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元胶囊对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类细胞因子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的影响。方法45例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另设健康非老年组(20例)。治疗组给予复元胶囊、对照组给予芪参胶囊治疗,疗程60d,检测用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FN-γ、IL-4的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复元胶囊能明显提高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CD3^+、CD4^+、CD8^+亚群及IFN-γ的水平,对CD4^+/CD8^+和IL-4的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复元胶囊能增强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处于劣势的Th1细胞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何长伦  王寿明  张锦海  吕恒  郑纪山 《肝脏》2010,15(5):332-334
目的观察不同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8^+ T细胞的细胞内毒性颗粒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用rHBcAg作为刺激剂,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度、重度患者以及无症状HBV携带者外周血CD8^+ T细胞的IFN-γ/IL-4和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CD8^+T细胞的穿孔素及颗粒酶B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和HBV携带者(P〈0.05,P〈0.01),中度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2组慢性乙型肝炎IFN-γ+/CD8^+ T细胞(Tc1)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和HBV携带者(P〈0.05)。HBV携带者CD8^+T细胞的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以及Tc1百分率与健康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4^+/CD8^+ T细(Tc2)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8^+ T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率的增加以及Tc1细胞增加与慢性HBV感染的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T细胞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在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allo-HSCT)早期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移植后7、14、21、28d采取21例allo-HSCT受者外周血,加入佛波醇酯、伊能霉素、莫能霉素体外培养4h。3色荧光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Ⅰ、Ⅱ型细胞比例。结果:发生aGVHD组Ⅰ型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无aGVHD组。发生aGVHD时Th1、Tc1和CD4^+IL-2^+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发生前和治疗后。与轻度相比,中、重度aGVHD发生时Tc1、Tc2和CD8^+IL-2^+T细胞比例更加升高,Th2细胞比例明显下降。移植早期CD3^+干扰素-γ(INF-γ)^+T细胞比例≥8%者aGVHD的发生率增加。移植后第7天Th1细胞比例〉5.5%者发生中、重度aGVHD的危险性显著增高(P〈0.05)。aGVHD腹泻者Th1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aGVHD腹泻者(P〈0.05)。结论:Th1和Tc1细胞比例在aGVHD发生时明显升高,因此移植早期动态检测T细胞亚群的Ⅰ型细胞比例有助于aGVHD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人体内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比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2、IL-4和IL-5。结果试验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4/CD8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T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血清中IFN-γ和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和IL-5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鲁杆菌感染后T细胞免疫主要表现为Th1功能增强,这可能对机体清除病原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Graves眼病患者T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Graves眼病(GO)组、非突眼Graves病(G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IFN-γ^+T细胞和IL-4^+T细胞。结果显示早期GO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以CD4^+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内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Ficoll—Hypaque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出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MSC,获取第3代细胞。将其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中,在第1,3,5天,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MLC中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再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T细胞亚群及其内因子白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的分泌变化情况。结果:加入了MSC的MLC体系中,MSC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性,且随着时间延长,抑制程度增强;其中,CD4^+T细胞亚群受抑不如CD8^+T细胞亚群显著;而根据T细胞内因子的变化,Th1和Tc1的比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而Th2和Tc2的比率却有轻度上升。结论:MSC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尤其是CD8^+T细胞(CTL)。除此之外,它还能降低MLC体系中的Th1Tc1,升高Th2和Te2。所以在临床上可能有减轻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而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GVL)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体外观察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UCWJMSCs)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患者T淋巴细胞(TLC)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21例AAA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制备单个核细胞(MNCs)悬液,UC-WJMSCs和MNCs以一定比例混合共育一定时间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LC亚群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AA患者TLC亚群呈Th1、Tc1极化状态。