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法的建议》一文的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护理杂志1985年第2期中登载了《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法的建议》一文,该文提出破伤风抗毒素(下简称TAT)的皮试法:用生理盐水将1500u/0.5ml的TAT稀释10倍(即取0.1ml TAT加0.9ml生理盐水),在前臂掌侧行皮内注射0.05ml,30min后观察结果。根据我院多年的实践,结合近期545例临床资料,谈谈我们对此法的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浓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仁丽  舒莉 《现代护理》1999,5(12):69-70
外伤患者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常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以下简称TAT)1500国际单位肌肉注射。往往有相当一部分患者TAT皮试结果呈阳性反应。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们除对影响皮试结果的因素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外,对降低TAT皮试浓度进行1000例临床观察,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材料及皮试液的配制1.1.1材料使用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TAT,批号为950723-13,皮试用1ml注射器和4、41/2、51/2号针头。1.1.2皮试液的配制为保证皮试液浓度和用量精确性,皮试液分2管:第1管抽0.06mlTAT加生理盐水至1ml,每0.1ml含TAT15U;…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士抽取胰岛素(R-I)时多用1ml注射器连接其配套针头(25G × 5/8),按教科书规定0.1ml相当4u.在静脉输液中加入R-I,按正规操作执行时,需加药液时回抽一下空气,但由于玻璃瓶液体胶皮塞厚18mm,且有塑料薄膜,这一厚度大于25G×5/8针头16mm的长度,使其无法穿透.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38岁,因右肘部摔伤,于2010年9月1日4:30pm入我院治疗,在外科行清创缝合术后,遵医嘱于注射室注射TAT。询问无过敏史,采用新配制的TAT皮试液(浓度为150μ/ml),在患者前臂掌侧下1/3处用0.1%新洁尔灭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后皮内注射0.1ml(含15μ)20min后观察结果,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即将TAT余液加生理盐  相似文献   

5.
DKA或NHDC处理中,胰岛素(RI)治疗是关键。《新医学》1989年第6期陈敏矜等报道“间歇小剂量胰岛素静注”有指导意义;正常空腹血浆RI15~20μu/ml,餐后约在0~100μu/ml,治疗给RI1u/h或6u/h,血浆浓度分别为20μu/ml或1O0μu/ml。静注后半衰期为20分钟,但1h后其血浓浓度仍在5μu/ml以上。因而间歇静注RI0.1u·kg~(-1)/h,可达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两种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方法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 ,我们对配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时 ,分别采取先抽取 0 .1mlTAT再加 0 .9ml生理盐水和先抽取 0 .9ml生理盐水再加 0 .1mlTAT两种配制方法进行观察 ,比较两种配制法的阳性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门诊行TAT皮试病人 14 0例 ,其中男 91例 ,女 49例 ,年龄 4岁~ 5 2岁。1.2 方法 按病人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为两组 ,单数定为实验组 ,双数定为对照组 ,每组各 70例。实验组进行TAT皮试时 ,护士先用一次性 1ml注射器抽吸 0 .9ml生理盐水 ,再抽…  相似文献   

7.
以往,我们给患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都是按教科书规定,即:先用1ml注射器抽取0.1mlTAT(含150国际单位),加生理盐水稀释到1ml,给予皮内注射0.1ml(15国际单位),等15~20分  相似文献   

8.
1病历摘要男,30岁。2个月前注射过破伤风抗毒素(TAT)。因头部外伤于2010-08-10T15:15入注射室做TAT皮试。当日血压,脉搏,呼吸均正常。取TAT 0.1 ml加氯化钠溶液0.9 ml行皮内注射0.05 ml,皮丘直径0.7 cm。20 min观察皮试结果皮丘直径为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传统配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一般取0.1mlTAT加生理盐水至1ml。缺点是:(1)忽视注射器死腔的存在。1ml注射器5号针头死腔为0.07ml,抽吸TAT至注射器刻度0.1ml时,TAT实际量为0.17ml,所配皮试液浓度显然高于标准浓度。(2)抽吸TAT时因死腔内有空气存在,与TAT混合产生泡沫,排气时有部分TAT随泡沫排出,造成浪费。为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广泛心肌梗塞是目前常见的死因,大块心肌缺血可致泵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从根本上缩小进展中大块心肌梗塞的范围,目前认为最好是早期恢复闭塞冠状动脉的血流。溶栓剂能溶解血栓内纤维蛋白凝块,消耗凝血第Ⅴ、Ⅶ因子、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从而溶解血栓,使阻塞血管再灌注。治疗方法及疗效链激酶(SK):欧美大多采用,为β—链球菌的代谢产物,故有弱抗原性。1.冠状动脉内给药Rentrop 等在冠状动脉造影后注入硝酸甘油0.1~0.4mg,静注强的松龙250~1000mg 等,然后在冠状动脉开口处注入SK1~2万u(溶于5ml 生理盐水中),续以25万u(溶于1000ml 生理盐水中)按1000~2000u/min速度滴注15~60min,结束时静注肝索等。Leiboff  相似文献   

