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效果。方法:7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2组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操作常规护理。于预组患者同时制定每日康复护理计划,循序渐进的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主被动翻身,活动肢体,床上或床边的ADL等,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不适应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轻或降低(P<0.05,0.01);平均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实行系统全面的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的,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复发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康复进程及并发症预防的实用性和效果。方法: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均静脉溶栓治疗,并按内科护理程序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心电监护下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被、主动翻身、起坐、站、洗漱、排便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溶栓治疗2周后干预组患者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素巧  李静  孙惠萍 《中国康复》2006,21(4):283-28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AMI静脉溶栓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A组患者在心电监护下早期进行被动、主动活动等康复护理;B组常规卧床休息.结果:1周后A组下床活动时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P<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AMI静脉溶栓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活动时限对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患者早期进行主动、被动活动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方法 在心电监护下,溶栓24 h即开始进行被动、主动活动,通过对52例患者的观察比较,分析一周后患者下床活动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溶栓后一周下床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活动可以改善患者康复质量,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进展之一。经研究表明,AMI早期溶栓,尤其是发病后ld内溶栓,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连云港市中医院自2000年开展溶栓治疗以来,已成功救治了121例心肌梗死患者,现将AMI行静脉溶栓的护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总结了3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分别从静脉溶栓前、溶栓中和溶栓后3个阶段介绍护理方法和病情观察.认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进行全程高效的护理和密切的病情观察,可提高溶栓治疗的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范围内,心肌缺血患者逐年增加,随着介入治疗深入开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已成为AMI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对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实施早期护理是极有必要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对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不同时间静脉溶栓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旨在观察发病后不同时间静脉溶栓治疗对AMI患者血管再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尿激酶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过程中的监护要点。方法 应用尿激酶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并在治疗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及监测措施。结果 溶栓治疗后有42例血管再通,6例未能再通,4例患者追加尿激酶剂量后再通,4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心脏破裂,2例伴心律失常死亡。结论 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实施高质量的有效监护,可提高临床再灌注率,减少病死率,从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预后,评估在基层医院开展静脉谱检治疗,实现早期再灌注的有效性。方法对13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98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急诊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就诊到干预时间、TIMI血流情况、治疗后1mo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栓组从就诊到干预时间显著早于急诊组(P〈0.01),溶栓治疗后进行PCI患者的发病到就诊时间、就诊到干预时间显著早于急诊组,TIMI3级及TIMI3级和2级血流均显著高于急诊组(P均〈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mo内,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亚急性血栓、再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等主要MACE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更快地实现早期再灌注,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uoocardial infaretion,AMI)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36例AMI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共71例,均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确诊为AMI。根据killip分级心功能在Ⅰ~Ⅱ级,无安静或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复杂心率失常。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36例、对照组35例,全部病例入院后均按照AMI常规治疗。有溶栓指征的患者,早期尿激酶作静脉溶栓治疗。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ck峰值、并发症及早期接受静脉溶栓的例数无统…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ST段演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早期再灌注治疗 (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成为挽救濒死心肌 ,缩小梗死范围 ,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作为较早判定成功再灌注的无创检查指标———ST段的恢复情况对临床病情判定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AMI早期溶栓和冠脉介入治疗后ST段的演变及临床意义综述如下。1 AMI经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的演变及临床意义AMI经静脉溶栓治疗后 2h内抬高的ST段回降≥5 0 % ;血清CPK MB酶峰 14h内提前出现 ;结合溶栓后 2h内胸痛缓解或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可以临床判定梗死相…  相似文献   

13.
5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霞  马建平 《全科护理》2011,9(28):2570-2571
总结5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溶栓治疗的护理,对具有静脉溶栓适应证的AMI病人进行溶栓治疗,同时实施科学、合理、规范的溶栓前、溶栓治疗中及溶栓后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4例老年AMI患者静脉溶栓后行PCI,并给予充分的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应用尿激酶(UK)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50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2周住院心脏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冶疗中,为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即使无并发症至少需住院6周,近二十年来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推广普及的速度很快,并为广大心血管工作者所接受。AMI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运动能改善心功能储备,增加运动耐量,减少心肌缺血,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减少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AMI患者心功能分级、心绞痛分级、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与探讨适当的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概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概率分别为23.08%和10.26%,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心率失常发生的概率,患者的康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体会,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冠脉再通,再通率为71%;14例(23%)并发轻度出血;有10例(25%)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结论:做好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的护理,可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重要救治方法之一。动物实验或临床实践表明,AMI患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早期实施溶栓治疗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且未见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因此对AMI并发心脏骤停行CPR患者,若无溶栓禁忌证应尽量给予溶栓治疗,以期能使危重患者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20.
郑芬  朱晓莉 《护理与康复》2012,11(2):145-146
总结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早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溶栓前排除溶栓禁忌证,完善各项准备,按医嘱实施溶栓治疗,溶栓过程严密观察病情及心电图变化,溶栓后注意观察出血、低血压、变态反应及再发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以提高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成功率.56例患者均在急诊科完成1次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症状缓解后转入心内科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