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旭辉  夏进东  赵年  徐松   《放射学实践》2010,25(5):526-528
目的:探讨MSCT对胆囊结石并十二指肠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证实的胆囊结石并十二指肠瘘的CT表现。结果:6例患者中,胆囊萎缩4例,胆囊体积增大2例;胆囊内结石4例,胆囊无结石2例;胆囊壁钙化2例,胆囊内积气2例,胆管积气1例;6例胆囊周围结构显示均欠清晰,4例软组织块影包绕胆囊及十二指肠,3例结石性肠梗阻,结石位于回肠末端。结论:MS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及空间分辨力,结合多平面重组及临床资料,可对胆囊结石并十二指肠瘘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 ,4 8岁 ,因“反复右上腹部疼痛 2年”门诊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入院。当时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 ,右上腹肋缘下轻度压痛 ,B超检查提示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完善术前检查后在全麻下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胆囊位于肝左叶下肝圆韧带的左侧 ,于肝左外叶的脏面并紧贴脐裂 ,遂分离周围组织 ,分离胆囊管并钳闭切断 ,分离钳闭胆囊动脉 ,逆行切除胆囊 ,术后恢复顺利 ,病理检查证实术前诊断 ,随访半年无异常。胆囊形态变异较为常见 ,而位置变异极为少见。左位胆囊即胆囊位于肝圆韧带的左侧 ,于肝左外叶的脏面并紧贴脐裂 ,一般…  相似文献   

3.
常规胆囊造影需观察胆囊浓缩与收缩功能并作为X线诊断标准之一。惯用观察胆囊收缩功能的方法是在胆囊显影后服食物性脂餐即油煎鸡蛋等。这种方法固然可使胆囊产生明显收缩,但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道5例胆囊颈或胆囊管的大块结石引起的肝外梗阻,并形成胆管-胆管瘘。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TC)可清楚显示出这种瘘道。瘘道分为(1)胆囊-肝总管瘘和(2)胆囊管-肝总管瘘两利类型。 Mirizzi综合征是大结石嵌顿胆囊颈或胆囊管并引起肝外梗阻的疾病。引起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解剖学基础是胆囊管较长、其与肝总管汇合部低;胆囊管与胆总管有一平行段(有时甚至是部份重迭)胆囊管与胆总管平行段合为一个共同壁。也曾有报告指出这种综合征可继发于术后胆囊管残端结石。发病机理是结石嵌顿引起与肝总管邻近的胆囊颈部慢性炎症,胆囊逐渐趋向水平位,结石逐渐增  相似文献   

5.
目的经过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察看胆囊癌、胆囊炎时胆囊动脉显示状况、能否影响胆囊动脉起源,并测量胆囊动脉管径及横截面积。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上腹增强扫描检查并提示胆囊癌、胆囊炎及胆囊未见异常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并记录各组资料胆囊动脉显示率、显示评分、起源,并测量胆囊动脉直径及横截面积。结果胆囊炎组91例,胆囊动脉显示率96.7%(88/91),其中胆囊动脉起源变异13例(14.8%),88例患者中,显示评分1分19例、2分69例;胆囊癌30例,胆囊动脉显示率96.7%(29/30),其中胆囊动脉起源变异5例(17.2%),29例患者中,显示评分1分3例、2分26例;胆囊正常组100例,胆囊动脉显示率94.0%(94/100),其中胆囊动脉变异16例(17%),94例患者中,显示评分1分58例、2分36例。各组间进行统计分析,胆囊动脉显示率及起源变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动脉显示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胆囊动脉直径及横截面积的测量:胆囊炎症组98支,直径平均(1.99±0.39)mm,横截面积平均(3.30±1.25)mm2,胆囊癌组30支,直径平均(2.44±0.69)mm,横截面积平均(5.11±3.46)mm2,胆囊正常组101支,直径平均(1.78±0.30)mm,横截面积平均(2.59±0.83)mm2,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囊合并胆囊炎及胆囊癌时256层螺旋CT可以很好的评估胆囊动脉,能够作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性复习了42例胆囊或胆囊腔不能为超声显示而有胆囊疾患证据的病人的超声所见。包括二组病人,较大的一组(32例)其胆囊仅显示为右上腹胆囊部位有致密的强回声灶,伴有声影,其与肝右叶的关系保持不变,并随重力适当移动,考虑系由于在一收缩的小胆囊中有胆结石。经手术、胆囊造影、逆行胰胆管造影及肝胆管造影提示胆囊疾患,所发现的准确性为96%,仅1例假阳性,为胆囊发育不良。较小的一组(8例)尽管可见适当的标志,但其胆囊根本不可见到。在随诊的7例中,此表现在提示胆囊疾患方面的准确性仅71%。此组有2例误诊,1例胆囊很小并有收缩,但经口服胆囊造影证实其它方面正常。另一例为假阳性诊断。在第一组中,作者发现其中3例右上腹强回声  相似文献   

7.
