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SRT )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43例未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治疗2~4次,SRT采用15MVX射线,肿瘤计划靶体积(PTV )≤12 5cm3 者单次剂量为5~6Gy ,生物等效剂量为DT5 6~60Gy ;PTV >12 5cm3 者单次剂量为4Gy ,生物等效剂量为5 0~5 6Gy ,放射治疗每天1次。结果 12例完全缓解(CR ) ,2 2例部分缓解(PR ) ,4例稳定(NR) ,5例进展(PD ) ,肿瘤总有效(CR +PR)率为79.1% (3 4/4 3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4% ,5 3 .5 % ,44 .2 % ,治疗前PTV≤12 5cm3 者治疗后的3年生存率(5 5 .2 % )高于PTV >12 5cm3 者(2 1.4% ) (χ2 =4.3 6,P <0 .0 5 )。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肝癌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5例肝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16例,转移性肝癌9例;7例曾行1。2次介入治疗。肿瘤体积2.91~685.9cm^3,平均125.25cm^3,中位体积14.05cm^3。设3—5个共面等中心照射野,80%。90%的等剂量线包绕PTV,靶区包括肿瘤边缘外0.5~1.5cm,用6MV—X线照射,总量为DT43.2—54Gy,2.25—3.6Gy/F,每周5次,放疗结束后1-2个月复查CT。结果本组25例,CR5例(20%),PR14例(56%),SD5例(20%),PD1例(4%),有效率CR+PR为76%。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适用于肝癌的治疗,不良反应小,效果明显,但制订治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放射性肝病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形放射治疗对肺转移瘤的治疗意义.方法自1996年9月~1998年12月采用X线适形放射治疗肺转移瘤59例,单发转移灶24例,多发转移灶35例.首程治疗共106个灶,再程治疗34个灶.临床靶体积(CTV)0.29~163.17cm3,平均9.42cm3.计划靶体积(PTV)3.62~231.83cm3,平均17.68cm3.使100%等剂量线覆盖PTV,并以此为靶区处方剂量.单次靶区处方剂量平均为9.69Gy,间隔1~2天,总照射剂量平均33.4Gy.结果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4%、54.2%.近期肿瘤退缩率分别为CR45.0%、PR39.3%和NR15.7%.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1.4%.结论X线适形放射治疗能有效地控制局部肿瘤,不增加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恶性胶质细胞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恶性胶质细胞瘤 (BMG)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6年 10月~ 1998年 10月 ,112例CT或MRI证实术后病灶残瘤的BMG随机分为单纯常规放射治疗组 (单放组 )和常规放射治疗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疗组 )。单放组 5 8例 ,男 40例 ,女 18例 ,年龄 16~ 76岁 (中位 40 .5岁 ) ,KPS6 0~ 70者 12例 ,>70者 46例 ;放疗前增强CT或MRI显示 ,肿瘤体积 1.0 0cm3 ~ 2 14 .78cm3 ,中位体积 2 1.0 0cm3 ;常规剂量分割照射 ,5次 /周 ,1.8~ 2Gy/次 ,总剂量 46 .2 0~ 6 5 .95Gy ,中位剂量 5 7.81Gy。立体定向放疗组共 5 4例 ,男 39例 ,女 15例 ,年龄 16~ 78岁 (中位年龄 44.5岁 ) ;KPS6 0~ 70者 8例 ,>70者 76例 ;肿瘤体积 1.76cm3 ~ 132 .0 0cm3 ,中位体积 2 2 .32cm3 ;先行常规照射 ,其照射野设计及其剂量分割与单放组相同 ,总剂量 45 .80~ 6 2 .45Gy ,中位剂量 5 5 .2 6Gy ;于常规放疗结束后 1周行立体定向放疗 ,采用非共面弧形旋转照射 ,PTV边缘剂量 8Gy~ 5 0Gy( 6 0 %~ 90 %等剂量曲线 ) ,中位 2 7.75Gy ;单次治疗 2 2例 ,分两次治疗者 2 8例 ,三次分割治疗者 6例 ,分次治疗的时间间隔为 1周 ;单次剂量 8Gy~ 5 0Gy ,中位单次剂量 15Gy。结果 治疗结束后 3个月CT  相似文献   

5.
