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玉琳  赵虬 《重庆医学》2021,50(2):198-201,206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并发骨质疏松(OP)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65例AS合并OP患者为AS+OP组,70例单纯AS患者为AS组,并于同期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骨密度(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区),以及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尿脱氧胶原吡啶交联(D-Pyr)水平,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AS+OP组AS病程比AS组长,累及外周关节数、骶髂关节CT分级高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S+OP组、AS组各检测部位骨密度及血清PTH、BG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AS+OP组均明显低于AS组(P<0.05);血清CICP、CTX-Ⅰ、D-Py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AS+OP组明显高于AS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区骨密度与CICP、CTX-Ⅰ、D-Pyr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PTH、BG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BAL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S合并OP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密度降低及骨代谢异常,联合检测可辅助临床早期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对患者骨密度与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等表达相关性的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选取11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病例组,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未骨折的老年患者110例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分析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BALP、CICP、CTX-Ⅰ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腰椎均值以及股骨颈中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粗隆、粗隆间以及总髋部骨密度比较中对照组均高于病例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进行骨代谢比较中显示,病例组中的BALP、CICP、CTX-Ⅰ均要高于对照组。腰椎均值和股骨颈的骨密度与BALP、CICP、CTX-Ⅰ相关性并无统计学意义,其不具有相关性。粗隆骨密度与BALP、CICP、CTX-Ⅰ具有负相关性(r0,P0.05);粗隆间骨密度与BALP、CICP、CTX-Ⅰ具有负相关性(r0,P0.05);总髋部骨密度与BALP、CICP、CTX-Ⅰ具有负相关性(r0,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不同部位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BALP、CICP、CTX-Ⅰ有相关性,应在髋部骨折患者早期骨代谢水平变化时,给予一定的预防治疗,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5-17+21
目的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对患者骨密度与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等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选取11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病例组,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未骨折的老年患者110例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分析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BALP、CICP、CTX-Ⅰ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患者在腰椎均值以及股骨颈中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粗隆、粗隆间以及总髋部骨密度比较中对照组均高于病例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进行骨代谢比较中显示,病例组中的BALP、CICP、CTX-Ⅰ均要高于对照组。腰椎均值和股骨颈的骨密度与BALP、CICP、CTX-Ⅰ相关性并无统计学意义,其不具有相关性。 粗隆骨密度与 BALP、CICP、CTX-Ⅰ具有负相关性(r<0,P<0.05);粗隆间骨密度与BALP、CICP、CTX-Ⅰ具有负相关性(r<0,P<0.05);总髋部骨密度与 BALP、CICP、CTX-Ⅰ具有负相关性(r<0,P<0.05)。 结论老年髋部骨折不同部位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BALP、CICP、CTX-Ⅰ有相关性,应在髋部骨折患者早期骨代谢水平变化时,给予一定的预防治疗,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定强直性脊柱炎(AS)男性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骨钙素(sOC)、尿Ⅰ型胶原C 末端肽(CTX-Ⅰ)水平,以探讨与疾病活动性、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35名AS患者血清BALP、sOC、尿CTX-Ⅰ;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AP)L1桳4总体和股骨颈的BMD,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 (BASDAI)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并与70名健康者对照.结果 AS患者尿CTX-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显示,尿CTX-Ⅰ水平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r=-0.414, P<0.05),与BASDAI、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 r=0.445,P<0.05;r=0.491,P<0.01).AS患者血清BALP、sOC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且与BMD、BASDA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TX-Ⅰ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骨吸收增强、骨密度降低、疾病呈活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量水平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CHD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颈动脉IMT分为正常组和增厚组,比较2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BMD),并分析IMT与BMD的相关性。同时根据BMD分为正常骨量亚组、低骨量亚组及骨质疏松症(0P)亚组,随访1年,分析各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IMT正常组比较,增厚组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及Troch的BMD值均显著下降(t=3.40、3.93、5.22、5.03,P<0.01),OP的发生率显著升高(x~2=4.36,P<0.05)。与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血钙明显降低,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TX-β)明显升高(t=8.32、5.21、2.08、3.02、4.85,P<0.05)。老年CHD患者颈动脉IMT值与L2~4、股骨颈、Ward's三角、Troch的BMD值均呈显著负相关(r=-0.53、-0.58、-0.41、-0.47,P<0.05)。低骨量亚组、OP亚组MACEs发生率分别为32.1%、46.2%,明显高于正常骨量亚组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55,P<0.05);低骨量亚组与OP亚组MACEs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普遍存在骨量水平偏低,对有颈动脉IMT增厚者加强BMD检测有助于改善老年CH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撒婧  罗伦才  谈廷萤  周文瑞  彭蓉  吴玉霞 《西部医学》2022,34(10):1532-1536
