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6年12月1 552例住院高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探究发生感染的常见部位、危险因素以及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从而掌握高龄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以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院内感染及合理选择用药。结果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部位最常见部位为下呼吸道,其次为泌尿道。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侵入性治疗、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均为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中,革兰氏阴性菌中多见的有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氏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多见的为肠球菌、金葡菌。结论院内感染影响因素较多,以感染耐药菌多见,高龄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主要发生于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临床医师应掌握耐药特点合理用药,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相关因素及院内感染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及规范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出的296株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为分析对象,对其耐药性情况及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易发生在医院呼吸内科,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且高龄患者比例较高。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气管插管等,都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和院内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耐药性较强、耐药谱较广等特点;高龄患者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3.
空军总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06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对不同抗生紊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 2细菌鉴定仪,以K-B法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分析软件使用WHONET 5.4.结果 2007年与2006年比较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无增加趋势,但耐药率普遍增高,耐药率低的抗生素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堵南、哌拉西林.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仍是我院主要致病菌,极易耐药,应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对临床各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结果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进行分析。结果:从痰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最多,占70.4%;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抗生素耐药率在55.3%~1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应不断为临床提供最新的耐药性资料,以更好地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由肺部感染诱发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 (MOEF)的临床特征 ,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 对 2 4例肺部感染所致MOEF患者致病菌、临床表现、器官衰竭发生规律、X线特征及救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肺部感染以院内获得性居多 ,病原菌中以甲型链球菌、克雷伯氏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阴沟杆菌及肺炎球菌多见 ,且极易诱发MOEF ;金黄色葡萄菌感染死亡率最高。病死率与年龄、基础疾病、病程呈正相关 ,与肺部感染到出现MOEF的时间负相关。合并消化道出血和碱中毒者预后不佳。结论 老年人肺部感染症状多不典型 ,应重视肺部感染所启动MOEF具有预警价值的痰培养、动脉血气分析和X线等方面检查 ;在重视救治的同时 ,更应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可引起许多部位的感染 ,特别是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肺炎死亡率较高 ,80年代仍高达 70 %以上[1] 。由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复杂 ,易形成多重耐药 ,已经给临床抗感染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从检测痰液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入手 ,分析了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阐明了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病的难治性 ,探讨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为防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了实验室的支持。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由我院 2 0 0 1年呼吸内科的住院病人痰标本中分离 ,标本先于显微镜下…  相似文献   

7.
李刚  王珍亮  刘洋  黄灿英  许风莲 《武警医学》2002,13(10):585-586
 目的 调查老年肺心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变化和细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对268例老年肺心病肺部感染患者在抗生素使用前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主要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63.7%,革兰氏阳性菌占36.3%。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居前3位,分别为21.43%、14.29%、12.64%。药敏结果显示: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呈多重高比例耐药,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耐药率最低;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是耐药性最低的药物。结论 对老年肺心病肺部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前一定要进行病原菌检验和药敏试验,以取得最佳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着新的广谱抗菌素不断涌现及广泛应用。一些以前认为致病力较弱的细菌如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导致的感染正逐渐增多。本研究旨在提高对咚吸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水平。方法:2001年痰培养分离致病菌74株。其中12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并对12例痰培养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阳性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占分离致病菌的16.2%,列第二位;12株细菌对三代头孢、喹诺酮类及SMZco普遍耐药,12株嗜麦芽食假单胞菌对阿莫西林均耐药;经综合治疗措施及有效抗菌素联合治疗,11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下呼吸道嗜麦芽农作物食假单胞菌感染巳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年老、合并多个系统慢性疾患、有施和有效抗菌素联合治疗仍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引起严重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在ICU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5.4%~22.2%,位居首位。由于PA对多种抗生素呈固有的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因独特的抗PA优势,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0.
