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LOC-007123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组织(癌、癌旁)及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于解放军三〇二医院肝胆外科行HCC切除术的52例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的肝癌组织;同时取同一患者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lncRNA XLOC-007123在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以及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其中研究所用细胞系L02、HuH7、HepG2、SMMC-7721均由解放军三○二医院临床管理中心提供。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lncRNA XLOC-007123在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HCC细胞系与正常肝细胞系间lncRNA XLOC-007123表达水平。临床指标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lncRNA XLOC-007123在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的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正常肝细胞株相比,IncRNA XLOC-007123在3种肝癌细胞系中均呈低表达(P值均<0.05)。lncRNA XLOC-007123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血清AFP水平和肿瘤分期相关,差异有统计意义(χ2值分别为7.738、7.589,P值均<0.05)。结论 lncRNA XLOC-007123在乙型肝炎相关HCC组织中表达降低,且与临床患者血清AFP水平和病理分期有关联,推测lncRNA XLOC-007123在乙型肝炎相关HCC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调控作用,有望成为乙型肝炎相关HCC临床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发病机制,为HCC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鉴定HCC样本与癌旁组织样本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与mRNA。通过miRDB、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并与差异mRNA取交集确定目标基因。使用FunRich软件预测在HCC差异表达miRNA中的潜在转录因子。利用Bioconductor中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功能注释和途径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前20个枢纽基因进行表达验证和生存分析。结果 对375例HCC样本、50例癌旁样本进行差异miRNA分析,共鉴定出300个差异表达的miRNA。对374例HCC样本、50例癌旁样本进行差异mRNA分析,共鉴定出1 106个差异表达的mRNA。分别在上调的和下调的miRNA中选择20个差异表达最显著的miRNA预测其靶基因。对131个候选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与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碳代谢以及催乳素信号通路等途径有关。结论 在肝细胞癌中异常表达的miRNA-mRNA通路可能成为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人类精氨酸酶1(ARG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利用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167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ARG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ARG1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8例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的ARG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HCC中ARG1蛋白表达水平为3.540±3.702,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10.290±2.303;t=-22.421,P=0.000).ARG1表达与HCC分化程度、组织学分级、微血管侵犯、术前甲胎蛋白水平、术后复发有关(P值均<0.05).68例HCC组织中ARG1 mRNA表达水平为0.0997(0.213),低于癌旁肝组织0.563(0.459);u=-6.544,P=0.000].结论 ARG1在HCC中低表达,其可能参与HCC发生发展.检测ARG1表达可能有助于HCC辅助诊断、评估分化程度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蛋白翻译起始因子C_2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C_2mRNA及其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检测C_2mRNA住21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ABC免疫组化法检测C_2蛋白在60例HCC及其42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_2蛋白在H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21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C_2mRNA阳性率分别占23.8%(5/21)和85.7%(18/21),60例HCC及42例癌旁组织中,C_2蛋白阳性分别占27.3%(17/60)和83.3%(35/42),27例肝硬变中,C_2蛋白阳性率为77.8%(21/27)。χ~2检验:C_2mRNA及其蛋白在HCC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P<0.001);C_2蛋白在肝硬变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CC癌组织(P<0.01);C_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HBsAg及AFP有明显关系(P<0.05);而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转移无关;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 C_2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及早期诊断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HBsAg和HBV DNA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探讨HBV标志物协同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表达与HCC侵袭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核酸杂交和组织芯片技术,分别检测HCC 130例(HCC组)、肝内外转移灶29例(转移组)、癌旁肝脏组织96例(距肿瘤2cm,癌旁组)、远癌肝脏组织(距肿瘤5cm,远癌组)46例、肝良性肿瘤的瘤旁肝组织5例(正常组)中HBsAg和HBV DNA的表达,并结合各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其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意义。[结果]HBV蛋白与HBV DNA在癌旁组、远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CC组和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HBsAg表达与APE1mRNA存在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外,其余各指标之间均无相关(P0.05)。