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常股骨下端侧位片,股后Guo平面上方软组织中可见由人字形透明线构成的三角形密度减低区,称为Guo上三角,而股骨下端为骨肉瘤好发部位且向骨后蔓延常侵入Guo上三角,导致肿瘤纵向扩散,正确认识Guo上三角的X线解剖与肿瘤侵入的X线表现,有利于骨肉瘤外科分期的制定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三角骨骨折的X线分型探讨其损伤机理。方法:回顾分析了腕关节损伤资料200份,其中三角骨骨折30例。结果:背侧撞击型21例,掌侧撞击型5例,横折型3例,纵折型1例。结论:X线分型能从腕关节解剖、生物力学、三柱理论和伤势,揭示三角骨骨折常见的损伤机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生境来源的三角褐指藻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生长状态及生理生化特性,为三角褐指藻藻种的选择和培养工艺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了来自不同地区的11株三角褐指藻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测定其中10株的比生长速率和总脂含量。结果11株藻在显微镜下呈梭形、卵圆形,为黄褐色,其中10株藻的rbcL基因序列几乎完全相同,均属于同一种属三角褐指藻;10株藻的生长速率及总脂含量均有差异,部分藻株之间差异显著;藻株B220油脂产率最高,可作为生物柴油生产的候选藻种。结论该研究可为三角褐指藻作为优良能源微藻藻种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战救基本技术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通气术,称为战救五大技术。依紧急程度而论,以通气和止血最为紧急。包扎包扎在战救中应用非常广范,有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扶托伤肢和固定敷料等作用,正确的包扎有利于伤员创伤尽早愈合,部队常用的制式包扎材料有三角巾,绷带、头带等,其中三角巾急救包应用范围最广。战时还可利用衣服、毛巾等就便器材进行包扎。(一)三角巾包扎法将急救包从胶合边剪开小口处,撕开取出三角巾,将敷料盖在伤口上,然后进行包扎,三角巾有一个顶角、两个底角、两个腰边,将其折叠,可形成燕尾式。  相似文献   

5.
腰椎CT扫描三角垫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CT扫描三角垫的研制与应用肖红,李国英为了减小腰椎CT扫描机架的倾斜角度,我们对500例腰椎间盘病变CT扫描的定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一种利用三角垫使其既不倾斜机架(或仅在最小角度内),而又获得准确清晰图像的扫描方法。它不但解决了扫描机架的倾...  相似文献   

6.
网球运动员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网球运动员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特点及原因。方法:2004年9月至12月,针对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调查了天津、上海、北京、湖北、广东、江苏、四川等省、市网球队共66名运动员,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临床检查等。诊断标准依照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第4版中的腕软骨盘损伤及下桡尺关节损伤症状及诊断。结果:66名网球运动员中,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35人(53%),有重复损伤史24人(68.6%);急性损伤15人,其中有重复损伤史6人(17.1%),慢性损伤20人(57.1%),其中有重复损伤史18人(51.4%)。击球不准致伤14人(40%),慢性劳损20人(57.1%),摔伤1人(2.9%)。结果提示:网球运动员下桡尺关节及腕三角软骨盘损伤发生率较高,易重复损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于周围无相关疾病的胆石症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但是,术中引起的胆囊动脉出血也日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因为一旦损伤胆囊动脉,因其出血速度快,出血量较大,而腹腔镜下显示野有限,就会造成难以控制的出血[1,2],腹腔镜微创手术最终也可能因此而演变为开腹手术。安全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需要医师掌握胆囊动脉的解剖及其变异。胆囊动脉走行于胆囊三角内或附近,有多种起源和变异,因此,需要一种好的  相似文献   

