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期间采用气道分级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按患者入科顺序将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常规气道管理,每2h予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按气道评分实施气道分级管理,行不同频次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第5天、第10天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问和住院时间。结果机械通气第10天,观察组潮气量、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值优于对照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配合呼吸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确诊为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埋豆和缩唇式腹式呼吸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第5天和第10天呼吸频率、脉搏和血气分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5天和第10天各方面情况较入院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呼吸、脉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情况在入院第5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0天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耳穴埋豆配合呼吸操锻炼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得到明显提高,对COPD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配合呼吸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确诊为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埋豆和缩唇式腹式呼吸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第5天和第10天呼吸频率、脉搏和血气分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5天和第10天各方面情况较入院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呼吸、脉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p H情况在入院第5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0天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配合呼吸操锻炼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得到明显提高,对COPD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漏诊原因及早期诊断要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资料【例1】男,61岁。因低热、气促、呼吸困难12小时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支)史25年。查体:体温37·9℃,呼吸30/m in。中度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率110/m in,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剑突下可见心尖搏动,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初步诊断:慢支并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右心衰竭。给予吸氧、利尿、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住院第2天症状反而加重。查体见气管明显右移,左肺呼吸音消失。X线胸片示:左侧气胸(肺组织压缩70%)。【例2】男,65岁。因突发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发绀6小时入院。既往有慢支并…  相似文献   

5.
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老年肺肿瘤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老年肺肿瘤手术病人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呼吸功能训练对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老年肺肿瘤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自人院第2天至术后第7天还给予一对一的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第7天的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与第7天VC%、FVC%、FEV1%3项肺功能指标值及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改善老年肺肿瘤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状况,提高术后动脉血氧分压,但是对术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例1 39岁,因月经过多2年,以子宫肌瘤入院,术前查体心肺均无异常,在全麻下行子宫次全切除并阑尾切除术,术中顺利.术后第5天晚餐后突发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左侧为著,尤以呼吸时加剧,咳嗽,并咳少量血痰,色鲜红,无紫绀,尚可平卧.查体:T39℃,P106次/分,R38次/分,P_2亢进,两肺呼吸音粗糙,有痰鸣,考虑肺栓塞,左肺感染,立即查胸片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以肝素、腹蛇抗栓酶及抗感染治疗.次日出现左肺呼吸运动减弱,两肺湿罗音,以左侧为重.心电图:心率98次/分,T波Ⅰ、Ⅱ、Ⅲ,aVF导联低平,V_(1~5)负正双向.ST(v1~5)下移.第3天胸片示左肺门处有小斑片状淡影,心电图示SⅠ、Q Ⅲ、TⅢ改变,治疗5天后胸痛明显缓解,呼吸平稳,生命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联合缩唇-膈式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缩唇-膈式呼吸治疗的COPD病例45例,设为联合治疗组,在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第2天开始应用缩唇-膈式呼吸,共计治疗10 d;选择同样病情病例4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10 d.动态观察两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辅助呼吸肌评分、最大吸气压(MIP)、跨膈压(Pdi)、最大跨膈压(Pdimax)及Pdi/Pdimax.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第2天、第10天pH值、PaO2、PaCO2及辅助呼吸肌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肌功能指标(MIP、Pdi、Pdimax、Pdi/Pdimax)于治疗第10天与第2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缩唇-膈式呼吸锻炼不仅未加重呼吸肌疲劳,反而能有效地改善肺通气功能,同时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呼吸肌肌力及呼吸肌耐力,并且为缓解期呼吸肌功能锻炼打下基础,从而达到更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对大容量肺灌洗术后患者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7-2014-02于某院行大容量肺灌洗术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抗炎、化痰、平喘、雾化治疗,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治疗,调整功率500 m W,时间10 min,照射部位双肺背部,2次/d。观察患者术后第3天及第5天症状及肺部听诊的变化。结果 (1)治疗组症状第3天好转70例(35.0%),第5天好转147例(73.5%);对照组症状第3天好转43例(21.5%),第5天好转123例(6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听诊呼吸音第3天好转77例(38.5%),第5天好转141例(70.5%),相比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其中,第5天听诊好转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容量肺灌洗术后辅助半导体激光治疗可提高术后患者症状及体征好转率,促进肺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病例9】患者男,20岁,工人。因哮喘3天入院。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3年,经常发作。体检:两肺布哮鸣音,呼吸音低。胸透:两肺透光度增强。诊断:支气管哮喘,哮喘持续状态。入院后给予多种中西药物治疗,病情仍日趋严重。第3日中午呼吸浅快,点头呼吸,奇脉明显,心率152次/分,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全力抢救。至第4日上午病情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1983年9月至1987年9月4年间,我院胸外科肺叶切除病例中发生术后余肺不张6例,均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吸痰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例1 男,28岁,住院号:0328。因左上肺结核空洞行左上肺切除术。术后第1天出现呼吸困难。左下肺呼吸音明显减低,胸透示左下肺不张。当天应用olympus FB-B_3型纤支镜进行吸痰抢救,吸痰后左肺呼吸音恢复正常,呼吸困难改善。胸透示左下肺复张。例2 男,46岁,住院号:1185。因左上肺结核性支扩并咯血行左上肺切除术。术后第3天出现气促,胸透示左下肺不张。第4天应用纤支镜吸痰,吸出少  相似文献   

11.
