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酰肝素酶是一种β-D-葡萄糖醛酸内切酶,为体内惟一能够降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的酶,可以在特定部位裂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破坏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并参与恶性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乙酰肝素酶由此成为抗肿瘤作用的新靶点,其抑制剂有望成为临床抗肿瘤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乙酰肝素酶在肺癌侵袭转移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义称硫酸肝素蛋白多糖,为蛋白紧糖(HG)的一种,是构成动脉壁内皮、内皮基底膜及动脉内膜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细胞外基质中蛋白聚糖的重要成分之一,它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和多种细胞特别是上皮细胞表面。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消化道肿瘤之首。多年来,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其侵袭转移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肝素酶(Hpa)是一类βD糖苷内切酶(endoβDglucuronidase),它既可存在于正常组织,也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表面,以水解的方式降解组织屏障中的糖蛋白成分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SPGs),释放HSPGs结合的生物活性分子,促进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血管生成,降低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此文就Hpa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侵袭和转移是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征,而细胞外基质(extracenular matrix,ECM)的降解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则是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JPSE)是新近克隆出来的一种基质降解酶,可降解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ce,BM)中的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在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结构.硫酸乙酰肝素降解性糖苷内切酶的激活与肿瘤细胞转移有关,这在鼠B16-Fl0黑色素瘤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上的培养试验中被证实[1].Takaoka等[2]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在临床标本和细胞中证明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性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6.
刘志伟  刘金禄 《内科》2008,3(3):418-420
肿瘤的侵袭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寻找引发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因素并进行有效阻断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肿瘤细胞要实现侵袭和转移首先要穿越由细胞外基质(extmcellularmatrix,ECM)及基底膜(basement menbrane,BM)组成的屏障。该屏障主要由Ⅳ胶原(collagen Ⅳ)、层黏连蛋白(laminin)以及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 fate proteogycans,HSPGs)等构成,  相似文献   

7.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是哺乳动物体内唯一降能解细胞外基质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的β-D-葡萄糖醛酸内切酶.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HPA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并且与斑块从稳定向不稳定的转化有关.文章就HPA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中促进斑块内炎症反应、与蛋白水解酶协同作用以及参与血液高凝状态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肿瘤转移的两个必备条件为瘤细胞侵犯基底膜(BM)与细胞外基质(ECM)和肿瘤血管的生成。BM及ECM的重要成分之一为硫酸肝素蛋白多糖(HSPGs),其作用酶为肝素酶。为从分子水平上了解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进一步探讨控制侵袭转移的方法,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肺腺癌组织中肝素酶基因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整合素α5β1蛋白和乙酰肝素酶(HPA)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68例宫颈鳞癌组织和20例宫颈正常组织整合素α5β1蛋白和乙酰肝素酶(HPA)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生物学行为。结果宫颈鳞癌组织整合素α5β1蛋白和乙酰肝素酶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9%和72.1%,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整合素α5β1、HPA蛋白均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显著相关;整合素α5β1蛋白和乙酰肝素酶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正相关性(r=0.594)。结论整合素α5β1蛋白和乙酰肝素酶蛋白高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具有正协同作用,并可作为判断宫颈鳞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绍衡  陈烨  张亚历 《胃肠病学》2009,14(6):371-374
肠黏膜屏障是肠道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细胞表面,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细胞间以及病原体与细胞间的黏附、信号转导、免疫应答等一系列重要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目前已发现HSPG参与了肠黏膜屏障的构成,并与黏膜屏障功能和一些肠道疾病的发生相关。本文就HSPG与肠黏膜屏障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乙酰肝素酶(Hpa)可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和基底膜中的硫酸乙酰肝素,破坏其完整性,同时释放在细胞外基质中储存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现探讨Hpa、b-FGF与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胃癌术后组织标本及正常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分析乙酰肝素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存在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并定位于肿瘤细胞质中.60例胃癌组织中有40例乙酰肝素酶表达阳性(40/60,66.7%),正常组织有1例表达阳性(1/10,10%),两组间差异显著(P <0.05).