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急诊病人就诊现状调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目的:了解急诊病人就诊特点与规律,探讨其对急诊护理专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合理使用与科学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确定北京急救中心2001年全年急诊就诊病人941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病例管理系统对2001年的全部急诊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411例急诊病人中,主要病种以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类创伤为主要急诊人群,高发年龄为40~50、70~80岁年龄组,高峰就诊时间为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结论:急诊专业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应根据主要急诊人群、高发年龄段和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就诊病人的特点,合理的配备与管理。倡导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培训与继续教育的科学运作方式,提高急诊病人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诊病人的疾病分类与就诊时间,提高急诊护理管理成效。[方法]对8372例急诊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损伤和中毒、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是急诊科的前三位疾病,急诊病人男性多于女性,急诊病人全天就诊量与就诊时间类似“m”型分布,08:00~10:00为全天高峰,03:00~06:00就诊者最少。[结论]护理管理中应根据急诊病人的疾病谱以损伤、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疾病为急诊科的护理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点,注意病人的就诊高峰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3.
张玲  李加宁  徐桂琴 《护理研究》2005,19(4):638-639
[目的]了解急诊病人就诊情况及急救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为急救部合理配置护士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自设问卷调查表,制定工作量登记统计表,调查我院急救部在2003年6月-7月期间人力资源配置情况。问卷调查病人、医务人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统计护理工作量等,分析急诊病人就诊人次分布、护理工作负荷和科室护士长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结果]我院急诊工作特点以外科急症为主,占急诊总数55%;24h急诊病人就诊高峰为上午和小夜班时间,护理工作负荷大,人员安排相对较少,中午、下午班就诊人数少,人员安排相对较多。[结论]急救部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进行护理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老年病人急诊特点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诊科老年急诊就诊病人的疾病谱及相关信息,掌握24 h中就诊高峰时段及其它方面的流行病学资料,以明确老年人急诊就诊特点,为更好地在家庭、社区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开展疾病的预防、康复护理,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及减少老年人急症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设计电子表格,将2006年9月1日~2007年8月31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病人中大于60岁的老年急诊病人的相关信息,包括有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诊断等,输入到Excel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急诊病人有3 486人,占总急诊人数19.7%,男女之比为1.42:1.疾病谱排序中前6位的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科疾病、创伤类疾病;急诊就诊高峰时段相对集中在9:00~11:00,14:00~16:00,19:00~22:00.结论 根据急诊老年病人的就诊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提高救护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诊抢救室病人的疾病谱特点及其就诊时间分布规律,为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数据和决策依据。[方法]通过医院电子统计系统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抢救室的就诊信息,包括不同就诊时间段病人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等,依据就诊信息的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全年急诊就诊病人共计110 412例,急诊抢救室病人14 435例,抢救室病人以腹痛查因、上呼吸道感染、心因性胸痛/胸闷就诊的人数最多,其中男性病人多于女性,2月、5月、12月就诊人数最多,病人就诊时间集中于19:00~24:00,22:00~23:00为全天高峰。[结论]根据急诊抢救室病人的疾病谱特点及病人就诊时间分布规律,为急诊抢救室工作的科学管理、医护培训、服务社会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1992和2001年的急诊就诊患者情况,了解心脏急诊患者就诊特点与规律的变化,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方法病例选自1992和2001年2年急诊心内科就诊的全部患者.以描述法着重分析人口学资料,就诊人数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主要疾病的构成比,并进行对比.结果2年比较就诊人数明显增加,高发年龄,2年均为60~69岁年龄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均为2年患者的主要就诊人群,风湿性心脏病的构成比明显下降.就诊高峰为9:00~11:00,19:00~21:00.结论对心脏急诊患者就诊分析不但可以为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也可为护理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制定与时俱进的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院急救部护理人力资源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玲  李加宁  徐桂琴 《护理研究》2005,19(7):638-639