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超声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超声图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十二指肠瘘术前超声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7例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超声检查表现:胆管和胆囊内积气;胆囊结构消失和原有胆囊内结石消失;小肠梗阻。结论: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安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措施。方法回顾总结8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选择有开腹胆囊切除基础的外科医师进行严格培训,并使其熟知胆囊三角局部解剖及管道的正常走向,掌握手术适应证,从而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结果 787例腹腔镜完成胆囊切除术,26例因胆囊三角粘连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42例术后置潘氏引流条。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手术适应证;术中辩清"三管"关系,是安全开展腹腔镜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胆囊动脉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共85例患者(男37例,女48例)接受了64层螺旋CT检查.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分别独自观察CT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重组图像来评估胆囊动脉的解剖关系,并根据胆囊动脉的起源及其与胆囊三角的关系进行分类和统计学分析,计算百分比和95%可信区间.结果 85例中81例(95%;95%可信区间:92%,99%)胆囊动脉可以被观察到.77例(91%;95%可信区间:85%,97%)胆囊动脉和胆囊三角均可以被观察到,其中58例在胆囊三角内可以观察到1支胆囊动脉;8例在胆囊三角内观察到2支胆囊动脉;6例可在胆囊三角内观察到1支胆囊动脉并在胆囊三角外发现另外1支胆囊动脉;5例在胆囊三角外观察到1支胆囊动脉.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能够充分识别胆囊动脉的走行及其与胆囊三角之间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外科提供解剖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定位并首先解剖胆囊壶腹部,从后三角入路处理胆囊三角预防胆管损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壶腹部定位、后三角入路法为268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总结临床资料、手术技巧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成功完成261例LC手术,7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2.6%,2例因术中发现合并有Mirrizi综合征,其中1例合并胆囊胆管瘘,1例因术中胆囊管短合并Mirrizi综合征导致胆总管横断,3例胆囊三角冰冻样粘连无法分离,1例术中发现双胆囊管畸形,1例因胆囊床肝中静脉损伤出血。胆管损伤率0.37%。结论:采用壶腹部定位、后三角入路行LC有利于准确解剖胆囊三角,可减少术中胆道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胆囊结石病的检查在放射科工作量中占有不小比重。许多患者既做了口服胆囊造影,又做了胆囊超声检查。为此,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014例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前所作的口服胆囊造影和胆囊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男303例、女711例,平均年龄55岁。640例做过胆囊造影,725作过一次超声扫描。手术证实949例有胆囊结石,65例没有。口服胆囊造影有210例为可疑结石,其中194例为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实验性脾虚证之胆囊B超下特征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别塑造脾虚兔及脾虚大鼠模型,观察B超下脾虚兔之胆囊纵横径比值、胆囊收缩率;测定脾虚大鼠胆汁流量。结果:脾虚兔之胆囊呈现横径小、张力差、体细长及收缩率低的特征,脾虚大鼠胆汁流量少。结论:脾虚使胆囊功能减弱,胆汁分泌减少,胆囊充盈不足,是脾虚证之胆囊呈现张力低、体细长、收缩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影像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和MRI影像表现。结果 5例胆囊壁均增厚,胆囊壁内结节4例,5例胆囊粘膜明显强化,其中4例连续,1例中断,胆囊结石5例,其中胆囊颈结石3例,MRI邻近肝脏动脉期一过性增强3例。结论胆囊大小及胆囊壁增厚的厚度并无特异性,胆囊粘膜线光整及明显强化,胆囊壁内不明显强化结节,MRI动脉期邻近肝实质一过性强化对XGC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胆囊颈结石及胆囊腔缩小但无闭塞等对XGC的诊断可能有潜在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囊管解剖变异在胆囊切除术中的注意事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9~2009年200例胆囊切除术时所发现的32例胆囊管变异对其病理类型和手术处理技巧进行讨论。