院内感染是指发生在医院的一切感染,如果做不好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可危及住院患者、医院职工、门诊患者甚至住院患者的探视者和陪护家属。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各种侵入性诊断与治疗操作的不断普及,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铜绿假单胞菌(PAE)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PAE又称绿脓杆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革兰阴性(G-)杆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动态变化。方法监测2005—2012年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痰标本分离的G-杆菌和耐药性,将前、后4年分为两个观察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后两组分离G-杆菌分别为676株和233株,前3位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总G-杆菌64.64%(437/676)和82.40%(192/233)。两组动态观察显示:前3位细菌构成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鲍曼不动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显著增加(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显著降低(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 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G-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经验性用药可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肺炎克雷伯菌(经验性用药可用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铜绿假单胞菌(经验性用药选择范围较宽)仍为重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
孙玉坤  姚辉  于兰  唐哲 《武警医学》2011,22(7):571-574
 目的 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9-01至2009-11所分离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致病菌282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比例最高的为铜绿假单胞菌(24 5%),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5 7%)、肺炎克雷伯菌(14 0%).革兰阳性菌中比例最高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 6%),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 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敏感性较低,敏感率低于50 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9 2%、28 8%、28 1%和21 3%.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仍为我院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其中非发酵菌比例较高,呈现多重耐药趋势.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于正确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病原菌结构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10年来临床感染的病原菌结构及耐药趋势变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1995-2004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革兰阴性菌株占历年收集菌株总数的51.0%~70.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为主,但构成比有下降的趋势;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分离率最高,其构成比逐年升高,1999年以后成为构成比最高的病原菌,其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2.9%~74.5%。此外,不动杆菌属的构成比在1998年明显升高,并在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药物敏感性检测显示MRsA对多种药物呈高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金葡菌构成比的增高和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构成比的降低,导致了我院病原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同时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水平普遍增强,临床医生应根据这一变化相应调整抗感染治疗策略,以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追溯某教学医院神经外科ICU病房发生的一次铜绿色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探讨细菌分型方法。方法 从患痰标本及周围环境中分离得到7株铜绿色假单胞菌,应用生物、抗菌谱、血清和质粒图谱进行分型。结果 7株铜绿色假单胞菌具有相同的血清型和质量粒谱型。结论 此次铜绿色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来源于同一克隆菌株,铜绿色假单胞菌的4种分型结果显示,质粒谱分型和血清分型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轶  赵德军 《西南军医》2009,11(3):468-469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对临床分离107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07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痰(76.7%)和伤口分泌物(10.4%);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最低(10.5%),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98.1%)。结论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十分严峻,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监测,对有效治疗和预防铜绿假单胞医院感染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引起的医院感染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该菌已占各种感染标本分离率的首位[1,2,3]。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临床对该菌感染用药治疗不当使该菌的耐药性不断升高。为了给临床提供药物治疗的依据,寻找防治对策,降低该菌的医院感染率,我们对本院分离出的7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情况及常用的16种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从199801~199905间我院住院患者各种送检标本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7.
创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群耐药性监测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创伤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方法对我院创伤外科病房2000年11月-2004年6月收治的4077例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55例患获得性医院感染,感染率3.8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与伤口为主;其致病菌以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等为主。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耐药性,有些还呈多重耐药。结论对创伤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对感染源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降低创伤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并协助内科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以2013年~2014年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规范采集相应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并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 216例神经内科病区住院患者中,有66例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检查发现,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且不同的病原菌对于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了解高原烧伤病人感染细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耐药状况。方法:取烧伤病人创面分泌物用细菌增殖法进行细菌培养,对阳性结果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15种菌,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除了对万古霉素(VAN)敏感外其他耐药率较高,而G-杆菌对药物有不同敏感率。结论:对于烧伤病人MRSA感染率最高,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也较强。在工作中一旦发现MRSA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严格消毒隔离措施,改善病房环境。对病房和物品进行尽可能的彻底消毒,并多次对物品表面和空气进行细菌培养,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脑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脑外科876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0.16%(89/876),其中外伤患者占21.96%,恶性肿瘤患者15.0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其次是手术切口;感染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结论脑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原发疾病以外伤者易感染,感染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