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15例结核病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915例初治结核患者中,130例(14.2%)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其中≥60岁、女性、化疗初始接受护肝治疗者抗结核药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男性、未接受护肝治疗患者。结论女性、高龄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感因素;合理使用护肝药物有可能减低易感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临床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药物性肝损害38例,慢性药物性肝损害4例。常见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有抗结核药物、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激素类药物及降血糖药物、降血脂药物和中草药等。结论临床中应重视常用药物所致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24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的药物构成种类和临床特点。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住院的124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肝损害发生比例最大的药物为抗痨药,其次为中草药和化疗药。结论在使用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药物时应定期作肝功能检查,尽量早期发现药物性肝损害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病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随着临床用药种类的日益增多,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品也越来越多,其中药物性肝病占所有药物损害病例的10~15%,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来药物性肝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将我院2001-2008年收治的42例药物性肝病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138例药物性肝损害回顾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证候学特点,分析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按照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对13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运用证候学将各种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归类,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证候规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在于湿、毒、瘀、虚,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肾,病性属虚实夹杂,病机关键为湿热阻滞肝胆,临床治疗突出利湿退黄的治疗原则,能够有效治疗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6.
消核片导致药物性肝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亦相应增加。目前约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病。其中,中草药所致肝损害占药物性肝病的30%。本文将1998年1月-2002年11月我科收治的36例消核片所致药物性肝炎作临床分析。希望引起有关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十年有关中药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资料的分析,结合现代医学成果,总结临床上导致肝损害的常见单味中药及其相关制剂并阐述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和可能机制,分析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原因和现状,为广大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科学认识和客观评价中药药物性肝损害,合理使用中药,减少中药药物性肝损害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肝损害(DLL)是结核病化疗过程中最为常见而严重的毒副作用之一,其发生率12.8%-22.4%,占所有药物性肝损害的7.3%-15.7%。一旦罹患,常对化疗效果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本文现总结172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护肝益肺颗粒防治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护肝益肺颗粒防治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对结核病的毒性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住院肺结核患者646例,分为预防治疗组205例,预防对照组208例,空白对照组126例,肝损害治疗组52例,肝损害对照组55例。预防治疗组在进行抗痨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基础上口服护肝益肺颗粒2个月(3次/d,4g/次);空白对照组仅给抗痨治疗(药物同预防治疗组)2个月;预防对照组在进行抗痨治疗(药物同预防治疗组)基础上口服肝泰乐2个月(3次/d,0.2g/次);肝损害治疗组用护肝益肺颗粒(3次/d,8g/次)保肝治疗1个月;肝损害对照组用齐墩果酸片(3次/d,20mg/次),护肝片(3次/d,4片/次)保肝治疗1个月。结果:预防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1.9%,预防对照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4.8%,空白对照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7.1%。肝损害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治疗后显效76.5%,肝损害对照组药物性肝损害治疗后显效40%(P〈0.01)。肝损害治疗组与肝损害对照组两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恢复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护肝益肺颗粒对肝损害治疗组与肝损害对照组肺结核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护肝益肺颗粒对因服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有防治作用,且对结核病的毒性症状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丹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206-206,209
目的:分析药物性皮损伴系统性损害患者的致敏药物种类、排序、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药物性皮损伴系统性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抗生素类药物所致者位居首位,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及中药制剂。药物性皮损的皮疹类型主要以荨麻疹、麻疹样红斑为主。中青年居多,老年药物性皮损呈上升趋势。受累脏器以肾、心、肝为主。结论:致敏药物排序已经发生改变,主要以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为主,受累脏器以肝、肾、心脏为主。应加强用药安全的监督,预防药物性皮损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