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评估快速素酶法和美蓝染液法检测胃粘膜活检组织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优劣性。方法对我院自1995年6~9月间的390例胃粘膜活检组织、每例制成二份标本分别用快速尿素酶法和美蓝染液法进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234例,检出率为60%,用美蓝染液法检测阳性207例,检出率为5308%。两者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x2=0.8374,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文结果提示该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在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胃粘膜活检组织中Hp感染,增生细胞核抗原和细胞凋亡的状况。结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腺癌,Hp感染率逐渐升高。定量分析了现,随病变加重,单位面积内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逐渐升高,而细胞凋亡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胃粘膜肠化与幽门螺杆菌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高发地区人群中胃粘膜肠化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分布的关系。方法:对533例胃癌高发地区成年人行内镜及胃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定为H.pylori感染。结果:533例成年人的H.pylori检出率为64.5%。H.pylori阳性组肠化检出率为55.5%,阴性组肠化检出率为31.8%(P〈0.01)。H.pylori阳性组无肠化和轻、中、重度  相似文献   

4.
PCR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系统评估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尿素酶A基因(PCR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金标准及PCR法检测69例患者(慢性胃炎52例、消化性溃疡12例、胃癌5例)胃粘膜内Hp.结果金标准诊断有Hp感染34例,PCR法诊断35例Hp阳性;金标准诊断35例无Hp感染,PCR法诊断34例Hp阴性.故PCR法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71%,粗一致性为985%,调整一致性为986%,误诊率(假阳性率)为29%,漏诊率(假阴性率)为0,正确诊断指数(r)为10,阳性预测值(+PV)为971%,阴性预测值(PV)为100%,阳性似然比(LR+)为35,阴性似然比(LR)为0.结论PCR法对胃粘膜Hp感染的诊断价值高于细菌培养、组织病理学,尿素酶试验各单项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同剂量的^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幽门螺杆菌具有高活性尿素酶分解尿素的特性作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胃十二指肠疾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用13C尿素100mg、50mg和25mg进行检测,结果均可判断HP感染,三者无明显差别。60例中HP阳性37例,HP阴性23例。同时,作胃镜活检组织切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培养。计算出13C尿素呼气试验的敏感性100%,特异性为95.8%。我们认为用13C-尿素25mg或0.5mg/kg作呼气试验效果良好,可大大减少成本费的开支。本法系简单非侵入性检测HP感染的好方法,对药物筛选及流行病学的研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淋巴组织增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6种方法检测256例胃粘膜活检标本的幽门螺杆菌(Hp),总检出率为70.70%,其顺序为活动性胃炎>非活动性胃炎>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正常胃粘膜。胃粘膜淋巴滤泡检出率为43.36%,其顺序与Hp检出率相同。有淋巴滤泡形成者Hp检出率显著高于无淋巴滤泡形成者(81.48%比65.49%,P<0.001);淋巴滤泡形成与腺上皮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关系密切。结果提示,Hp感染诱导的胃粘膜淋巴组织增生及其伴随的免疫反应可能是Hp相关性胃炎出现胃粘膜腺体萎缩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使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灶分布区域在内镜下变为可视,提高HP活检阳性率。方法 通过内镜检孔用喷洒尽管将溴麝香草酚蓝-尿素混合液50ml均匀喷洒在胃窦、胃体、胃底等处,1分钟内上 各部位的胃粘膜如呈蓝图色则为HP感染区域,如黄染则为无HP染色阴性区域,然后在阳性区域及较远的阴性中取2块活检,与快速尿素酶测定及组织HP嗜银染色对比。共检测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食管静脉曲张200例,男103例,  相似文献   

8.
口腔牙菌斑中的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报道用快速尿素酶法、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菌培养法及电镜观察检测40例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牙菌斑中的幽门螺杆菌(Hp),同时从胃粘膜活检做嗜银染色(WS)和尿素酶试验检测Hp。结果发现,多数患者的牙菌斑中可能有大量Hp存在,牙菌斑中的Hp形态、生化特性和免疫学特性、培养条件均与胃粘膜Hp相似,说明牙菌斑中很可能有Hp寄生,它与胃粘膜Hp可能相同。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简单的PCR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价值。选用互补于幽门螺杆菌尿素酶A基因片段的一对引物,建立PCR方法扩增幽门螺杆菌DNA,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显示一条411bp区带。用PCR扩增41株HP分离菌均阳性,而空肠弯曲菌等8种肠道细菌均阴性,显示100%特异,系列稀释试验显示PCR能检测0.1pg的HP DNA;126例胃粘膜标本用PCR、尿素酶试验、培养和涂片检查,HP检出率分别为70.6%、56.3%、32.5%和56.3%,这些结果提示简单快速的PCR方法是检测HP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部位胃腺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胃腺癌的关系,对85例(35例位于贲门部和50例位于非贲门部)组织学证实的胃腺癌患者和85例对照者进行Hp检测。胃镜检查时,取胃粘膜活检标本,用快速型尿素酶试纸和血清抗Hp抗体法检验来确定Hp感染。结果显示:(1)胃腺癌患者Hp阳性率(70.6%)高于对照组(41.4%),P<0.01;(2)不同部位胃腺癌Hp阳性率分别为胃窦87.5%,胃体70.0%,胃底81.3%均高于贲门部癌(54.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p感染与胃腺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胃癌低发区和广州和高发区兰州市各选一间医院,对同月接受胃镜检查的全部病人进行活检组织学,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法检测。结果显示兰州市胃癌和胃溃疡检出率高,该地区慢性胃炎病人HP感染病高,感染年龄提前,胃炎的组织学模式也有特点,即胃炎多犯及全胃,胃粘膜萎缩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2.
