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桃叶中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桥  沈娟  赵祎武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2,43(11):2141-2145
目的 研究鹅掌属植物汉桃叶(广西鹅掌柴Schefflera kwangsiensis)茎枝的苷类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汉桃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野木瓜苷C(1)、3-O-β-D-吡喃葡萄糖基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3-O-β-D-吡喃木糖基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3)、刺楸皂苷B(4)、3-O-β-D-吡喃木糖基-(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5)、3-O-[O-吡喃阿拉伯糖基-(1→4)-O-吡喃阿拉伯糖基-(1→3)-O-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O-吡喃鼠李糖基-(1→4)-O-β-吡喃葡萄糖基-(1→6)-β-吡喃葡萄糖基酯(6)、刺楸皂苷G(7)、3-O-[O-吡喃阿拉伯糖基-(1→4)-O-吡喃阿拉伯糖基-(1—3)-O-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苷(8)、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木糖基1-(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9)、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木糖基1-(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0).结论 化合物1、4、5、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灰毡毛忍冬花蕾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俊丽  黄传奇  王富乾  黄伟  林世和  张耕 《中草药》2018,49(19):4484-4490
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花蕾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灰毡毛忍冬花蕾的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鉴定结构,采用MTT法研究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了7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2)、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3)、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4)、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5)、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6)、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灰毡毛忍冬皂苷丙;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4和5对人宫颈癌He La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54.3、43.9、61.2μmol/L。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安徽银莲花根茎的三萜皂苷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通过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安徽银莲花根茎甲醇提取物中的三萜皂苷;利用各种波谱技术并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安徽银莲花根茎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酯(2);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3)。结论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以活性追踪手段寻找滇重楼中抗肿瘤活性成分,发现螺甾烷型甾体皂苷是其主要活性部位,进一步采用色谱方法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偏诺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苷(1),薯蓣皂苷元-3-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苷(2),偏诺皂苷元-3-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苷(3),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4),偏诺皂苷元-3-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5),薯蓣皂苷元-3-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6),偏诺皂苷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7),偏诺皂苷元-3-O-α-L-木吡喃糖基(1→3)-[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8),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9),薯蓣皂苷元-3-O-α-L-葡萄吡喃糖基(1→3)-[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10).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9,(9)
目的研究虎舌红Ardisia mamillata Hance根茎三萜皂苷类成分。方法虎舌红根茎8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yclaminorin(1)、ardisicrispin B(2)、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酮-西克拉敏A(3)、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酮-西克拉敏A(4)、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木糖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α, 28-二羟基-12-烯-30-齐墩果酸(5)、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α-羟基-13β, 28-环氧-齐墩果烷(6)、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α-羟基-30-乙酰氧基-13, 28-环氧-齐墩果烷(7)。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野木瓜茎枝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野木瓜茎枝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野木瓜茎枝中分离得到11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野木瓜苷YM30(1),野木瓜苷YM23(2),野木瓜苷YM12(3),野木瓜苷YM14(4),野木瓜苷YM25(5),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30-降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6),野木瓜苷YM8(7),3β,20α,24-三羟基-29-降齐墩果-12-烯-28-羧酸-23-O-β-D-吡喃葡萄糖苷(8),3β,20α,24-三羟基-29-降齐墩果-12-烯-28-羧酸-23-O-β-D-吡喃海藻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9),3-O-β-D-吡喃木糖基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酯苷(10),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8~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王丽  魏慧  王静  李晓娟  武毛毛  薛培凤 《中草药》2019,50(2):330-335
目的研究蒙药玉簪Hosta plantaginea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溶剂法与多种现代色谱技术对蒙药玉簪花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系统分离,应用理化鉴别及现代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药玉簪花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嘌呤核苷(1)、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羟基苯甲酸(6)、对羟基苯丙酸(7)、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9)、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0)、7-甲氧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1)、熊果酸(12)。结论化合物2~4、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8、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灰毡毛忍冬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晓东  冯煦  董云发  赵兴增  王鸣  赵友谊  孙浩 《中草药》2007,38(10):1452-1455
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灰毡毛忍冬药材90%乙醇提取液依次用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反复柱色谱得到化合物。结果从灰毡毛忍冬花蕾中分离鉴定了6个皂苷类化合物: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Ⅰ)、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Ⅱ)、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Ⅲ)、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Ⅳ)、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皂苷元(Ⅴ)、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Ⅵ)。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得,Ⅳ、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齐墩果酸型皂苷。  相似文献   

