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胡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18):1528-1528
目的探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3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13例患者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12例均存活出院.结论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应重视的护理:1)红细胞压积应维持在35%左右,维持中心静脉压为15~18 mmHg.2)呼吸机使用时应保持轻度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3)保持胸腔引流管的畅通.4)注意低心排的观察和处理.5)术后采取"V"型体位.  相似文献   

2.
胡婕 《现代护理》2005,11(18):1528-1528
目的探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3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13例患者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12例均存活出院.结论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应重视的护理:1)红细胞压积应维持在35%左右,维持中心静脉压为15~18 mmHg.2)呼吸机使用时应保持轻度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3)保持胸腔引流管的畅通.4)注意低心排的观察和处理.5)术后采取"V"型体位.  相似文献   

3.
对10284例体外循环术后中心静脉压(简称CVP)监测总结经验,CVP绝对值与患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而与心脏病类型、手术方式的不同,对CVP值的要求而不同。连续测定CVP压力曲线的动态变化可以发现不同疾病术后CVP正常值变化幅度较大。复杂先心病行改良Fortan手术和全腔静脉一肺动脉连接手术,CVP值要求较高,在1.47-2.45kPa超出正常值的一倍,而肺动脉高压患,术后应保持在较低值的CVP值0.098-0.784kPa。所以要求护士依据具体病情,摸索出护理具体患相适宜的CVP值。准确监测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6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患者分别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术后采用仰卧中凹位,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维持较高的中心静脉压,预防胸腔积液.结果 本组患者5例痊愈,1例术后2 d死于顽固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结论 本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全腔肺连接术在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报道全腔肺连接术在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经验。方法 :本组 15例采用低温体外循环心房内侧隧道法 ,即将上腔静脉横断 ,远心端与右肺动脉上缘端侧吻合 ,下腔静脉经心内隧道经上腔静脉近心端与主肺动脉远心端 ,对端吻合 ,3例采用常温平行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外管道全腔肺连接术 ,18例均合并肺窄。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紫绀消失 ,出院时SaO2 达 91%~ 96% ,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全腔肺连接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效果满意 ,适应证广泛 ,心外管道法手术操作简化 ,心脏不停跳 ,有利于心肌的保护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承乐  陈玲 《现代护理》2007,13(5):431-432
目的总结6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护理体会。方法患者分别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术后采用仰卧中凹位,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维持较高的中心静脉压,预防胸腔积液。结果本组患者5例痊愈,1例术后2d死于顽固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结论本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好,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是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将回流入右心房的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起来的一种外科纠治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术式,我院在2002年1月对1例紫绀型复杂畸形的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术后患儿紫绀消失,2个月后随访心功能恢复为I~Ⅱ级,SaO2达92%,现将术中的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采用自身主肺动脉与下腔静脉直接连接的全自体组织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对14例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的患者采用全自体组织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其中三尖瓣闭锁5例,单心室6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2例,右室双出口1例,全组患者均有肺动脉瓣狭窄,其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发育较好。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7.1%)。此外,1例出现脑部并发症,1例乳糜胸经手术治愈。术后未出现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示吻合口均通畅。术后随访1~25个月,无死亡。动脉血氧饱和度91%~95%,恢复良好。结论:对手术适应证合适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全自体组织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可取得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有望成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无外源材料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护理配合.11例患儿均采用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自体主肺动脉与下腔静脉直接端端吻合法施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术前加强营养,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术中监测上肢、下肢静脉压和肺动脉压,配备多巴胺、硝酸甘油、米力农溶液等特殊药品维持循环稳定;使用温控垫及暖风毯同步复温,有效缩小了组织温差,均匀升温,缩短了转机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腔静一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的术后护理。方法10例病人分别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TCPC,术后采用仰卧中凹位,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维持较高的中心静脉压,预防胸腔积液。结果10例病人中3例术后出现低心排,其中1例经强心利尿等治疗纠正,2例因引起肝肾功能不全,死于高钾血症;1例因术后肝衰竭脑出血死亡;7例病人痊愈出院。结论术后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对1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外科治疗,其中单心室7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并右心双出口3例,右室双出口并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例,合并三房心1例,左上腔3例,1例二尖瓣重度反流。结果:全组手术无围术期死亡,1例年龄大并二尖瓣成形者术后8d左右出现下腔静脉综合征表现,经治疗后好转;其余均无顽固性胸腹水发生。随访2~48个月,无心律失常发生,氧饱和度93%~97%,心功能(NYHA)Ⅰ~Ⅱ级。结论: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能有效治疗不能解剖矫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弥补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不足,而恰当的围术期处理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例右心室型单心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心室是一种少见、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二个房室瓣同房室瓣开口与单一心室,发出主动脉和肺动脉,并伴有血管畸形[1].运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是近年来纠治青紫单心室的新方法,但由于患者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国内医院开展较少.本院在2005年3月27日成功地为1例右心室型单心室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无外源材料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护理配合。11例患儿均采用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自体主肺动脉与下腔静脉直接端端吻合法施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术前加强营养,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术中监测上肢、下肢静脉压和肺动脉压,配备多巴胺、硝酸甘油、米力农溶液等特殊药品维持循环稳定;使用温控垫及暖风毯同步复温,有效缩小了组织温差,均匀升温,缩短了转机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全腔肺连接术在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经验。方法:本组15例采用低温体外循环心房内侧隧道法,即将上腔静脉横断,远心端与右肺动脉上缘端侧吻合,下腔静脉经心内隧道经上腔静脉近心端与主肺动脉远心端,对端吻合,3例采用常温平行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外管道全腔肺连接术,18例均合并肺窄。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紫绀消失,出院时SaO2达91%--96%,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全腔肺连接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效果满意,适应证广泛,心外管道法手术操作简化,心脏不停跳,有利于心肌的保护。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改良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良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先天性功能性单心室效果良好,其术后护理不同于其他心脏手术。通过对16例改良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患的护理,认为对该类患应做好:(1)取“V”字型体位;(2)充分镇静,过度通气,同时应用扩血管药物扩张肺血管,降低肺血管阻力;(3)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4)保持胸管通畅;(5)预防和治疗术后低心排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1年8月~2006年6月对27例患者行全腔肺动脉连接术(TCPC),现将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5~18岁.其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7例,房室共同通道并右室双出口(AVC加DORV)11例,三尖瓣闭锁(TA)5例,单心室4例,4例合并永久性左上腔静脉(PLSVC),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瓣或右室流出道狭窄或闭锁.8例麻醉后PAP测定为1.60~2.40 kPa左右,肺动脉直径均大于1.0 cm.  相似文献   