[结论]HBsAg表达与APE1mRNA存在负相关,HBV感染可抑制APE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拒绝抗原1(TRA1)在肝细胞癌(HCC)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了HCC和肝硬化组织中TR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相关分析.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 经对RT-PCR结果分析,HCC和肝硬化组织中TRA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组织水平(F值分别为20.821和12.311,P值均<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CC和肝硬化组织中TRA1蛋白表达水平也高于正常肝组织(F值分别为21.231和20.125,P值均<0.05).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TRA1蛋白在正常对照组、肝硬化组和HCC组的表达逐渐增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4%、78.95%和93.75%.其表达水平与HCC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4655,P<0.01);与HCC患者TNM分期呈正相关(r=0.5157,P<0.01).结论 TRA1在肝硬化和HCC中的过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并有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HCC早期诊断标志物;TRA1的检测有助于判断HCC的分化程度,与HBV的感染有一定关系,同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ncRNA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lncRNA2异常表达作为食管癌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的可能。方法应用lncRNA表达芯片技术对14对配对的食管癌和癌旁组织进行分析,获得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10倍的lncRNA 134个。应用RT-PCR技术在食管癌细胞系进行验证,并分析43对配对的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4个食管癌细胞系中,lncRNA2在10个食管癌细胞系中高表达,而在4个食管癌细胞系中缺失表达。在43对配对的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lncRNA2在26例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缺失表达或低表达;11例在癌组织中缺失表达或低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另外6例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缺失表达。lncRNA2在60.47%(26/43)的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25.58%(11/43)的癌旁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ncRNA2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大小、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等临床因素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lncRNA2在食管癌中表达明显升高,是食管癌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8.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336-1341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N-聚糖检测及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糖基转移酶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分析,探索HCC患者血清N-聚糖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2019年HBV相关HCC手术患者(34例)的肝癌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标本,同时采集血清标本。从34例HCC患者中随机选择8例HCC患者血清标本作为HCC试验组,20例健康成年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DSA-FACE法分析HCC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N-聚糖图谱。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4例HBV相关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8种糖基转移酶基因(FUT3、FUT4、FUT6、FUT7、FUT8、Gn-TⅢ、Gn-TⅣa和Gn-TⅤ) mRNA表达水平,并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相应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相比,8例HCC患者血清中N-聚糖峰9 (peak9,NA3Fb)的丰度明显升高(t=-2.514,P 0.05)。糖基转移酶FUT8、Gn-TⅣa和Gn-TⅤ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间有差异,其中癌组织中FUT8和Gn-TⅤ基因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mRNA:1.50±0.34 vs 0.65±0.11,t=-2.354,P=0.022; 3.57±0.64 vs 1.33±0.16,t=-3.384,P=0.001)(蛋白:0.70±0.11 vs 0.083±0.017,t=9.555,P=0.001; 1.33±0.19 vs 0.60±0.15,t=5.097,P=0.007);癌组织中GnTⅣ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mRNA:2.90±0.47 vs 1.68±0.19,t=-2.403,P=0.019),蛋白表达水平与癌旁组织无显著差异(蛋白:0.52±0.24 vs 0.24±0.11,t=1.833,P=0.141)。癌组织中这些糖基转移酶表达改变与血清中N-聚糖丰度变化一致。结论 HBV相关HCC患者血清中一些N-聚糖水平变化可能与肝癌组织中糖基转移酶基因GnT-V、GnT-IVa和FUT8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OY-TES-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抗体出现情况,探讨将OY-TES-1用于肿瘤免疫诊疗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从mRNA和蛋白质两个水平研究OY-TES-1在HcC中的表达特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HCC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并对其临床意义做初步的分析.结果:经实时定量PCR检测,HCC中OY-TES-1mRNA阳性率为73.21%(41/56),癌旁阳性率为64.86%(24/37),有17对HCC及配对癌旁组织均表达阳性,OY-TES-1mRNA在HCC及癌旁组织两者的表达阳性率无差异(P>0.05);在37对HCC及配对癌旁组织中,HCC中OY-TES-1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其差异与病理分级有关CP<0.05).HCC中OY-TES-1蛋白阳性率为40%(4/10).