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杨上善是唐初著名的医学家。他将《灵枢》、《素问》经文重新分类注释,著成《黄帝内经太素》(以下简称《太素》)30卷,开创了医籍注释的先河。他的医学思想散见于《太素》的注释中。现就其脏腑观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关于《内经》中“肾主外”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主外一说 ,出自《灵枢·师传》篇 ,其曰 :“肾者主为外”。《灵枢·五癃津液别》又说 :“肾为之主外”。二者文字略有差异 ,但主要意义即“肾主外”。对以上两句经文的“外”字 ,不同医家有不同的解释。河北医学院编著的《灵枢经校释》注释 :“《太素·卷第二十九·津液》外作水” ;郭蔼春的《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释》注释 :“外是水的误字 ,应据《太素·卷第二十九·津液》改” ;张介宾《类经·十六卷五十八》注 :“心总五脏六腑 ,为精神之主 ,……肾主骨而成立其形体 ,故为心之主外也。”笔者认为 ,肾主外是正确的。“外”不应改为“水”…  相似文献   

3.
梦游症治验     
梦游症类似于祖国医学的“心神不宁”、“神不守舍”。《灵枢·邪客篇》:“心者,……精神之所舍也。”病邪犯心或精神刺激过度而出现的神志异常,均可导致“神不守舍”。  相似文献   

4.
《灵枢·刺节真邪》中有一段关于刺五邪的内容,《针灸甲乙经·九针九变》、《针灸甲乙经·十二节五刺五邪》和《太素·五邪刺》[3]也均有所载,但这3本古籍文字互有出入,其正文与注文互相混淆,  相似文献   

5.
高媛  马迁 《中医药学报》2001,29(3):72-74
《黄帝内经太素》为唐初杨上善所撰著。在此书中 ,杨氏首将《灵枢》、《素问》按内容分类进行类编 ,并加以注释与考证 ,共三十卷。《太素》从成书 ,辗转流传至今一千多年 ,已成为《内经》学术研究领域中具重要意义的著作之一。有关《太素》的考证 ,以钱超尘先生《内经语言研究》所述最为信实 ,循而习之 ,现仅从《太素》撰写时代方面加以总结。  根据考证 ,杨上善撰《太素》当在唐初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 (公元 666年 )以后 ,至高宗卒年弘道元年 (公元 683年 )此段时间内。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1 “太子文学”职官考杨上…  相似文献   

6.
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以下简称《太素》)一书是现存最早分类研究《黄帝内经》的书籍,也是现存最早注释《黄帝内经》的书籍。《黄帝内经》一书的出现,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石。研究《太素》的医学思想不仅有助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医基础理论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灵枢·百病始生篇》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对于本段经文中的“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灵枢经》(史崧本)、《甲乙经》、《太素》以及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内经释义》均断句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而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内经选读》、河北医学院校释的《灵枢经校释》以及上海、浙江中医学院主编  相似文献   

8.
中医胁痛病名由来已久,《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后世医家对胁痛很重视,如《济生方》、《医学入门》、《寿世保元》、《证治汇补》、《医学心悟》等名著均有胁痛篇专门论述。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肝胆病,胰腺病、肋间神经痛引起的胁痛,都可参考中医胁痛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正> “正气”一词出自《素问遗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灵枢·刺节真邪》中言:“正气者,正风也”。对于“正气”的解释,明·李中梓在《内经知要》中言:“精气即正气,乃谷气所化之精微”。而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对“正气”一词未作解释,只是引用《内经》原文。从《内经》原文上讲,“正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以及卫外抗病作用,二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正常气候。古往今来,众多的注家,对《内经》“正气”一词的注释大都相同,众所周知。近年来,本人重读《黄帝内经太素》一书,究其原义,对“正气”一浯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本人认为“正气”一词的含义中具有免疫力的概念,下面依据古籍原文释义,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0.
李怀芝 《陕西中医》2008,29(7):902-903
《黄帝内经》因其流传途径不同,而出现了各种版本之间的文句互异。今以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明嘉靖赵府居敬堂刊本的《灵枢经》、1982年影印《东洋医学善本丛书》所收日本仁和寺《太素》影印本及1980年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影印《缺卷复刻黄帝内经太素》三卷为对象,仅对其中因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而造成的异文进行研究,分析原因,寻求规律,以期对今后医8经文献的学习与研究有所裨益。常尚《灵枢.小针解》:“察后与先若亡存者,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也,察其气之已下与常存也。”常,《太素》卷二十一“九针要解”作“尚”。又《灵枢.热病》:“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尚,《太素》卷二十五“热病说”作“常”。常,通“尚”,仍旧、尚且之义。常、尚古音均属禅纽阳部,音同,故可通假。如《墨子.非命下》:“上帝不常,九有已亡。”孔诒让闲诂:“常当读为尚。”《文选.枚乘〈七发八首〉》:“常无离侧。”旧校:“常,五臣本作尚。”落络《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落,《甲乙经》卷二第一上作“络”,《太素》卷八“经脉连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