17.
腔肺分流手术作为改良Fontan术的一种类型,近年在临床上较为广泛应用。本术式姑息性效果满意,病死率较低,为限制性肺血流的心内畸形病人的治疗开辟了良好的前景[1]。我科自1992年以来,采用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或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术治疗了15例复杂先心病。由于术后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特殊性,其术后护理工作不同于一般心脏病人。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24岁,平均10.4岁;体重9~41kg平均24.4kg;术前均有明显紫绀、活动后心悸气促和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联合中心静脉压在右心功能不全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03—2019-03期间本院收治的108例右心功能不全患者,均接受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作相应检测。按照疾病类型分为两组:54例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对照组,54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呼气末内径、吸气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三尖瓣环收缩期速度、肺血管阻力、肺动脉压力及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呼气末内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气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V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三尖瓣环收缩期速度低于对照组,肺血管阻力与肺动脉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腔静脉塌陷指数、CVP与呼气末内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三尖瓣环收缩期速度、肺血管阻力、肺动脉压力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腔静脉塌陷指数联合CVP方法可有效对右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进行判断,评估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朱颖  宋瑜  陈艳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195-1196
单心室(univentricule)是指仅有一个心室腔,通过两个房室瓣,或共同房室瓣与两个心房连接,同时接受两个心房血液的一种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故又称心室双入口。此种畸形的自然预后较差,应尽早手术。根据病人病情及手术适应症,可选择改良Fontan术、全腔静脉一肺动脉吻合术或双向Glenn分流术。我院心脏外科2005年9月~2008年7月,对11例单心室病人施行了双向Glenn分流术,术后对病人进行密切监护,10例均顺利渡过术后危险期,痊愈出院,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又称改良Fontan 术,常用于无法行解剖学矫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CHD)患者,作为双向Glenn 分流术后的二期手术方式,常用术式是通过人造血管将下腔静脉连接于主肺动脉或右肺动脉,以实现上、下腔静脉血完全引流入肺动脉的生理性矫治;也可作为肺血管发育良好和心脏功能良好的CCHD 患者一期手术纠治.本文对TCPC 术的适应证及术前评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