血清学检测未发现76例正常人和17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有相应抗体,HCC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12/58),OY-TES-1血清抗体的出现与HCC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无相关.结论:OY-TES-1在HCC中有较高的表达频率及表达水平,该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他有望作为用于HCC辅助诊断及免疫治疗的肿瘤抗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和PDZ-Lim结构域蛋白1(PDLIM1)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3例HCC患者癌和癌旁组织中TFAM和PDLIM1蛋白表达。Spearman秩相关分析TFAM和PDLIM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HCC患者TFAM、PDLIM1蛋白表达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TFAM、PDLIM1蛋白表达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HCC癌组织中TFAM和PDLIM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1.36%(22/103)、29.13%(30/103),癌旁组织中TFAM和PDLIM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70%(79/103)、78.64%(81/103),癌组织中TFAM和PDLIM1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χ2分别为63.111、50.811,P均<0.05)。HCC癌组织中TFAM与PDLIM1表达呈正相关(r=0.801,P<0.05)。不同肿瘤最大径、肿瘤TNM分期HCC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1(JNK1)蛋白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和HepG2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有乙肝肝硬化基础的HCC患者52例,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为实验组,另选取20例肝血管瘤、肝破裂手术切除的肝组织标本作正常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IF、JNK1和pJNK1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MIF mRNA和JNK1 mRNA表达。将不同浓度的rMIF分别与HepG2肝癌细胞和L-O2人正常肝细胞共培养,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JNK1和pJNK1蛋白的表达,通过RT-PCR检测相应蛋白在核酸水平的表达。结果 MIF、JNK1、pJNK1和MIF mRNA、JNK1 mRNA在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均0.05);经不同浓度的rMIF刺激后,HepG2肝癌细胞中pJNK1和JNK1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尤以rMIF浓度为200 ng/ml升高最明显,与L-O2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F、MIF mRNA、JNK1、JNK1 mRNA、pJNK1在HCC组织和HepG2肝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MIF参与HCC进展,可能是通过激活JNK1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HCC)中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0(AKR1B10)的生物学功能和相关的病理机制。方法通过CCLE数据库分析正常肝细胞与HCC细胞系中AKR1B10 mRNA的表达,UALCAN以及Oncomine数据库分析癌旁组织与HCC组织中AKR1B10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验证HC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KR1B10蛋白表达差异。使用慢病毒分别敲减HepG2及Huh7细胞中的AKR1B10,分为对照组和AKR1B10敲减组(shAKR1B101#、shAKR1B102#)。采用AnnexinV-APC/PI双染法、细胞克隆实验、皮下移植肿瘤的方法检测敲减AKR1B10后HCC细胞凋亡、克隆形成、皮下成瘤体积的变化。过氧化物敏感性荧光探针DCFH-DA以及Western Blot检测敲减AKR1B10后HCC细胞内活性氧(ROS)以及p-ATMser1981、γ-H2AX、c-Caspase-3和c-RARP等蛋白的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CCLE数据库提示AKR1B10 mRNA在HCC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Oncomine数据库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HCC组织中AKR1B10 mRNA的表达增加了10倍以上;UALCAN数据库提示AKR1B10基因在HCC组织中高表达;本研究的6例HCC患者中AKR1B10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与对照组相比,AKR1B10敲减组中HCC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P值均<0.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值均<0.001)。与对照组相比,AKR1B10敲减组ROS的水平升高,DNA损伤指标p-ATMser1981、γ-H2AX蛋白,细胞凋亡指标c-Caspase-3和c-RARP蛋白增加。此外,在BALB-c/Nude小鼠模型中,从异体移植后第13天开始,与对照组相比,AKR1B10敲减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值均<0.05)。结论AKR1B10可能是治疗HCC的有效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观察MAGEA4和MAGEC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转录调控机制。方法 从TCGA和GEO数据库收集HCC高通量数据集TCGA-LIHC、GSE10143、GSE20140、GSE87630和GSE107170,比较MAGEA4和MAGEC1在HCC组织与癌旁肝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MAGEA4和MAGEC1在HC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中位数区分MAGEA4和MAGEC1的高表达和低表达,依据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AGEA4和MAGEC1表达区分HCC和癌旁正常肝组织的能力。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AGEA4和MAGEC1在HCC中的预后意义;通过ENCORI和Cistrome DB预测调控MAGEA4和MAGEC1表达的转录因子和miRNA。结果 在纳入的5个数据集中,MAGEA4和MAGEC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均<0.05)。在TCGA-LIHC、GSE10143、GSE107170数据集中,MA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氧化氢诱导的克隆基因-5(Hic-5)和I型胶原α1链(COL1A1)表达及其对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6年7月我院行肝癌切除术的HCC患者97例,术后取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组织Hic-5和COL1A1 mRNA和蛋白表达。随访3年。