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虎骨及其类似品微量元素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虎骨及其类似品微量元素成分的研究宋秀琴,贲长恩,卢慧卿,高伟(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I00029中国中医研究院)关键词:虎骨,豹骨,熊骨,黄牛骨,猪骨,狗骨,猫骨,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本实验对虎骨、豹骨、熊骨、黄牛骨、猪骨、狗骨、猫骨进行了15种微量元...  相似文献   

2.
虎骨及其类似品的骨粉结构及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虎骨、豹骨、熊骨、黄牛骨、猪骨、狗骨、猫骨,共7种骨的胫骨,锯成粉末,对各种骨粉末的形态进行显微镜观察,并用图像分析仪检测其颗粒面积和颗粒的百分比。结果表明:虎骨、豹骨、熊骨、狗骨的颗粒面积和颗粒百分比近似,猫骨颗粒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3.
动物骨骼作药用,我国本草文献中有广泛的论述,其具祛风湿止痹痛的作用.兹将虎骨、豹骨、熊骨、猴骨、狗骨、猪骨、牛骨等七种常见骨类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的鉴定研究报告如下:样品来源:虎骨是观察江西省药检所的全架虎骨标本.虎骨、豹骨、熊骨、猴骨取自本院标本室.狗骨、猪骨、牛骨购于市场。1 性状鉴别虎骨:全形较大,前有“凤眼”,后有“帮骨”的特征突出。表面黄白色或微黄色、细腻、油润,骨质厚而坚实,断面骨髓腔灰黄色,具丝瓜络状网纹。豹骨:形似虎骨而全形较小,凤眼条形,帮骨粗大。表面呈滞白色干枯,不如虎骨油润,无光泽,断面骨质白色,较虎骨薄,网状骨髓较少.熊骨:全形较虎骨高,药材较虎骨长而小,质轻  相似文献   

4.
虎骨及其类似品的氨基酸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虎骨及其类似品的氨基酸成分研究宋秀琴,贲长恩,卢慧卿,高伟(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700)关键词:虎骨,熊骨,豹骨,黄牛骨,猪骨,狗骨,猫骨,氨基酸为寻找和研究虎骨代用品,本实验对哺乳纲食肉目的5种动物骨--虎骨、熊骨...  相似文献   

5.
虎骨及其类似品的形态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骨及其类似品的形态比较观察卢慧卿,杨京玉,丛英杰(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700)贲长恩,宋秀琴,高伟(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虎骨,豹骨,熊骨,黄牛骨,猪骨,狗骨,猫骨,形态结构本实验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多学科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红外光谱法对虎骨及其伪品熊骨进行研究,确定了虎骨与熊骨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龟壳(即龟上甲)的入药问题追究中医古代用龟甲的历史,即为上甲下甲同用,通称“龟甲”。《神农本草经》及其历代本草中也有阐述,龟甲不分上下甲均入药用。其中记载龟甲的功效,自然也是全甲的功效,无上下之分。《本草纲目》中也有“上甲下甲皆用之”的记载。因此,恢复龟上甲入药是有根据的。上甲和下甲的功效是相同的,上甲不能入药只是元、明之后在应用过程中的延误。虎骨、豹骨、狗骨虎骨一向以贵重药材而闻名。临床上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等,其药酒效果良好。近年来在虎骨的代用品研究上认为:以豹骨、狗骨代之较好。因三者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接近,在动物实验与用药经验方面也较近似。豹骨与虎骨同为猫科动物,本品酷似虎骨,功  相似文献   

8.
中药虎骨是猫科(Felidae)动物虎(Panthera tigris L.)的骨骼。豹骨系同科动物豹(Panthera pardus L.)的骨骼。狗骨系犬科(Canidae)动物家狗(Canis fami-liaris Linue)的骨骼。虎骨始载于《名医别录》,中医用为祛风湿、强筋骨、定痛之药。主治筋骨不力,疼痛及惊风等症。是中成药虎骨酒的主药。豹骨在历代本草中记载很少,仅唐代孟诜《食疗本草》中载有豹头骨。近来的一些中药著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药业内有一位精通虎骨真伪鉴别的中药师,他就是闻名遐迩的党子英,他对虎骨真伪鉴别有独到的见解和绝技。1985年7月的一天,在天津药材公司北菜园仓库,几位老药工正在检验由四川购进的一批豹骨。一袋袋货物打开后,倒出一堆动物的骨头,只见党子英药师熟练地挑出头、脊柱、四肢、尾骨等部位,他仔细端详鉴别后,说:"这批货绝大部分是假豹骨,属猫科动物猞猁的骨  相似文献   

