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汉族部分人群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118例首次新发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5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IL-6基因-572C/G多态性位点频率,分析基因型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患者-572位点CC、C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85%、41.53%、7.63%;对照组CC、C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5.58%、31.82%、2.60%。脑梗死组和对照组-572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1.61%、81.49%;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39%、1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GG基因型人群患脑梗死的风险分别是CC基因型的1.683倍(95% CI:1.012~2.800,P0.05)和3.788倍(95% CI:1.11 8~12.83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72G等位基因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唐山地区汉族部分人群中存在IL-6基因-572C/G多态性,可能与脑梗死有关,-572G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174C/G在血清中表达与脑梗死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法检测IL-6-572C/G、-174C/G,酶联免疫法检测IL-6表达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6、-572/G、174G/C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基因启动子-572G/C与脑梗死发病具有相关性,且可能为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G等位基因个体通过促进IL-6表达而提高脑梗死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A/G、-308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及测序技术检测深圳地区汉族人群肺结核患者200例及健康对照者197例TNF-α启动子区-238A/G、-308A/G位点基因多态性。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各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χ2检验;采用SHEsis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以P值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人群TNF-α启动子区-238A/G、-308A/G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点各种单倍型在2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启动子区-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病易感性未见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597G/A及-572C/G多态性对心房颤动(房颤)发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291例房颤患者(房颤组)和32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IL-6基因-597G/A及-572C/G多态性,探讨其与房颤的相关关系、对不同病因及不同临床类型房颤的影响,观察其对左心房内径(LAD)、血清IL-6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6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研究人群中,-597位点仅发现有GG基因型.-572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房颤组CG+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1.55%和29.9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中分别为35.38%、18.77%;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房颤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1.94倍(95% CI:1.41~2.68,P<0.001);校正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CG+GG基因型仍然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3,95% CI:1.05~2.51,P<0.05).孤立性、高血压、冠心病等不同病因以及不同临床类型房颤间-572C/G多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CG+GG基因型人群LAD值高于CC基因型人群[(37.51±8.78)mm对(35.26±5.52) mm,P<0.05].不同基因型人群血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G等位基因携带者PBMC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上清液IL-6含量高于CC基因型人群(P<0.05).结论 IL-6基因-597G/A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房颤发病易感性无关;而-572C/G多态性可能是该人群房颤发病的易感基因之一,该多态性存在一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TNFα-238 G/A基因多态性与海南汉族老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108例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21例为对照组,应用PCR技术检测TNFα-238 G/A基因的多态性,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TNFα-238 G/A基因GG、G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14,P<0.01;χ~2=1044.265,P<0.01);2组中,男性和女性TNFα-238 G/A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238 G/A基因多态性与海南汉族老年脑梗死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1059 G/C,白细胞介素18(IL-18)启动子基因-607 C/A和-137 G/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海南黎、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汉族脑梗死患者115例为汉族脑梗死组和黎族脑梗死患者52例为黎族脑梗死组,分别与健康的汉族对照组116例和黎族对照组51例对照研究。测定CRP-1059 G/C、IL-18启动子基因-607 C/A和-137 G/C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汉族脑梗死组CRP-1059 G/C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与汉族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4),并且CRP-1059 G/C位点GG+G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对照组,CC基因型明显低于汉族对照组(78. 3%vs 87.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9)。黎族脑梗死组CRP-1059 G/C、IL-18-607 C/A及IL-18-137 G/C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黎族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1059 GG+GC基因型为汉族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CRP-1059 GG+GC基因型是海南籍汉族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L-18-607 C/A、IL-18-137 G/C基因多态性均与海南籍黎、汉族脑梗死患者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 TA)是一种主要累及大动脉及其一级分支的慢性炎症,目前T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与多种炎症性及免疫性疾病相关,既往研究提示IL-6启动区基因多态性可能与TA易感性相关,本研究将探讨IL-6基因启动子区-174C/G和-572C/G多态性与TA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方法纳入2011年12月~2014年1月在阜外医院确诊的111例大动脉炎患者(TA组),并选取197名健康的汉族人作为对照(对照组),描述并比较两组患者-174C/G(rs1800795)和-572C/G(rs1800796)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 IL-6基因启动子区-174C/G位点基因型分别CC型和CG型,-572C/G位点检测到CC、CG和GG三种基因型,且-174C/G和-572C/G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遗传平衡。