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所致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9月我市骨科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112例,统计其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应对策略。结果本组112例患者中,26例出现恶心、呕吐,23例出现腹胀、排气延迟,14例出现头晕、头痛,14例出现瘙痒,13例出现尿潴留,11例出现低血压,4例出现昏睡,3例出现嗜睡,2例出现意识模糊,1例出现呼吸抑制,1例出现压疮。所有患者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和/或拔除硬膜外镇痛泵后不良反应消失,未出现硬膜外镇痛泵引起的并发症及后遗症。50岁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30岁者和30~50岁者(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若考虑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应在术前对患者身体情况做出评估,对于体质家较差的老年患者,应慎用或少用硬膜外镇痛泵,并注意观察,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行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中急性房室传导阻滞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94例HOCM患者行PTSMA,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心电图变化,分析术中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术中出现急性完全件房室传导阻滞的26例患者中,返回冠心病监护病房后有11例(42.3%)出现亚急性室内传导阻滞,2例(7.7%)出现亚急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7.7%)出现亚急性完伞性房窒传导阻滞,其余11例均为术中出现的一过性传导阻滞,术后均恢复正常传导.术中未出现急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68例患者中,术后14例(20.6%)出现亚急性室内传导阻滞,2例(2.9%)出现亚急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5%)出现亚急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在术中出现急性传导阻滞并继发亚急性传导阻滞的患者预后不良,传导阻滞持续时间平均42.00 h,术中无急性传导阻滞而术后新发亚急性传导阻滞的患者,传导阻滞持续时间平均7.33 h(P<0.01).结论 PTSMA 中出现急性传导阻滞的患者,术后容易继发亚急性传导阻滞,特别是室内传导阻滞,并且传导系统恢复时间较长;而术中未出现传导阻滞的患者,即使术后出现亚急性传导阻滞,传导系统恢复也较快.  相似文献   

3.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中间综合征,出现与急性胆碱能危象之后,迟发性神经病之前,故称中间综合征,通常出现与急性中毒2~4d,个别在7d之后,突出的临床表现为肌无力,出现呼吸麻痹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9岁.2004年3月15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9月出现四肢麻木、无力,11月出现左侧面瘫,2004年1月出现右侧面瘫,2月出现发热,盗汗,并出现双前臂、双下肢肿胀,腹部及上臂、大腿内侧皮下出现大小不等结节样硬块,外院诊断为"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皮下结节减少,仍感四肢麻木、无力、疼痛,远端较近端重,左下肢水肿明显,右下肢疼痛明显,体重减轻>5 kg,过敏体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9岁。因口腔溃疡2年,视力模糊1年,阴囊溃疡2个月于2009年9月9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口腔深大溃疡,无疼痛,服用强的松后好转。1年前出现左眼视力下降,皮肤间断出现结节性红斑。2个月前再次出现口腔溃疡,伴结节红斑加重,并出现阴囊深大溃疡。入院前3 d阴囊溃疡出现疼痛,并出现右肩关节肿胀、疼痛,体温升至38.5℃。无口干、眼干、脱发、皮疹、光  相似文献   

6.
警惕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70年代以来,全球出现许多新种和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新传染病,以及已被控制不被视为公共卫生问题的一些古老传染病又重新抬头,暴发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在国际文献上,最初把这两种病统称为"新出现的传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以后,把后者称为再出现传染病(Reewerginginfectiendiseases),表列出新出现和再现的主要人兽共患病,包括病死率最高的埃博拉出血热、艾滋病和感染率最高的结核病、疟疾、弓形虫病等。附表新出现和再出现的主要人鲁共患病在再出现的传染病中,感染人数最多的为结核病,全球结核杆…  相似文献   

7.
患者出现脊髓损伤后会导致排尿功能出现障碍,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尿潴留、尿失禁等,并且肾功能出现损害后还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对患者出现脊髓损伤后采取的膀胱护理策略进行探讨,从而更好的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8.
室性期前收缩(PVS)与窦性心搏交替出现,是一种有规律性的频发PVS,临床并不少见,然PVS以两个分支形态交替出现,且在某一分支形时也以两种形态交替出现,较为少见,现报道1例。 患者女性,24岁。感冒后持续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住院治疗。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期前出现宽大畸形似QRS-T波群,其前后无相关P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4岁,口腔颊部粘膜无诱因出现豆粒大水疱,很快破裂、糜烂,继之愈合,伴局部疼痛。以后上腭及唇内粘膜亦出现水疱、糜烂、溃疡,疼痛加剧。20个月中水疱反复出现,有时为大疱,病情时轻时重,变大,伴有躯干出现大疱,易破溃、糜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5岁,因乏力10年,小便失禁4年、反复晕厥、行走不稳10月,于2004年11月10日入院。患者于10年前出现全身乏力、阳痿、出汗多,能够进行正常劳动。4年前出现小便失禁,2年前出现视物不清,1年前讲话语调低,言语缓慢,发音不清,间断耳呜。10月前出现反复晕厥,均在站立几分钟后出现,伴头昏,头昏卧位消失,坐位加重,伴行走不稳如醉酒状,4月前出现便秘,皮肤干燥无汗。体检:T36、5℃,P76次J分,  相似文献   

