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脾功能亢进症的脾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脾功能亢进是一种或多种病因导致的脾功能过度增强而不适当地隔离和破坏血液成分所引起的一组症状。由于外科脾切除术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和出血,随着介入技术开展及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成为一种广泛接受的“功能性脾切除”的方法以治疗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2.
脾功能亢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导致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产生严重后果,外科脾切除术往往伴有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并发感染和出血。特别是儿童全脾切除比未切除者感染率高58倍,死亡率高出200倍。脾脏尚有抗肿瘤及参与调节骨髓活动等作用^[1,2]。因此全脾切除术在万不得己的情况下才实施。部分性脾栓塞术(PSE)能抑制亢进脾功能  相似文献   

3.
脾功能亢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多发的综合征,表现为脾脏肿大,多种或一种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细胞相对增生。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对脾功能亢进实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4年7月共收治患者50例,经临床观察和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部分脾栓塞在继发性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脾功能亢进(脾亢)发生于各种原因的脾淤血,是一种常见病,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部分脾栓塞术(PSE)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其在继发性脾亢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有多种栓塞材料可用于PSE,且各有优缺点.由于脾脏血管的解剖特点,栓塞体积大小直接影响PSE治疗效果.评价PSE的疗效,可以根据外周血象、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肝功能进行观察.由于种种原因,PSE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亟待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脾功能亢进 (脾亢 )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导致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 ,产生严重后果 ,外科脾切除治疗往往伴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及并发感染及出血。自 1997年 8月~2 0 0 1年 8月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1] 治疗脾功能亢进 2 1例 ,取得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 2例脾亢均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 ] 确诊 ,随机分 2组 ,治疗组 ,男 10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4 2岁。对照组 ,男 12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4 0岁。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栓塞前先行脾动脉造影 ,根据脾显影计算其栓塞面积 (一般栓塞30 %~ 4 0 …  相似文献   

6.
王国梁 《人民军医》1997,40(2):85-86
随着人们对脾脏功能的进一步认识,近年来保牌手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当广泛脾损伤或牌门蒂裂伤时,自体脾移植是一种简单易行,保留脾脏功能的有效方法,国内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现将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自体脾移植的方法和部位日前自体脾组织移植的部位主要有皮卜组织、腹直肌鞘内、肠系膜间、大网膜、肠系膜淋巴结、游离小肠段内和腹膜后。有研究发现移植到肌肉内、腹膜后及皮下者,生长均不理想麻生速度慢,其T、B细胞数量也较少,存在一些严重的功能缺陷,而且皮卜和肌肉内移植还存在如下缺点:()劳动时不久便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运用超选择性脾叶以下动脉栓塞法,部分病例联合低压流控法,用明胶海绵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本组46例部分脾栓塞术后2个月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数恢复正常或者基本正常,脾脏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一种简便、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替代外科脾切除,能保持脾脏的免疫功能,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采用切脾术治疗脾功能亢进,但脾亢伴有低蛋白血症、腹水或其他疾病的患者往往不能耐受切脾术。1979年Spigos首次将部分牌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亢获得成功。后相继出现有关报道,国内报道尚不多见。我院自1987年11月起对10例脾亢患者行PSE,并随访6~10个月,初步情况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男7例,女3例。年龄18  相似文献   

9.
脾动脉栓塞与脾切除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和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脾功能亢进方式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部分性脾动脉栓塞46例和脾切除33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血象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肝硬化继发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P<0.001),但两组患者中脾切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改善明显优于脾动脉栓塞组,而白细胞计数的改善两组无明显差异。脾动脉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脾切除组(P<0.001)。结论对于腹水较多、门脉高压明显、脾脏巨大的患者不宜行脾动脉栓塞治疗,行脾切除术较好;对于肝脏功能较差、凝血功能严重障碍、高龄和伴肝癌的脾功能亢进患者宜行脾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0.
脾为何物     
在我们的左上腹部第 9~ 11块肋骨下面,有一个名叫脾的器官。脾并不大,正常女性脾的重量约为 150克,正常男性脾的重量也只有 170多克。由于脾脏质软而脆,受外力撞击时容易发生破裂,引起大出血,所以平时要避免使它受到损伤。   医学研究证明,脾有贮存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需要时,它可贮存全身血量的 20%甚至更多。如果因故失血或因劳动和运动导致机体其他组织对血的需要量增多时,它又会自动释放出血液予以补充。   胎儿在发育期所需的各种血细胞由肝、脾供给。出生以后,除肝继续造血外,脾则把造血功能交给了骨髓。但在发生…  相似文献   