[目的 ]了解急诊病人就诊情况及急救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状况 ,为急救部合理配置护士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应用自设问卷调查表 ,制定工作量登记统计表 ,调查我院急救部在 2 0 0 3年 6月— 7月期间人力资源配置情况。问卷调查病人、医务人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统计护理工作量等 ,分析急诊病人就诊人次分布、护理工作负荷和科室护士长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结果 ]我院急诊工作特点以外科急症为主 ,占急诊总数 5 5 % ;2 4h急诊病人就诊高峰为上午和小夜班时间 ,护理工作负荷大 ,人员安排相对较少 ,中午、下午班就诊人数少 ,人员安排相对较多。 [结论 ]急救部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进行护理管理 ,是提高护理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急诊病人疾病谱调查及护理管理的应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急诊病人的疾病分类与就诊时间 ,提高急诊护理管理成效。 [方法 ]对 83 72例急诊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 ]损伤和中毒、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是急诊科的前三位疾病 ,急诊病人男性多于女性 ,急诊病人全天就诊量与就诊时间类似“m”型分布 ,0 8:0 0~ 10 :0 0为全天高峰 ,0 3 :0 0~ 0 6:0 0就诊者最少。 [结论 ]护理管理中应根据急诊病人的疾病谱以损伤、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疾病为急诊科的护理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点 ,注意病人的就诊高峰时间 ,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的就诊特点,为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就诊120 717例次的资料。结果:急诊总量达120 717例次。急诊患者最多的科室为内科76 686例次(63.53%),最少的为皮肤科1 320例次(1.09%)。急诊患者最多的月份为9月5 631例次,最少的月份为3月4 574例次,每月就诊(5 030±376)例次。24 h内急诊患者最高时段分布在18:00~20:00,最低时段在凌晨2:00~4:00。急诊患者年龄分布:14岁以下占4.83%,14~39岁占48.94%,40~59岁占24.53%,60~79岁占17.22%,80岁及以上占4.48%。结论:急诊患者就诊量大,且就诊时间分布有一定规律,建议管理者根据患者就诊科室、时段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以提高就诊效率,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白召婵  王卫华 《全科护理》2013,(34):3234-3234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医院接诊、抢救病人的重要部门.急诊病人多表现为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这就决定了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为了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保证急诊病人及医护人员的安全,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科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急诊护理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连思君  沈韵  张洁  韩芸 《循证护理》2021,(4):534-536
目的:探讨优化绿色通道流程在急诊胸痛病人分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急诊科就诊的150例胸痛病人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胸痛流程;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50例胸痛病人为研究组,采取优化绿色通道、抢救流程。对比两组病人的滞留时间、诊断时间、护理满意度、存活率等。结果:研究组病人滞留时间、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优化绿色通道和护理流程可以有效提升急诊胸痛病人的护理效果,缩短急诊各环节所需时间,提升病人救治的有效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院前急救疾病谱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病谱规律的构成及特点。方法:对1999~2003年接诊20012病例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的分类体系,不同类别疾病的就诊高峰、发病时间、不同年龄组及危重病人构成进行系统统计、绘列图表,分析各病谱发生规律。结果:急诊病人排在前五位的是车祸、斗殴、中毒、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占69.08%;男女比例为1.93:1;年龄组中以15~30岁组最多,其次为31~45岁组;急诊病人以2、8、9、11月最多.3月最少;全天接诊病人呈“驼峰”分布,以18:00-22:00为就诊高峰时间,4:00~6:00为低谷。结论:认识院前急救病谱规律,创立专业化的院前急救队伍,可提高院前急救的综合抢救水平与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广州市老城区外科急诊病人的特点。方法:对三年外科急诊病例的就诊时间、就诊原因、年龄、性别、诊断、处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老城区外科急诊病人男性稍多于女性,男女性之比为1.29∶1。发病年龄以21~30岁组病人最多,8月为发病最高峰。就诊原因前3位均为外伤。青壮年是外科急诊病人主要部分,但妇女及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就诊比例逐年上升。结论:广州市老城区外科急诊的特点:1.大城市老城区的外科急诊业务范围广而分散;2.妇女及老人的比例上升逐渐成为外科急诊病人的重要部分;3.城市化发展是外科急诊病例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作者就急诊病种与性别、年龄和时间的关系对2640例急诊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急诊病人以男性居多,占急诊病人的68.07%;男性居多病种有各种原因所致的外伤、酒精中毒、消化道出血、脑血管意外;女性居多病种有服药自杀、CO中毒.