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射线引起的皮肤反应是肿瘤放疗的常见副反应,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约87%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红斑及其以上的放射性皮肤反应,其中湿性脱皮的发生率为10%-15%。有资料显示,乳腺癌患者中放疗结束时约10%会发生湿性脱皮,只有4%~8%的患者无明显皮肤反应。放射性皮炎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阻碍患者进一步治疗。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皮肤放射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放射治疗仍为主要手段之一。有报道显示,约有60%~70%的肿瘤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放疗[1]。然而在肿瘤放疗过程中,放射性皮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约87%的放疗患者均会出现红斑及其以上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炎[2]。给原本受恶性肿瘤折磨的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阻碍患者进一步治疗。随着湿性愈合理论应用于伤口护理中,有越来越多的新型敷料被用到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治疗中去。2015年10月9日金山医院伤口护理室处理了一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治疗后出现Ⅲ度放射性皮炎。我们在使用新型敷料积极处理后,创面得到了很好的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皮炎的防护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射线引起的皮肤反应是肿瘤放疗的常见副反应,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约87 %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红斑及其以上的放射性皮肤反应,其中湿性脱皮的发生率为10%~15%.有资料显示,乳腺癌患者中放疗结束时约10 %会发生湿性脱皮,只有4%~8%的患者无明显皮肤反应.放射性皮炎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阻碍患者进一步治疗.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皮肤放射性反应,提高正常皮肤放射耐受性,增进肿瘤放疗效果,目前还没有统一推荐的预防放射性皮炎的措施.现将国内外关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护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皮肤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晓燕 《上海护理》2009,9(3):80-82
恶性肿瘤患者中约有60%在其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放疗)^[1];而其中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放射性皮肤损伤,约有87%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皮肤反应^[2];尤其在头颈部肿瘤中常见。轻者出现轻微的皮肤红斑,有烧灼感、刺痛、瘙痒等不适,重者可能会出现湿性脱皮、溃疡等,需要中断放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放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新辅助治疗目前是直肠癌综合诊治中的标准治疗之一。放疗极易导致肛周皮肤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者可导致放疗中断疗程延长,从而影响肿瘤的放疗及日后手术治疗效果。因此,最大限度地减轻肛周皮肤放射性反应,可以提高正常皮肤放射耐受性,增进肿瘤放疗效果。目前临  相似文献   

6.
放射治疗(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放疗过程中,根据所用放射源、放疗剂量、照射面积和照射部位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放射性皮肤反应临床表现为损伤部位奇痒、剧烈疼痛、大量渗出、糜烂和水疱,一旦损伤破溃就不易愈合,形成久治不愈的溃疡[1].据统计肿瘤放疗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为91.4%,因损伤严重而被迫中断治疗的发生率为58.1%[2].皮肤放射损伤不仅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因其造成放射治疗的被迫中断,影响了对原发肿瘤的治疗,降低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1].为了确保病人放疗计划的顺利完成,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肿瘤局部控制率,照射野皮肤的预防显得特别重要.以往有多种方法用于治疗放射性皮肤湿性反应[3-9],但是预防放射性皮肤反应的方法不多[10,11].2006年4月-2007年4月我科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康乐保(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造口护肤粉预防放射性皮肤反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放射治疗是胸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常见胸部肿瘤的放疗照射野常常或不可避免地括及食管,因而放射性食管损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在颈、胸部接受放疗的患者中约有60%发生放射性食管炎,而食管放疗患者的炎症发生率为100%[2].  相似文献   

8.
正放疗因其在临床上对肿瘤的局部治疗效果显著,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其带来的副作用也不容小觑。患者在接受放疗后往往容易引发肺部放射性炎症,放疗后1~3个月为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肺部放射性炎症,后期则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肺纤维化。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的发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肿瘤治疗所需要的放射剂量,减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西医治疗放射性肺炎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其带来的副作用亦不容忽视。近  相似文献   

9.
髓外浆细胞瘤(EMP)是指原发于骨髓造血组织以外的浆细胞单克隆增殖而形成的恶性肿瘤。乳腺原发髓外浆细胞瘤临床少见。乳腺EMP对放疗具有较高敏感性,但是,由于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放射性皮肤损伤会导致患者舒适度的改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被迫中断治疗,影响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而对于放射性皮肤损伤,目前没有统一的防治标准,本文报道1例乳腺EMP放疗过程中出现Ⅱ度放射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0.
<正>Delaney等[1]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各种形式的放疗。肺癌在恶性肿瘤的病死率中高居榜首,而70%左右的肺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治愈的机会[1]。因此,放疗在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放射线除对肿瘤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以外,还造成放射靶区正常皮肤组织的损伤,产生的皮肤红斑、皮肤刺痛、瘙痒、烧灼感和皮肤脱皮溃烂等,增加了患者痛苦。严重的放射性皮炎  相似文献   

