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卓夫 《新医学》2006,37(3):206-207
1引言 第一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于2005年11月4~6日在北京召开,540余位国内及美国消化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到会.论坛结合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及我国研究的特点设定了8个议题,包括巴雷特食管和食管癌、胃食管反流病、胃癌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炎性肠病、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和胰腺癌、结直肠癌、脂肪肝、病毒性肝炎,每个议题均由中西方专家作中心发言,并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为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消化疾病的研究成果交流建立了平台.论坛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消化系疾病研究的一些新观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瑜元 《新医学》1999,30(1):53-54
引言第11届世界消化病会议于1998年9月6日至11日在维也纳召开。对消化疾病的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进行广泛交流,本文仅就与我国临床工作关系较大的几个方面作简单介绍。2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诊断尚无金标准,目前尚有赖于内镜,食管持...  相似文献   

3.
食管消化性溃疡43例临床及内镜分析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科(264000)黄留业,黄运祥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43000)刘富强食管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少见病。自1985年6月~1995年2月我们收集了28279例次内镜检查中发现食管消化...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下段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其疾病谱广泛,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Barrett食管(BE),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症状多,既有消化道症状,又有消化道外症状。NERD是指具有典型的反流症状但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正常者,亦称内镜阴性反流病或称症状性GERD。  相似文献   

5.
《中国临床医生》2009,(1):73-73
由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将于2009年6月12—14日在北京召开,就有关消化疾病的专题开展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临床医生》2010,(10):62-62
由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因故改于2010年12月3日-5日在北京召开,就有关消化疾病的专题开展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方法:对34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青年消化性溃疡21例进行对比。结果:34例老年消化性溃疡中,以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22例(64.7名),胃溃疡11例(32.4名),高于青年组的2例(9.5%)(P〈0.01),高位溃疡和巨大溃疡发生率高,并发症24例(70.6%),伴随其他疾病者22例(64.7%),高于青年组的3例(14.3%)(P〈0.09)。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在临床表现、病发部位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陈旻湖 《新医学》2001,32(2):70-71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消化病学是一门历史较为悠久的学科。众多的消化病学者在过去的岁月里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与其他系统相比,消化系统包含的器官最多,含有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及含有最多的神经元(约2亿个神经元),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含有约50%的淋巴细胞)。消化系统的病种也是居各系统之首,其中很多疾病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各学科之间有很多交叉,例如在肝胆管疾病、胃肠道肿瘤、门静脉高压等方面,内、外科之间互相渗透。各科之间密切合作,将有助于消化病学的发展。医学科学日新月异,其发展的速度将超出人们的想象,很多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将在未来的世纪得以解决。下面对本学科的一些问题作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新医学》2007,38(6):399-399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nux esophagitis,RE)。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消化道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诊治的36例以消化道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抗反流治疗4-6周后,其中33例(91.67%)症状完全缓解,2例(5.56%)症状明显减轻,1例(2.78%)无效,总有效率达97.22%。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因此要详细询问病史,必要的辅助检查结合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是确诊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胃肠动力疾病。文献指出,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和松弛(TLESR)在GER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十余年来胃电图(EGG)的研究重新受到重视,给无创性研究胃(肠)动力带来希望。本文应用胃电图及食管测压和食管PH监测对病人的胃肠动力进行测定,以进一步探讨其相互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朱舜时  萧树东 《新医学》1997,28(7):347-348
消化性溃疡胃液分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200011)朱舜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200001)萧树东目前,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中已很少作胃液分析,但是后者对某些鉴别诊断及处理仍有帮助,故作简要介绍及评价。胃液分析的临床意...  相似文献   

13.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性疾病,凡胃酸、胃蛋白酶及幽门螺杆菌(HP)接触的部位均可发生溃疡,包括食管下段、胃、十二指肠、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目前在PU的治疗中,由于H2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阻滞剂的广泛应用,对于溃疡在短期内治愈已经不成问题,但治愈后的抗复发治疗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我科于1990年1月~2001年1月对638例PU治愈质量和复发情况进行了跟踪随访,并针对其复发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措施,结果明显降低了溃疡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与食管相关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定植在人胃黏膜上的微需氧致病茵,目前已经证实:Hp与人类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引起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危险因素。随着对Hp致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近年来Hp与食管相关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Barrett食管以及食管癌之间的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提示Hp在GERD及Barrett食管的发生中可能起保护作用,但研究结论尚存在争议,同时目前初步研究提示Hp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临床荟萃》2006,21(13):I0001-I0001
姜慧卿,男,汉族,1959年3月1日生,河北省辛集市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消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常委、河北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和河北省重点学科跨世纪人才。在慢性肝病、消化系统疑难危重症和内镜在消化系疾病的诊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多项高新技术如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和消化道癌症内镜治疗术、管腔狭窄扩张与支架放置术、贲门失迟缓症内镜治疗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术、  相似文献   

16.
张晓岚  安君艳 《临床荟萃》2009,24(6):465-469
近年来消化病学研究领域可谓空前活跃,与成绩斐然的2007年相比,2008年依旧热闹非凡,数十场国内外大型消化病学术会议相继召开,全球消化病学者济济一堂、广泛交流,消化疾病各研究领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众多研究不断充实进来,同时诊断和治疗理念也得到不断更新。Barrett食管、消化性溃疡、胃癌、结直肠癌、慢性乙型肝炎等的诊疗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数部消化系疾病诊疗指南的相继出台和更新则成为本年度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尉秀清  文卓夫 《新医学》2007,38(9):630-630
1 引言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山东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7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于2007年5月7~8日在济南隆重举行.来自欧美、亚太、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等多名著名消化病专家分别作了66个主题演讲,交流论文2 000余篇,内容涵盖消化病方面的最新研究动向、最新指南等,与会人数达3 000多人.本文就此次会议在胃肠动力疾病、幽门螺杆菌与胃癌、胰腺炎、炎性肠病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消化道疾病。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亦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周围及含有异位胃黏膜的美克尔憩室。这些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近年研究发现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亦有关。本病绝大多数(90%以上)位于胃和十二指肠,又以十二指肠最多见,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深入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9.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富  李欣  吴姗珊  孙涛 《临床荟萃》2011,26(22):1940-1943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后肠道菌群变化。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及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疗程8周;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观察组患者服药前、服药后4周、8周及对照组健康者清晨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数量,并对各目标菌群数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粪便中4种目标菌群无明显变化(P〉0.05),服药后8周,粪便中大肠杆菌(4.81±0.77)lonN/g及肠球菌属(5.24±0.63)lonN/g仍无显著变化(P〉0.05),但双歧杆菌属(8.82±0.91)lonN/g及乳酸杆菌属(6.99±0.69)lonN/g明显减少(P〈0.05)。结论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后可致肠道双歧杆菌属及乳酸杆菌属数量明显下降,使肠道生物屏障受损,增加了肠源性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价值。方法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与消化内镜辅助下行手术。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本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的完全切除率为97.6%。术中出血发生率为7.5%。40例患者均无食管穿孔、食管狭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1.1±5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0.2±3.1)mL,平均住院时间为(4.6±0.5)d。所有患者在术后1个月时均已完全愈合,随访期内无出血、食管狭窄及局部复发。结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