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2006年合肥市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合肥市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对331例RFIs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45.62%,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3.60%.在出疹后4~14 d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麻疹IgM阳性病例≥20岁组阳性数最高(33.11%);风疹IgM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13~19岁自(64.44%).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31例,占20.53%;无免疫史的40例,占26.49%;免疫史不详者80例,占52.98%[结论]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Is的重要手段.采血与检出率密切相关;麻疹患者与风疹患者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未经实验室诊断极易发生误诊;应加强实验室监测,提高麻疹实验室检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桐乡市2007年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血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加速控制麻疹风疹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桐乡市2007年的麻疹风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RFIs发病以春夏季为主,以3~6月份为高峰,主要在年龄0~4岁组,在254例RFIs病人的血清中,麻疹IsM阳性检出率为24.80%,以3月份最多;风疹为20.08%,以3、4月份为高峰,大部分RFIs病例无或不详疫苗接种史.结论:保持疫苗的高质量的常规免疫,适时的开展强化免疫,加大强化免疫的力度,加强实验室监测,是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吕蓓  徐慧媛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556-4558
[目的]了解桐乡市2007年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加速控制麻疹风疹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桐乡市2007年的麻疹风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RFIs发病以春夏季为主,主要在年龄0~4岁组,在254例RFIs病人的血清中,麻疹IgM阳性检出率为24.80%,以3月份最多;风疹为20.08%,以3、4月份为高峰,大部分RFIs病例无或不详疫苗接种史。[结论]保持疫苗的高质量的常规免疫,适时的开展强化免疫,加大强化免疫的力度,加强实验室监测,是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天津市南开区2011年麻疹与风疹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时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结果 2011年检测2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IgM抗体均为阴性;检测209份风疹疑似病例血清,IgM抗体阳性116份,阳性率为55.50%。风疹以暴发居多,年龄主要分布在15~25岁组,季节多集中在4~6月。出疹后4~28d采血的IgM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风疹病例无免疫史或者免疫史不详的占89.00%。结论加强疫苗的常规免疫工作,加强大中专院校学生聚集场所风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加大消毒和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5.
王伟  张丽平 《职业与健康》2011,27(3):310-311
目的探讨天津市塘沽地区发热伴出疹症性疾病(RFIs)病原谱构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9年9月—2010年5月塘沽传染病医院就诊的发热伴出疹性疾病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麻疹、风疹和水痘IgM抗体检测,咽拭标本采用RT-PCR方法分离病毒。结果 243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1.44%,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76%,水痘IgM阳性检出率为4.12%,三者全部阴性者占38.27%。236份咽试标本中麻疹病毒核糖核酸(RNA)阳性62份,风疹病毒RNA阳性27份。塘沽地区RFIs病例主要为20岁以上成人发病,占总病例的87.65%。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无免疫史和不详者占92.80%,风疹和水痘IgM抗体阳性病例均无免疫史。结论目前,塘沽地区发热出疹性疾病以麻疹为主,发病以大年龄组人群为主,同时具有一定的风疹和水痘病例,积极推行疫苗接种是控制麻疹、风疹和水痘发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对深圳市1998~1999年发热出疹性病例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共检测RFIs 328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54.88%,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9.45%.RFIs病例中麻疹和风疹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夏季.麻疹发病以少年儿童为主,而风疹主要发病对象则出现两个非连续年龄高峰期,分别为儿童高峰期和青少年高峰期.180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占83.89%.结果显示,RFIs病例中以麻疹、风疹为主,其分布也与麻疹、风疹流行特征相似.有必要将RFIs病例血清学监测列入计划免疫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1999年风疹流行情况的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为了解江西省风疹流行情况 ,对 9个地区出疹性病例进行了调查 ,并随机采集急性期血清 2 31份进行风疹和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表明 :2 31份血清中 ,麻疹IgM抗体阳性 39份 ,分属 10次流行 ;131份血清中 ,风疹IgM抗体阳性 92份 ,分属 13次流行。采血时间与风疹IgM抗体检出率密切相关 ,以出疹后 5~ 14天检出率最高 (85 71% )。流行人群中以学龄儿童为主 ,其中 11~ 15岁风疹IgM抗体阳性率最高 (81 40 % ) ,其次为 7~ 10岁 (6 4 79% )。所有血清标本均以疑似麻疹病例报告送检 ,均无风疹疫苗免疫史 ;其中从两个县的送检血清标本中还发现风疹和麻疹同时在不同乡、镇中流行的现象。以上结果提示 :江西省风疹流行情况有时严重 ,人群抗体水平低 ,且与麻疹混淆 ,误诊情况普遍。因此 ,加强风疹疫苗接种和风疹IgM抗体检测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麻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订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 2012年该区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41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11例,阳性率为46.06%;风疹IgM抗体阳性38例,阳性率为15.77%;其中有4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阳性。麻疹阳性年龄主要分布于20-30岁年龄和8个月-10岁以下年龄,其次是8个月以下婴儿。