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董晓琼  吴月峰  许夏彬  蒋周洁  韩英 《浙江医学》2022,44(15):1650-1652
目的探讨双重任务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治疗的康复期脑卒中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在常规平衡功能训练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双重任务步行训练,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步行训练。分别于康复治疗前、4周后采用PROKIN平衡训练评估系统(评估指标包括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Bre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均小于对照组,BB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均小于治疗前,BB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重任务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现代早期康复技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15例,经微创清除术治疗后存活,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61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54例,未经指导自我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1、2、6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Fugl-meyer评分.结果康复组于治疗后第2周、第6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Fugl-meye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背景]探讨踝足矫形器对脑血管病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病例报告]将70例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0例),于发病早期给观察组患者行踝足矫形器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由专门的康复医师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及手法按摩治疗.分别于入院第1日、发病第3,4周、第8~10周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示发病第8~10周时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讨论]早期给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矫形器进行矫形,并配合常规处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急性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观察组为MOTOmed训练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予以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照组为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下肢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视听统合训练对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术后患者认知和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萧山医院住院行立体定向穿刺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视听统合训练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现代早期康复技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15例,经微创清除术治疗后存活,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61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54例,未经指导自我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1、2、6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Fugl-meyer评分。结果康复组于治疗后第2周、第6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改良Fugl-meye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赋能教育指导对脑出血患者家庭康复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河北省唐山市康复医疗中心治疗的200例脑出血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出院当日和往后的第1、2、4、7、9、12周进行康复指导,对照组康复治疗遵循依从式教育理念,治疗组则采用赋能教育模式进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于出院当天和出院后第12周均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ADL)和运动评分(MAS)评估运动功能。结果出院后第12周治疗组的BI[(44.12±8.56) vs .(62.16±8.77)]和MAS[(18.70±9.47)分 vs .(28.53±8.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恢复有效率(70%)高于对照组(85%)患者(P<0.05)。结论赋能教育指导能够明显提高脑出血患者的ADL功能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患者家庭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病不仅可引起感觉、运动障碍,是还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1].在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上,以往人们没有重视脑的高级功能--认知功能的恢复.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脑血管病的治疗目标应该是使患者重返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这就需要对患者的全脑功能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26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心理学方法对不同疗法进行评定,以期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青青 《当代医学》2021,27(31):146-147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6例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及本体感觉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Fugly-Meyer评定(FMA)下肢运动功能部分]及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结果 干预后6周,两组运动及平衡功能均改善,且观察组运动及平衡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治疗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能有效改善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以任务导向的治疗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5月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29例进行治疗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为对照组14例,1组为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用以神经易化技术进行训练;观察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5周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状况的疗效更显著。结论:因对以任务导向的治疗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分析,从而表明以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治疗具有针对性,而且疗效更为显著,并有广大的推广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