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能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定量分析对肺结节、肿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9例肺结节/肿块的患者,进行宝石能谱成像模式三期增强扫描,利用其后处理功能,分别测量动脉期(30 s)、静脉期(60 s)及延迟期(90 s)病灶的标准化碘浓度(NIC)、(40 keV)CT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各参数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5例患者经手术或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证实,4例炎性病变患者由随访证实;共分为3组,肺癌99例(肺癌组),炎性病变19例(炎性组),肺结核11例(结核组).动脉期、 静脉期及延迟期3组病变NIC值、(40 keV)CT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40~80 keV)基本为炎性组最高,均为结核组最低.结核组与其他两组比较,病灶在三期扫描中NIC值、(40 keV)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组与肺癌组比较,仅在延迟期NIC值及(40 keV)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对肺结节、肿块的鉴别诊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联合超声特征术前诊断乳腺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 回顾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丽水市中心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99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其中LVI阳性患者41例,LVI阴性58例。所有患者行双能量CT动静脉期胸部增强扫描及超声检查。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能谱曲线斜率(λHu),并记录超声特征。比较两组病灶的NIC、nZeff及λHu,评价双能量定量参数、超声特征的单一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LVI阳性与阴性患者超声特征包括肿瘤形状、边界、毛刺征和微小钙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VI阳性组动脉期NIC、nZeff及静脉期NIC、λHu、nZeff均高于LVI阴性组(均P<0.05)。其中当静脉期λHu以3.24为最佳截断值时,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755,灵敏度为0.707,特异度为0.741。双能量参数、超声特征单一诊断的灵敏度为0.781、0.732,特异度为0.776、0.707,准确度为0.843、0.684。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0.805,特异度为0.84...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能谱CT曲线和标准化碘浓度(NIC)在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行能谱CT扫描的55例IDC患者的资料,分为高分化组(病理Ⅰ、Ⅱ级)44例、低分化组(病理Ⅲ级)11例,测量并分别比较动脉期和静脉期两组的能谱曲线(40~100keV)、NIC的规律、差异.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宝石能谱CT成像对于食管癌术前分期和病理分级预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1月我院于术前行能谱CT扫描的60例食管癌患者,均有病理结果 证实,记录及定量分析,且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比较食管癌不同病理分级间标准化碘浓度值(NIC值)、70keV的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K值),对不同病理分级标准化碘浓度值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经能谱CT扫描后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88.3%,行N分期的准确率为86.67%,相较于病理结果 T分期和N分期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00,P<0.05)。不同病理分级食管癌70keV的CT值、NIC值及K值不同,组与组间动脉期、静脉期的NIC值、静脉期70keV的CT值以及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和静脉期标准碘浓度值诊断食管癌中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832。结论 宝石能谱CT成像(GSI)不仅能够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评估,而且可以根据动、静脉期N IC值反映出食管癌的分化程度,为临床诊断分期、手术方案选的制定、预后评估提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中华医学杂志》2022,(23):1747-1752
目的探讨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参数成像术前预测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经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检查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腺癌的13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 男93例, 女37例, 年龄37~84(63±9)岁。根据淋巴结转移状态分为淋巴结转移组(104例)和非淋巴结转移组(26例)。测量光谱CT图像上胃癌肿瘤最大径、动静脉期40、50、60、70 keV单能量图像中病灶的 CT值(表示为CT40 keV、CT50 keV、CT60 keV、CT70ke)、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 并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及光谱曲线斜率(K(40-70))。比较两组间各光谱参数的差异, 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及最佳阈值以衡量每个参数的诊断效能, 使用Delong检验比较各AUC的差异。结果转移淋巴结组在光谱CT上静脉期CT40 keV、CT50 keV、CT60 keV、CT70 keV、IC值、NIC值、Zeff、K(40-70)及肿瘤最大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能谱CT定量分析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河南省中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20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能谱CT定量参数[平扫能谱曲线40~65keV斜率(K_(40~65keV))、有效原子序数(EffZ)、钙(水)浓度及动脉期K_(40~65keV)、碘(水)浓度、水(碘)浓度]与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能谱CT定量参数对NSCLC评估价值。结果腺癌患者平扫能谱曲线K_(40~65keV)、EffZ、钙(水)浓度及动脉期能谱曲线K_(40~65keV)、碘(水)浓度高于鳞癌,水(碘)浓度低于鳞癌(P0.05);低分化者平扫能谱曲线K_(40~65keV)、EffZ及动脉期能谱曲线K_(40~65keV)、碘(水)浓度低于中高分化者,而动脉期水(碘)浓度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TNM分期Ⅱ~Ⅲ期患者平扫能谱曲线K_(40~65keV)、EffZ及动脉期能谱曲线K_(40~65keV)、碘(水)浓度低于Ⅰ期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平扫能谱曲线K_(40~65keV)、EffZ及动脉期能谱曲线K_(40~65keV)、碘(水)浓度较无淋巴结转移者低(P0.05);能谱CT定量参数中平扫K_(40~65keV)的AUC最高(0.897)。结论 NSCLC患者术前进行能谱CT检查有利于判断其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尤其是平扫K_(40~65keV)、EffZ、碘(水)浓度诊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能谱CT在鉴别肺部肿瘤以及炎性肿块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采用能谱CT进行影像学检查98例肺部出现肿块(113个肿块)患者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疾病类型分为肺部炎性肿块组(n=57,69个肿块)与肺癌组(n=42,44个肿块)。比较两组患者扫描期间动脉期以及静脉期不同keV情况下CT值,参数值,两组患者能谱曲线,动静脉各参数值ROC曲线分析。结果肺部炎性组患者动脉期与静脉期不同keV(40-120keV)情况下CT值均显著低于肺癌组(P<0.05);肺部炎性肿块组患者动静脉期NICcen、能谱曲线斜率显著高于肺癌组患者(P<0.05),动静脉期dNIC显著低于肺癌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动静脉期NICper与水浓度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性肿块患者能谱曲线呈快速下降型,肺癌患者能谱曲线呈缓慢下降型,同时可见肺癌患者散点集中情况更为明显。