乙酰肝素酶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乙酰肝素酶在胃癌中高表达,与胃癌进展程度和恶性行为相关,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可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在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A蛋白在60例声门上型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10例正常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癌组织中,27例(45.0%)HPA蛋白阳性表达,癌旁组织中仅3例(5.0%)阳性表达,10例正常喉组织均为阴性表达。HPA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率、复发率及5a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HPA蛋白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复发、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肝素酶(Hpa)是裂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的唯一酶类,能破坏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参与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目前的研究表明,Hpa在大多数中晚期肿瘤中都有表达,尤其在转移性肿瘤中强表达,而Hpa表达的下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提示Hpa可以作为一种广谱的肿瘤转移相关抗原用于中晚期肿瘤的免疫治疗.Hpa疫苗的开发可望为中晚期肿瘤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本文详细综述了Hpa的结构与功能、对肿瘤转移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以及其作为肿瘤转移相关抗原用于中晚期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A) mRNA,HPA、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蛋白的表达在大肠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大肠腺癌组织中HPA、bFGF两种蛋白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A mRNA的表达.结果 ①70例大肠腺癌组织中HPA mRNA及HPA、bFGF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7%、62.86%、74.3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相应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6.67%、20.00%);②HPA mRNA及两种蛋白的表达在浸润至浆膜外组高于浆膜层以内浸润组,在淋巴结有转移组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在不同DUKES分期(A期、B期、C+D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大肠腺癌组织中HPA mRNA的表达与HPA蛋白的表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④大肠腺癌组织中HPA与bFGF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62,P =0.028).结论 ①HPA mRNA和HPA、bFGF两种蛋白在大肠腺癌中表达增高,其过表达可能促进大肠腺癌的侵袭、转移;②大肠腺癌组织中HPA与bFGF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在大肠腺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BRMS1)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抑制恶性肿瘤转移的作用,淋巴结转移和(或)远端血道转移患者BRMS1多呈低表达或失表达,且与这些恶性肿瘤预后密切相关[1-3].近年研究证实,乙酰肝素酶(HPA)表达水平与多种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表达者癌细胞侵袭潜能力强、易发生转移且预后差.本研究检测了慢性肝病肝组织、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BRMS1和HP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是指肺癌细胞从原发癌部位脱落后向周围和(或)远处组织侵袭和转移,包括瘤细胞穿过细胞外基质(ECM)屏障、血管壁的基底膜及穿出血管壁进入宿主微环境的过程。而瘤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和其诱导产生蛋白酶,从而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的能力密切相关,MMPs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组蛋白酶,而MMP-9(又称明胶酶B)能降解ECM的主要成分胶原Ⅳ等,在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配体蛋白聚糖-1 (syndecan-1,SDC1)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家族的成员之一。通过其胞外段硫酸乙酰肝素(HS)链,与多种生长因子结合,参与相应细胞信号的转导,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SDC1分子在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肌结构重构等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SDC1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肾小球是肾脏滤过单位,其滤过功能与滤过屏障密切相关.肾小球滤过屏障可有效阻止白蛋白等大分子量物质进入尿液,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蛋白尿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肾小球滤过屏障由内而外分为三层:①首先是带窗孔的肾小球内皮细胞;②其次为肾小球基底膜(GBM),这是一高度水化的胶原网,对白蛋白及其他血浆大分子物质兼有分子及电荷屏障作用,GBM含有紧密交联的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ollagen)、纤维连接蛋白(FN)和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GBM中主要的HSPG是集聚蛋白(agrin),这些HSPG构成GBM的高度阴电荷;③足突(FP)及覆盖于FP裂隙间的裂孔隔膜(SD).足细胞作为肾小球滤过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肾小球正常滤过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足细胞从GBM上脱落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足细胞通过许多分子锚定于GBM上,如:α3β1整合素、αβ蛋白聚糖复合体(αβdystroglycan complex)、辅肌动蛋白(α-actinin)、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L)、尿激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磷酸二酯酶抑制剂(B7-1)等[1~5],其中α3β1整合素与足细胞脱落之间的关系最近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α3β1整合素与足细胞脱落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肝素酶是近年来发现的能够降解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的关键酶.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间隙侵袭的作用。我们前期研究表明,肝素酶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能够促进胃癌的血管生成,浸润与转移,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在腹水脱落细胞中肝素酶是否表达,能否用于鉴别腹水的性质鲜见报道。我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素酶在腹水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探讨肝素酶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