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MMSE)对北京市三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91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障碍调查,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91名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156例,发生率为53.6%,脑卒中后症状、肥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差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与肥胖、ADL差、脑卒中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邢台县山区农村脑卒中恢复期老年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邢台县山区农村随机抽取32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将其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分别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ADL)评分,计算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20例脑卒中恢复期老年患者中抑郁发生率42.5%;抑郁组及非抑郁组在经济状况及家庭支持度方面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CSS评分高于非抑郁组(P<0.05),抑郁组ADL评分低于非抑郁组(P<0.05).结论 邢台县山区农村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有经济状况、家庭支持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调查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28例脑卒中患者应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调查评分,应用CT扫描显示病灶部位,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判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1%。女性,文化程度低,左侧大脑半球病灶,存在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受限者发生率更高。结论 脑卒中后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性别,文化程度,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等与脑卒中后抑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老年人脑卒中后常伴有精神障碍,尤其是情感障碍,为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我们对156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抑郁心境调查,并针对引起抑郁的相关因素及程度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中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与损害部位,康复之间的关系,了解早期治疗干预及预防措施.方法 144例诊断为脑卒中的急性期住院患者于发病1w、1个月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测定.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89例,发生率61.8%(89/144),其ADL 评分显著高于无抑郁症病患者(P<0.01),卒中后抑郁与损害部位密切相关.结论 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能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影响康复进度.抑郁发生率与损害部位密切相关,应重视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庭功能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对郑州某综合性医院300例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入院2 w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庭功能与抑郁状况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26.72±11.08),其中正常者占27.0%,下降者占73.0%;家庭功能得分(7.08±1.06),其中良好者占72.3%,中度障碍18.7%,重度家庭功能不足者占9%;抑郁自评得分(15.88±8.17),其中无抑郁症状者占50.3%,可能有郁症状者22.0%,有抑郁症状者27.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庭功能患者抑郁自评得分差异显著(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庭功能是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重视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筛查和干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家庭功能,防止抑郁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后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2.20%。抑郁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病灶及卒中次数有关,并与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相关性(P〈0.05),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临床结局及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研究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特征。方法对160例老年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有无卒中后抑郁分为2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并统计分析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人格特征。结果抑郁人格、疑病人格、精神衰弱人格量表分值差异显著(P0.05);疑病分值、抑郁分值与老年卒中后抑郁呈正相关;配偶支持、卒中部位、简易智能评分量表分值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分值与老年卒中后抑郁发生相关。老年卒中后抑郁组卒中后30 d Bathel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0 dRankin评分0-1级抑郁组人数显著减少(P0.001)。结论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人格以抑郁人格、疑病人格、精神衰弱人格为主;缺乏配偶支持、前循环病变、认知障碍和卒中严重的患者更易发生老年卒中后抑郁;老年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延长平均住院时间、影响卒中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急性期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诊断标准和入选条件收集急性脑卒中患者216例,采用相关量表进行临床指标评定,并据量表结果和年龄分为老年组(126例)和青年组(90例).结果 卒中后情感障碍共95例,总发病率为43.98%,老年组卒中后情感障碍发病率为48.41%,其中抑郁发病率较高36.51%、焦虑发病率11.90%,青年组卒中后情感障碍发病率为37.78%,其中焦虑发病率为17.78%、抑郁发病率为20.00%.老年情感障碍组与青年情感障碍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伴发疾病评分及智能状况评分等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卒中患者更易合并情感障碍,且以抑郁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配偶的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家庭功能问卷(APGAR)对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配偶抑郁发生率为 35.90%,配偶的性别、负性生活事件、家庭支持、患者有无抑郁症状是影响其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配偶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与多种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医务人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长治市2个社区60岁及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老年人共350例,采取入户面对面的调查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自编的-般资料及老年抑郁量表(GDS).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平均得分为(11.70±6.67)分,发生率为56.4%,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6.49±5.97)分和21.3%,t=-7.314,x2=41.489,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自觉症状、并发症、疾病知识、共同居住者、经济负担.结论 长治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于健康老年人群;社区医务人员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减低其抑郁发生率,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社区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择郑州市中原、二七、金水3个区17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77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卒中后抑郁(PSD)的有96例,发生率为54.2%,其中轻度39例,占22.0%;中度33例,占18.6%;重度24例,占13.6%.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因素包括婚姻状况、疾病类型、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患病年限.结论 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需引起社区护理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并为之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服务,以减少患者抑郁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不出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出院6个月以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国际通用量表,进行外出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IADL)、心理状况、社会活动等内容的面对面访谈式调查。结果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不出发生率为28.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常感到孤独、有脑卒中麻木后遗症、健康自我评价不健康、不锻炼身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IM)低下是脑卒中患者居家不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居家不出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躯体和心理因素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不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卒中后抑郁及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为降低卒中人群社会医疗负担提供依据。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登记调查,病历资料采集。在基线期[(14±3)d]完善脑卒中生存质量专用量表,并在1、3、6个月进行随访。所有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9.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调查109例急性卒中患者,共104例完成随访。随着时间延长,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渐恢复,生存质量逐渐提高(P<0.01);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显著相关(P<0.01);卒中急性期及发病1个月内卒中后抑郁发病率最高,卒中后抑郁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P<0.05)。结论卒中后活动能力的恢复可提高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早期干预、积极治疗卒中后抑郁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76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87例。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明显,并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睡眠质量、抑郁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222例,分析病人抑郁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借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2组病人睡眠状况,利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测定2组病人生存质量;收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并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2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抑郁发生率为41.44%(92/222);抑郁组病人PSQI量表得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非抑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卒中前性格内向、卒中位置在左侧、脑力劳动者、无配偶、个人收入1000元、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中重度神经功能受损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抑郁发生率较高,且病人普遍存在睡眠质量低下、生存质量低下的情况,应给予具备抑郁高危因素病人更多的关注,在最大程度上预防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以及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92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老年患者,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SSS)对卒中急性期进行评分,根据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为三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随访调查抑郁评分。结果老年PSD的发生率在随访1年期间中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老年PSD的发病率和重度PSD的发生率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老年PSD的程度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加重。结论PSD是老年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卒中后1年中发病逐渐增加,其严重程度与卒中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几种相关因素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对16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病前有无抑郁病史、有无负性生活事件、脑损害部位及卒中后生活能力(ADL)积分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AD)进行现状调查。结果168例脑卒中病人中60例有抑郁表现,其中,脑卒中病灶在大脑左半球,ADL积分≤40分者、既往有抑郁病史者、有负性生活事件者抑郁发生率高。结论脑卒中抑郁的发生可能与神经生物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遵义市社区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老年抑郁短量表(GDS-15)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对140例遵义地区的老年骨关节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抑郁总发生率为4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OR=3.768,P=0.001)、家庭月收入(OR=1.567,P=0.028)、疼痛程度(OR=13.581,P=0.001)和婚姻状况(OR=5.871,P=0.030),是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高,应注重对关节炎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抑郁的影响因素施以干预,改善其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长沙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对长沙市6个社区460名≥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3.5%,不同性别、文化、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收入、健康自评及居住状况之间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自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是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长沙市社区老年贫困弱势群体是发生老年抑郁症状的高危人群,应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