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患者动脉僵硬度的患病率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对我科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301例采集病史及进行血压、身高、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血糖、同性半胱氨酸等的测定;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VP-1000测定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探讨影响动脉僵硬度发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301例老年男性患者其中动脉僵硬度(baPWV升高)224例(74%),老年男性baPWV正常组和增高组除年龄(P〈0.05)、收缩压(P〈0.001)、舒张压(P〈0.001)、HCY(P〈0.001)、UA(P〈0.001)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与低baPWV组相比,高baPWV组高血压(P〈0.05)、糖尿病(P〈0.01)、COPD(P〈0.05)发生率高。两组间冠心病、脑卒中、高脂血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baPWV在老年男性患者中占相当的比例。baPWV与高尿酸血症、HHCY及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6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维吾尔族冠心病(CHD)患者525例;对照组582例,为同期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阴性或其他检查排除冠心病者。对所有纳入对象测定禁食12h后静脉血清尿酸值及其他生物化学指标,并结合冠脉造影情况,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CHD组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1%,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346.45±102.4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312.18±101.26)μ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传统危险因素作用后发现,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37,95%CI:1.181~3.415;P〈0.05)。CHD组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亚组之间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血尿酸水平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人群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王延伟  李民  赵会晶  高明  秦庆 《人民军医》2009,(10):656-65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CHD 11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Hcy水平。结果:观察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临床类型患者Hcy水平,急性心肌梗死(AM)〉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对照组;0、1、2、3支血管病变者Hcy水平呈逐级增高趋势。结论:Hcy水平变化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2013年因可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校正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血流计帧法分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法对慢血流患者的各个临床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慢血流组伴高脂血症的比例(39.28%),高于对照组(26.67%,X2=1.047,P〈0.05),吸烟比例(64.3%)显著高于对照组(30.0%,X2=6.82,P〈0.01)。慢血流组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5.05±0.77)mmol/L vs(4.65±0.71)mmol/L(P〈0.05),红细胞压积(65.4±9.21)%vs(58.6±8.56)%,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慢血流组血浆NO的浓度低于对照组,ET-1的浓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4.04±36.45)μmol/L和(148.61±39.45)μmol/L,(P〈0.05);(139.08±29.17)ng/L和(112.79±27.53)ng/L,P〈0.001;慢血流组NO/ET-1为0.90±0.27,低于对照组1.28±0.28,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ET-1(OR=4.181,95.0%CI 2.12-8.26,P=0.000)、Hct(OR=6.079,95.0%CI=2.501-14.778,P=0.000)、高脂血症(OR=12.348,95.0%CI=4.57-25.56,P=0.026),吸烟(OR=13.242,95.0%CI=3.52-23.68,P=0.035)。结论: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在高原地区慢血流患者中同样存在,高脂血症、吸烟、HCT的增加;NO/ET-1比值的减少,共同参与了慢血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高原地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炎症反应的关系,以及与炎症因子在合并冠心病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T2DM患者128例,分为T2DM组(66例)和T2DM合并CHD组(62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N和IL-6、IL-18、hs-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T2DM患者血清IL-6、IL-18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2DM+CHD患者组血清IL-6、IL-18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T2DM组(P〈0.01),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T2DM组(P〈0.01);②T2DM合并CHD组血清APN水平与IL-6、IL-18、hs-CRP水平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0.571、-0.602、-0.624,P〈0.01);hs-CRP与IL-6、IL-18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747、0.806,P〈0.01);IL-6与IL-18呈显著性正相关(r=0.827,P〈0.01)。结论:T2DM患者体内存在APN和IL-6、IL-18、CRP的异常表达,合并CHD患者更为显著,且其具有显著相关性。APN及IL-6、IL-18、CRP参与了T2DM合并CHD的发生发展,此为早期干预T2DM患者合并CHD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体血浆中可能参与血压调节的多种因子水平的改变与慢性低血压的关系。方法:以新疆某部116例慢性低血压官兵作为低血压组,同时随机抽取该部100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ELLSA法测定两组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等心血管活性物质及胃泌素(GS)、睾丸酮(T)和甲状腺功能指标(T3、T4、FT3、FT4、TSH)等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低血压组NO、ET-Ⅰ、ANP及TS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慢性低血压患者心血管活性物质等上述指标显著异常,这些物质与慢性低血压的形成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及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炎症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炎症反应蛋白和炎症因子在T2DM合并冠心病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T2DM患者151例,分为T2DM组(76例)和T2DM合并CHD组(75例)。采用乳胶增强免疫(超敏)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T2DM患者外周血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2DM+CHD患者组的外周血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与T2DM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T2DM合并CHD组外周血hs-CRP水平与TNF-α及IL-6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762、P〈0.05,r=0.785、P〈0.05);IL-6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827,P〈0.05)。结论:T2DM患者体内存在CRP、TNF-α及IL-6的异常表达,合并CHD患者更为显著,且三者具有显著相关性。CRP、TNF-α及IL-6参与了T2DM合并CHD的发生发展,此为早期干预T2DM患者合并CHD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西宁地区藏、汉族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选择西宁地区248例藏族冠心病组(ZGZ)患者和252例汉族冠心病组(HGZ)患者,比较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等)的差异性;分析两组冠心病生化指标(TC、TG、LDL-C、HDL-C、UA、FBG、TBIL、MPV、FIB)的区别,并探讨两组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值特征。结果:西宁地区HGZ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发生率均高于ZGZ;ZGZ家族史高于HGZ;藏、汉族冠心病患者血脂无统计学意义。HGZ患者LDL-C、UA、FBG、FIB均高于ZGZ(P〈0.01);TBIL低于ZGZ(P〈0.01)。TC、TG、HDLC、MPV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GZ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值高于ZGZ(均P〈0.001),合并高脂血症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值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ZGZ并冠心病家族史的Gensini积分高于HGZ,(P〈0.05)。HGZ总体Gensini积分高于ZGZ,(P〈0.01)。结论:西宁地区藏、汉族冠心病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存在某些差别,冠心病生化指数和冠脉病变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可能与高原适应,遗传及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性疾病(CHD)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访收集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及阴性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标本,测定相关的血脂指标,同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检验和回归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模型,模型拟合优度较高,总体判断对率为94.7%,Logistic回归方程为:Y=1.864+0.087X2-0.007X3-6.626X4+2.208X5+2.141X6+7.098X7+0.081X8,冠心病组血清non-HDL-C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间、三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73〉0.05)。