急诊就诊病人多集中在18~22时,占急诊病人就诊的27.84%急诊病人就诊年龄以16~44岁居多,占66.63%.并采取了合理排班,备足、备齐急救物品,预见性地进行专科训练等护理对策,提高急诊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急诊病人就诊量分布特点配备护理人力资源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时间段急诊病人的就诊量,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力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备。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2004~2005年病人的就诊人数。结果急诊就诊病人每月(8 272±143)人次,就诊高峰在4~7月份,每月达9 305~11 781人次,最低在2月份,为5 604人次;每天(276±26)人次,最高为星期一,为315人次,最低为星期二,为236人次;每小时(12±8)人次,最高时段在17:00~21:00,22~31人次/h,最低时段在1:00~7:00,为2~5人次/h。结论应根据病人就诊时间段的人数,实行门急诊联合成组弹性排班,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以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心脏急诊病人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志敏  章晏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55-756
为了更好地了解心脏病急诊病人的特点,更好地进行急症抢救与护理,采用计算机病例管理系统对1998年的全部急诊病人进行了统计分析.在7081例急诊病例中,高发年龄为60~70岁年龄组,高峰就诊时间为8~12时,晚7~9时,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为最重要的急诊人群.据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护士了解服务对象的特点,着重强调了老年病人和3大病种的护理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技术练兵,提高全体护士在这些方面的护理技能和抢救配合能力,提高了抢救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急诊病人心理候诊时间与实际候诊时间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护理服务 ,在构建医院文化服务中具有重要地位。急诊护理服务更应是高尚医德、精湛技术和周到艺术的综合。急诊病人的特点为病情危急 ,突发事件多、心理准备少、角色转换慢 ,在候诊时常被心理作用夸大了急诊候诊时间而影响病人满意度。为此我们对急诊就诊病人的实际候诊时间及其心理候诊时间做了调查研究分析 ,理解急诊病人候诊时的心理反应并采取周到的服务 ,取得了满意效果。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对象选自 2 0 0 0年 6~ 9月的我院急诊病人4 0 0例 (抢救病人除外 ) ,以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2 0 0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比1992和2001年的急诊就诊患者情况,了解心脏急诊患者就诊特点与规律的变化,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方法 病例选自1992和2001年2年急诊心内科就诊的全部患者。以描述法着重分析人口学资料,就诊人数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主要疾病的构成比,并进行对比。结果 2年比较就诊人数明显增加,高发年龄,2年均为60~69岁年龄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均为2年患者的主要就诊人群。风湿性心脏病的构成比明显下降。就诊高峰为9:00~11:00,19:00~21:00。结论 对心脏急诊患者就诊分析不但可以为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也可为护理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制定与时俱进的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诊老年病人临床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春勤 《护理学报》2006,13(5):52-53
目的分析三级医院急诊老年病人的特点,探讨护理对策。方法2001年1月-2005年3月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652例急诊老年病人,采用自制的急诊病例信息登记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资料的收集。结果老年急诊的常见病前5位依次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伤、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老年病人拥有或感受社会支持较少,PSSS评分<10分为73.6%,>10分为26.4%;同种疾病首诊病例就诊时间与一般成年病人(15 ̄59岁,同期就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以老年病人就诊时间为多;老年病人抢救药物有67.3%联合应用3种以上药物。结论制定急诊老年病人护理抢救程序,加强情感支持和病情观察,做好用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老年急诊病人护理质量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2021,41(6)
目的 研究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7月19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郸城县人民医院门诊发热患者的就诊资料。方法 及时了解门诊发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就诊诊室、临床诊断、去向、流行病史等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结果 就诊患者共1 2291例;男女比例为1. 15:1;年龄(14. 60±18. 12)岁,高发年龄组为0~10岁组;每日19:00-23:00为来诊高峰时间;其中,儿科门诊应诊患者(0~14岁) 6 208例,占50. 51%,发热门诊应诊3 627例,占29. 51%,急诊科应诊2 457例,占19. 99%;前三位的疾病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20例。结论 在基层医院,小儿发热患者数量庞大,应与成人发热患者分开管理;发热门诊和急诊科是防控传染病的重点科室,同时也是力量薄弱科室,应加大人力、物力和管理投入,构建发热门诊、急诊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