混合培养后,健康人的TLC亚群未见明显变化(P〉0.05);AAA患者的TLC亚群除Th2与Tc2无明显变化外,CD3+、CD8+、CD2+8、Th1和Tc1亚群比例明显降低,而CD4+、CD4+/CD8+、CD5+6、CD2+5和CD1+03亚群比例明显升高(P〈0.05)。调节作用24 h就已产生7,2 h时达高峰;调节作用随UCWJMSCs浓度的增高而增强。结论 UCWJMSCs对AAA患者的TLC亚群有明显调节作用,不同个体来源的UCWJMSCs调节作用无区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CD4^+CD25^+CD127^low/-T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D4^+CD25^+FOXP3^+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以21例AS患者外周血为研究组,20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和24名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采用三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CD4^+CD25^high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SR)、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水平以及HLA—B27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及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降低(均P〈0.05)。CD4^+CD25^+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CD4^+CD25^+CD127^low/-T细胞与CD4^+CD25^+FOXP3^+T细胞呈正相关(r=0.589,P=0.021),与CRP、ESR、血小板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BASDAI、HLA-B27等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A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的百分率与RA患者外周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降低,且与CD4^+CD25^+FOXP3^+T细胞呈正相关,提示在调节性T细胞研究中CD127具有替代FOXP3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ASCI)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ASCI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其血清因子IL-2、IFN-γ、IL-4、IL-6水平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CD^+4及CD^+4/CD^+8在伤后1d、3d、1周、2周均显著降低,CD^+8无明显变化;IL-2、IFN-γ在伤后1d,3d、1周、2周均显著降低,IL-4、IL-6在伤后1d、3d、1周、2周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ASCI患者CD4+细胞明显降低,CD^+4/CD^+8倒置:Th1、Th2细胞功能明显偏移,Th2细胞功能亢进,Th1细胞功能降低。免疫干预有望成为治疗ASCI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猪带绦虫不同虫期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囊虫病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囊虫病患者新鲜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以猪带绦虫六钩蚴抗原或囊尾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分别在刺激的第0d、5d、10d和15d时检测Th1/Th2细胞因子(IFN-γ及IL-4),对分泌IFN-γ或IL-4的不同细胞群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囊虫病患者新鲜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与CD4+细胞较正常人升高,CD4+/CD8+较正常人升高,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较正常人升高;猪囊尾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第0d、5d、10d和15d时,分泌IFN-γ的CD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42%±5.53%,30.46%±4.94%,36.52%±4.73%,38.69%±5.58%;分泌IL-4的CD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2%±0.52%,3.00%±0.57%,3.81%±0.70%,5.03%±0.73%。六钩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亦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囊虫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PBMC中存在T淋巴细胞的极化水平异常,CD3+与CD4+细胞百分率均显著升高,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免疫功能紊乱;随着囊尾蚴抗原刺激外周血PBMC时间延长,分泌IFN-γ和IL-4的CD3+细胞百分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对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外周血T辅助(Thelper,Th)细胞活化状态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用三色流式细胞分析法对AS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胞内细胞因子(IFN-γ、TNF-α及IL-4)和Th1、Th2细胞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FN-γ、TNF-α及IL-4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疗效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难治性AS患者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及血清IFN-γ,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BASDAI、BASFI、BASMI评分、夜间痛、血沉和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Th2细胞百分率及血清IL-4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以上疗效评价指标呈负相关(P〈0.05)。甲泼尼龙治疗后Th1细胞百分率及血清IFN-γ、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h2细胞百分率和血清IL-4较治疗前升高。结论难治性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存在Th1和Th2细胞平衡偏移,Th1细胞占优势。甲泼尼龙治疗可下调Th1细胞功能,抑制促炎因子IFN-γ、TNF-α分泌,并能显著改善AS患者的关节症状和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与机体的细胞免疫间的关系。