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麻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订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 2012年该区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41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11例,阳性率为46.06%;风疹IgM抗体阳性38例,阳性率为15.77%;其中有4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阳性。麻疹阳性年龄主要分布于20-30岁年龄和8个月-10岁以下年龄,其次是8个月以下婴儿。流行高峰后移至5-9月份。风疹阳性年龄20-30岁组最高,其次为30-40岁组。流行高峰在3-6月份。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与血清采集时间有密切关系。出疹4天后采集的血清标本IgM抗体阳性率(麻疹49.75%、风疹18.27%)明显高于3天内(麻疹为29.55%、风疹为4.55%)。麻疹、风疹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者占88.29%和92.11%。结论建议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开展查漏补,麻疹初免年龄应适当提早。提高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采集率。同时也需要加强风疹的监测和预防接种工作,控制风疹疫情的蔓延,并进一步加强麻疹、风疹及其他出疹性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扬州市2008-2010年麻疹、风疹实验室检测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疑似病例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采集发热出疹疑似病例血清490份,其中散发病例46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166例(36.0%);风疹IgM抗体阳性83例(18.0%)。暴发病例3起25份,其中16份风疹IgM抗体阳性,确认均为风疹暴发。全市8个县(市、区)间麻疹确诊病例数有统计学意义,麻疹、风疹发病均有明显季节性,麻疹发病高峰2~7月,风疹3~6月;不同年龄组麻疹、风疹确诊病例数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8-2010年全市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全市均有流行。今后应针对麻疹发病高峰,对高危地区和重点人群进行强化免疫,控制并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2005年以来收集的部分疑似麻疹病例血清,采用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捕捉EIA法进行检测。结果在514份疑似麻疹病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4.01%,其中6例属于麻疹IgM、风疹IgM抗体双阳性;对442例麻疹kM抗体阴性的血清检测了风疹IgM抗体,发现329份阳性,阳性率65.18%。说明疑似麻疹病例中大部分是风疹病例,均为临床误诊所致。从而为科学鉴别麻疹与风疹,及时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疑似麻疹血清IgM抗体检测2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准确鉴别麻疹与其他出疹性疾病,及时掌握麻疹疫情.方法 对甘孜州2005-2007年219例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的疑似麻疹病例,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9份疑似麻疹病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75份,阳性率为80.00%.对44份麻疹IgM抗体阴性的血清检测了风疹IgM抗体,发现20份阳性,阳性率为45.45%;各年龄组问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疹患者麻疹疫苗接种率9.59%;接种率不详66.67%.结论 疑似麻疹病例中有一部分风疹病例,对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抗体检测进行分析,可以科学鉴别麻疹和风疹,为及时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巴南区网络直报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的实验室分类情况,为消除麻疹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南区2008-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急性期血清IgM抗体,并采用Excel2003软件对实验室诊断的麻疹和风疹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407份疑似风疹、麻疹病例血清标本中,麻疹IgM阳性标本25份,阳性率6.14%,风疹IgM阳性标本150份,阳性率36.86%,麻疹IgM和风疹IgM双阳性标本1份,阳性率0.24%。结论 2008-2009年巴南区麻疹抗体阳性率较风疹阳性率低,应继续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等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南宁市疑似麻疹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捕获法,对2011-2013年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及风疹IgM抗体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13年南宁市共采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清630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31份,阳性率为20.79%;风疹IgM抗体阳性107份,阳性率为16.98%。各年间麻疹、风疹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5,P<0.05;χ2=30.36,P<0.05)。采血时间在出疹后第0~3天、4~7天、8~14天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P<0.05)。