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放疗反应.方法:从1997年3月到2000年10月,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89例,肿瘤体积36~492cm3,用Elekta公司的TPS设计治疗计划,并根据DVH图进行计划优化.治疗采用6MV-X线,处方剂量4~5Gy/次,隔日照射一次,5~6个共面或非共面野进行适形照射,共治疗8~10次,总剂量40Gy,整个疗程16~20天.近期疗效按WHO实体肿瘤疗效标准评价,正常组织的放射反应按RTOG标准评价.结果:近期疗效:放疗结束后三个月,完全缓解率(CR)为29.2%(26/89),部分缓解率(PR)为49.4%(44/89),总有效率(PR CR)为78.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0%(57/89)、41.6%(37/89)和28.1%(25/89).肿瘤体积越小,疗效越好(P=0.005).放疗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和肝脏放射性损伤,肝脏的放射性损伤和受照射体积有关.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放射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动脉介入化疗结合三维适形反应 ,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入组条件的 2 4例肝癌患者 ,先采用肝动脉介入化疗 1~ 3次 ,再进行三维适形放疗 ,肿瘤剂量 2Gy/次 ,1次 /天 ,5天 /周 ,剂量范围 (5 0± 9)Gy。放疗结束后 1个月进行疗效评价 ,应用WHO分度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PR 3例 ,MR 6例 ,SD 15例 ,无CR、PD病例。肝功能异常 1例 ,上消化道出血 3例 ,Ⅰ~Ⅱ度骨髓功能抑制 16例 ,发热 1例。结论 肝动脉介入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疗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肝病的相关因素,以指导原发性肝癌放疗计划的制定,减少或避免放射性肝病的发生。方法对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1.8~2.2 Gy/次,15~33次,30~66 Gy,中位剂量46 Gy)。对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型、肿瘤最大直径、肿瘤部位、肝动脉栓塞化疗、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HBV、腹水、疗效、肝硬化、Child-Pugh肝功能分级、PTV体积、PTV边缘剂量、正常肝脏平均剂量以及肝脏受照射的体积剂量(包括V_5、V_(10)、V_(15)、V_(20)、V_(25)、V_(30)、V_(35)、V_(40)、V_(45))与放射性肝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88例原发性肝癌发生放射性肝病16例,其中死亡9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HBV、腹水、Child-Pugh肝功能分级、门静脉癌栓、肿瘤最大直径、PTV体积与放射性肝病的发生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V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是影响放射性肝病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放射性肝病的病死率较高,在制定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HBV状况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以减少放射性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诊断明确的57例原发性肝癌进行伽玛刀治疗,使50%或6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靶体积(PTV),使正常组织不超过各自的耐受剂量。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评估并优化放射治疗方案。单次放疗剂量3~6Gy,外围等效生物剂量48~66Gy。[结果 ]放疗后3个月评价,死亡2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6例,稳定6例,进展10例。总有效(CR+PR)率68.4%(39/57)。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27%,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放疗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肝病。大多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伽玛刀以高分次剂量、短疗程、适形度好、肿瘤中心剂量高等特点,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肝交替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在肝脏广泛转移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半肝交替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技术治疗广泛转移性肝癌,优化指标:每次剂量2~3.5Gy,9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PTV;平均肝脏剂量小于30Gy。半肝照射8~12次后换另半肝,3次/周。结果在放疗结束后2个月用腹部CT进行评价,有效率(CR PR)66.7%。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72.7%。放疗中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半肝交替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在不增加治疗并发症基础上,能明显提高肝广泛转移性癌的局部控制率。我们认为晚期病人出现广泛肝转移时,在其它部位病灶尚稳定的情况下可选择半肝交替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作为姑息治疗的有效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立体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灶的近期疗效。