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临床输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输血目的。输血是治疗患者疾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风险。患者可能因输血感染艾滋病、肝炎、梅毒和疟疾等多种传染性疾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可危及患者生命,血液安全问题已是当前全球备受瞩目的社会问题。因此,为了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输血风险,避免因输血所导致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以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血液作为特殊医疗用品,输血及其成分是医疗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手段,风险始终存在,输血风险一旦发生,必然导致病患和治疗问题,同时涉及输血风险责任中的产品质量责任问题。本文从产品质量责任角度出发,旨在研究如何防范和管理输血风险,最大限度地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降低输血风险给患者带来的相关危害。  相似文献   

3.
医院输血科管理与临床输血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临床输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科学合理地执行教学措施,确保临床的用血安全,这对患者的健康安全尤为重要。为此,应加强输血科工作的管理,提高输血诊况水平,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影响输血质量与安全的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急诊抢救、手术和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输血后引起免疫效应和传染病也给受血者带来痛苦,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其影响因素有血源问题,也有血液免疫学因素和输血工作质量问题。为提高输血质量,确保输血安全,应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增加投入,培养人才,加强血源、采供血机构管理和输血科建设,完善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预防和控制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院临床输血安全管理的做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是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在拯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可能会给受血者带来不良反应,有些是终生的甚至是致命的。把输血安全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应充分认识输血治疗的危险因素,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完善临床输血规程,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衢州市部分医疗机构临床护士输血技术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是临床急救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护士是输血治疗过程重要的实施者,只有准确掌握娴熟的输血护理技术及现代输血理论知识,才能确保输血治疗安全有效。笔者对本市二级以上医院护士进行了输血技术知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加速输血人才培养,保证输血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院输血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输血治疗的安全与效果,而且与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密切相关。而输血科人员的素质是决定输血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输血科人员的培训和输血人才的培养,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为了解医院输血科人员培训和输血人才培养情况,对泰安市17所二级以上医院的输血科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输血作为临床治疗手段已有百年历史,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临床用血量日益增多,安全输血已经成为输血领域重要课题。护理工作者是临床输血的具体执行者,输血护理质量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做好输血护理工作,才能提高输血的疗效,减少输血风险,保证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9.
输血科质量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是现代医学治疗的重要手段。输血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提供合格、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以满足临床需要。为保证血液安全,医院输血科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输血科  相似文献   

10.
范风涛 《泰山卫生》2005,29(5):16-17
输血是一种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在现代医学中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而成分输血作为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在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成分输血率逐年上升,但因各种血液成分性能不同,有其各自的使用要求。现将临床常用血液制品的使用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偏型与临床大量用血病例血型构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3例临床大量用血病例,按用血量、ABO血型等列表,并经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不同等级大量用血病例的血型构成与献血人群的血型构成比较(p<0.05)。结论大量用血病例的血型构成差异可能是造成血液偏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青少年血糖、血脂、血压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肥胖学生和正常学生各50例进行空腹血糖、血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动脉血压的测定.[结果]肥胖青少年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高血脂、高血压严重倾向.[结论]对青少年的肥胖症应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受血者的输血知识知晓情况和对输血服务的需求,发现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为规范医疗行为提出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四川省30家医院的328名受血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多数受血者输血知识知晓程度低,医疗机构输血服务中存在缺陷.[结论]医疗机构应多宣传输血知识,医护人员应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规范输血行为,实现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新生儿脐血与外周血了解正常新生儿血糖值的变化,及时发现新生儿低血糖,并进行干预;同时探讨新生儿脐血快速血糖值、外周血快速血糖值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600例妊娠期无并发症的正常分娩的足月新生儿(无窒息)病历:400例为正常组,在整个产程中未使用任何药物;200例为输液组,在产程中使用5%葡萄糖加点滴催产素(输液量>1000ml),分别检测脐血血糖与新生儿外周血血糖值。结果正常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为7.1%,早期干预措施效果有效(95.4%);输液组的血糖值比正常组的明显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脐血血糖与外周血血糖有显著关联性(p<0.05)。结论不能忽视正常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率,均应早期监测早期干预;可以用新生儿脐血快速血糖替代外周血快速血糖值,无创、方便、更快捷。产程过程中母体输入葡萄糖能影响脐血血糖值,可以查新生儿外周血血糖值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5.
《Nutrition reviews》1964,22(11):332-334
The reduction of serum lipid levels by a new pharmocologic agent is accompanied by changes in certain tests of blood clotting.  相似文献   

16.
陈家儒  林德洪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716-37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人群膳食及血脂的影响。[方法]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市21个居委会中随机抽取了8个居委会,其中每个抽取20名高血压患者共计16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60例高血压人群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进行高血压及营养知识健康教育。[结果]本研究通过主区营养宣教及膳食干预,干预组不良膳食行为有所改善。其脂肪供能比降至总热能的30%以下;胆固醇摄人量小于300mg/d:钙和视黄醇摄入量较于预前有增加趋势。血清TC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此结果与干预组人群在干预后膳食脂肪及胆固醇摄入量减少结果相对应;除此之外,低脂饮食还可以可降低高血压人群血清LDL水平,保持血清HDL水平从而降低血压。[结论]本次宣教收到了良好效果,证明社区宣教对提高高血压人群的卫生保健水平,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调整膳食结构和合理营养,对于控制血脂,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因此所得到的为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血压水在水管中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叫做水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也会对血管壁产生侧压力,叫做血压。由于人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因此,血压也分为动脉血压、静脉血压和毛细血管血压。由于静脉血压值较低,一般不易测出,因此,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两种:心室收缩,血压从心脏冲入动脉,动脉被扩张,此时血管中的血压持续上升,当血压上升至最高时的值称之为收缩压,也称高压;心室舒张,动脉回缩,血管压力持续下降,下降至最低点的值称之为舒张压,又称低压。正常成人血压:收缩…  相似文献   

18.
咯血的背后     
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肺实质)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称为咯血。咯血的特点是血与痰(或血多痰少,或血少痰多)混在一起,或纯血无痰,色鲜红,呈碱性。在临床上小量出血须与口腔、鼻、咽、齿龈等部位出血相鉴别,大量出血须与呕血相鉴别。引起咯血的原因多是呼吸系统疾病,少部分由循环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引起。  相似文献   

19.
介绍我院血库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该系统加强我院的输血业务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管理,优化输血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输血相关医疗事故的发生。为我院输血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保障,实现了更深层次的输血科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东莞市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全血采集情况,为招募、采集低危的固定献血者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东莞市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献血者年龄、性别、学历、献血量以及血液复检淘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东莞市无偿捐献全血人群中:18—35岁人群在流动献血车献血高于固定献血点,36—45岁及46—60岁献血人群固定献血点高于流动献血车(P〈0.05);在两种献血地点男性献血者均高于女性(p〈0.05),中小学学历献血者比率均高于大中专以上献血者(p〈0.05);无偿献血400ml比率在不同献血地点均高于300ml及200ml(P〈0.05),献血400ml比率流动献血车高于固定献血点(P〈0.05);流动献血车复检淘汰率3.13%,高于固定献血点复检淘汰率1.92%(P〈0.05)。结论流动献血车无偿捐献全血是主要的血液采集方式;18~35岁、男性、中小学文化者是无偿捐献全血人群的主体,应强化流动献血车的优点,改进不足,保证血液采集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