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养心通脉膏外敷治疗胸痹心血瘀阻证,其改善胸痹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4%,效率43%,心电图总效率65%.显效率22.3%,对照组胸痹症状总有效率80%,显效率26.7%,心电图效率49%,显效率11.3%。两组疗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对100例风寒咳嗽患者进行了临床验证。结果表明伤风止咳灵冲剂对外感风寒、肺气不宜所致之咳嗽咯痰、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鼻塞流涕、声重等沔显效率为72.0%,总有效率为93.3%。并设对照组60例,显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3.3%。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怀差异(P〉0.05)。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8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孝圣 《天津中医》1998,15(1):9-10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血栓88例,治愈显效率为64.8%,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用单纯西医疗法治疗脑血栓76例,显效率为34.4%,总有效率为68.3%,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减复脉汤治疗冠心病过早搏动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燕群  罗耀光 《新中医》1997,29(7):22-23
对冠心病频发性过早搏动69例患者,随机选取36例作治疗组,33例作对照组。治疗组用加减复脉汤辨证施治、对照组用血管扩张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6%,显效率44.4%,有效率36.2%,无效率19.4%;对照组总有效率51.5%,显效率18.2%,有效率33.3%,无效率48.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中医各型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以自拟益气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经87例临床观察,临床症状显效者62例,显效率为71.3%;好转24例,好转率为27.6%;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8.85%。心电显效34例,显效率为39.08%;好转33例,好转率为37.93%;无效20例,无效率为22.99%。总有效率为77.01%。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单用西药利尿剂及支持疗法效果不佳的肝硬化水患者28例,加用中药强肝无糖颗粒与食疗剂保肝精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显效率71.4%,总有效率92.9%,同时,以单加用强肝无糖颗粒剂治疗15例为对照组,其显效率33.3%,总有效率73.3%。  相似文献   

7.
胃炎消治疗胃癌癌前期病变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运用胃炎消冲剂治疗70例胃癌癌前期病变的患者,治疗组症状痊愈率39.53%,显效率为67.44%,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分别为11.11%,40.74%,70.37%,两组比较差别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不典型增生和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痊愈率为25.58%,显效率为44.19%,总有效率为72.09%,对照组分别为3.70%,11.11%,51.85%,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伴随的  相似文献   

8.
肾衰冲剂清除慢性肾衰中分子物质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56例双盲对照观察发现,肾衰冲剂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的显效率为64.3%,有效率为14.3%,总有效率为78.6%,总疗效优于用包醛氧化粉治疗的对照组(P〈0.01)。该药在改善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可清除中分于毒素,使血浆中分子物质降低,这一疗效亦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共观察气阴两虚证60例,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生脉胶囊试验组显著效率为13.3%,总有效率为90%;生脉饮口服液对照组显效率为3.3%,总有效率为833%。经统计(P〉0.05)无显著差异。临床观察中未发现该药有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倍生冲剂治疗黄褐斑47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补气阴,益肾通淤之倍生冲剂治疗47例黄褐斑,并与12例常规补肾化淤中成药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倍生冲剂组显效率46.8%,总有效率89.4%。对照组显效率8.3%,总有效率41.7%。两组的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经X^2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欧洲刺柏药用部位是其浆果,具有促水排泄、防腐、抗胃肠胀气和抗风湿作用,还可改善胃功能。用作促水排泄药可增加尿量(水丢失),但不增加钠排泄。成分萜品烯-4-醇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但刺激肾。欧洲刺柏浆果对单纯疱疹病毒体外显示抗病毒活性,并具抗真菌活性。动物实验显示,欧洲刺柏浆果提取物具有堕胎、抗生育、抗炎、抗胚胎植入、降血压、升血压和降血糖作用。欧洲刺柏浆果油具有兴奋子宫的活性,以及利尿、胃肠道抗菌和刺激作用,该油对平滑肌有阻止解痉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综合分析2例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和诊治过程及预后。结果:经综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2例均恢复良好。结论:该型颈椎病比较特殊,少见,因易与运动神经元病相混淆而导致误诊,提高对这种少见的非典型颈椎病的认识,尽早明确诊断和针对影像学而采取的治疗方案对该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巴西可可的药用部位是其种子,含2.5%~7%咖啡因(相当于咖啡中的1%~2%),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剂,增强心率和收缩力,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胃酸分泌,引起多尿,松弛脑外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促进儿茶酚胺释放,间接抑制组胺释放。巴西可可还含作用类似于咖啡因的茶碱和可可碱,以及可致癌和肝毒性的鞣质。此外,还含有微量鱼毒药替包宁(timbonin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敏感颗粒通过诱导Treg细胞变化,使变应性鼻炎的机体产生免疫耐受,达到治疗目的。方法:本研究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鼻敏感颗粒组,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并予以鼻敏感颗粒灌胃,借助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标本的 CD4+CD25+Foxp3+Treg和IL-4、IL-10、TGF-β1、IL-13的数值。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CD4+CD25+Foxp3+Treg在造模成功后下降(P<0.05),但在鼻敏感颗粒治疗后上升(P<0.05),达到正常空白组水平(P>0.05)。细胞因子ELISA法的结果表明,在造模成功后IL-10 和TGF-β1浓度明显下降(P<0.0001),IL-4和IL-13浓度明显上升(P<0.0001),而在鼻敏感颗粒治疗后IL-10和TGF-β1的血中浓度回升但未达到正常空白组水平,IL-4和IL-13血中浓度下降但未达到正常空白组水平。结论:鼻敏感颗粒可以上调变应性鼻炎大鼠的Treg细胞数量,使其分泌的IL-10 和TGF-β1量上升,抑制Th2细胞活性,使IL-4和IL-13分泌量下降,从而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  相似文献   