11.
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患者 ,为了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常用破伤风抗毒素 (TAT) 1 5 0 0U肌注。临床工作中 ,从配制试敏液到注射完TAT ,常规程序易导致药液的浪费。1 药液浪费的原因1 .1 配制TAT试敏液和抽取TAT注射时 ,TAT与注射器死腔中的空气混合易产生泡沫 ,排气时TAT随泡沫排出 ,造成药液的损失 ,使得药量不精确。1 .2 TAT1 5 0 0U加入生理盐水至 1ml,抽取 0 .1ml加入 0 .9ml生理盐水配置成 1 5 0U ml的试敏液 ,而皮试仅用 0 .1ml(即为1 5U) ,余下的药液在皮试结束弃去 ,这样将损失TAT1 35U。1 .3 注射器中死腔的存在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评价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结核性膜炎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和胸穿抽液的基础上,尿激酶治疗组于每次抽液后用注人生理盐水20ml稀释尿激酶10万u,对照组在胸穿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两组抗结核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在抽液量、胸膜厚度、胸膜粘连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以增加抽胸液量,减轻胸膜肥厚、粘连,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1995年我院曾遇到1例因作破伤风抗毒素试验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儿。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儿男,4岁,因面部跌伤来注射室作破抗试验。门诊护士取含1500u/1ml,在患儿前臂内侧皮内注射0.1ml(内含15n破抗)。注射12分钟后,患儿表现哭闹不安,注射局部出现风团样荨麻疹。以后,患儿全身出现荨麻疹,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及四肢末梢紫绀,脉细弱、神志不清,遵医  相似文献   

14.
胸腔内注入四环素治疗肝性胸水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腹水常同时伴有胸水,故称谓肝性胸水,以右侧胸腔多见。笔者采用抽胸水后胸腔内注入四环素法治疗肝性胸水患者20例,取得了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20例均为经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腹水并胸水病人,已排除其它疾患引起胸水的可能。经X光线片和A或B型超声定位。按胸腔穿刺操作常规抽取。抽胸水时应缓慢进行,第一次抽取量控制在1500ml以内,以免发生抽液过量过速而诱发休克及肺水肿等反应。抽胸水后,将四环素50mg加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注入胸膜腔内,每周进行一次。第二次可将四环素增至150mg。操作时应严格按无菌操作常规进行,慎防感染。20例分别经1~3次治疗,胸片复查示胸水消失,胸膜增厚粘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破伤风抗毒素(以下简称TAT)过敏试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尤其在门诊外科应用非常广泛,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TAT皮试液配制存在剂量不准确的问题。1存在的问题基础护理书中TAT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是:用1 m l注射器吸TAT药液(1 500单位/m l)0.1 m l加生理盐水0.9M I稀释至1 m l(含TAT 150单位),取0.1 m l即15单位做皮内注射,20m in后观察皮试结果。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标明含1 500单位的TAT的药液量不足1 m l,实际只有0.7 m l左右(0.65-0.75 m l),但护士却是按上述方法配制皮试液,则1 m l皮试液含TAT 214单位,0.1 m l则含TAT 21U,超过标准的40%,严重影响皮试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选取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B、C),A组(实验组)注入55μg/ml的臭氧5~10ml,并于盘外靶点处注入胶原酶600u;B组单纯注入55μg/ml的臭氧5~10ml;C组注入胶原酶600u。分别观察术后总有效率、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术后疼痛时间及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其它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采取DSA臭氧联合中胶原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经济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体外肝素对血浆凝固时间影响的观察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分别观察了 0 .1~ 2 .0 u/ml肝素及 1 .0~ 2 0 .0 mg/ml、硫酸鱼精蛋白对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的影响。结果表明肝素活性在 2 .0 u/ml以下时对 PT无明显影响 ,硫酸鱼精蛋白在 1 0 ug/ml以下时对 PT、APTT亦无明显影响。而肝素在 0 .2 u/ml时对 APTT的影响非常明显 ,两者呈正相关 ( r=0 .98,P<0 .0 5)。临床可采用回归方程回归方法验证 ,也可以用加硫酸鱼精蛋白中和后复测 APTT的方法来纠正肝素对 APTT的影响。此外 ,回归方程 Δ APTT=1 .2 1 30 .43A( A为肝素活性 u/ml)亦可作为临床肝素治疗个体化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破伤风抗毒素的安全使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凡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病例.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常用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肌肉注射。按照教科书规定,TAT使用前须做皮内过敏试验,即用TAT 15U/0.1ml皮内注射,15min后观察皮试结果,如局部无红肿皮丘,红晕直径<1cm为阴性;有红肿、伪足、发痒,皮丘直径>1cm或有其他过敏症状为阳性。如果皮试结果为阳性,则须行脱敏注射疗法。  相似文献   

19.
刘秀容 《护理学报》2003,10(6):31-31
外伤、蛇咬伤、烧伤等患者,为预防破伤风发生,常用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肌内注射,TAT是马(或牛)血清制品,具有抗原性,可导致过敏反应。现报道1例患者TAT脱敏治疗致过敏性休克的情况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18岁,因外伤致全身多处皮肤挫擦伤于2002年7月入院。住院第2天TAT皮试后20min,注射处皮丘红肿,直径1.8cm,红晕5cm,无伪足,局部无痒感,给予常规脱敏注射疗法。注射后20min,即10:22患者诉全身发热、气促、心慌,全身皮肤出现小丘疹,奇痒难忍,即予0.1%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症状未缓解。继而出现意识模糊,血压测不到,心率35次/min,再…  相似文献   

20.
提高儿科护理操作中药物应用剂量准确性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儿科用药剂量的准确性,笔者总结出以下经验,供同行参考。将常用的药物剂量划分成单位制,如西地兰,瓶装0.4mg/2 ml/支,换算成0.2 mg/1 ml和0.02 mg/0.1 ml,然后当医嘱需要量为0.06 mg或0.07 mg时,直接除以0.02 mg/0.1 ml得到的得数3或3.5(即为蓝芯注射器的格数,每0.1 ml为一格),即为应抽取的药物用量。如医嘱0.08 mg西地兰肌肉注射:用0.08 mg除以0.02 mg/0.1 ml得到的4,即为4个0.1ml,我们抽取的量为0.4 ml。异丙嗪25 mg/1 ml/支,可以换算成2.5 mg/0.1 ml,当医嘱用量为5 mg时,可以用5 mg直接除以2.5 mg/0.1 ml,得到2,即为2个0.1 ml,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