8.
三角韧带作为踝关节内侧重要的稳定装置,能限制踝关节过度外翻外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常常发生漏诊、误诊。本文主要综述三角韧带在解剖学特点,分析三角韧带损伤机制、三角韧带损伤的影像学特征,阐述三角韧带修复与否的各家争论,列举三角韧带的手术治疗方式,旨在提高对三角韧带损伤的认识,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疝的CT表现,加深对该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5例腰疝行CT及病理解剖学分析。结果:5例腰疝中3例为腰上三角疝,2例为腰下三角疝。CT示腹腔内肠管、肾、肾筋膜及腹膜后组织经腰上三角或腰下三角向腰背皮下及皮下软组织内疝出。5例均可见完整的疝囊、疝囊颈及疝内容物。结论:腰疝的CT表现有特征性,有助于术前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唇裂二次修复术,为塑造更为良好的鼻唇外观设计一种新方法。方法:上唇切口设计尽量在原来基础上,可采用上三角瓣、下三角瓣或局部“Z”瓣,尽量使术后切口瘢痕沿着人中嵴。解剖出口轮匝肌,“Z”字交叉缝合两侧肌肉瓣,消除口轮匝肌附着点畸形,恢复其连续性。红唇部采取“Z”形切口消除凹陷畸形,消除患侧臃肿及恢复人中嵴、唇珠丰满度。开放式鼻整形切口,解剖出双侧全部鼻翼软骨,在患侧鼻前庭内制成前庭粘膜软骨瓣,将其向上方V-Y推进并悬吊,使得鼻翼软骨整体旋转,外侧脚向前、内、上方推进,患侧鼻孔和穹隆抬高,鼻小柱延长。结果:自1998年来采用改进新法共计进行了唇裂术后畸形二次修复术89例,术后随访1~5年,效果满意。结论:本手术方法对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二次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对唇及鼻翼软骨整体复位具有很好的美容美学效果,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正常股骨下端侧位片,股后腘平面上方软组织中可见由人字形透明线构成的三角形密度减低区,称为腘上三角。而股骨下端为骨肉瘤好发部位且向骨后蔓延常侵入腘上三角,导致肿瘤纵向扩散。正确认识腘上三角的X 线解剖与肿瘤侵入的X 线表现,有利于骨肉瘤外科分期的制定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前唇双三角瓣和自体软骨移植、二期矫正双侧唇裂术后畸形。方法 在前唇形成两个三角瓣 ,将双侧鼻翼骨完全显露分离 ,切取耳甲软骨 ,修整后将其移植固定于鼻小柱处。结果 本组共施术 30例 ,均获一期愈合 ,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利用前唇双三角瓣和自体耳甲软骨行双侧唇裂二期修复 ,对矫正鼻小柱过短、鼻尖、鼻翼低平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膀胱肿瘤是常见疾患,其高发年龄为50-70岁,男:女为4:1,肿瘤分布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其发生可为多中心,膀胱肿瘤可先后或同时伴有肾盂、输尿管、尿道肿瘤。当肿瘤生长在膀胱三角或伴发输尿管肿瘤时常引起肾及输尿管重度积水,因此在膀胱肿瘤的诊断过程中需进行排泄性尿路造影以了解肾盂、输尿管有无肿瘤以及肾、输尿管积水的程度和肿瘤对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是位于腕关节尺侧的一组精细结构,其解剖及功能复杂。MRI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在显示TFCC正常结构及损伤分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针对TFCC正常解剖、MR检查技术、TFCC的正常MR表现、TFCC的损伤分型以及MR在TFCC损伤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三角骨骨折     
三角骨骨折国内报道甚少。根据外伤机制将其分为四型,Ⅰ,背侧撞击型。Ⅱ,掌侧撞击型.Ⅲ.骨体横折型。Ⅳ,骨体纵折型。兹将所治1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三角巾急救包是当前部队在战伤救护及日常急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急救材料,其应用方便、操作使用简捷灵活,容易掌握。我们在基层部队日常战伤救护训练和实践应用中经过反复比较和归纳总结,在原来单肩三角巾燕尾式包扎止血方法基础上经进一步改进,使包扎时间更快,效果更好,便于基层自救互救训练及日常应用。1方法1.1原三角巾燕尾式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单侧胸(背)部伤口包扎止血,也可用于气胸伤口的包扎。  相似文献   

17.
王雷 《民航医学》1998,8(3):40-41
自从1996年John Marshall(英国)和Stepherl Trokel(美国)首次提出应用准分子激光改变角膜曲率以来,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用以矫正近视已施行了40万只眼.其数目和地域在世界上还在不断扩大。人们需求屈光手术以改善他们的求职能力和生活质量,如视力不良的运动员和从事各类工作不想戴眼镜或角膜接触镜而又能看得更清楚的人。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某部在苏北某地域开展野外驻训。该驻训地域濒临大海,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生活条件较艰苦。为了解春季在该地域驻训官兵的患病规律,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我们对此次驻训期间的官兵患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生对眼球穿孔伤救治失败的真正原因常不明了,为此特将穿孔伤发生最多的部位如角膜、角巩膜和巩膜创口正常愈合的病理变化及影响愈合的因素讨论如下。创口愈合过程一、角膜创口角膜穿孔伤后,创缘吸收房水,加之液体渗出发生肿胀。如创口整齐,创口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很快转变成纤维蛋白,后者形成网状,渗出液凝固,使肿胀的创缘相互连接,闭合创口。伤后30min,前房即恢复。创口浅层和深部组织常发生收缩,形成项对顶的前三角和后三角,其各部的连接不完全一样。1.角膜创口外口的愈合:外口的的愈合通过上皮、组织的细胞移行和有…  相似文献   

20.
1982年以来我们采用Z字成形修复法对21例指蹼背例癌痕率给所致的假蹼和粘连进行了治疗,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周例,24只手,指蹼32个(其中虎口4个)。男15例,女6例;年龄2~44岁,其中10岁以下者9人。伤后时间:6个月至5年。2.修复方法:以假蹼、粘连嵴为中轴,在两侧各设计一个45~60°之相对三角瓣,切开后互相交错缝合,以加深、加宽指蹼。瘢痕较厚或中轴长度相对较长使三角皮瓣转移不便时,可应用双Z字成形术(见附图)。本组21例,24只手中有27个指蹼(1个虎口)行Z字成形术,5个指股(3个虎口)行双Z字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