麻疹发病主要在城区,占82.44%,时间集中在5-8月,占77.10%。麻疹病例以2岁以下儿童和18岁以上成人为主,分别占61.83%和31.30%;风疹病例主要分布在10~15岁年龄组,占45.79%。结论消除麻疹应将提高首剂含麻疹类疫苗及时接种率作为优先策略,加强以个案为基础、实验室支持的麻疹监测系统管理,加强实验室监测,提高麻疹实验室检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2000年广西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 ,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714例RFIs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 ,对20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麻疹IgM阳性率为45.7 % ,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7.5%。在出疹后4~14天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麻疹IgM阳性数以1~14岁为主 ,1~6岁最高 (44.5% ) ,风疹IgM阳性数是7~14岁为最高 (73.5% ) ;麻疹IgG检出<1:200为76例 (27.7 % ) ,1:200为59例 (21.5% ) ,1:800为17例(6.2 %) ,1:3200为25例(9.1 %) ,≥1:12800为27例(9.8 %)。结论采血时间与检出率密切相关 ;采集血清标本要注意质量和采集时间 ;麻疹患者与风疹患者有一定的年龄差距 ,风疹是最主要的需要与麻疹相鉴别的RFIs,未经实验室诊断极易发生误诊 ;应提高麻疹实验室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麻疹抗体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2000年麻疹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进一步提高麻疹监测工作质量 ,对重庆市 2 0 0 0年麻疹实验室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共检测了 186份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 ,其中爆发病例标本 16 6份 ,散发病例标本 2 0份 ,麻疹IgM抗体阳性数分别为 92份和 14份。两起爆发病例的 2 0份麻疹IgM抗体阴性标本中 ,11份风疹IgM抗体阳性 ,确证为风疹爆发。 6个年龄组 5 2 9份标本麻疹IgG抗体平均阳性率为 85 0 7% ,8~ 2 3月龄阳性率为 81 16 %。从 10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 5株麻疹病毒 ,经核酸序列分析鉴定 ,均为H1基因型。建议对疑似麻疹爆发病例同时进行麻疹和风疹的血清学诊断 ;麻疹疫苗的第 2次接种应提前至 18月龄 ;在加速控制麻疹阶段实验室诊断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马丽琼  速存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68-4169
[目的]为科学地鉴别麻疹与其他出疹性疾病,准确掌握麻疹疫情。[方法]对曲靖市2005~2006年收集的疑似麻疹病例血清560份,采用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捕获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560份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中,麻疹IgM抗体阳性412份,阳性率为73.57%。对148份麻疹IgM抗体阴性的血清检测了风疹IgM抗体,发现44份阳性,阳性率为29.73%;各年龄组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疹病人麻疹疫苗接种率仅为9.82%,接种史不详的占70.0%。[结论]说明疑似麻疹的病例中有一部分是风疹病例,从而为科学鉴别麻疹与风疹,为及时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冯丽梅  黄健 《现代医院》2013,13(5):151-153
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血清学检测情况,为防治麻疹、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广州市白云区2009~2012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共检测血液标本74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246份,总阳性率为33.02%,风疹IgM抗体阳性90份,总阳性率为12.08%,各年度麻疹、风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风疹病例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疹主要分布在7岁以下年龄组,占总数的77.24%;风疹主要分布在15~39岁年龄组占总数的74.44%,麻疹、风疹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风疹发病时间都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夏季高发。麻疹6~7月为发病高峰;风疹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3~8月份,占全年的96.67%。结论 2012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明显回升应引起重视,麻疹发病以儿童为主,风疹以青年居多。加强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进一步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易感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IgM抗体捕捉ELISA法在麻疹血清学诊断上的优越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ACELISA法、ELISA-IgG法、HI法测定了临床诊断为麻疹的100对患者双份血清,其中8份三种方法都为阴性。余92对血清的三种方法诊断阳性率分别为ACELISA法98.9%,ELISA-IgG法82.6%,HI法69.4%,证明ACELISA法是诊断麻疹较好的方法,有敏感、特异、早期、多数仅需单份血清就能诊断等的优点。IgM抗体发病第二天开始出现,病后第2周达到高峰,一个月后明显下降或阴转,故ACELISA法诊断的适宜采血时期为发病第3~25天。  相似文献   

12.