两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刘宇虎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中有重要作用,检测Hp的方法众多,诸如快速尿素酶试验(UT)、活检组织病理切片染色、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胃粘膜细菌培养、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在老年人消化道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3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内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H.pylori阳性与UBT阳性、血清学阳性情况,20例血清学H.pylori抗体阳性的ACS患者与UBT、内镜阳性情况。结果:消化道疾病组内镜活检H.pylori阳性者做UBT的阳性率为93%,血清学阳性95%,血清学H.pylori阳性的ACS者做UBT的阳性率为50%,不稳定心绞痛者症状消失10d后查内镜H.pylori阳性率为42%。结论:用UBT诊断老年人与H.pylori感染有关的疾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简单的PCR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价值。选用互补于幽门螵杆菌尿素酶A基因片段的一对引物,建立PCR方法扩增幽门螺杆菌DNA.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显示一条411bp区带。用PCR扩增41株HP分离菌均阳性,而空肠弯曲菌等8种肠道细菌均阴性.显示100%特异,系列稀释试验显示PCR能检测0.1pg的HP DNA;126例胃粘膜标本用PCR、尿素酶试验、培养和涂片检查,HP检出率分别为70.6%、56.3%、32.5%和56.3%,这些结果提示简单快速的PCR方法是检测FIP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方法比较刘明东徐肇敏幽门螺杆菌(Hp)的诊断方法有多种,其中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血清抗Hp抗体测定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方法。我们对103例胃镜受检者用以上3种方法进行Hp检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3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三种常用幽门螺杆菌诊断方法(细菌分离培养、快速脲酶试验、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比较。方法:对312例因胃部不适患的胃窦部活检组织,分别进行以上三种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得到阳性检出率,然后进行比较。结果:细菌分离培养、快速脲酶试验、病理切片Hp检出率分别为60.26%,69.26%,69.235及46.15%。其中6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二块活检Hp细菌分离培养阳性率为93.75%,比一块活检组织的Hp细菌分离培养阳性率高6.25%;快速脲酶试验、病理切片与细菌分离培养的不符合率分别为14.1%和25.6%。结论:同其他两种方法相比,细菌分离培养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技术设备要求不高,价廉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方法很多,本文对病理组织学,血清学,快速尿素酶和13C呼气试验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70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以上四种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其中二项阳性者认为有Hp感染。结果病理组织学,血清学,13C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3.33%,90.74%,96.30%,85.52%;特异性分别为100%,100%,81.25%,75%。四种方法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1%,100%,94.55%,9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76.19%,86.67%,60%。结论病理组织学与呼气试验是检测Hp感染的较准确的测定方法,呼气试验更能反映“全胃”Hp感染状况,目前可作为抗Hp药物疗效监测的“金标准”。血清学检测和快速尿素酶法操作方便,费用低,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改良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建立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佳方法,用尿苷酶抗污染聚合酶链反应(改良式PCR)检测幽门螺杆菌,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尿素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细菌培养相比较。共95例病人5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83.1%,78.9%,70.5%,66.3%,42.1%。2项检查阳性即判断为阳性,否则为阴性。95例病人中有79例阳性,16例阴性。PCR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5%,87.5%,97.5%,87.5%,明显优于其它检查方法。改良后的PCR方法为其从单纯的科研方法转为临床应用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粘膜下血管壁iNOS的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粘膜下血管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40例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术中取胃组织检测HP,iNOS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HP阳性者iNOS强阳性表达率为62.6%,阴性者为23.1%(P<0.01)。结论:HP感染可激活胃粘膜血管iNOS活性,是导致胃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粘膜萎缩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RE)的作用。方法用内镜、组织学检查,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Ⅱ)测定、快速尿素酶及美蓝染色对49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胃粘膜萎缩及HP感染测定。结果老年RE患者重度胃粘膜萎缩百分率、HP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0.005及0.01)。RE组PGⅠ、Ⅱ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提示老年RE患者HP感染少,胃粘膜萎缩轻、胃酸分泌相对正常,该结果为老年RE正确治疗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