结果:胆囊管低位汇入肝总管下端者合并胆总管结石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胆囊管变异者(P〈0.001);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2例,皆发生在有胆囊管变异的患者,其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胆囊管变异的患者,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酌情选用ERCP或PRCP,可发现胆囊管变异,并有较高的准确性。术中探查及必要的术中胆道造影和胆道镜是发现和处理胆囊管变异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在胆囊颈部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1年至2019年彩超诊断为胆囊颈部结石的201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普外科接受保胆取石手术时得以证实。 结果201例胆囊颈部结石中有96例出现胆囊体积增大并积液,占47%;176例出现胆囊壁增厚,占87%;47例出现胆泥团,占23%;35例出现胆囊缩小,占17%;145例出现胆绞痛发作史,占72%。 结论在胆囊颈部结石的诊断中,当超声检查出现以下几点应高度提示胆囊颈部结石的可能性:(1)胆囊体积增大合并积液;(2)胆囊壁明显增厚,胆汁暗区呈云雾状改变;(3)胆囊腔内有多个胆泥团;(4)胆囊缩小,胆囊内仅见极少许胆汁;(5)有反复发作的胆绞痛病史。要重点观察胆囊颈部情况,以提高胆囊颈部结石的检出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异常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了112例慢性肝炎患胆囊壁厚度,光滑度,胆囊大小异常,合并胆囊结石及息肉的发生率,并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坏死程度分级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胆囊声像异常总发生率为57.14%,胆囊壁厚在轻、中、重度慢性肝炎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有显性,与肝脏炎症坏死程度呈显性正相关(r=0.67,P〈0.0001)。胆囊壁不光滑及胆囊大小异常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结石嵌顿于胆曩管引发急性胆囊炎时,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2月,对67例胆囊管结石嵌顿并急性胆囊炎,实施LC手术。采用于嵌顿结石与胆总管之间耐心仔细解剖胆囊管,放置钛夹或缝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用加长型气腹针,自右锁骨中点的肋缘下穿刺孔,Trocar旁,进入腹腔,穿刺胆囊底部,接吸引器抽出胆囊内液体,达到减压目的。可钝性自胆囊床上剥离下胆囊。放置腹腔引流。结果67例病人LC均获得成功。术后1例并发现胆总管结石,行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治愈。67例术中均发现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或胆囊管并胆囊颈部,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胆囊炎。手术时间40~140min,术中失血约20~100ml。术后腹腔引流管总量20~150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4~72h。术后平均住院日5.6d。结论挤压方法常不能推动胆囊管内的嵌顿结石。仔细耐心游离或辨认出嵌顿结石与胆总管之间的胆囊管部分,是该类LC手术成功的关键。长气腹针减压、放置腹腔引流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可行性。早期急性胆囊炎已不再是LC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8.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胆囊动脉的显示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排CTA对胆囊动脉的显示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64排SCT扫描机对已经超声检查确诊并拟行腹腔内窥镜胆囊切除术的45例患者行胆囊动脉CTA检查,将原始数据导入工作站利用MPR、MIP、VR血管重建技术进行胆囊动脉成像,仔细观察胆囊动脉的起源及变异、主干管径、支数、走行,对各种重建图像进行比较,评价其对胆囊动脉的显示能力和临床价值.结果 64排SCT胆囊动脉CTA重建技术中MIP、VB均能够准确显示胆囊动脉起源.对胆囊动脉的管径、支数、走行的观察MIP较VR图像精细.MPR显示胆囊动脉和胆囊三角位置关系较好,定位较MIP、VR准确.结论 64排SCT胆囊动脉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显示胆囊动脉,对指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残余胆囊36例病因分析与诊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付由池  高志清 《人民军医》2001,44(3):135-136
残余胆囊是胆囊胆切除术中遗留部分胆囊引起的病症,可同时遗留或不遗留胆囊结石,均可引起类似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常需再次手术。我院1987-1999年收治残余胆囊36例。为了减少或根除残余胆囊,我们对其病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诊治体会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CCK胆囊造影     
Brodén 在1958年首先在放射学文献上发表了缩胆囊素胆囊造影(Cholecystoki-netic Cholecystography,简称CCK 胆囊造影)的报告。20多年来许多作者对CC-K 胆囊造影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至今为止,各家意见尚不尽相同,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