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雅倩  李铮  吴攀攀  陈蕊 《全科护理》2021,19(29):4112-4115
目的:探讨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对心功能不全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就诊的83例心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1例,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前1 d和出院6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自我护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自我容量管理有效率.结果: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病人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容量管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有助于提高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优化心功能指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
冀鹏雁 《全科护理》2020,18(25):3329-3332
[目的]探讨压力管理对改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19年4月选取冠心病PCI病人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心内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术期行压力管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自我效能感评分、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最大摄氧量(VO_2max)、6 min步行试验(6 MWT)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疾病认识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状态、治疗满意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力管理能有效提高冠心病PCI病人术后自我效能,减轻病人术后不良情绪,提高病人术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席茜  任振娟 《全科护理》2021,19(33):4690-4693
目的:探讨多维度综合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7月行PCI的AMI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术后传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维度综合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6 min步行距离(6 MWD)]、日常生活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急性心肌梗死自我管理量表(CSMS)评分]以及干预后不良事件(心绞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力衰竭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LVEF、LVEDV及6 MWD等心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FIM、CS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综合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行PCI的AMI病人心功能相关指标,提升日常活动能力与自我护理能力水平,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导式健康教育干预对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病人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引导式健康教育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和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实际随访各44例,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疾病医学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大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d)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式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有利于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谢间英  林倩君  黄柳齐  周美玲 《全科护理》2021,19(20):2790-2792
目的:探讨授权赋能在慢性伤口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2月于医院接受伤口处理的60例慢性伤口病人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授权赋能管理,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病人伤口愈合情况、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压疮愈合评估量表(PUSH)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伤口管理中采用授权赋能管理可有效促进病人伤口愈合,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朱莉 《全科护理》2021,19(32):4549-4552
目的:探讨互述式教育结合情景模拟在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PTCA病人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互述式教育结合情景模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二级预防行为、疾病管理能力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二级预防知识、二级预防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行为管理、饮食行为管理、运动行为管理、情绪行为管理及疾病管理行为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再狭窄、病人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述式教育结合情景模拟能有效提高冠心病PTCA病人术后二级预防行为及疾病管理能力,可以有效消除或者防止不良事件发生,提升病人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招玉艳  程卓琼  李小利 《全科护理》2021,19(32):4528-4532
目的:探讨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对腹膜透析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肾内科收治的腹膜透析病人482例,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0年6月,n=241)和观察组(2020年7月—2020年12月,n=241),对照组行常规性健康指导,观察组实施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治疗依从性总评分及各维度、肾脏病疾病特异性调查表(KDQ)评分及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腹膜炎、渗漏、导管滑脱、营养不良、废品处置不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病人居家期间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降低病人腹膜炎及渗漏发生率,改善病人透析期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持续康复运动对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选取我院康复科收治的冠心病PCI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持续康复运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6 min步行距离(6 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躯体活动受限、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康复运动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吕长华  姜学爽 《全科护理》2022,20(6):765-768
目的:探讨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康复护理模式对冠心病病人心功能、健康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9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病人心功能、健康行为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健康行为得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康复护理模式能更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病人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动机,促进心功能指标与心脏康复质量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0.
史云霞  赵晓莉  张莹 《全科护理》2021,19(18):2525-2528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表露理论的团体干预对冠心病病人主要照护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心内科80名冠心病病人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主要照护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接受基于自我表露理论的团体干预,1周开展1次干预,干预5周.采用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ZBI)、自我效能感量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检测量表(WHOQOL-BREF)评价两组干预前后心理负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ZB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主要照护者干预后心理状况、躯体症状、社交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生活质量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表露理论下的团体干预可提升冠心病病人主要照护者的自我效能,减轻照护者照护负担,提高照护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居家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该院诊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居家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危险因素存在情况、自我控制与依从性评分.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利用度、睡眠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吸烟饮酒、不良饮食、缺乏锻炼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控制、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居家护理模式可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危险因素发生风险,同时还能提高自我控制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蒋慧星 《全科护理》2021,19(7):945-947
目的:探讨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ESPCS)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疾病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126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ESPCS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管理能力、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在疾病管理能力方面,干预后观察组病人饮食管理、用药管理、并发症预防、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及疾病管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功能方面,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T)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主观感受及治疗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SPCS护理能有效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疾病管理能力,改善病人心功能,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孙磊 《全科护理》2021,19(14):2010-2013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干预对抑郁症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2019年8月采取随机双盲法将86例抑郁症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出院时行常规性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时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遵医行为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 100)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干预能有效提高抑郁症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用药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改善病人抑郁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健康教育流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心内科行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142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健康教育流程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及心脏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介入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高于介入前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管理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脏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健康教育流程在PCI后患者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短视频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放疗病人吞咽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接收的140例鼻咽癌放疗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短视频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疾病认知情况、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吞咽功能评分(SSA)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短视频健康教育可改善鼻咽癌放疗病人吞咽功能,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LACE风险模型构建的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出院计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出院前行LACE指数评分,根据评分结果为病人制定二级预防方案,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后二级预防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二级预防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WMT)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LACE风险模型构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出院后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学科健康管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时间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1月治疗的4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开展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216例和对照组184例,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健康素养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心功能和自我管理能力情况,记录干预后24个月再住院率,并进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搭建。结果:干预后,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应对管理、疾病复查管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1),且通过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7个月这种差异仍存在。结论:多学科健康素养管理可提升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强化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8.
胡迪 《全科护理》2021,19(15):2071-2074
目的:探讨基于格林模式提高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参与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9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二级预防管理措施,强化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格林模式干预,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再入院发生率及干预后病人对心脏康复参与度.结果:强化管理组干预后生活方式、按时服药、健康锻炼、定期复查、控制危险因素各方面管理能力均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强化管理组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强化管理组干预后急性心脏事件及再入院发生率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强化管理组病人干预后3个月心脏康复参与度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病人给予格林模式干预能有效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病人急性心脏事件及再入院发生率,使病人意识到心脏康复的意义,从而提高病人心脏康复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9.
颛孙程程 《全科护理》2020,18(22):2915-2918
[目的]探讨时机理论下家庭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疾病管理能力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AMI病人85例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心内科护理干预及随访,观察组运用时机理论对病人实施家庭干预。分别于出院时及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疾病管理能力、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并发症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及疾病管理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身体负担、经济负担及情感负担等方面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运用时机理论对AMI病人实施家庭干预,可提高病人疾病管理能力,减轻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24例冠心病P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及对照组(n=62),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对患者实施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二级预防行为评分、心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康复知识、预防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发作、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能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患者二级预防行为,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