流行高峰后移至5-9月份。风疹阳性年龄20-30岁组最高,其次为30-40岁组。流行高峰在3-6月份。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与血清采集时间有密切关系。出疹4天后采集的血清标本IgM抗体阳性率(麻疹49.75%、风疹18.27%)明显高于3天内(麻疹为29.55%、风疹为4.55%)。麻疹、风疹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者占88.29%和92.11%。结论建议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开展查漏补,麻疹初免年龄应适当提早。提高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采集率。同时也需要加强风疹的监测和预防接种工作,控制风疹疫情的蔓延,并进一步加强麻疹、风疹及其他出疹性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2000年广西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 ,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714例RFIs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 ,对20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麻疹IgM阳性率为45.7 % ,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7.5%。在出疹后4~14天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麻疹IgM阳性数以1~14岁为主 ,1~6岁最高 (44.5% ) ,风疹IgM阳性数是7~14岁为最高 (73.5% ) ;麻疹IgG检出<1:200为76例 (27.7 % ) ,1:200为59例 (21.5% ) ,1:800为17例(6.2 %) ,1:3200为25例(9.1 %) ,≥1:12800为27例(9.8 %)。结论采血时间与检出率密切相关 ;采集血清标本要注意质量和采集时间 ;麻疹患者与风疹患者有一定的年龄差距 ,风疹是最主要的需要与麻疹相鉴别的RFIs,未经实验室诊断极易发生误诊 ;应提高麻疹实验室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麻疹抗体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0.
昌平区2006年麻疹和风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昌平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实验室诊断符合率和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麻疹、风疹的病例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标本中麻疹或风疹IgM抗体。结果:2006年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175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55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31.4%,在其余麻疹IgM抗体阴性的120例病例中检出风疹IgM抗体阳性34例,检出率为28.3%。检测风疹疑似病例血清172例,检出风疹IgM抗体阳性75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43.6%,在其余风疹IgM抗体阴性的97例病例中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3例,检出率为3.1%。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发病时间均集中在3~6月份;年龄均以20~24岁组最多;外地户籍和无疫苗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的麻疹和风疹病例占80%以上。结论:我区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阳性符合率为31.4%,低于国内相关报道[1]。风疹实验室诊断阳性符合率为43.6%,与国内相关报道相同[2],存在误诊漏诊现象;外地户籍和无疫苗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的麻疹和风疹病例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发热出疹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探讨RFIs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绵阳市近3年发生的21起579例RFIs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例的急性期血清进行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 21起RFIs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为麻疹的有15起426例,确诊为风疹2起56例,其它RFIs 4起96例。RFIs的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季。麻疹发病以冬、春季为主,风疹和其它RFIs发病全部在2月、5月。麻疹发病年龄以4—14岁为主占77.2%,风疹和其它RFIs全部是7—14岁的中、小学生。确诊为麻疹的病例中有明确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52%;不祥的占43.8%;未免疫的占4.2%。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53.3%;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35.7%。结论 RFIs暴发疫情以麻疹为主,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Is病种的重要手段。调整免疫策略,将复种提前到4岁,可降低麻疹发病率和在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校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379例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解四川省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更好地开展麻疹监测,1997~2000年5月,在该省20个县采集了暴发和散发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结果379例中确诊为麻疹的192例(50.66%),风疹80例(21.11%),其它RFIs107例(28.23%)。379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44份,阳性率37.99%;风疹IgM抗体阳性40例(10.55%)。RFIs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季,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暴发病例以麻疹为主。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Is的重要手段。加强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和强化免疫,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3年合肥市庐阳区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30例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8.18%,风疹为8.18%。麻疹IgM阳性病例中≥18岁组最多(占45.16%),风疹IgM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12岁组(占96.30%)。麻疹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6月,风疹主要集中在1-5月。93例麻疹病例中,有明确免疫史占18.28%,无免疫史占46.24%,不详占35.48%。