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收治的 2 5例食管癌术后纵隔瘤床区复发或纵隔加吻合口复发病例 ,采用CT模拟定位技术和立体适形放疗技术 ,PTV为CTV外放 1 0cm ,采用 5~ 7个非共面野照射 ,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和等剂量线优化治疗计划 ,15MVX线 ,单次剂量 3Gy ,每周 5次 ,总剂量 60~ 66Gy ,PTV被 85 %等剂量线所包绕 ,PTV均匀性为 95 %~ 10 7%。结果 近期疗效为CR 4例 ,PR 2 1例 ,总有效率为 10 0 %。1、2年生存率及 1年局控率分别为 72 %、3 2 %、88%。按RTOG标准评价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Ⅰ~Ⅱ级 6例 (2 4% ) ,Ⅲ级 1例 (4 % ) ,急性放射性肺炎Ⅰ~Ⅱ级 8例(3 2 % ) ,Ⅲ级 1例 (4 % ) ,骨髓抑制Ⅰ~Ⅱ级 4例 (16% ) ,急性心脏损伤Ⅰ~Ⅱ级 2例 (8% )。结论 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能有效提高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灶的局部控制率 ,改善临床症状 ,延长生存期 ,是局部剂量升级的有效方法 ,能提高生存质量 ,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肝交替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X刀)治疗在肝脏原发性弥漫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半肝交替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技术治疗原发性弥漫性肝癌,优化指标:每次剂量2~3.5Gy,9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PTV;平均肝脏剂量小于30Gy。每半肝照射8~12次,3次/周。结果在放疗结束后2个月用腹部CT进行评价,有效率(CR PR)68.8%。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75%。放疗中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半肝交替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在不增加治疗并发症基础上,能明显提高原发性弥漫性肝癌的局部控制率,原发性弥漫性肝癌病人可选择半肝交替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技术作为姑息治疗的有效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 对35例肺癌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36~80岁,中位年龄66岁.设3~5个共面等中心照射野,80%~90%的等剂量线包绕PTV,靶区包括肿瘤边缘外0.5~1.5 cm,用6MV X线照射,总量为DT 43.2~54 Gy,2.25~3.6 Gy/次,5次/周.放疗结束后1~2月复查CT.结果 本组35例,CR 5例(14.28%),PR 20例(57.14%),SD 9例(25.71%),PD 1例(2.86%),有效率CR PR为71.43%.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适用于肺癌的治疗,毒副反应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体部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4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评价体部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对47例原发性肝癌采用体部伽马刀治疗,治疗时靶区勾画PTV在GTV外扩1 cm.治疗计划根据病灶大小采用单靶点或多靶点照射,50%剂量线覆盖95%以上的PTV范围.治疗单次剂量、总剂量及时间分割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全身状况、周围组织放射敏感性等决定,肿瘤平均直径≤5 cm,50%剂量线覆盖靶区,4 Gy~5 Gy/次,每天1次,每周5次,共照射10次,40 Gy~50 Gy.肿瘤平均直径≥5 cm,50%剂量线覆盖靶区,3 Gy~5 Gy/次,每日1次或隔日1次,共照射10~15次,30 Gy~50 Gy.结果完全缓解CR 6例(12.7%),部分缓解PR 29例(63.2%),总有效率CR+PR为75.9%;AFP均见不同程度的下降,AFP≤2 μg/ml有37例.肝区疼痛33例患者中,症状完全消失21例,减轻5例;门脉癌栓5例患者中,有3例消失.结论体部伽马刀可使肿瘤局部得到准确的高剂量照射,又避免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副作用少而轻微,因而伽马刀不失为姑息治疗肝癌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4.
常规分割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分割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了6MV-X线的常规分割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利用体部立体定向框架及真空垫固定体位,CT扫描后输入到治疗计划系统中,根据肿瘤靶区、敏感器官和移动误差勾画GTV、CTV、和PTV,结合剂量-体积直方图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应用5~7个非共面野照射,80%~90%等剂量线包绕PTV,并以此为处方线,常规分割,每周5次,每次2Gy,总DT:60Gy~70Gy/42天~49天.结果:治疗后1~3个月,85.7%患者食欲改善,6例黄疸患者全部退黄,腹痛缓解者占60.7%,腹痛消失者占28.6%,肿瘤全消者占35.7%,肿瘤部分消失者占64.3%.1年生存率为76.5%(13/17),4例死于恶病质.结论:常规分割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能使晚期胰腺癌患者症状减轻,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尤其对年老体弱患者更宜选择该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部肿瘤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方法 对50例肝部原发及转移性肿瘤患者,根据医师要求的CTV和周围正常的敏感器官限制受量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结合剂量-体积直方图选择最佳方案。