1病历报告例1:男,72岁。1天前排便时突然喘息,不能平卧,胸透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既往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史30年。门诊以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收入院。查体;病人端坐呼吸,双肺广泛哮鸣音。X线胸片示“右下肺局限性气胸,肺压缩45%。予抗生素、平喘药及皮质激素每日静点,双肺哮鸣音及症状无任何缓解。入院第4天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双肺哮鸣音明显减少,症状明显缓解。例2:男,65岁。因突然喘憋一天急诊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史10年。查体:端坐呼吸,口唇轻度紫组,双肺闻及大量哮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ICU住院的78例ARDS病人进行随机分组,传统组40例病人按照国内外达成共识的方法行常规治疗;康复组38例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分阶段康复锻炼技术。以病人入选后14 d为观察周期,观察病人实施肺康复治疗前、治疗第1天、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氧合指数(PaO_2/FiO_2)变化。观察两组ICU住院日、病人使用呼吸机和带管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肺康复锻炼技术干预第3天病人氧合指数明显改善;干预14 d后康复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导管带管时间短于传统组,ICU平均住院时间缩短2.46 d,并发症发生率降低40%以上。[结论]ARDS病人行早期分阶段康复锻炼技术能有效改善病人预后,提升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现将我科收治的 1例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过程 ,总结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3岁 ,因呼吸困难 2d ,呼吸频率为 6 0~ 70次 /min ,面色、口唇发绀 ,咯出脓性血痰 ,血压 75 / 45mmHg ,血气分析提示PaO2 38.4mmHg ,PaCO2 34 .1mmHg,以“重症肺炎”收住入院。入院后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机械通气治疗后第 2天出现左侧气胸 (肺压缩 70 %) ,第 3天又出现右侧气胸 (肺压缩 90 %) ,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右侧胸引管放置 2d后肺复张予拔管 ,左侧气胸胸膜破口经久不愈 ,后经自体血 2 0…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女,79岁。因反复发作性喘息40年,喘憋、胸闷、活动后喘息加剧,伴心慌、咳嗽,咳黄白黏痰10天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100/m in,呼吸20/m in,血压120/82 mmHg。桶状胸。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有较多哮鸣音及散在湿性啰音;心率100/m in,P2>A2,剑突下心尖搏动明显。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肺源性心脏病,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扩张血管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入院第5天患者感左胸胁部针刺样疼痛难忍,以夜间明显,皮肤未见异常改变。X线胸片除外气胸,心电图检查示ST-T段改变。考虑为不典型心绞痛,予硝酸甘油含化,疼痛缓解不明显,予布…  相似文献   

15.