IL-6-174C/G位点C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在患者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97.3%,98.5%,CG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7%,1.5%;IL-6-572C/G位点CC、CG、GG基因型在患者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4.2%,48.6%,7.2%,对照组分别为45.2%、47.7%、7.1%;两个位点基因型在TA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7,0.86,0.94)。-174C/G位点CC基因型与CG基因型比值比分别为1.00和0.55,P=0.47;-572C/G位点CC、CG、GG基因型比值比分别为1.00,1.04和1.03。在显性遗传模式下,-572C/G位点CC与CG+GG基因型的比值比分别为1.00和0.96;隐性遗传模式下,-572C/G位点CC+CG与GG基因型的比值比分别为1.00和1.03;共显性遗传模式下,-572C/G位点CC、CG与GG基因型的比值比分别为1.00,1.04和1.03,三种遗传模型下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174C/G和-572C/G形成的单倍型在两组研究对象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结论 TA患者中IL-6基因启动子区-174C/G和-572C/G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分布和基因型组合分布与正常人无差异,因此汉族人群中-174C/G和-572C/G基因单核酸多态性与大动脉炎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6启动子区域基因-572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及吸烟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并分析CO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IL-6-572C/G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同时分析该多态性位点与吸烟相关COPD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存在IL-6基因-572C/G多态性;COPD组CG、G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CG、GG基因型各自患COPD的风险分别是CC基因型的2.09倍(95% CI:1.03 ~4.23)和5.44倍(95% CI:1.20 ~ 24.75);-572C/G多态性在轻中度、重度COPD组间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突变位点与吸烟所致的COPD之间无相关性存在.结论 IL-6基因-572G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COPD发生的易感因子,可能与携带该等位基因的人群存在IL-6水平高表达有关,其基因分布与吸烟相关的COPD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572C/G多态性对冠心病(CHD)发病易感性及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测定245例CHD患者(CHD组)和26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IL-6基因-572C/G多态性,探讨其与CHD的相关关系;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研究人群血清IL-6水平,观察基因型对血清IL-6水平的影响。结果:IL-6基因-572C/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D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对于CC基因型,暴露于CG、GG基因型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6(95%CI:1.01~2.10,P<0.05)和5.19(95%CI:1.69~15.89,P<0.01);不同基因型患者间血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基因-572C/G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CHD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但该多态性对血清IL-6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杰  陈森 《临床内科杂志》2023,40(3):167-170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IL-6基因启动子区-572C/G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35例为试验组,以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休克将试验组患者分为脓毒症组(63例)和脓毒症休克组(72例),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人群148例为对照组。根据基因型再将试验组患者分为CC组(29例)、GC组(56例)和GG组(50例)。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IL-6、TNF-α、PCT)及IL-6基因启动子区-572C/G多态性检测结果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L-6基因启动子区-572C/G基因型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IL-6、TNF-α和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脓毒症休克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试验组患者IL-6基因启动子区-572C/G基因型CC及等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174G/C和-572C/G多态性在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人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90例冠心病患者与95名健康成年体检者的IL-6基因启动子-174和-572的多态性,比较两组IL-6启动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IL-6基因启动子-174位点的GG、CG和CC基因型在冠心病患者中分别为100、0%、0;在健康成年者中分别为98.95%、1.05%、0。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2位点的CC、CG和GG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中分别为54.44%、43.33%、2.22%;在健康成年者中分别为71.58%、27.37%、1.05%。两组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6基因启动子的-174位点变异率极低,其变异与冠心病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而启动子-572位点的多态性分布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别检测NASH患者78例和正常者104例IL-6基因启动子-572C/G多态性的变异.采用ELISA法检测NASH患者组IL-6血清含量.结果:IL-6基因启动子-572位点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基因分布频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0.564 vs 0.404,P<0.05);NASH患者组中CC基因型携带者IL-6血清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携带者(6.54±4.21vs 4.68±2.88,P<0.05),但HOMA-IR及BMI与其他两组基因型相比较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IL-6基因启动子-572位点的C等位基因与NASH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上游634C/G多态性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汉族1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106例正常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634C/G多态性位点进行研究,同时结合血脂、C反应蛋白、IL-6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634C等位基因频率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群分别为77·9%和85·4%,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2·1%和14·6%。