目的 探讨自拟地仲骨坚汤联合碳酸钙D3+骨化三醇治疗骨质疏松症(OP)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72例肾虚血瘀证OP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86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碳酸钙D3+骨化三醇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自拟地仲骨坚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KG-*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腰背刺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及不同部位骨密度(BMD)(股骨颈、股骨粗隆、腰椎L1-4、Ward三角)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BALP、CTX-Ⅰ、TRACP-5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GP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拟地仲骨坚汤联合碳酸钙D3+骨化三醇能有效改善肾虚血瘀证OP患者临床症状及骨代谢水平,提高骨密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肾法对运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进行内分泌治疗后导致骨量减少的乳腺癌患者骨密度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观察70例因AIs所致骨量减少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服用钙尔奇D片,每日1片,治疗组同时予补肾中药,每日1剂,连续治疗1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腰椎和股骨颈BMD、骨密度T值、血清骨钙素(BGP)和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并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腰椎和股骨颈BMD、骨密度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BGP、BALP水平下降(P0.05),对照组腰椎和股骨颈BMD水平、BGP、BAL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骨密度T值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腰椎和股骨颈BMD骨密度T值水平升高(P0.05),BGP、BALP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出现有骨折等不良骨关节事件,而对照组出现1例下肢骨折事件。结论:补肾法可减轻AIs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骨丢失,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骨折患者.根据腰1~4椎、全髋关节、股骨颈任意部位的骨密度T值将骨折患者分为正常组53例、骨量减少组63例、骨质疏松组44例,比较三组血清25OHD、PTH、骨密度T值、血清骨钙素蛋白(BGP)、骨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 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血清PTH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血清25OHD水平高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P<0.05),正常组的血清BGP、ALP水平低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P<0.05);骨量减少组的血清25OHD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骨量减少组的血清BGP、ALP水平低于骨质疏松组(P<0.05).正常组的腰1~4椎、全髋关节、股骨颈骨密度值均高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P<0.05),骨量减少组的腰1~4椎、全髋关节、股骨颈骨密度值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25OHD与腰1~4椎、全髋关节、股骨颈骨密度值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并且与患者骨密度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段鹏  涂萍  吴和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2,(33):3830-3832
目的探讨内脂素、脂联素与中青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及骨代谢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T2DM组),同期将在我院体检中心及课题组社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检查血糖正常的健康者120例(对照组),两组年龄均为20~40岁。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年龄、腰臀比及体质指数(BMI),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定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L4)及左股骨颈BMD,ELISA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及Ⅰ型胶原胶联蛋白羧基肽(CTX-Ⅰ)。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因素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两组受检者的BMI及腰臀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DM组血清内脂素水平、腰椎(L2~L4)及左股骨颈BMD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BGP、CTX-Ⅰ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显示,BMI、腰臀比、内脂素均与腰椎及左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0.05),与BGP、CTX-Ⅰ呈负相关(P<0.05);而脂联素与腰椎及左股骨颈BMD呈负相关(P<0.05),与BGP、CTX-Ⅰ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与中青年T2DM患者骨代谢、腰椎及左股骨颈BMD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仙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西医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中药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二仙汤。于治疗前后观测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 propeptide,PⅠ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CTX-Ⅰ)、骨钙素(osteocalcin,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aric acid-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骨折发生率变化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44/48),西医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08%(37/48),中药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西医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在VAS评分、PⅠNP、BGP、TRACP、CTX-Ⅰ均较西医对照组明显降低,BMD、BALP均较西医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仙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升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骨不连接所需植骨材料,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活性诱导作用,促进骨修复.方法13例成人骨不连患者,选择4-10个月龄胎颅骨(FCB)作可吸收载体,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制备成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胎颅骨(bFGF/FCB),植入受骨区,以适当的内固定重新构建骨修复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骨性修复,且成骨效应明显.结论胎颅骨作为植骨材料既可以起到植骨作用,增大植骨面,增加骨再生诱发点,屏蔽了骨断面,也避免了自体植骨的手术创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诱导和促进骨修复,二者复合物是治疗骨不连接的一种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12.
