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全新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的细 胞焦亡包含免疫细胞焦亡(ICP)和肿瘤细胞焦亡(CCP)两种类型,并可能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Caspase-1介导的经典途径和 caspase-4/5/11介导的非经典途径均可以介导ICP的发生,ICP参与的肿瘤免疫中,炎症小体和细胞因子IL-18、IL-1β发挥了重要 作用。Caspase-3和颗粒酶B切割并激活GSDME途径介导了CCP的发生,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自发且持久的CCP促进肿瘤生长, 而在化疗等过程中GSDME激活介导的CCP则具有显著的抑癌作用。细胞焦亡的发生可以刺激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反应,提高 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促进抗肿瘤免疫的发生。因此,细胞焦亡及其引发的炎症反应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该领域的研 究可能为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细胞焦亡作为一种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而受到广泛的研究,其特征是由gasdermin家族介导,膜孔道形成,细胞肿胀破裂以及内容物如IL-1β等的释放,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诱导焦亡的途径主要分为经典的caspase-1途径和非经典的caspase-4/5/11途径。此外其他caspase家族中的成员如caspase-3/8也可以诱导焦亡。焦亡可以影响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甚至影响癌变的各个阶段。临床上已将焦亡运用到肿瘤的治疗中。本文简要介绍细胞焦亡、焦亡与多种癌症的关系以及焦亡在药物治疗癌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细胞焦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之一,可由caspase-1、caspase-3、caspase-4、caspase-5、caspase-8、caspase-11介导,主要分为经典和非经典两条通路,炎性小体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消皮素D是焦亡的重要底物,经酶剪切后释放出氨基端片段,在细胞膜上形成小孔,导致细胞渗透性溶解并释放细胞内容物,引起炎症反应。焦亡通路的各种成分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关,关于焦亡的研究开拓了肿瘤治疗的新领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焦亡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焦亡相关分子,以及焦亡在化疗药物抗癌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   相似文献   

4.
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机体固有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以炎性小体组装、Gasdermin蛋白家族在质膜上形成孔道、炎性介质通过孔道释放为特征。根据是否依赖Caspase-1,细胞焦亡可分为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细胞焦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反应有关,可能为癌症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全文对细胞焦亡的相关机制和细胞焦亡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细胞焦亡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可发生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焦亡是一种依赖于caspase 1活化介导的炎性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根据现有研究,细胞焦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深入探讨细胞焦亡的发生机制及其与肿瘤关系有助于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本文就细胞焦亡的定义和发生机制(经典和非经典细胞焦亡通路)、与肿瘤发展转归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的方式,是一种受焦孔素(GSDM)家族调控的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其主要特征是膜穿孔、细胞肿胀及细胞破裂。细胞焦亡发生的机制分为由GSDMD介导的Caspase-1和Caspase-4/-5/-11依赖性经典炎症小体途径和由GSDME介导的Caspase-3和颗粒酶依赖性非经典炎症小体途径等。近年来研究显示,细胞焦亡具有抑制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双重作用,并且细胞焦亡的诱导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也发挥双重效应:一方面通过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形成肿瘤微环境,抑制抗肿瘤免疫,另一方面则通过引发抗肿瘤炎症反应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此外,细胞焦亡的诱导在化疗及其他联合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中药及其提取物调控细胞焦亡的诱导对于治疗肿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细胞焦亡是不同于坏死与凋亡的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炎性小体、Caspase和GASDERMIN家族在焦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焦亡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转移,诱导细胞焦亡成为一种潜在的抗肿瘤治疗策略。全文将从GSDMD和Caspase家族探讨焦亡的分子调节机制以及焦亡在肺癌发生发展、治疗中的作用,探索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以期为肺癌的诊疗提供新方向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细胞焦亡与免疫微环境和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关注。细胞焦亡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双重效应, 一方面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 形成肿瘤微环境, 抑制肿瘤免疫, 另一方面诱发肿瘤炎症反应,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细胞焦亡、免疫微环境和肿瘤的关系在不同的组织和遗传背景是不同的。现就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以期为基于细胞焦亡调控免疫微环境为靶点的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与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细胞焦亡是一种以促炎为特点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生物学特征为依赖于半胱氨酸天冬蛋白酶(caspases)家族蛋白切割gasdermin 家族蛋白,使活化的gasdermin 家族蛋白在质膜上形成离子穿孔,导致细胞肿胀裂解。目前已知的细胞焦亡信号途径包括gasdermin-D(GSDMD)介导的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以及gasdermin-E(GSDME)介导的化疗药物等处理后的细胞焦亡途径。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细胞焦亡与肿瘤细胞死亡及相关正常组织细胞损伤密切相关,陆续有多种药物或者提取物被证实其抗肿瘤分子机制与焦亡相关,这为抗肿瘤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就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与焦亡相关药物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指细胞通过基因编码方式发生了自发性细胞死亡,包括凋亡、焦亡、自噬、坏死性凋亡(又称程序性坏死) 4种方式,其中焦亡是近期发现的一种全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模式。与凋亡不同,焦亡通过诱导细胞膜上膜孔的形成,引起细胞外炎症反应。目前已经发现了4种焦亡诱导途径。诱导焦亡发生需要多个细胞因子的介导,而炎性小体是大多数焦亡激活途径所必需的。炎性小体是一种多聚体蛋白质复合物,其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种炎性小体,它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介导焦亡的发生。NLRP3炎性小体诱导的焦亡对不同肿瘤的影响具有特异性。在某些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和肺癌中,焦亡诱导的细胞炎性反应促进了肿瘤的发展;而在另一些肿瘤中,如肝细胞癌和部分直肠癌中,焦亡诱导的细胞炎性反应则抑制了肿瘤的发展。由于在肿瘤中表现出了“双刃剑”的作用,NLRP3炎性小体诱导的焦亡受到了广泛关注。