10.
虎骨及其类似品的红外光谱对比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虎骨及其类似品的红外光谱对比鉴别刘启福,宋秀琴,贲长恩,卢慧卿,高伟(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700)关键词虎骨,骨胶蛋白,红外光谱虎骨为名贵中药材,药源短缺,近年来有用狗骨和猪骨代替虎骨的研究报道[1]。虎骨抗炎、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获得版纳微型猪近交系(BMI)SRY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分子系统进化研究。方法以看家基因GAPDH为内参,对BMI猪的SRY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应用Lasergene、Bi-oEdit、ClustalX、MEGA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同鲸鱼、海豚、鹿、绵羊、牛、海豹、马、海象、熊猫、人、驴、熊、猫、虎和美洲豹等15个物种相应SRY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NJ和ME法对其编码区氨基酸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 BMI猪SRY基因编码区序列长711 bp,编码236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GU991615。BMI猪与鲸鱼、海豚、鹿、绵羊、牛、海豹、马、海象、熊猫、人、驴、熊、猫、虎和美洲豹的SRY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3.7%、82.8%、78.4%、78.0%、76.9%、73.3%、73.1%、73.0%、72.9%、72.7%、72.7%、72.2%、71.6%、71.3%、70.8%,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2.8%、54.5%、67.3%、64.5%、61.5%、61.9%、59.5%、61.4%、62.0%、59...  相似文献   

12.
组织工程骨在颅颌面骨缺损临床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Chai G  Zhang Y  Liu W  Cui L  C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76-1681
目的 探索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6C)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在治疗临床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可行性。方法 自1999到2002年问,选择颅颌面骨缺损病11例(外伤性颅骨缺损4例,先天性梨状孔周围骨凹陷畸形7例)进行治疗研究。从患者髂前上棘穿刺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经体外成骨诱导和扩增至第3代。将诱导的hBMSC,与部分脱钙骨(partly demineralized bone mattix,pDBM)复合,并于体外培养一周后,手术回植骨缺损区。选择3例梨状孔凹陷畸形患者,在凹陷明显侧植入hBMSC/pDBM复合物,对侧轻度凹陷区仅植入单纯pDBM。分别于术后1,3,6,12,24,48,50个月进行临床外形和三维CT检查随访。2例患者在Ⅱ期手术时,取少量植入物活检,行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检测。结果 患者三维CT检查结果示术后3~6月能形成组织工程化骨,并修复骨组织缺损。术后1~2.5年的随访表明组织工程骨稳定存在,无明显骨吸收现象,临床治疗效果稳定。组织工程骨活检标本HE染色显示其组织学结构与正常松质骨相同,并有典型软骨内化骨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有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阳性表达。而植入的单纯部分脱钙骨于术后3~6月吸收,组织学显示为脱钙骨降解碎片和纤维组织的混合物。结论 以自体hBMSC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在人体内形成稳定的工程化骨组织,并临床修复颅颌面骨组织缺损。这项研究的结果为组织工程骨的临床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种脱钙液对骨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骨组织,随机分为3组。A组用14%硝酸脱钙液进行处理,B、C组分别用EDTA脱钙液、PLANK脱钙液进行处理,同时对CD3、CD68、Ki-67和TTF-1染色。结果室温条件下,硝酸脱钙液的脱钙时间最短,但对组织损伤最大。PLANK脱钙液和EDTA脱钙液脱钙效果较好,组织结构完整,形态清晰,免疫组化染色较好。结论室温条件下,三种脱钙液中PLANK脱钙液和EDTA脱钙液对骨组织脱钙及免疫组化染色效果较好。但由于EDTA脱钙液脱钙时间过长,PLANK脱钙液脱钙均匀,速度快,更适合用于临床病理检查。硝酸脱钙液脱钙最快,但是免疫组化染色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Li XS  Sun J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8):1276-1278
目的利用胶原海绵及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脱细胞松质骨,原位修复兔上颌窦外侧骨壁伴黏膜缺损,观察BMP-2原位诱导成骨及上颌窦外侧骨壁、黏膜修复状况。方法制备复合BMP-2的片状脱细胞松质骨,单侧以生物蛋白胶固定薄层胶原海绵作为修复材料,未加BMP-2材料用做对照。手术去除兔上颌窦外侧骨壁及附着黏膜,胶原海绵侧面向窦腔,原位修复缺损,术后3个月进行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观察,了解其修复效果及成骨情况。结果兔术后健康状况良好,术后3个月大体观察兔上颌窦外侧壁缺损修复良好,窦腔内侧面有新生黏膜覆盖。病理学检查发现实验组脱细胞松质骨内有新骨形成,对照组仅有纤维结缔组织长人。结论BMP-2具有诱导成骨能力,胶原海绵可用作黏膜再生支架,脱细胞松质骨/BMP-2/胶原海绵,可用于修复上颌窦局部骨壁伴黏膜缺损。  相似文献   