冠心病患者-634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IL-6基因-634C/G位点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呈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冠心病的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238G/A基因多态性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影响。方法选择MCI患者100例,非MCI的正常人112名,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TNF-α-238G/A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MIC组与对照组TNF-α-238G/A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238G/A基因多态性对MCI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308位点及-238位点多态性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在胰岛素抵抗(IR)和 NAFLD 发病中的地位。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117例 NAFLD 患者 TNF-α基因—308位点及—238位点多态性,其中伴肥胖者60例,非肥胖者57例,同时测定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及空腹血糖,通过体内平衡代谢指数(HOMA)评估 IR,并与120名健康者对照。结果 NAFLD 患者与正常对照组 TNF-α基因-238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9%比15.8%,P<0.05),而—308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 患者血清 HOMA-IR、TNF-α明显高于对照者[2.50±0.68比1.16±0.68,(10.54±3.19)ng/L 比(4.54±3.10)ng/L,P<0.01]。FINS、HOMA-IR 在 TNF-α基因-238位点基因变异组明显高于正常基因型组(P<0.05),但在—308位点变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 患者中无论肥胖或非肥胖患者均较正常对照人群在 TNF-α基因-238位点多态性分布及HOMA-IR、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及非肥胖的 NAFLD 患者之间 HOMA-IR、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 患者 IR 与其体重关系不显著,非肥胖 NAFLD患者同样有 IR 发生。TNFα基因-238位点 G/A 变异与 IR、NAFLD 易感性相关,TNFα基因-308位点 G/A 的突变与 IR 易感性不相关。NAFLD 发病与 IR、TNF-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在上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400例NASH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308、-238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TNF-α基因-308位点在NASH组中变异的G/A基因型频率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OR=14.667,95%CI 4.436~48.497),而-238位点其基因变异频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NF-α基因-308位点G/A的突变与NASH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IL-6基因启动子中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感染的遗传易感性关联.方法: 提取160例HBV感染者及212例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基因组DNA, 用PCR-RFLP方法检测两组人群中G-174C、G-572C和G-597A三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 性别、吸烟、饮酒以及Hardy-Weinberg等采用Chi-square Test检测,多态性与HBV感染者风险关联及亚组关联的统计学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并同时校正混杂因素.结果: PCR-RFLP检测结果显示: IL-6基因启动子中G-174C和G-597A两个位点在中国人群中不存在多态性, 而G-572C处的多态性在人群中普遍存在, 其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统计分析表明该位点的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有明显的差异(G/C vs G/G, OR = 2.65, P<0.05;C/C vs G/G,OR = 3.31, P<0.05);亚组分析中表明<30岁的年龄组中差异显著(G/G vs G/C或C/C, OR =16.92, P<0.05).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 IL-6基因启动子中-572处的多态性对于乙型肝炎的发生有着显著的易患关系, 同时年龄对于这种易感关联有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572C/G多态与遵义汉族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分析10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IL-6基因-572C/G多态性。结果混合型高脂血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高脂血症组血脂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6基因-572C/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混合型高脂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TC/HDLC值在正常对照组组内CC与CG+GG基因型个体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其他血脂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6基因-572C/G多态与遵义汉族人群混合型高脂血症发病不存在相关性;IL-6基因-572G等位基因不是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辽宁地区健康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572C/G多态性。方法选择辽宁地区366例健康汉族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其血清中IL-6基因的-572C/G多态性。结果辽宁地区健康汉族人IL-6基因-572C/G基因型中CC、CG、GG型频率分别为63.93%、34.15%、1.92%。C等位基因与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1.01%、18.99%。结论辽宁地区健康汉族人IL-6基因在-572C/G存多态性,其中CC纯合子最多见,CG杂合子次之,GG纯合子最少见;C等位基因为常见基因,G等位基因为少见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和-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清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3例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TNF-α-238和-308位点基因多态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结果 TNF-α-238G/G、G/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4.7%和15.3%,-308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6.8%、22.7%和0.5%;TNF-α-238G/A基因型患者血清TNF-α水平低于G/G基因型(201.2±36.3pg/ml对215.7±34.7pg/ml,x2=4.355,P=0.037),-308G/A基因型TNF-α水平高于G/G基因型(234.6±37.5pg/ml对207.4±32.3pg/ml,x2=14.653,P0.001)。结论 TNF-α-238G/G或-308G/A基因型患者血清TNF-α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