9.
盾叶薯蓣中甾体皂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娟  胡长鹰  庞自洁  徐德平 《中草药》2008,39(2):165-167
目的 对盾叶薯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反相色谱技术分离盾叶薯蓣水相部分中的化学成分,用1H-NMR、13C-NMR、135DEPT、HMQC和HMBC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新鲜的盾叶薯蓣根茎分得3个甾体皂苷,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Ⅰ)、(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烷-5-烯-3β,22ζ-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毗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Ⅰ)、(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烷-5-烯-3β,22ζ二醇-7-羰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0β-D-吡喃葡萄糖苷(Ⅱ).结论 化合物Ⅱ为一新甾体皂苷,命名为盾叶薯蓣皂苷H(zingiberenin H).  相似文献   

10.
山银花中皂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山银花药效物质基础,全面评价金银花类药材质量,方法:对山银花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利用各种化学、色谱和光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7个常春藤皂苷类化合物,经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28-О-β-D-吡喃葡萄糖基(6→1)-О-β-D-吡喃葡萄糖基酯(Ⅰ)、常春藤皂苷元-3-О-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О-α-L-吡喃鼠李糖苷(Ⅱ)、常春藤皂苷元-3-О-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О-α-L-吡喃鼠李糖基-(3→1)-О-β-D-吡喃葡萄糖苷(Ⅲ)、常春藤皂苷元-3-О-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О-α-L-吡喃鼠李糖基-(3→1)-О-β-D-吡喃葡萄糖基-(4→1)-О-β-D-吡喃葡萄糖苷(Ⅳ)、-3-О-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О-α-L-吡喃鼠李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О-β-D-吡喃葡萄糖基(6→1)-О-β-D-吡喃葡萄糖基酯(Ⅴ)、3-О-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О-α-L-吡喃鼠李糖基-(3→1)-О-β-D-吡喃葡萄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О-β-D-吡喃葡萄糖基(6→1)-О-β-D-吡喃葡萄糖基酯(Ⅵ)及3-О-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О-α-L-吡喃鼠李糖基-(3→1)-О-β-D-吡喃葡萄糖基-(4→1)-О-β-D-吡喃葡萄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О-β-D-吡喃葡萄糖基(6→1)-О-β-D-吡喃葡萄糖基酯(Ⅶ)。结论:Ⅰ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Ⅲ和Ⅳ在忍冬属中仅见水解产物,本属植物中并未见其天然产物的报道,其它均系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12.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3.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冬凌草乙素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情况以分析冬凌草乙素的血清蛋白结合机制。采用超滤法结合LC-MS/MS测定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蛋白结合率及相关结合常数,以Scatchard方程计算冬凌草乙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并对冬凌草乙素与BSA的结合机制进行分析探究。结果显示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平均结合率为57.2%,且结合类型主要为一类强结合,相关参数为结合常数2.54×104L·μg~(-1),结合位点的数目为n=0.75。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在考察浓度范围内无浓度依赖。该研究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分析要求,结合常数的求算为临床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郑莉  郑林 《天津中医药》2003,20(3):78-79
论述了非典发病与传播的特点。阐述遵循科学控制疫情、总结经验中西合治、心身调节防病健身在论治非典的系统性。从科学严谨的手段、积极努力的态度、正确的应对措施、适宜的心身调节等方面,说明防治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的形成与素体阴虚,五脏虚弱,饮食不节,形体肥胖,精神刺激,情志失调,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滥用丹药,化燥伤津,房劳纵欲,肾精亏耗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首先要进行有效的糖尿病社会宣传与教育,防治于未然,即病之后的临床护理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包括生活调理,饮食调理,精神调理。  相似文献   

18.
魏星 《光明中医》2013,(11):2415-2416
目的 探讨中药饮片党参在临床使用中的鉴别方法,确保中药党参的正品,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的方法,比较党参、银柴胡、家种防风之间的鉴别点.结果 可以明确鉴别所使用中药党参的真伪.结论 尽管党参与银柴胡和家种防风有相似的一面,但是仔细辨别还是有其鉴别特点,希望引起药房中药技术人员的重视,区别真伪、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田琦  汤旗  陈钧  WONG LISOO  刘立丽  吕正兵  鲍康德 《中草药》2024,55(6):2101-2112
传统中医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现代社会因饮食不节、嗜烟好酒、作息无序及工作和生活压力等诸多因素,造成“脾失健运”。中医药学研究结果显示,健脾开胃的食品疗法因其耐受性及依从性好,被中医医家及患者广泛接受。通过对健脾开胃中药成方制剂、食药同源中药材及饮片和国内外食药同源政策进行综述,以促进食药物质在普通食品领域的开发,为健脾开胃类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等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优势及潜在前景.分析单一疗法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优势和局限性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优势,认为中医药联合化疗、靶向疗法、化疗和靶向结合疗法、免疫治疗均优于单一疗法,不仅可明显改善药物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能防治肿瘤的复发转移,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