结论应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工作,提高免疫接种质量,重视人群的免疫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郴州市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rubella illness,RFI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检测RFIs病例麻疹、风疹IgM抗体;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一年来发生5起RFIs暴发,共219例,其中麻疹152例,发病年龄高峰为1岁组,占14.47%,其次为7岁组,占13.82%;风疹67例,发病年龄高峰为13岁组,占37.31%。结论郴州市麻疹、风疹病例以暴发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定西市2014—2018年疑似麻疹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ELISA),对血清标本进行麻疹、风疹 IgM 抗体检测。结果 2014—2018年定西市麻疹网络实验室共检测730份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86份,阳性率为26.85%,麻疹阳性检出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麻疹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0岁组(46.51%),其次为<8个月组(42.65%);麻疹发病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在3~7月份,各月间麻疹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阳性病例占麻疹阳性病例的比率最高(71.43%)。结论 开展麻疹、风疹监测和检测可及时了解麻疹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湛江市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实验室诊断符合率和风疹检测结果,完善麻疹监测网络实验室检测工作,为进一步提高麻疹、风疹的病例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全市送检的血清样本中麻疹和风疹IgM抗体,对检测结果和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室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样本747份,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502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67.20%;在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样本中榆测风疹IgM抗体245份,阳性48例,阳性检出率为19.59%.麻疹发病高峰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占病例总数的78.29%,风疹发病时间主要在4月和12月;麻疹发病年龄以0~9岁居多,占病例总数的73.31%,风疹发病年龄集中在15~24岁;麻疹、风疹病例的户籍分布均以本市户口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9%以上;麻疹男女比例为1.55:1,风疹男女比例为1.09:1;无免疫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的麻疹病例占95.02%,风疹病例占97.92%.结论 近两年,我市麻疹疫情上升较快,说明我市目前还没有形成足够保护易感人群的免疫屏障,全市计划免疫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应加强对风疹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冯丽梅  黄健 《现代医院》2013,13(5):151-153
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疑似麻疹、风疹病例血清学检测情况,为防治麻疹、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广州市白云区2009~2012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共检测血液标本74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246份,总阳性率为33.02%,风疹IgM抗体阳性90份,总阳性率为12.08%,各年度麻疹、风疹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风疹病例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疹主要分布在7岁以下年龄组,占总数的77.24%;风疹主要分布在15~39岁年龄组占总数的74.44%,麻疹、风疹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疹、风疹发病时间都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夏季高发。麻疹6~7月为发病高峰;风疹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3~8月份,占全年的96.67%。结论 2012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明显回升应引起重视,麻疹发病以儿童为主,风疹以青年居多。加强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应进一步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易感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四川省发热出疹性疾病 (RFIs)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 ,对 1999~ 2 0 0 1年收集的 5 15份血清标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显示 ,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4 9 71%和11 4 6 %。麻疹、风疹病例集中在 3月 ,以 4~ 14岁儿童为主。各级实验室应开展血清学鉴别诊断工作 ,提高麻疹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绵阳市在麻疹消除阶段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捕获法,对2009~2010年101例疑似麻疹病人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及风疹IgM抗体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01例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29例,阳性率28.7%,风疹IgM抗体阳性32例,阳性率31.7%。绵阳市疑似麻疹病例以散发为主,地域分布广泛,发病高峰集中在3~6月份。麻疹发病年龄呈两极分布,以﹤2岁和成人为主,风疹发病年龄集中在10~15岁组,82.8%的麻疹阳性病例免疫史不祥或无免疫史。结论实施后续强化免疫,采取有效手段降低成人和婴幼儿的麻疹的发病率,同时加强实验室监测,提高病例诊断和报告的准确性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枣庄市2005年-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及血清学监测状况,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枣庄市2005年-2010年采集的疑似麻疹病例血清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检测疑似麻疹病例血清1 570份I,gM抗体阳性1 017份,阳性率64.78%。病例主要集中在1~6月份,占总病例数的85.94%(874/1017);年龄以<8月龄和8月龄~2岁儿童最高,占54.40%;20岁~组次之,占20.86%;以无免疫史者为主,有免疫史者占11.76%;城区与农村不同免疫史确诊病例所占比重有明显差异(χ2=8.56,P<0.05)。抗体阳转在出疹后3 d~14 d最高为68.59%(810/1181)。结论:加强常规免疫工作,提高适龄儿童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开展小月龄和成人麻疹病例的研究;以适应消除麻疹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