结果 以ICRU剂量参考点(肿瘤中心点剂量)剂量归一,80 % ~ 90 %剂量线均能包绕90 %以上的PTV。90 %剂量线包绕PTV的程度和靶区的大小及所在部位有关。结论 肝部肿瘤的治疗计划设计时,对位于不同部位的病灶采用不同的设计;正常肝组织的受照体积的大小和受照剂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放射治疗反应,同时对处方剂量、剂量分割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常规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浸润型胸腺瘤的疗效.方法 15例均为无法切除的晚期胸腺瘤,采用常规加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常规放疗采用6MV X线前后野对穿照射瘤体,前后野剂量比为2∶1,射野包括瘤体外1~2cm.2Gy/次,1次/d,5次/周,放疗剂量DT 20Gy时予胸部CT复查,根据肿瘤缩小情况适当调整照射野,总剂量DT 32~36Gy.改为三维适形放疗,用6MV X线设一个等中心3~5个照射野,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优化.单次周边剂量为2Gy,1次/d,5次/周,放疗剂量DT 30~36Gy左右,使总剂量达到Dt66~70Gy,42~50d内完成.结果 无法手术切除的浸润型胸腺瘤,经常规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肿瘤可得到控制,5年生存率可提高到66.7%.结论 对晚期浸润型胸腺瘤(Ⅲ、Ⅳ期),用高能X线给予常规体外加三维适形放疗,减少正常组织、器官放疗剂量,提高肿瘤放疗剂量,仍有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中晚期肝癌动脉介入加三维适形放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5 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采用氟尿嘧啶1 000 mg、顺铂50 mg ~ 70 mg、阿霉素40 mg ~ 50 mg肝动脉灌注,再将40 %碘化油10 mg ~ 20 mg和丝裂霉素8 mg ~ 16 mg混成乳剂注入栓塞,用2 mm×2 mm明胶海绵颗粒作肝动脉中央性栓塞;灌注栓塞3 周~ 4 周后予适形放疗,隔日照射,DT38 Gy ~ 46 Gy分8 次~ 12 次共16 d ~ 24 d,单次剂量3.6 Gy ~ 4.8 Gy。结果:全部病例完成治疗,6 个月、12 个月、18 个月的生存率分别是71.3 %、44.4 %和22.2 %。结论:TACE加3DCRT能有效地减轻中晚期肝癌症状,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是中晚期肝癌的有效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23例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术后残留病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来  胡德胜  宋启斌  谭文勇 《中国肿瘤》2006,15(12):867-86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恶性胶质细胞瘤(BMG)疗效.[方法]47例经CT或MRI证实术后病灶残留的BMG随机分为单纯常规放射治疗组(单放组)和X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三维适形组).单放组24例,模拟机定位2Gy/次,1次/天,大野加缩野总剂量50Gy~54Gy,6周内结束照射;三维适形组23例,先共面或非共面多野照射常规剂量分割,5次/周,1.8Gy/次~2Gy/次,总剂量为40Gy~45Gy后缩野采用共面或非共面多野照射或非共面弧形旋转照射,PTV边缘剂量15Gy~20Gy(85%~90%等剂量曲线),中位平均剂量17.75Gy,4~5次分割.[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CT或MRI检查,三维适形组的肿瘤消退率为78.2%,明显高于单放组45.8%,三维适形组1年生存率(91.3%)也明显高于单放组(58.3%).单放组治疗结束时达到CR的病人1年肿瘤复发率为50%,明显高于三维适形组的20%.后者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及对地塞米松依赖性的急性放射反应未见高于单放组.[结论]X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提高BMG的局部肿瘤消退率、局部肿瘤控制率和病人的1年生存率,同时没有明显增加病人的急性毒性反应,长期生存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114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对114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CT 定位下以3~5 mm层厚连续扫描,静脉双期碘造影剂增强扫描,精确定位治疗靶区并制定3DCRT计划,使90%等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以Varian 2100C 直线加速器实施放疗计划照射剂量1.8~2 Gy/次,5次/周,总剂量50~66 Gy,总疗程5~7周.治疗后1个月33例部分缓解,3个月42例部分缓解,6个月53例部分缓解.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2.6%、35.1%和 28.9%.初步研究结果提示,3DCRT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无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与单纯介入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56例PHC患者分为2个组,A组28例(3DCRT加TACE,先TACE 1次~3次,3DCRT 45Gy~60Gy),B组28例(TACE 2次~3次).介入化疗选用顺铂60mg~100mg、阿霉素40mg、丝裂霉素20mg或5-FU1000mg~1500mg,顺铂60mg~80mg,ADM 40mg(或MMC 10mg~20mg).结果:A组CR+PR27例,总有效率为96%;B组CR+PR 17例,总有效率有60.7%(P<0.01).癌灶体积与疗效有关,PTV(计划靶体积)≤216cm3者CR 7/8,PTV>216cm3者CR 1/8(P<0.01).结论:PHC疗效3DCRT加TACE组优于单纯TACE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