15.
万宗明  刘璐 《医学综述》2012,18(4):488-490
建立丰富的血管网为骨组织供应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排出机体的代谢物是骨成活和生长的基本条件。用骨组织工程构建骨的生物替代物同样需要考虑其是否建立了丰富的血管网。目前,对骨组织工程中血管生成的研究已经引起众多研究者的重视,特别是与血管形成相关的影响因素,如细胞、支架材料等。这对骨组织工程的发展将是重要的一步,并且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在不断地深入。  相似文献   

16.
两种破骨细胞培养方法的比较及其吸收骨质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比较分析破骨细胞(osteoclast, OC)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并动态观察其形态、分化及功能,为进一步探讨药物对OC性骨吸收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两种OC的培养方法,即从新生24 h的兔长干骨骨髓腔内壁机械分离成熟OC和1,25(OH)2维生素D3诱导鼠骨髓细胞形成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like cell, OLC)的方法,对获得的OC进行形态学和功能观察.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OC是一种多核巨细胞,有伪足并借助伪足的凹凸伸缩而变化形态、运动行走;HE染色均可见OC多核、胞浆有空泡;特异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可见OC胞浆阳性,呈酒红色,多核.体外OC与骨片共同培养形成骨吸收陷窝,且在培养的7 d内陷窝数目和面积逐渐增大.1,25(OH)2维生素D3诱导鼠骨髓细胞形成OLC,其形态结构特征与成熟OC相同,诱导出的破骨样细胞数目多于机械分离的方法,但每个细胞胞核数目总体上少于机械分离的方法,而且胞核多位于细胞周边,在骨片上形成的陷窝也较小而浅;培养液上清中的钙离子含量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CP)含量在培养的1~12 d内随时间逐渐增加.结论: 针对不同实验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离培养OC方法.从骨髓腔内壁机械分离培养的方法可获得骨吸收功能较活跃的OC.1,25(OH)2维生素D3诱导鼠骨髓细胞形成的OLC数量较多,适于对OC分化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中骨细胞转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Wang XT  Yan JL  Ma S  Lü SC  Yang X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4):2386-2390
目的观察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修复骨缺损过程中,供体骨内细胞转归的情况。方法近交系DA大鼠174只,其中雄性大鼠58只,作为供体;雌性大鼠116只,作为受体。将受体随机分为块状骨组、颗粒骨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大鼠桡骨骨缺损模型,取雄性大鼠髂骨为供体骨,分别制成直径为2mm的骨块和直径为0.3~0.5mm的颗粒骨,植入骨缺损,分别于术后1、4d和1、2、4、6、10周取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受体骨组织中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各组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块状骨组在移植早期Sry的表达逐渐减少,至1周消失。4周后再次出现,并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多;颗粒骨组Sty的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但各时间段均有Sty的表达。在同一时间点,颗粒骨较块状骨有更多的骨细胞存活,其成骨效果优于块状骨。结论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修复骨缺损时均有供体骨细胞参与,但颗粒骨内有更多的骨细胞存活,这些骨细胞参与骨缺损修复的各个阶段,并能加速骨缺损的修复,为临床上修复骨缺损和脊柱融合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骨梅毒的临床特点与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梅毒的临床特点与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7例和后天性骨梅毒2例,全部病例经血清学证实并摄四肢长骨X线片。结果 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临床特点为受累肢体活动障碍、肿胀,但无红热,主要X线表现为累及四肢长骨的干骺端炎、骨膜炎或骨髓炎,具有多发性、对称性,临时钙化带增宽及其下方出现透亮带与干骺端边缘锯齿状骨质破坏是其特征性表现;后天性骨梅毒临床表现为受累肢体疼痛,休息时加重的特点,X线表现为长骨(胫骨为主)骨干骨膜增生和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密度增高。结论 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和后天性骨梅毒的临床和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只要提高认识,并结合血清学检查,不难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多部位骨骼X线检查特点以及对各种治疗方法的反应的分析,研究透析相关性骨病的特点及诊断要点并提出改善症状的有效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近三年来78例终末期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 进行多部位X线征象分析,动态观察PTH、Ca2 、P3-、Al3 变化,并选择药物,改变血液净化方式或手术治疗等方法观察疗效、做出分析。结果78例透析病人有61例有不同程度骨骼及软组织改变;67例有骨痛、肌无力、顽固性皮肤瘙痒、失眠等临床表现。几乎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钙磷铝代谢异常及甲状旁腺机能的改变。通过预防及治疗,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透析相关性骨病在肾衰患者中发病率很高,治疗需要补钙、降磷、甲状旁腺切除、避免铝摄入过多,进行HDF等多种治疗方法互相结合,才能有效避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