11.
闫凤玉 《护理研究》2011,25(36):3350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肿瘤本身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机体营养状况差又是压疮的好发因素,而在放疗的同时放射野皮肤常常会发生损伤。皮肤的放射性损伤严重时会影响治疗,甚至会停止放疗,所以预防放疗病人放射野皮肤发生压疮是临床护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1]。因此,恶性肿瘤病人成为压疮的好发人群。本研究对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使用赛肤润进行预防压疮的护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性皮炎是放疗常见反应[1-3],而重度皮炎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4]。本科2013年9月—2015年3月对胸部肿瘤患者分别采用3M液体敷料和医用射线防护喷剂以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2013年9月—2015年3月收治胸部肿瘤放疗患者共62例,男28例,女34例;60岁以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机械工艺等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恶性肿瘤三大治疗手段之一的放疗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在其治疗过程中应用到放疗,且有些肿瘤通过单纯放疗即能达到治愈。但放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并不为其他学科医师所熟知,即使在本学科内,能从放射生物、放射物理、临床多角度将其熟练掌握的放疗医师也甚少。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当放射线通过皮肤进入肿瘤时,则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放射性皮炎,给患者带来痛苦,并有可能影响放疗的连续性,降低局控率和生存率[1,2]。为防止和减少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我科于2010-08使用放疗专用抗菌乳膏来保护照射野皮肤,现将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赵小彤  刘丽英  王少美 《全科护理》2016,(14):1507-1508
正放射性皮炎(RD)是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约87%的放疗病人会出现红斑及其以上的放射性皮肤反应,其中湿性脱皮的发生率为10%~15%~[1]。按照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放射性皮炎损伤分级标准~[2],Ⅱ度放射性皮炎主要变化是真皮的毛细血管充血扩张、通透性增加,表现为皮肤红斑和水肿、局部瘙痒、疼痛、烧灼感。皮肤恢复后病灶区皮肤干燥脱屑,色素沉着持续较久,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负担,而且会  相似文献   

16.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放射性皮肤损伤是肿瘤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约87%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红斑及其以上的放射性皮肤反应,其中湿性脱皮的发生率为10%~15%[1]。放射性皮肤损伤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阻碍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控制率[2]。四川省肿瘤医院长久以来放射性皮肤损伤均由医生处理,其换药的方法为局部碘伏消毒,涂抹庆大霉素,TDP烤灯烤。随着伤口治疗专业小组的成立,伤口治疗知识得到更新,发现传统伤口处理方法存在诸多问题,经与医生沟通后,由伤口治疗专业小组介入放射性皮肤损伤处理。本文通过对43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采用现代伤口处理方法--湿性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缩短了患者因放射性皮肤损伤暂停放疗的时间,得到了临床医生的好评,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放射治疗(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放疗过程中,根据所用放射源、放疗剂量、照射面积和照射部位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放射性皮肤反应临床表现为损伤部位奇痒、剧烈疼痛、大量渗出、糜烂和水疱,一旦损伤破溃就不易愈合,形成久治不愈的溃疡。据统计肿瘤放疗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为91.4%,因损伤严重而被迫中断治疗的发生率为58.1%。皮肤放射损伤不仅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因其造成放射治疗的被迫中断,影响了对原发肿瘤的治疗,降低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为了确保病人放疗计划的顺利完成,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肿瘤局部控制率,照射野皮肤的预防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8.
李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809-4810
多数恶性肿瘤患者需接受放射治疗,急性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中的90%以上[1,2]。孙永敏等[3]报道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93.8%。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病机理为受照射部位皮肤发生毛细血管反应性扩张,局部充血,出现红斑、色素沉着及干性脱屑[4]。虽然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但皮肤损伤将造成局部皮肤疼痛、出血及局部感染或全身感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是我国及东南亚各国高发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正逐步上升,由于其解剖和病理学的特点,放射治疗仍是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放射线引起的皮肤反应是肿瘤放疗的最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约87%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红斑及其以上的放射性皮肤反应,严重的放射性皮炎可引起疼痛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形成瘢痕,影响治疗[1]。现对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方法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放射治疗是治疗多种肿瘤的有效方法,然而肿瘤细胞受到照射的同时,正常组织也会发生放射性损伤。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射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大约47%的患者放疗后会出现II度以上的放射性皮肤反应[1],其中湿性脱皮的发生率为10%~15%[2]。放射性皮炎是由放射线照射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损害,这些射线主要是α和β射线及X线。其病因包括医源性放射治疗和防护不当的意外放射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