总结1例艾森曼格综合征产妇行双肺移植同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肺康复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组建多学科肺康复团队、进行序贯式呼吸支持治疗与护理、正确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功能康复锻炼、加强营养支持及心理康复。经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患者术后第1天拔除气管插管并下床活动,术后第46天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给予临床症状评分并测定基础肺功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低流量给氧,抗炎,二羟丙茶碱平喘,氨溴索祛痰,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硫酸沙丁胺醇溶液2 mL+生理盐水2 mL,氧驱动雾化吸入,2次/d。于治疗后分别于第5天、第10天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检测肺功能参数(FEV1)。结果治疗后第5天、第10天2组病人的喘息症状、哮鸣音、FEV1均明显好转,2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肺功能亦明显改善。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常规治疗之外,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能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19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经气管插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滴入前,用药后30min、1h、8h、24h和3d动脉血PaO2、PaCO2、PaO2/FiO2、pH值和PaO2/PAO2变化,观察用药前后呼吸机参数的变化以及肺部X线表现。结果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1h后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用药1h后除呼吸频率外其余参数均可明显下调,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12h,16例患儿胸部X片显示肺野透亮度增加,肺下界下降达第7、8后肋间以下。结论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的顺应性和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治疗过程中恰当的护理对于患儿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呼吸介入中的应用和在呼吸介入中各种呼吸支持方法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右中间支气管重度狭窄合并严重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在体外膜氧合支持下经支气管镜气道内植入支架的治疗过程,并复习有关呼吸支持方式的相关文献。结果 50岁男性患者,诊断:(1)双侧支气管扩张并重症肺炎;(2)双上肺陈旧性肺结核、毁损肺;(3)左上肺切除术后;(4)肺心病(失代偿期);(5)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入院后经胸部CT及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肺动脉干压迫右中间段支气管重度狭窄(直径约3 mm)。虽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并反复予支气管镜吸痰及右下叶局部冲洗,但由于气道狭窄分泌物引流不佳,肺部感染加重,肺功能进一步衰竭,拟行呼吸介入治疗,但期间机械通气吸入纯氧下仍不能维持有效氧合(氧合指数为58),遂建立体外循环通道,予静脉-静脉(V-V)ECMO支持,ECMO治疗第2天氧合功能改善,在ECMO支持下经支气管镜和C臂X线定位下于右中间支气管成功植入自膨胀金属支架,期间血氧饱和度(SpO2)为95%~99%,生命体征稳定,术后患者通气及氧合功能较前明显改善,第2天成功撤除ECMO,并逐步降低呼吸机支持力度,加强痰液引流...  相似文献   

19.
韩玉  代庆春  沈洪丽  苗晓云  回志  张晓卫 《临床荟萃》2012,27(22):1943-1945
目的 研究氧合导向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选择与最大肺静态顺应性(Cst)的相关性.方法 14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充分肺复张后,采用最佳氧合法指导患者PEEP选择,每日进行1次,共3天,观察患者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肺气体交换指标的变化.结果 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计算出的Cst低于最大C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对比:(30.14±3.70) ml/cmH2O vs (33.57±4.43) ml/cmH2O(P<0.05);第2天对比:(32.93±5.05) ml/cmH2O vs (37.71±6.13) ml/cmH2O(P<0.05);第3天对比:(34.50±4.55) ml/cmH2O vs(39.07±6.44) ml/cmH2O(P<0.05).最大Cst对应的PEEP低于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对比:(11.71±2.33)cmH2O vs( 14.85±2.45) cmH2O(均P<0.01);第2天对比:(11.57±3.06) cmH2O vs( 14.14±2.88) cmH2O(P<0.05);第3天对比:(10.86±2.45) cmH2O vs (13.29±2.43) cmH2O(P<0.05).结论 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未使Cst最大化,可能与造成部分肺泡过度膨胀有关,虽然能明显改善氧合,但也可能加重局部肺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者不同时间外周血清中TNF-α和IL-8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ARDSp和ARDSexp患者各15例,测定其诊断成立后第1、3、5、7天外周血中TNF-α、IL-8的浓度。结果ARDSexp组患者外周血中TNF—α的浓度在第1天即显著增高,与ARDS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3天后迅速下降,第1天与第7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L-8的浓度在第3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最高,与ARDS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天与第7天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ARDSp组患者外周血中TNF—α和IL-8的浓度从第1天至第7无均有升高,但升高幅度和波动幅度不大,第1天与第7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内、外源性ARDS患者外周血中TNF—α和IL-8浓度的变化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