结论年龄、UA、TG、LDL-C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HOL、HDL-C、non-HDL-C仅为相关危险因素,而患者性别为无关因素,non-HDL-C水平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脂谱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2例,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27例和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观察组)45例。观察两组血脂谱[TC、TG、LDL-C、HDL-C、Apo-A、Apo-B1、Lp(a)]水平及其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TG、LDL-C、Apo-A、Apo-B1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HDL-C、Lp(a)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测定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Lp(a)水平对鉴别诊断及危险度分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ric acid,UA)、白细胞(WB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28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55例和正常组73例,冠心病组又分为3个亚组:单支病变组82例,双支病变组46例,三支病变组27例。分别测定冠心病组、正常组血清UA及WBC水平,观察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尿酸、白细胞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亚组中,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亦加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白细胞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冠脉病变的程度相关;白细胞水平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但与冠脉病变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神经肽Y(NP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测定在评估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和高敏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157例冠心病患者[包括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SA)患者和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浆ATⅡ、NPY、IGF-1和hs-CRP水平,并与6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57例CHD患者血浆ATⅡ水平与60名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A ATⅡ=2.257,P<0.05;tUSA ATⅡ=3.018,P<0.01;tAMI ATⅡ=4.143,P<0.001);血浆NPY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增高(tSA NPY=1.413,P>0.05;tUSA NPY=2.148,P<0.05;tAMI NPY=3.068,P<0.01),但SA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IGF-1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A IGF-1=2.121,P<0.05;tUSA IGF-1=2.937,P<0.01;tAMI IGF-1=4.217,P<0.001);血浆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A hs-CRP=2.095,P<0.05;tUSA hs-CRP=2.867,P<0.01;tAMI hs-CRP=4.349,P<0.001)。血浆ATⅡ、NPY、IGF-1和hs-CRP水平随着SA、USA和AMI患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 结论 血浆ATⅡ、NPY、IGF-1和hs-CRP水平是判断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有价值指标,亦可以用于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与60例正常人群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中血浆FIB、hs—CRP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以及3者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中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FIB、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稳定性心绞痛(SAP)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正常组相比较,血管病变支数越多,FIB、hs—CRP、LDL—C的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FIB、hs—CRP能够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对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研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患有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9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微量白蛋白尿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4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例的D-二聚体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造影阴性组和冠脉造影阳性组,冠脉造影阳性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间D-二聚体水平。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冠脉造影阴性组(P〈0.05),冠脉造影阳性组中冠脉多支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冠脉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病变程度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微炎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根据K/DOQI指南选取70例CKD3-5期患者为CKD组,并依据彩超结果将其分为IMT增厚组(1组)与IMT正常组(2组),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所有入选者的年龄、性别、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肾功能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IF水平,高频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KD患者血清MIF、hs—CRP明显升高,颈动脉IMT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患者各期比较,MIF、hs—CRP、I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患者血清MIF、hs—CRP水平较2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CKD患者血清MIF水平与hs—CRP、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1),与GFR呈负相关(P〈0.01)。结论CKD患者血清MIF水平明显升高,且MIF与hs—CRP、颈动脉IMT正相关,MIF可能在CKD患者微炎症及AS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CAP)与肱一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患者100例,按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冠心病组65例,非冠心病组35例。记录血管造影过程中检测到的升主动脉压力作为CAP,并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baPWV。结果①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CSP、baPWV、TC、LDL—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O.05)。②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SP、CDP、FBG和LDL—C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CAP升高,进~步促进了主动脉管壁弹性下降,中心动脉僵硬度增高,而年龄、中心动脉压、FBG、LDL—C是影响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0例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冠脉造影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ACS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hs—CRP水平有助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有助于冠脉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联合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0例,非冠心病组18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27例,双支病变组29例,多支病变组24例。常规检测血尿酸水平,分析各组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339.45±88.04)μmmol/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93.92±74.51)μmmol/L(P〈0.01),单支病变组(332.0±80.30)μmmol/L,双支病变组(337.81±95.72)μmmol/L,多支病变组(352.23±80.04)μmmol/L,血尿酸水平呈递增趋势。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人参总皂甙抗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微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1968-1970
目的:探索人参总皂甙对大鼠降血脂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高脂模型,采用人参总皂苷(高、中、低剂量)进行治疗,测定血清中TG、TC、HDL-c、LDL-c、NO、NOS及血清、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人参总皂甙中剂量和低剂量组TG、TC均明显升高(P〈0.05);各人参总皂甙组TG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人参总皂甙高、中剂量组TC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各剂量组NO水平和NOS活性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相比均有一定差异(P〈0.05);②人参总皂甙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SOD、GSH-Px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人参总皂甙高剂量组SOD、GSH活性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人参总皂甙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人参皂甙能明显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TG、TC、HDL-c,表明人参皂甙具有阻滞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的作用,而且人参总皂甙还能增加高血脂大鼠血中GSH-Px含量、增强SOD活性,使冠状动脉病变分级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