11.
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射频消融中出现快速心室反应 (FVR)与成功消融的关系。观察IVT在射频消融中出现FVR的表现形式、发生率 ,成功消融与无效消融中FVR的特点。 2 8例IVT行射频消融 ,成功率 2 7/ 2 8(96 .4% ) ,均无并发症出现。FVR表现为 :①心动过速消融中出现加速室性心律后心动过速终止 ;②心动过速中间断出现窦性心律 ;③窦性心律中间断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VT)、双发或联律、室性早搏。统计结果表明 :有效消融时表现为心动过速在消融中 10余秒内终止 ,恢复窦律 ,窦律下进一步消融出现③或直接在窦律下消融出现③ ,FVR与VT形态相同 ,且随着消融过程进行 ,FVR室性QRS波个数由多至少直至消失。结论 :IVT射频消融中出现FVR很常见 ,其出现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消融中FVR表现为室性QRS波形态与VT相同且个数由多至少直至消失为有效消融指标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ECG)的临床应用已有百年之久,自上世纪后叶起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检查、诊断方法,对心脏电生理的了解更是前所未有。当1个新的东西出现之后,很快就出现普及;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组织学习,在普及中自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误,会发生以讹传讹,导致出现不真实的结论,或不规范的方法。下面谈及的问题是常见  相似文献   

13.
<正>围绝经期是指从卵巢功能出现衰退(出现绝经或与绝经有关的一系列症状)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1次月经后1年~〔1〕。由于卵巢功能出现生理(病理)性减退,雌激素水平逐渐降低,负反馈致脑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长期升高,使得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紊乱出现不平衡状态从而导致围绝经期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生理心理症状~〔2〕。全世界75%~85%的女性会出现包括血管舒缩改变(潮热和盗汗)、疲劳、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认  相似文献   

14.
三种方法诱发鸭肝纤维化模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强毒株感染1日龄鸭,结果85天后均出现纤维增生(6/6),120天有3/5出现肝纤维化,与感染十四氯化碳注射组(65天3/4出现纤维增生,85天3/6出现肝纤维化)、感染 牛血清白蛋白攻击组(85天3/5出现纤维增生,120天8/12出现肝纤维化)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强毒株DHBV是引起肝脏特异性病变的主要原因,造成DHBV持续感染和延长观察时间,可望进一步提高鸭肝纤维化的造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且溶栓再通的病人肌酸激酶(CK)峰值出现时间与梗死范围和左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6例首次AMI病人根据发病时间到CK峰值出现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36例,CK峰值出现的时间<12h;B组30例,CK峰值出现的时间>12h。结果CK峰值出现时间较晚者的心功能在急性期及恢复期(5个月~7个月)均好于CK峰值出现时间较早者(P<0.05)。结论CK峰值出现时间较晚反映了心肌得到较好的挽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眼底动脉硬化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冠状动脉造影和无创眼底检查,对比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冠状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结果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有66.7%合并出现眼底动脉硬化,中度狭窄有63.3%合并出现眼底动脉硬化,重度狭窄有56.7%合并出现眼底动脉硬化。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出现轻度眼底动脉硬化有40%;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出现轻度眼底动脉硬化有45%;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轻度眼底动脉硬化有23.5%;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出现中重度眼底动脉硬化有60%;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出现中重度眼底动脉硬化有52.6%;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中重度眼底动脉硬化有76.5%。结论眼底动脉硬化应该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因此眼底动脉的硬化程度可以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预测,眼底检查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初步诊断方法,也是筛选冠状动脉疾病的方法,用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它可以出现在心脏的冠状动脉,也可以出现在颈动脉或大脑动脉或者肾动脉,也可以出现于四肢的周围动脉。如果血管硬化狭窄发生在四肢的周围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低血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术致低血压的临床意义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73例AMI介入治疗术的病人出现低血压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措施。结果73例AMI介入治疗病人出现低血压42例(57.5%),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57例,出现低血压37例,应用多巴胺治疗时间(12.6±2.9)h;延迟PCI16例,出现低血压5例(31.2%),应用多巴胺治疗时间(72.8±4.7)h。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病人较易出现低血压并发症,急诊PCI更易出现低血压,延迟PCI出现低血压的病人需要较长的多巴胺治疗时间恢复血压,急诊PCI病人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以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莱姆病与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交叉反应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钩端螺旋体病患者与伯氏疏螺旋体偶尔可出现交叉反应,在动物试验亦得到证实,但出现频度和滴度均不高。莱姆病患者血清则未出现钩端螺旋体抗体。  相似文献   

20.
病例:女,33岁,孕3产2孕足月。起病当天早晨突发短暂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1次,外院监测血压高于正常,下午行剖宫产术。术后3 d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术后5 d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并逐渐出现精神异常;术后7 d出现言语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