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5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1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以抑郁(64%)和焦虑(73%)为主。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对精神病知识缺乏、外界压力、经济负担等。心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DS、SAS总分显著下降(P〈0.001)。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心理护理干预对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赵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408-6408
目的 探讨多次并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1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以焦虑(82.67%)和抑郁(72.00%)为主,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对精神病知识缺乏、外界压力、经济负担等.心理干预后患者的SDS、SAS总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心理护理干预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的心理状态,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8例女性住院精神病患者的配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于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48例女性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SCL-90各因子评分只有人际关系因子评分出院时评分增加(P0.05),其余因子评分出院时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结论女性住院精神病患者配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给予及时帮助与调整,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需求。方法对12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病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进行心理需求调查分析。结果首次住院精神病患者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愿望.不同文化程度及住院时间的患者心理需求均不相同,通过相关分析,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与自身文化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支持与关爱的需求与平均住院时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实施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护理工作的内在质量和效率,增强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病人的心理演变过程,指导临床护理。方法:调查记录住院天数不同的精神病病人的住院方式、对疾病的认识、对住院的态度、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出院后是否继续服药,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非自愿住院者占76.10%。住院天数不同的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住院态度、心理问题及对出院后继续服药的认识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对住院天数不同的精神病病人,应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此外普及精神病知识,减少社会对精神病病人的歧视,增强社会、家庭等对精神病病人的支持,仍是精神科今后努力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状态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32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62名家属进行调查,了解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及需求,并对结果加以 分析,以探讨对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杨彬  赵远琼  党分  方尚雪 《当代护士》2017,(11):100-101
目的探讨民政系统精神病院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时期的心理冲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从而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方法采用自制的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理冲突调查问卷,向本院长期住院达2年以上的精神病患者发放问卷,统计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冲突。结果精神病患者对医院管理,被尊重感,家人关心等6个方面心理冲突所占比例不一。结论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存在多方面的心理冲突,提醒精神科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应重视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优质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从发作到康复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精神患者要经历不同的心理反应,而这些心理反应对其疾病的转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临床护理观察中,笔者注意到住院精神患者的心理过程大致经历了否认、默认、担忧三个阶段,了解及掌握住院精神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及时、有效的做好心理护理,是促进精神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学科不断发展、完善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它贯穿于整个护理的全过程。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精神病患者的发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能较好的解决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对精神疾病的防治、转归和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如何做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护理是研究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1]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患者交往 ,用自己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 ,从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这对患者的休养、疾病转归和康复都有积极的作用 ,对精神病患者尤为重要 ,也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2 ] 。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 ,现将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3年中收治精神病患者 885例 ,男 4 90例 ,女 395例 ,17~ 78岁 ;诊断分类 :精神分裂症 5 31例 ,心因性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精神病患者住院不穿着患者服装的探讨.方法住院精神病患者不穿统一的患者服装,可按照自己的日常习惯穿着在家时的平常衣服.结果给精神病患者创造友好平等的住院环境,满足患者自尊心理需求,缩小医患心理距离,提高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培养锻炼患者的自理能力,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同时有助于病情的观察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不穿着统一患者服装,既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住院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实施全身心的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按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住院30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不同的治疗阶段、不同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及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年龄层次,患者的心理状态表现不一,p<0.05.结论 依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从而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能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争取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精神状态检查和量表评定的方法 ,对照CCMD -Ⅱ -R诊断标准 ,分析了 72例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 ,结果发现 :在有自杀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中 ,不同类型的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不同 ,以抑郁症发生率最高 ,为 5 2 .78% ;精神分裂症自杀成功率高于抑郁症。因此 ,我们认为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是精神科临床危机的主要内容 ,护理人员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 ,加强护理管理 ,积极开展心理护理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4.
慢性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大多数患者一定程度上保持与外界环境相对隔离状态,与社会缺乏接触,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功能逐渐衰退,给心理护理提出很多新的课题。本文对我院1998年以来50例住院2年以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做了心理调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次入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0例首次入院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进行焦虑状况调查,测评结果行自身对照,与SAS常模对照.应用自编问卷调查家属焦虑的相关因素,应用自编问卷,调查家属焦虑的相关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首次入院精神病患者家属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焦虑与疾病知识缺乏、住院环境陌生、经济负担过重等8项因素有关;护理干预后家属的焦虑情绪明显减轻,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入院时,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对家属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减少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中心理治疗占有重要位置。心理护理的前提是护患沟通 ,因此 ,以病人为中心 ,注重心理护理的整体护理 ,很适合精神科患者的护理。我们将精神病患者住院过程的心理护理分为 3个阶段进行。1 新入院患者的心理护理精神病患者发病机理较复杂 ,不能正确理解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不同文化层次患者住院时的心理状态差别,探索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4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0例(A组)和对照组210例(B组),分别用传统护理和不同层次的心理护理.结果采用不同层次的心理护理的A组其平均住院日较B组显著减少;住院好转率亦明显优异B组,P<0.01.结论依据文化层次,施行不同心理护理可减少住院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及需求.方法 对40例长期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痛苦较重,心理需求与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病情的进展、治疗效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针对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疾病和文化层次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对策,使老年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不同年代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探索预防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调查1961~2000年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结果 各种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杀与精神病理症状有关;既往有自杀史、负性生活事件、家庭成员有自杀史、病情严重、负性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不足,是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治疗依从性好是患者自杀的保护因素;各年代自杀率呈下降的趋势(P<0.01).结论 做好风险评估和实施预见性护理,在控制病情的基础上加强监管等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性化约束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的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保护性约束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的满意率、自伤率、他伤率、心理反应(包括逆反、焦虑、抑郁、恐惧、愤怒)、躯体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伤率、他伤率、心理反应、躯体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减轻了保护性约束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