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实验建立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以取代热原检查法。方法 用鲎试剂对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在13倍稀释中对灵敏度0.0625EU/ml的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热原检查法可用内毒素检查法取代。  相似文献   

2.
陈万胜 《中外医疗》2011,30(13):129-129
目的探讨研究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方法采用鲎试剂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验。结果 0.1%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5批样品家兔热原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结果相同。结论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ET)进行热原检查,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以取代家兔法检查热原。鲎试剂检验方法更简便、快速、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3.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俊 《广西医学》1999,21(5):875-876
目的:用鲎试剂对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研究。方法:采用稀释法以消除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对鲎试剂的干扰作用,结果:将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1-26.4)稀释后,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按此方法对样品进行检验,重现性及一致性均较好,结论:鲎试示可用于检测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以替代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4.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的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热原检查法。方法: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内毒素检查法。结果: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结论:利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热原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天麻素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试验确定天麻素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具体检测方法。方法:选择不同生产厂家相应灵敏度的鲎试剂,进行干扰试验,研究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结果:用灵敏度0.25EU/ml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没有出现干扰作用。结论:天麻素氯化钠注射液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6.
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采用不同厂家鲎试剂进行干扰试验。结果选用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经2倍稀释,不会对细菌内毒素检查产生干扰。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内毒素检查法可取代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7.
鲎试剂方法检测木糖醇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的木糖醇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鲎试剂检查法,替代家兔热原检查法。方法: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木糖醇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木糖醇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5%木糖醇注射液不干扰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检查结果全部为阴性,结果准确可靠。结论:木糖醇注射液可以用鲎试剂检查法取代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快速的参芪扶正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热原检查法。方法:用特异性鲎试剂和非特异性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参芪扶正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参芪扶正注射液内毒素检查法。结果:将参芪扶正注射液稀释2倍以上,用特异性鲎试剂可消除干扰作用,结果准确可靠。结论:利用特异性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代替参芪扶正注射液热原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采用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将本品稀释到0.01mg/ml以下,对鲎试剂的凝集反应无干扰。结论本品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来控制内毒素,其细菌内毒素限值可定为50EU/mg。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实验。结果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6倍后,对鲎试剂反应无干扰作用。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用于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的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11.
谢本树 《广西医学》2005,27(3):362-363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用不同厂家生产的鲎试剂对阿奇霉素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干扰试验。结果 阿奇霉素葡萄糖注射液经2倍稀释后对鲎试剂反应无干扰作用。结论 选用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试验的干扰情况,建立其细菌内毒素限量检查的方法。方法 采用细菌内毒素凝胶法,用两个厂家的鲎试剂对提供的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连续3批样品进行干扰试验。结果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最大非干扰浓度为0.4mg/ml。结论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是可行的,其内毒素限值为每ml含内毒素量应小于0.5Eu。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舒血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合理地确定舒血宁注射液的内毒素限值。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与同厂家和不同厂家生产的舒血宁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舒血宁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作用,确定其最大无干扰浓度。结果:实验证明,舒血宁注射液稀释64倍后干扰作用完全消失,使用灵敏度为0.125EU/ml的鲎试剂对其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全部符合规定。结论:使用鲎试剂凝胶法检查舒血宁注射液的内毒素是可行的,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取代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舒血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合理地确定舒血宁注射液的内毒素限值。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与同厂家和不同厂家生产的舒血宁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舒血宁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作用,确定其最大无干扰浓度。结果:实验证明,舒血宁注射液稀释64倍后干扰作用完全消失,使用灵敏度为0.125EU/ml的鲎试剂对其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全部符合规定。结论:使用鲎试剂凝胶法检查舒血宁注射液的内毒素是可行的,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取代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进行鲎试剂检测法实验,建立参麦注射液细菌内素检测法. 方法 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收载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实验.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参麦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实验,考察确立参麦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法.结果 将参麦注射液稀释60倍以上可消除干扰作用,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结果准确可靠. 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以用鲎试剂检查法取代家兔热源检查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血塞通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血塞通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血塞通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血塞通注射液经40倍稀释后可消除干扰。结论:用本法检查血塞通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依托泊苷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用两个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3批依托泊苷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质量浓度为1.0mg/ml的依托泊苷注射液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之间的凝集反应有抑制现象,而质量浓度≤0.5 mg/ml的供试品溶液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建立的依托泊苷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行,样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为0.5 EU/m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生脉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凝胶法.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与同厂家和不同厂家生产的生脉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生脉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作用,确定其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结果 实验证明,生脉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有抑制作用,经稀释至40倍后干扰作用完全被消除.结论 使用鲎试剂凝胶法检查生脉注射液的内毒素是可行的,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取代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9.
注射用顺铂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注射用顺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凝胶法.结果:以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的注射用顺铂经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4倍后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用灵敏度为0.5 Eu/ml的鲎试剂检测注射用顺铂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法取代家兔热原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鲎试剂检查醒脑静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Ⅱ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要求进行实验。结果醒脑静注射液经10倍稀释时不干扰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胶反应。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检测醒脑静注射液的内毒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