方法(1)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高功能Graves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CD8-/IFN-γT(Th1)细胞和CD8-/IL-4+T(Th2)细胞的百分含量。(2)化学发光法检测FT3、FT4、s-TSH,放射免疫法检测TRAb、TGAb、TMAb。(3)应用逐步回归分析,以FT3、FT4、8-TSH为因变量,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Th2细胞百分含量、Th1细胞百分含量、Th1/Th2比值、TRAb、TGAb、TMAb滴度为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1)Graves病患者的FT3,s—TSH、TRAb、TGAb、TMAb滴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2)Graves病患者较正常人群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增高;Th2百分含量增高;而CD8+T细胞、Th1细胞及Th1/Th2细胞比值下降(P均〈0.05)。(3)CD4/CD8+T细胞比值、Th1/Th2细胞比值以及TRAb、TGAb、TMAb成为影响FT3、FT4、TSH变化的重要因素。结论Graves病患者机体的T细胞免疫调节失衡不仅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还影响了甲状腺激素功能。CD4+/CD8+T细胞比值、Th1/Th2比值可作为临床治疗的监测高功能Graves病活动及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裂头蚴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了解小鼠感染后的细胞免疫特点。方法从黑斑蛙体内检获裂头蚴,口服法感染昆明小鼠,5条/只。感染后第2~10周分批处死小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TNF-α、IL-4、IL-10的含量变化。结果实验鼠CD4^+T细胞百分比在感染后第2~5周呈上升趋势,之后逐渐下降,第9周降至(31.61±5.33)%,第10周又回升到第8周水平;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第4周达高峰,为(41.69±15.84)%。IFN-γ在感染后第3周为(13.36±2.58)pg/ml,第4周为(13.96±4.53)pg/ml,第5周为(13.33±2.32)p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第4周达(22.99±4.52)pg/ml,之后呈下降趋势,第10周降至(10.99±1.14)pg/ml;IL-4第4周开始上升,第7周达(18.31±7.70)pg/ml,第8周后逐渐下降;IL-10从第5周起逐渐上升,至第8周达到(15.89±4.64)pg/ml,之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小鼠感染裂头蚴早期,发生Th1免疫应答;随着感染的进程,免疫应答向Th2偏移。Th1/Th2型免疫应答发生的时相和效应强度可能影响裂头蚴感染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14.
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根据产生细胞因子和生物学功能分为Th1和Th2细胞。最近研究发现了一种与Th1和Th2细胞亚群不同的活化CD4^+T细胞亚群-Th17细胞。TGF-8与IL-6或IL-21的协同作用,诱导Th17细胞分化。IL-12家族的IL-23在促进IL-17分泌、增强Th17细胞效应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RORγt是其特异性转录因子。分化成熟的Th17细胞可以分泌IL-17A、IL-17F、IL-21、IL-22、IL-6、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在介导炎性反应(防御病原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h17细胞也为研究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Th17细胞是一类独立于Th1、Th2的CD4^+T细胞亚群,在其分化过程中需要白细胞介素(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转录因子ROR-γt及STAT3等参与,分泌IL-17、IL-22、IL-6等多种细胞因子,并参与多种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旨在阐述Th17细胞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辅助性T细胞17(Thl7)是一种不同于Thl/Th2的CD4+T细胞,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化和调节机制,并特异性地分泌IL17A(也称为IL-17)和IL-17F等细胞因子。许多研究发现Thl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介导炎性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变态反应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然而,最近一些研究发现Thl7细胞在肿瘤免疫中也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对Thl7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其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孙丽杰  于建武  刘伟  李树臣 《肝脏》2008,13(2):121-124
目的研究抗病毒治疗前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频率和功能的变化。方法筛选HLA—A2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1例,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0)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随访24周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CD4^+CD25^+ Treg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频率,应用液闪计数仪检测其对HCV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随访24周,患者外周血CD4^+CD25^+ Treg细胞频率为(9.6±3.0)%,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1.0±2.3)%(t=2.028,P〈0.05);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CD4^+CD25^+ Treg细胞频率为(8.9±2.7)%,明显低于未获得SVR患者组的(10.4±2.3)%(t=3.324,P〈0.01)。抗病毒治疗后CD4^+CD25^+ Treg细胞抑制HCV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的作用减弱。治疗后患者IFN-γ水平为(3959±577)pg/m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965±326)pg/ml(t=16.1,P〈0.01);获得SVR患者组IFN-γ(6824±568)pg/ml,明显高于未获得SVR患者组的(2219±286)pg/ml(t=29.853,P〈0.00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着HCV RNA水平的下降,CD4^+CD25^+Treg细胞频率降低,抑制HCV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的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8.
Th17细胞是一类新型CD4^+T细胞,它与Th1、Th2、Tregs细胞一起构成了CD4^+T细胞的4个主要亚群。它由初始T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白细胞介素(IL)-6联合诱导下分化而来。这一分化过程在细胞和分子水平都受到精细的调节。IL-17是Th17细胞最主要的分泌产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可能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