骨基质明胶 (BoneMatrixGelatin ,BMG)作为骨移植材料具有容易吸收 ,诱导成骨作用优于脱钙骨 ,具有明显的修复骨缺损的作用[1,2 ] 。 1996年 8月~ 1999年 4月 ,我们试用骨基质明胶颗粒复合骨水泥 (BoneCe ment ,BC)修复肿瘤性骨缺损 32例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收集严重损伤不能再存活的肢体骨或新鲜尸骨长骨的皮质骨 ,按改良Urist方法[3 ] 去除软组织和骨髓 ,水洗、液氮冷冻 ,粉碎成 1mm3 的颗粒 ,用 1∶1氯仿甲醇溶液脱脂 ,0 6mol/L盐酸脱钙后 ,再依次经 2mo…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兔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及其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植人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B组植入深冻异体骨,C组植入自体骨。术后不同阶段分别行大体、组织学及x线检测。结果:(1)3组骨缺损均有成骨现象发生;(2)A、C组骨生成、骨连接情况明显优于B组;(3)A、C组骨缺损愈合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A、C组骨缺损均于术后8周愈合.B组骨缺损在术后10周仍未愈合。结论:提示兔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成骨作用,其取代自体骨植骨修复骨缺损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的价值,探讨其对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独特优势,进而对疾病进行临床分期并指导治疗。方法49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术前或术后行全身骨显像,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9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全身骨阳性显像27例,阳性率55.1%。27例骨显像阳性病例中,颅骨、肩胛骨、胸骨、脊柱、肋骨、骨盆及四肢骨受累分别为6例(22.2%)、2例(7.4%)、1例(3.7%)、10例(37%)、4例(14.8%)、8例(29.6%)及14例(51.9%)。单发病灶10例(37%),多发病灶17例(63%)。Ⅰ期5例,Ⅱ期9例,Ⅲ期8例,Ⅳ期27例。结论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诊断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临床分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 目的 ]探讨骨膜碎片的成骨作用及红骨髓对骨膜碎片成骨的影响 .[方法 ]将自体红骨髓凝块放入家兔1.5cm长的桡骨缺损区 ,并将已制备的骨膜碎片植入其中 .家兔红骨髓内植入骨膜碎片作实验组 ,单纯骨膜碎片作对照组 .术后第 3 ,5 ,7d和第 2 ,4,8,12周取材进行X线摄片、肉眼观察、组织学检查、骨直径测量 .[结果 ]术后第 4周 ,实验组家兔达到完全骨性愈合 ,两组新生骨直径有显著性差异 ,而对照组在第 12周还未完全修复骨缺损 .[结论 ]骨膜碎片有成骨能力 ,往红骨髓内植入后增强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低抗原脱钙骨 (AAA骨 )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对良性肿瘤刮除后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 :58例 66处长骨良性肿瘤刮除后 ,其骨缺损残腔用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充填 ,术后随诊 42例 49处骨缺损 ,每 2个月复查X线照片 1次 ,随访时间 1~ 3年。结果 :49处骨缺损均在 9个月内骨性愈合 ,平均时间为 6个月 ,优良率达 93%。结论 :AAA骨与红骨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 ,其疗效显著 ,可视为骨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9.
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治疗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抵抗原脱钙骨(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对良性肿瘤刮除后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58例66处长骨良性肿瘤刮除后,其有缺损残腔用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充填,术后随诊42例49处骨缺缺损,每2个月复查X线照片1次,随访时间1~3年。结果:49处骨缺损均有9个月内骨性愈合,平均时间为6个月,优良率达93%。结论:AAA骨与骨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其疗效显著,可视为骨缺损修复的  相似文献   

20.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骨基质明胶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祥池  李健 《广东医学》2005,26(10):1343-1345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与同种异体骨基质明胶(BMG)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能性。方法将SD大鼠来源的MSCs与同种异体BMG复合培养后植入SD大鼠竖脊肌肌袋内,于术后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大鼠,标本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MSCs与同种异体BMG复合植入体内可产生成熟的骨组织。结论利用MSCs与同种异体BMG复合可产生组织工程化新生骨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