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向成熟血细胞分化的能力,其中自我更新是造血干细胞的标志性特征,为维持干细胞池的大小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理解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分子机制为开发体外有效扩增造血干细胞的方法提供了依据。已有研究发现,同源盒基因中B簇中的HOXB4基因在体外促进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基因,作者对其在造促进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分子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胡慧仙  徐晗 《浙江医学》2014,(8):728-732
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中,干细胞群对于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维持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成体干细胞(SSC)已经在多种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组织器官中得到鉴定,如肠上皮、表皮及造血系统等。定植在骨髓中的成熟造血干细胞(HSC)是SSC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持续不断地产生各谱系的造血细胞并释放入外周血[1]。HSC具有干细胞的两大特性,即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HSC的自我更新通过两种不同的细胞分裂方式来完成,一种是对称分裂,即两个子代细胞均保持干细胞特性,理论上这种分裂方式有助于维持干细胞池中HSC数量的恒定,当机体造血系统受到损害或移植术后这种分裂方式对于补充HSC的数量尤为重要;另一种方式是不对称分裂,即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仍然维持干细胞特性,另一个子代细胞则多向分化成造血细胞成分。自我更新是维持HSC壁龛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发挥长期造血功能的先决条件。本文就HSC的调控及相关细胞因子、骨髓微环境和信号通路在调控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潜能的特性,能够维持机体一生的血液系统,同时也是血液移植治疗疾病的核心细胞.对于胚胎HSCs起源和发生位点及调控的认识,有助于有效地获得HSCs以达到临床应用目的.在胚胎发育中,HSCs产生于多个暂时性解剖学位点,包括卵黄囊(yolk sac, YS)、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 gonad-mesonephros, AGM)区等.  相似文献   

4.
造血干细胞凭借其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的能力而维持机体造血功能处于一相对恒定状态,并维持终身。在人体造血系统中,造血干细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造血干细胞生物学特征、研究新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分述,有助于了解其全貌。  相似文献   

5.
造血干细胞(HSCs)在骨髓腔内需要特定的细胞外环境来维持其相对稳态,而HSC定位的区域被称为龛。造血微环境是一类特化的结构,由多种细胞构成。组成龛的细胞通过释放调控信号使HSC驻留于龛内并受其调控。造血微环境主要通过细胞-细胞、细胞-可溶性因子、细胞-细胞外基质这三条途径对HSCs进行调控。其中细胞-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维持HSC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造血干细胞分化的潜能及自我更新的分子机制是造血干细胞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通过对来自造血干细胞(CD34+)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和SAGE(Serial Analysis of GeneExpression)数据进行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造血干细胞除表达大量下游分化细胞的分子标志外,还表达一些非造血组织的特异基因.在分子调控方面,反义RNA可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7.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是一种从血液或骨髓中分离出来,具有无限或较长期的自我更新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发生程序性凋亡的原始造血细胞。近期研究发现,它们可以诱导分为肌肉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等非造血系统的组织细胞,可望用于多种组织再生和创伤修复治疗,成为现代医学异军突起的重要方向,引起了医学各个领域的密切关注。研究发现造血干细胞凋亡主要受几组重要的凋亡相关基因及细胞因子调控,现将造血干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主要综述心肌细胞的再生潜力及所涉及的可能机制的研究成果。[方法]通过心脏干细胞CSCs,造血干细胞HSCs,心肌细胞去分化与心肌再生的关系及其可能涉及的机制等各方面来综述心脏再生能力。[结果]c—kit阳性的CSCs自我更新,在试管内和活体内均可产生分化细胞;在生理状态下及损伤后c—kit阳性的CSCs都具有克隆性和多向分化的潜能。造血干细胞可以转分化并生成心肌细胞和冠状血管,用于人类的细胞疗法。去分化细胞维持和改善受损心脏的心室功能的作用十分有限。[结论]心脏干细胞CSCs和造血干细胞HSCs在扭转慢性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脏衰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孔佩艳  曾东风  李杰平 《西部医学》2010,22(7):1177-1178,1181
正常的造血过程需要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或龛)之间复杂的双向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维持正常造血干细胞的正常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一旦造血干细胞龛发生结构或功能的紊乱将影响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正常的多系分化过程,可能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白血病干细胞同样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有可能在造血微环境的内稳态机制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在化疗过程中躲避在造血龛内,并最终导致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ccells,HSCs)通常来源于骨髓,存在于外周血及脐带血,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发育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的血细胞。以往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主要是将HSCs移植作为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遗传疾病以及多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疾病的有效方法。现有资料表明,HSCs移植不仅可以被认为是重塑患者造血功能与免疫功能的治疗措施,还可以成为一项全新的与组织修复相关的生物学疗法。  相似文献   