15.
丹参药材中铅、镉、砷、汞、铜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中铅、镉、砷、汞、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为高品质丹参药材的筛选提供某种依据,并为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样品经湿法消解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结果]超标率为:铅6.25%;镉100%;砷0;汞0;铜31.25%.[结论]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中砷、汞含量较低,铅和铜的含量个别超标,镉含量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16.
Four new sesterterpenoids, terretonins A-D (1-4), and a new alkaloid, asterrelenin (5), together with five know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a solid-state fermented culture of Aspergillus terreus.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The structures of 1, 2, and 5 were confirm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竭含药血清对雪旺氏细胞NGF,BDNF,CNTF,LNGFR,TrkA,GDNF,GAP43和NF-H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血竭给药组(灌服血竭的香油溶液)和空白对照组(等体积香油),制备血竭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选取出生3 d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制备雪旺氏细胞;将培养的雪旺氏细胞分为血竭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用10%血竭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干预培养.48 h后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雪旺氏细胞NGF,BDNF等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镜下观察到大部分雪旺氏细胞呈双极梭形,细胞呈肩对肩或端对端排列,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均呈阳性;与空白组比较,血竭组NGF,LNGFR,GDNF和GAP43 mRNA表达上调(P<0.01),BDNF mRNA表达下调(P<0.05),CNTF和TrkA的mRNA均下调(P<0.01),NF-H mRNA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药血竭可能是通过上调NGF,LNGFR,GDNF,GAP-43的mRNA的表达,同时下调BDNF,CNTF,TrkA mRNA来发挥其促进神经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脉·经脉·经络——细筋·系·神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秀珍  朱兵 《中国针灸》2002,22(11):19-27
经络学说起源于对“脉”的解剖生理学认识,以脉行的路径为经脉,以脉行的分支横出的径路为络脉,从而渐形成了经脉和络脉的概念。对经络学说提出挑战的是来自西方医学的传入,即人们在认识神经学说的结构与功能这后,来阐释经络沟通人体体表与体表上、下之间,体表与内脏内,外之间特异联络,调控和反应功能,在明末传入的西方解剖生理学,或是在晚清西方医学科学的东传过程中,与经络功能相关的中医词汇如“细筋”“系”等曾作为“nerve”的汉泽名词,从而在中西医汇能的初创阶段,奠定了经络与神经功能活动相关的文字转换基础。  相似文献   

19.
Taxol content in various parts of several Taxus species have been determined. The weight percent ranged from 0.00003 to 0.069.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