全文就焦亡的机制和途径,以及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焦亡在肿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窦赫  马爽  邾月  刘宇琪  肖敏 《肿瘤防治研究》2022,49(11):1175-1179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促炎程序性死亡方式,细胞焦亡是由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介导,通过GSDM家族蛋白的剪切活化,令细胞膜上形成小孔,从而使胞膜快速裂解,导致细胞内炎性内容物释放引起炎性反应的过程。细胞焦亡的三种途径分别为Caspase-1作用的经典通路、Caspase-4、5、11作用的非经典通路以及Caspase-3或Hela细胞作用的特殊通路。细胞焦亡在乳腺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细胞焦亡的生物学机制及其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乳腺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细胞焦亡是依赖于Gasdermin家族蛋白诱导细胞质膜形成膜孔的可调控的细胞死亡,以质膜孔隙形成和促IL-18、IL-1炎症因子生成释放为表现。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焦亡在癌症中的生物学作用日益凸显。细胞焦亡各关键组分尤其是Gasdermin家族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显示出关键作用。细胞焦亡与胃癌的关系复杂,一方面细胞焦亡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细胞焦亡作为促炎性死亡的一种,可以为肿瘤细胞的生长形成适宜的肿瘤微环境,从而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就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胃癌与细胞焦亡的相关研究探讨该生物学过程在胃癌中的作用,以期为胃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细胞焦亡是一种伴随炎症反应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主要通过激活炎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4/5/11切割GSDMD或激活凋亡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切割GSDME两种途径被触发。细胞焦亡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焦亡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得到了广泛关注,积累了诸多新成果,形成了一些新见解。本文谨就此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拓展细胞死亡方式与肿瘤治疗之间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细胞焦亡是一种促炎性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通过切割活化后的GSDMD、GSDME、GSDMB等Gasdermin家族蛋白在质膜上成孔,释放IL-18和IL-1β等促炎因子,具有比凋亡更快的细胞杀伤作用,在肿瘤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焦亡可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影响NSCLC的发生发展,也可以通过调节抗肿瘤免疫影响NSCLC的治疗预后。一些中医药、化疗药、免疫治疗可通过细胞焦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增强细胞焦亡后也可以提高这些药物敏感性;但细胞焦亡过强会损伤正常组织,是一些药物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本文通过探讨细胞焦亡在NSCLC发生发展、治疗预后中的作用,为NSCLC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细胞焦亡是一种炎症性程序性死亡方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坏死、凋亡等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Gasdermin(GSDM)蛋白家族在细胞焦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Gasdermin A(GSDMA)、Gasdermin B(GSDMB)、Gasdermin C(GSDMC)、Gasdermin D (GSDMD)、Gasdermin E(GSDME)和DFNB59组成。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切割Gasdermin家族成员释放 N 端结构域在胞膜上打孔,从而导致细胞肿胀破裂死亡的过程。近年,细胞焦亡在肿瘤中的作用受到学者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焦亡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及治疗机制中起双刃剑作用。一方面,正常细胞受到刺激发生焦亡的过程中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形成炎性微环境导致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另一方面,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焦亡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将对GSDM家族调控肿瘤细胞焦亡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提出细胞焦亡这一新的临床肿瘤防治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介导,并伴随炎症反应和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发现细胞焦亡有抑制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双重作用,本文就细胞焦亡的机制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依赖炎性半胱天冬酶(caspase)的促炎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regulated cell death,RCD),主要通过gasdermin家族成员发生剪切活化,引起细胞膜穿孔和细胞内容物释放的过程。Gasdermin E(GSDME)是gasdermin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近来研究发现在几种常见的肿瘤中常因其启动子甲基化而低表达,进而增强了肿瘤的增殖和转移能力;分析其结构和功能显示,GSDME可被激活态的caspase-3切割并形成具有造孔活性的GSDME-N末端结构域,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焦亡,介导肿瘤细胞死亡。本文就GSDME介导焦亡的机制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提出新的临床肿瘤诊疗方向。  相似文献   

18.
T细胞因子3(TCF3)属于淋巴增强因子/T细胞转录因子(LEF/TCF)家族成员,是经典的WNT信号通路下游关键效应分子,通过激活一系列WNT靶基因的转录,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TCF3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TCF3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功能及临床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研究发现gasdermin D(GSDMD)作为细胞焦亡的关键效应分子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焦亡引起的长期炎症反应会促进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转化,帮助肿瘤细胞实现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另一方面,GSDMD会介导肿瘤细胞的焦亡,引起的炎性因子释放招募免疫细胞至病变部位,同时调控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具有抗肿瘤治疗的潜在价值,目前,多种抗癌药物通过GSDMD触发细胞焦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也为免疫检查点治疗提供新思路,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细胞焦亡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促炎性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 其主要特征为炎症小体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家族的活化及裂解削皮素家族成员, 从而使细胞膜出现孔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 并发生一系列炎症反应。细胞焦亡对肿瘤存在双重作用:一方面, 细胞焦亡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另一方面, 过度激活的细胞焦亡引发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细胞焦亡能够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 在免疫活性低或对其他免疫疗法无反应的肿瘤患者中诱导细胞焦亡, 对肿瘤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