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保证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分别对药学干预前后3个月的152例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药品适应症、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以及配伍禁忌等方面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观察药学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性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显著低于干预前的16.7%,干预前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药学干预时于保证用药合理性,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发高血压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用药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该院COPD伴发高血压病历资料12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药物使用情况、临床效果及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用药合理性。对不合理用药患者进行药学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9例(15.8%)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未视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方式、疗程等是最主要的不合理用药表现,占31.6%。给予药物监护和干预后,受访病例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COPD伴发高血压患者涉及药物种类多,不合理用药风险大,应强化药学监护,优化给药方案,减少不合理用药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蚌医二附院临床药学室所建药历的用药情况,针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所建药历101份,分析、总结其用药情况,结合药品说明书、药物临床信息参考等资料判断所建药历的用药合理性,并提出解决办法。结果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药历共24例,约占总数的24%,主要表现在重复给药、用法用量不正确、配伍不适宜、溶媒选择不适当、选药不合理、中药注射剂大于2种等方面,以选药不合理居首,占33%,少见重复给药和溶媒选择不正确。结论需进一步加强临床药学工作。药学人员深入临床参与查房,协助医、护及医院管理等工作,建立良好的监管机制,促使本院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借助药物咨询、用药安全监测系统及相关文献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液医嘱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分析。结果:常见的不合理医嘱包括溶媒选用不当、剂量浓度问题、给药频次不当、配伍禁忌、中药注射剂使用不当、医嘱录入错误等问题。结论:临床药师可借助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平台开展相应的临床药学工作,促进医院临床药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三章第十条规定:"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指的就是药学服务(或称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 care,PC).药学监护工作模式特点要求医院药学工作由以调剂为主,向以临床为主的转移;由以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移;从保证药品供应,向以药学技术服务转移.PC的核心是对患者用药负责.药学监护的内容包括[1]:(1)选药:①根据适应症选取药;②在同类药物中优选一线药;③为患者钱袋子着想;④告之患者,尊重其知情权;⑤患者用药医生决定权.(2)用药监护:①严格执行医嘱;②与护士合作给药中的监护给药方法、过程,并作记录;患者依从性;③血药浓度监侧,并解释其结果,根据结果修改治疗方案;④静脉输液配置中心;⑤观察病情,收集反应;⑥建立药历,评估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6.
运用药物代谢酶特性理论了解联合用药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是临床药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临床药师通过参加临床查房,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运用药物代谢酶特性理论,重点关注药物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协助医师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及调整,可弥补临床医生在药代动力学知识方面的不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13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时间、注射方式与发生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男女比例差异不显著,与年龄有一定关联,药品不良反应在超过60岁患者中易于发生,出现时间大部分在给药1小时左右。结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严格掌握药用药指征以减少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并加强监控中药注射剂制药质量,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我院的医疗特点研究建立规范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模式,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申报效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住院患者病历及用药信息,运用我院信息系统建立规范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模式。结果:所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模式达到医院药学监护药历规范化、统一化,从而方便医院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的进一步了解。结论:本法能提高临床药学的工作效率,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使临床用药更加有效、合理、经济。  相似文献   

9.
孙大勤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83-2284
目的:通过对我院发生的71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为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近年收集的71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的类别以及ADR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71例ADR报告中年龄最大72岁,最小10个月。从药物类别来看,抗生素类药比例最大,占60.56%(43/71);从给药途径看,静脉注射占71.82%(51/71)。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和药学人员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临床药学监护水平,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经配液后稳定性发生变化,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不良反应[1]。我院为三级甲等中医院,临床中中药注射剂使用量较大,因此,临床药师深入临床进行指导干预,指导临床医师学习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管理,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医疗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相关的文献报道和我院临床药学干预实践案例,对常见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药品不良反应121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勤  臧云吉  范岳邦  袁勇 《西部医学》2009,21(6):1014-10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67例,占55.37%;中药注射剂11例,占9.09%;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03例,占85.12%。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的临床表现,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掌握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结论:提倡中药采取口服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严格掌握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严禁混合配伍,加强用药监护,加强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促进合理使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141例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市某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现状,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该院41个临床科室的住院病历395例,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5份病历中有205例使用中药注射剂,使用率为51.90%。其中,不合理用药141例,不合格率为68.78%,对是否使用中药注射剂、用药指征、剂量及疗程、溶媒选择、配伍禁忌、给药途径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结论:该院临床科室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还存在较多问题,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肺毛霉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及不良反应监测,探索临床药学实践方法。方法对1例肺癌合并肺毛霉菌感染的患者提供了用药分析、给药剂量的换算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多种药学监护。结果通过此病例,临床药师对肺毛霉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积累了更多经验,对药物治疗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的监测有了深刻体会。结论临床药师在药学实践中应兼顾药物的安全和有效,真正的做一名合理用药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基本状况,为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ADR中涉及的药品46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在引起ADR药物的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为124例,占总例数的86.7%.结论: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6.
合理用药(Rational use of drugs)包括四个环节:正确选药、剂量适当、正确给药方法、联合用药合理。合理用药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保证药物使用安全、及时、有效,并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从而达到正确的治疗目的。目前我国不合理用药较严重,大部分医院药品收入占全院收入的50%以上,临床用药受市场广告效应的影响,用药品种求新,用药等级求贵。更严重的后果是给病人带来痛苦(不良反应等)和增加经济负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开展的血药浓度测定等临床药学活动起到重要作用,但不能真正解决不合理用药的本质问题。因此,面对21世纪高科技的发展,医疗战线面临新挑战,不合理用药问题也应当得到有效的控制,那制约的重要手段就是开展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ADR在我市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与ADR有关的抗微生物药种类、中药注射剂情况、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抗中,微生物药物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药注射剂的ADR共87例。结论:ADR现象比较普遍,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中药注射剂的ADR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国家通报品种的监测,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开展医院药学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是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它是药师应用所知的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药学技术服务,尽药师所能杜绝或减少药源性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实现改善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药师要深入临床,随时对治疗过程中药品的使用进行监护,提出自己的观点,协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医院药学服务地开展是时代的要求、患者的需要。对医院建设,维护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临床诊疗过程中收集的中药静脉输液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包括药物因素,使用因素和患者因素.结论 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院243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剑雄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118-118,12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目的。方法:搜集我院2007~2009年243例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3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感染药物134例,占55.1%;中药注射剂53例,占21.8%。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220例,占90.5%。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地使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用药应以说明书为依据,加强监测,尽量减少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