11.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脾栓塞范围与疗效关系。.方法:48例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16例,脾栓塞范围40%~59%;第2组32例,脾栓塞范围60%~80%,并随访1年。结果:血小板计数第1,2组近期缓解(CR PR)有效率分别为81.3%、93.8%;远期缓解有效率分别为62.5%、87.5%;1年复发率分别为23.1%、6.7%。白细胞计数第1,2组远期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1.4%、82.2%;1年复发率分别为28.6%、17.8%。红细胞计数第1,2组远期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0%、83.3%,1年复发率分别为22.2%、11.8%。结论: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好。脾栓塞范围以60%~80%为佳,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部分脾栓塞在肝癌伴脾亢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伴腺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使其血细胞恢复正常,以便能进一步行肝动脉化疗。方法:对46例不能行手术切除,且血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的肝癌伴脾亢的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并作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脾栓术后24h、48h、72h、1周、2周、4周的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部分脾栓塞能治疗脾功能亢进,提高血细胞数量,使肝癌伴脾亢患者的肝动脉化疗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3.
部分脾动脉栓塞能抑制亢进的脾功能和减少肿大脾的体积,且能保留部分脾组织及功能。近年来,我中心共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亢15例,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脾动脉栓塞的护理要点介绍于下。一、资料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4(5~70)岁,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脾亢)的效果和优势。方法:13例肝硬化伴脾亢的患者行经脾动脉大部栓塞术,并比较术前后相关指标,结果:脾栓塞为50%-80%,患者术后白细胞和血4、板计数明显上升,患者术后体力,精力明显改善,免疫功能无损害。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肝硬化伴脾亢的有效方法,安全,损伤小,且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使肝硬化患者能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5.
脾功能亢进(脾亢)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导致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产生严重后果,以往的外科脾切除术常伴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感染及出血。据Diamond报道,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或脓毒血症的发病率为0.58%~0.86%,为正常人群的50~80倍,凶此脾切除术不再被认为无关紧要。1973年Maddison首先用自身血凝块行部分性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门静脉高压伴脾亢取得成功以来,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脾动脉栓塞术广泛应用于临床,PSE被认为是脾亢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PSE的方法按栓子的注入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种:(1)低压分流法:即将导管端置于脾动脉主干注入栓塞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肝内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临床应用。方法:研究组和对照组按肝癌分型随机分组,行肝内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病例治疗疗效差异。结果:研究组经栓塞后WBC、PLT变化均有显著差异,治疗后生存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经肝内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评价。材料和方法 40例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外周全血胞减少,CT或B超确诊为肝硬化,脾肿大,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将导管插至脾动脉注入明胶绵颗粒或细条,术后观察外周血细胞改变。引进要40例中显效31例,占77.5%,有效4例,占10%,无效5例,占12.5%,总有效率87.5%,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部分栓塞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3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机能亢进(简称脾亢)患者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找出确定其疗效的观测指标、栓塞范围和PSE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术前患者周围血细胞计数三系均低,以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为显著。选择性插入脾动脉靶血管后先造影然后用抗生素液浸泡的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脾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100%。30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5例部分缓解,1例无明显变化。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增加,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有所下降。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对脾亢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可减轻脾亢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门脉高压的症状。PSE栓塞范围在30%~80%之间为宜。白血球和血小板尤其是后者数量和功能改变为PSE后疗效可靠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和处理办法。方法:26例各种原因引起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碎屑。术后注意生命体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脾CT或B超检查,并随访6月至一年。结果:术后6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并发症包括胸水、腹水、顽固性呃逆、肝肾功能损害、门静脉血栓、左下肺炎、脾脓肿等。结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与栓塞面积及栓塞部位有直接关系;掌握脾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及发生的原因,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1988年6月—2004年6月期间对116例肝硬化脾亢患者实施了部分脾栓塞术,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和凝血功能,B超及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明确肝脾大小和门脉系统血流情况,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防治并发症。结果本组116例手术均成功(100%),术后随访6~12个月,其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并恢复正常,同时其门脉直径、脾血流量和血白蛋白含量较术前改善(P<0.01)。结论部分脾栓塞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一种疗效较好,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