通气组(13例)及对照组(12例1。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无创通气组早期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如患者不能耐受无创通气则序贯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13例均行气管插管)。结果无创组和对照组平均气管插管天数分别为(6.50±1.00)d、(8.00±0.85)d,P〈0.05。重症医学科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住院天数,对照组(12.4±1.5)d,无创组:(11.6±1.0)d,P〈0.01,存在显著差异。ICU病死人数:对照组和无创组分别为2、3例,P=0.54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RDS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可能减少气管插管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36例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进行回顾性临床总结 ,分析其血气PaO2 /FiO2 、Qs/Qt等与诊断及治疗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人ARDS占同期胸外伤 (5 0 0例 )的 13 9%。早期血气分析显示PaO2 为 6 5 8± 0 96kPa,Pa CO2 为 4 5 4± 1 0 7kPa ,Qs/Qt为 2 4 83%± 8 75 % ,PaO2 /FiO2 为 11 99± 2 93kPa ,36例均给予机械通气 ,平均 7 2d。全组死亡 5例 ,死亡率约 13%。治愈者平均住院 2 9 6d。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ARDS ,正确使用呼吸机治疗并及时处理并发伤和休克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最有效措施。同时早期处理并发症和合理应用抗生素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5.
张丽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3):42-4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应用的疗效。方法ARDS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治疗组采用面罩NIPPV治疗,选择压力支持通气(PSV)和呼气末正压(PEEP),PEEP水平为8~12 cm H2O;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通气前呼吸频率(RR)为(25.4±2.1)次/m in,PaO2为(112±3.6)mm Hg,氧合指数(O I)为(315.5±20.5)mm Hg,辅助通气时间为3~8d。治愈8例,死亡2例。结论对早期ARDS患者,NIPPV治疗有利于改善肺的氧合功能,减轻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6.
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施立  陈勇兵  杨文涛  钱永跃 《江苏医药》2005,31(12):922-923
目的 探讨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176例肺挫伤患者中,继发ARDS12例,使用激素、抗生素的同时,早期正确使用呼吸机通气、及时处理合并损伤和支持治疗。结果 12例ARDS患者经治疗,10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 肺挫伤致ARDS的治疗关键在激素、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合理使用呼吸机通气,正确处理合并损伤,积极适当支持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机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倪红英  芦宝龙  陈琨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10-1410
目的分析呼吸机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ARDS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联合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监测呼吸参数、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肝功能等。结果24例患者痊愈出院,12例治疗失败,总成功率达66.7%。结论呼吸机机械通气能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俯卧位通气(PPV)联合营养支持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ARDS患儿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营养支持、机械通气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使用呼吸机6h后进行PPV,对照组患儿在使用呼吸机...  相似文献   

9.
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春  刘琼  周发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475-2477
目的 :探讨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回顾58例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经过。本组病例分成两组 :传统机械通气组26例 ,肺保护性通气组32例。结果 :传统机械通气组带机时间平均7.4天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50.0 %,病死率38.5%。肺保护性通气组带机时间平均5.5天 ,VAP发生率21.9 %,病死率15.6%。结论 :ARDS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肺保护性通气治疗该病比传统机械呼吸终末正压通气效果更优越 ,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减少VAP的发生率 ,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周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3,(30):168-169
目的分析早期应用呼吸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收治的64例ARDS患者,均行早期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并行常规抗炎、补液与对症治疗,分析治疗7d后患者的病死率、脱机率。结果治疗7d后,患者脱机率为79.69%,平均带机时间为(7.5±3.1)d,脱机后未出现缺氧症状且均能正常自主呼吸;病死率为20.31%,平均带机时间为(10.9±5.4)d。结论在ARDS患者治疗中,早期应用呼吸机可使患者脱机率提高,病死率降低,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