11.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前体细胞。其基本特征是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干细胞通过不对称性的有丝分裂,不断产生大量祖细胞,造血祖细胞进一步增殖和分化,补充和维持人体外周血细胞。在造血细胞发育谱系中,造血干细胞的位置处顶端,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1,2]。近10多年来,随着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开展,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日益深入。细胞的增殖分化、发育成熟、迁移定居、衰老凋亡和癌变等生命科学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已成为基础研究的主要热点。1 造血干细…  相似文献   

12.
正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是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强大的增殖能力,有维持表皮自我更新、保持正常表皮结构以及促进创面修复等作用~([1])。其增殖分化受多重因素的调控,一方面是其所处的微环境,即干细胞"壁龛"(niche),由各种调控因子等调控干细胞的活动~([2]);另一方面就是其细胞上分布的表面受体的功能状态~([3])。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雪  孔佩艳 《西部医学》2007,19(5):949-95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HSCs)外的另一种干细胞,不仅直接参与生成造血微环境支持造血,在适宜的条件下还可发育、分化为具有支持造血功能的多种骨髓基质细胞。因其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细胞替代和基因治疗理想的细胞来源。目前,临床研究的焦点集中于BMSCs对造血微环境(HME)损伤的修复,从而促进移植后造血和免疫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造血干细胞 (hemotopoieticstemcell,HSC)又称多能造血干细胞 ,它是从卵黄囊全能间叶细胞分化而来的最原始的造血细胞 ,具有高度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并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的能力。造血干细胞经有丝分裂后 ,正常稳定状态下约半数子细胞仍保持干细胞的全部特性 ,称自我更新 ,这样就能使干细胞池的大小维持不变。另有半数的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特征发生改变走向逐渐分化的途径 ,离开干细胞池进入增殖分化池。从而维持了机体的正常造血 ,保证了机体在生命过程中对各类细胞的需要 ,如果二者失去平衡则会导致病理性造…  相似文献   

15.
造血干细胞是造血系统细胞的鼻祖 ,它具有向各种髓细胞和淋巴细胞发育的潜能 ,也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胚胎第 3周 ,血岛中央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 ,然后经血流迁移入肝和脾 ,并开始造血 ,最后造血干细胞定居在红骨髓内造血 ,可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 ,并可通过移植重建受损害的造血和免疫系统。1 造血干细胞的发生根据细胞发育的连续性 ,多能的造血干细胞只是干细胞池的一个发育阶段 ,它来自全能干细胞 ,又通过增殖分化逐渐减弱其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 ,最终失去干细胞特征 ,成为没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发育方向限定的造血祖…  相似文献   

16.
成体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他们自产生后就寄居在能够使细胞维持”干细胞”特性的龛状微环境(niche)中。肿瘤干细胞是一类能够导致肿瘤发生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他与成体干细胞具有很多相似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自我更新能力。他们具有相似的自我更新调节通路,包括Bmil、WNT以及Hedgehog等。发生在肿瘤干细胞中的突变,使原本被严密调控的自我更新呈现失控状态,是肿瘤干细胞致肿瘤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造血诱导微环境的组成成分,可分泌细胞外基质和多种与造血有关的调控因子(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发挥调控造血的作用.近年来发现BMSCs具有干细胞的特征,可自我复制、增殖、有多向分化潜能, 属多能干细胞.在特定培养条件下,BMSCs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等间充质细胞.  相似文献   

18.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囊胚内细胞团,是再生医学研究中的“种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能性。这种特性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此调控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β-catenin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开关分子,其参与的调控网络在时间和空间上调控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向三胚层分化的能力。因此,明确β-catenin对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多能性的调控机制,能够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细胞是指具有无限或较长期的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至少一种高度分化子代细胞的细胞,主要存在于胚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等处。而血液(外周血、脐带血)中的干细胞,目前发现有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lc stem ceils,HSCs)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ils,MSCs)两种。脐带血中干细胞含量丰富,明显超过成人外周血含量,  相似文献   

20.
胡军  江明 《医学综述》2007,13(7):548-55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组织干细胞。目前发现BM-MSC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维持骨髓造血微环境的稳定,从而实现其对造血的精细调控,促进造血干细胞植入及移植后的造血重建。同时由于其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对异基因活化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在移植免疫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产生影响。本文就BM-MSC在这两方面的进展及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