结果 HCC患者癌组织Hic-5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6.5%,P<0.05),其mRNA阳性率为66.0%,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5.8%,P<0.05);HCC患者癌组织COL1A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5.8%,P<0.05),其mRNA阳性率为78.4%,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0.9%,P<0.05);TNM Ⅰ~Ⅱ期患者癌组织Hic-5 mRNA阳性率为56.4%,显著低于Ⅲ~Ⅳ期者(78.6%,P<0.05),COL1A1 mRNA阳性率为70.9%,也显著低于Ⅲ~Ⅳ期者(88.1%,P<0.05),存在门静脉癌栓患者癌组织Hic-5 mRNA阳性率为82.5%,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者(54.4%,P<0.05),COL1A1 mRNA阳性率为90.0%,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者(70.2%,P<0.05);随访的87例患者生存时间为8.2~3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6.0(14.6,36.0)个月;癌组织Hic-5阳性表达患者3 a生存时间为26.3(16.1,36.0)月,显著短于Hic-5阴性者【36.0(30.6,36.0),P<0.05】,3 a无事件生存时间为21.4(11.7,36.0)月,也显著短于Hic-5阴性者【36.0(24.2,36.0),P<0.05】。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Hic-5阳性表达预示术后生存时间缩短,其原因可能与肿瘤分期差或门静脉存在癌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ZHX2(zinc-fingers and homeoboxes 2,ZHX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RT-PCR方法,检测35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ZHX2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HCC癌组织中ZHX2 mRNA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P<0.05).术中发现伴随转移的HCC癌组织中ZHX2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的HCC(P<0.05).ZHX2 mRNA的表达与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HBsAg感染、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是否伴随肝硬化无明显关系.结论 ZHX2低表达与HCC转移密切相关,并与AFP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转录组差异表达RNA,筛选和预测特异lncRNA的功能。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筛选ESCC差异表达基因并构建相关ceRNA网络,在GEO中对差异lncRNA进行验证,并对筛选出的差异lncRNA进行生存分析。利用GO、KEGG和蛋白互作网络进一步分析与预后相关lncRNA的功能。结果通过TCGA数据库共筛选出差异表达mRNA 2 064个,lncRNA 1 160个,miRNA 69个,并成功构建了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GEO、TCGA共有差异表达lncRNA 26个,其中AC009264.1、PGM5-AS1及LINC00460与亚洲人ESCC患者生存相关。GO、KEGG、PPI分析表明这3个预后相关lncRNA可能参与ESCC的形成与进展。结论通过分析ESCC转录组测序数据,发现一批预后相关lncRNA,有望为ESCC的治疗和预后预测提供新的靶点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肝癌和癌旁组织中microRNA(miRNA)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分析其与肝癌恶性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miRNA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分析其表达水平差异及其与肝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与相应的癌旁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细胞核内miRNA生物合成相关基因Drosha、DGCR8、DBR1、ADAR、Exportin 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1),而细胞质内miRNA生物合成相关基因Dicer、AGO2、GEMIN3、GEMIN4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01)。肝癌组织中DBR1和Exportin 5 mRNA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P<0.05),癌旁组织中DGCR8mRNA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Dicer的表达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BR1、Exportin 5和DGCR8可以作为肝癌治疗的潜在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Cx43基因的表达及其在HCC发生中的意义和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Cx43蛋白和Cx3mRNA在26例HCC组织,22例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x43蛋白在HCC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Cx3mRNA在HCC、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x43蛋白的表达下调可能是HCC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可能与该基因在转录后翻译或翻译后蛋白质的加工修饰过程的调控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HCC)具有发病率高、生存率低、治疗效果不良、发病机制复杂等特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lncRNA MALAT1在HCC中表达上调,具有促进HCC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并且在HCC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总结了lncRNA MALAT1在HCC中的研究现状,探讨其表达模式、作用机制以及在预测和监测HCC发展中的临床意义,以期深入了解lncRNA MALAT1在介导HCC发展中的作用。lncRNA MALAT1将有望成为HCC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在将来应用于临床靶点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lncRNA-SChLAP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的92例HCC标本及46例癌旁肝组织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SChLAP1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及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SChLAP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hLAP1的高表达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是否有门脉癌栓明显相关。门脉未侵犯组、早期组和晚期组患者行组内比较显示,SChLAP1高表达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者。SChLAP1高表达是H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子。结论 lncRNA-SChLAP1可作为评估HCC预后不良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