麻疹可疑病例IgM抗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EA),对1998年麻疹可疑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特异性IgM测定.结果麻疹IgM抗体阳性的患者构成比在1-6岁和7-14岁的比率高(31.6%、53.9%),麻疹IgM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有免疫史的仅占28.9%.说明目前我省麻疹的计划免疫工作应加强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同时重视病例的流行病学、免疫学监测,才能有效、全面地控制麻疹病例的发生,最终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麻疹疑似病例血清麻疹IgM抗体水平,为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聊城市各县(市、区)送检的678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麻疹IgM抗体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测血清678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的438份,阳性率为64.60%。抗体阳性率,4~11月龄为81.73%,1~4岁为49.50%,5~14岁为51.25%,≥15岁为68.16%(P〈0.01);1~3月为67.20%,4~6月为65.87%,7~9月为58.33%.10~12月为58.82%(P〈0.01);采血时间在发热第O~3d的为41.94%,4~7d为69.66%,8~14d为67.96%,≥15d为50.33%(P〈O.01)。[结论]聊城市麻疹疑似病人麻疹IgM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池州市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的麻疹IgM抗体水平,为麻疹预防和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009年池州市的麻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IgM检测。结果共检测血清324份,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81份,阳性率25.00%。实验室病例年龄以20~30年龄段最多。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份到5月份。结论加强麻疹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对重点人群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5.
乳胶凝集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筛选敏感、特异、快速和经济的麻疹IgM抗体检测方法 ,比较了IgM抗体捕捉乳胶凝集法 (IgM PA)、IgM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和IgM抗体间接ELISA法检测麻疹血清IgM抗体的优越性。用IgM PA法和两种ELISA法共检测 12 5份麻疹可疑病例和 30份正常儿童血清。结果表明 :三种方法检测 30名健康儿童血清均为阴性。检测 12 5份麻疹可疑病例血清 ,IgM PA检出阳性 80份 ,阳性检出率 6 4%;两种ELISA法检出阳性 75份 ,阳性检出率 6 0 %;两者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IgM PA法检测可疑麻疹病人的敏感性为 10 0 %,特异性为 90 %。此方法操作简便 ,成本较低 ,适宜于地区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麻疹疑似病例141例血清中IgM抗体检测结果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晓琰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543-2544
目的探讨检测麻疹IgM抗体对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的意义。方法对江苏省如东县2006—2009年141例麻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检测麻疹IgM抗体,对检测结果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41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麻疹IgM抗体阳性109例,阳性率77.30%。11~2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达90.32%;31~40岁组次之,为84.78%。在病例的职业构成中农民占45.68%。在病例的免疫史分布中,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者合计达69.14%。结论该县麻疹发病有向大年龄组发展的趋势,农民为重要的发病人群。加强麻疹疫苗接种管理尤其是农村的管理、针对成人的后续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对控制疫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如期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评价麻疹实验室的运转状况。方法对枣庄市2005-2009年麻疹实验室监测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 684例麻疹疑似病例,检测血清标本1 506份,实验室诊断率平均为89.43%。麻疹IgM抗体阳性986份,阳性率65.47%;风疹IgM抗体阳性61份,阳性率4.05%。合格标本采集率83.73%,及时送检率98.40%。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麻疹实验室考核和标本复核检测等质量控制工作,符合率均达到100%。正常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90.17%,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596.74。结论麻疹实验室运转良好,为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和麻疹流行状况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及时采取针对免疫预防措施,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孟霞  谢朝梅  沈静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646-1648
目的了解常德市2007-2009年麻疹、风疹血清学监测的状况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促进免疫规划工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常德市2007-2009年疑似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标本1057份,其中麻疹IgM阳性360份,阳性率为34.1%。各区(县、市)均有疑似病例送检,发病高峰在每年的3-6月份。麻疹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5岁儿童。结论未免疫和不全程免疫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控制麻疹关键在于做好麻疹的免疫接种工作和加强疫情监测,提高实验室诊断率,及时控制麻疹局部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9.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2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麻疹实验室的监测状况和分析其监测结果。方法 对 2 0 0 2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收集到的799例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 ,并结合其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以下特征 :6 3.76 %的病例发生在 4~ 6月 ,78 83 %的病例 <1 5岁 ,81.5 9%的病例无麻疹疫苗 (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 ,2.3 9%的病例未表现出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充血这三种症状的其中之一 ,出疹 4~ 7d后采血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高于≤ 3d。 结论 应根据现实条件将MV复种年龄从 7岁提前到 4岁 ,对预测的麻疹高危县进行MV强化免疫 ,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同时 ,加强麻疹实验室网络建设 ,提高麻疹实验室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