结论肺部炎性肿块与肺癌可以通过能谱CT检查中NIC、能谱曲线斜率以及曲线变化类型等参数予以鉴别,具有较好临床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帆  潘雪琳  陈洁  孙家瑜   《四川医学》2021,42(10):1037-1041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的双能量CT动、静脉期的定量参数与肿瘤Ki-67表达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术前行双能量CT能谱双期增强扫描、术后病理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33例,以Ki-67表达指数14%为界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测量两组动脉期和静脉期病灶和同层面降主动脉的碘浓度(IC),计算相对碘浓度(SIC);测量双期病灶在40和70keV的CT值,计算能谱曲线斜率(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来比较高、低Ki-67表达组的动静脉两期定量参数(IC、SIC、λ)的差异。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估增强两期参数对高低Ki-67的鉴别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指数值高低的相关性。结果 Ki-67高表达组在动静脉两期中的IC值、S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λ均大于Ki-67低表达组,P <0.05。动脉期IC值、S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λ对Ki-67表达高低组的鉴别效能为0.678、0.752、0.711,静脉期三个参数的鉴别效能为0.752、0.822、0.736。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动、静脉期IC、SIC与曲线斜率λ与Ki67的高低存在正相关,其中动脉期IC、SIC与Ki67值相关性最高,分别为0.685、0.648。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的双能量CT定量参数与其Ki-67表达指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排光谱CT定量参数对胃癌分化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按术后病理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中高分化组29例和低分化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有效原子序数(Eff-Z)和碘浓度(IC),并计算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64排光谱CT定量参数对胃癌分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低分化组患者静脉期的Eff-Z、IC、NIC水平分别为8.34±0.26、(1.62±0.57) mg/mL、0.43±0.08,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的8.05±0.15、(0.97±0.39) mg/mL、0.29±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动脉期、延迟期的Eff-Z、IC、NI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静脉期Eff-Z、IC、NIC的AUC分别为0.829、0.867、0.765,以8.21为静脉期Eff-Z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为68.63%、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能谱CT双期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占位患者40例,其中恶性20例(鳞癌10例,腺癌7例,其他3例),良性20例,通过能谱分析软件,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占位灶感兴趣区的碘浓度、水浓度及40~140 keV(以10 keV为间隔)各能量水平CT值(HU),并计算动脉期、静脉期其不同能量水平下的能谱曲线斜率。结果动脉期及静脉期良恶性肿瘤之间在不同keV(40、60、80、100、120、140 keV)对应的CT值及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动脉期及静脉期良恶性肿瘤之间的水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9、1.808,P>0.05)。动脉期鳞癌与腺癌在不同keV下对应的CT值差异及碘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肺鳞癌与腺癌不同keV下对应的CT值差异及碘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鳞癌与腺癌的水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能谱成像联合多参数定量分析,在肺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经病理确诊且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肝细胞癌患者29例,所有入组病例术前均行上腹部(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上缘)常规平扫和三期能谱CT增强扫描;分别测量主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同层面病灶碘基值(IC)、水基值(WC)、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及能谱曲线斜率。术后所有标本经病理分析将病变分为微血管侵犯组和无微血管侵犯组,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运用ROC曲线判断各定量参数诊断效能。结果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组的主动脉期与门静脉期碘基值浓度、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均大于无微血管侵犯组,以上能谱CT定量参数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微血管侵犯组动脉期、静脉期水基值与无微血管侵犯组同期水基值差距不大,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碘基值浓度诊断效能最大,当动脉期碘基值浓度7.165g/L,AUC=0.932,敏感度为92.4%,特异度为89.4%;根据AUC和约登指数可以得出,动脉期碘基值的检验效能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的检验效能动脉期有效原子序数的检验效能静脉期有效原子序数校验效能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静脉期碘基值。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成像分析有助于评估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尤其是动脉期碘基值浓度对于判断是否有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能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物质分离技术在小肝癌术前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56例临床怀疑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能谱模式扫描。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能谱CT多期肝癌标准碘基值(NIC)、标准水基值(NWC),分析能谱CT对肿瘤微血管侵犯的诊断效能。结果①能谱CT诊断小肝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8%、80.00%、91.07%、95.56%、72.7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②微血管侵犯病灶动脉期NIC高于无微血管侵犯者(P0.05);微血管侵犯与无微血管侵犯的门脉期NIC、动脉期NWC、门脉期NWC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ROC曲线结果显示,NIC诊断小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临界值为0.135,AUC为0.881,敏感度0.784,特异度0.8,约登指数0.584。结论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可用于小肝癌的定量诊断,碘基值有助于反映微血管侵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比较能谱CT定量参数及碘基图影像组学特征对肺炎性及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炎性组38例,恶性组85例)行动脉期能谱CT增强扫描的肺结节或肿块患者;比较病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在70 keV及40 keV单能量图像下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λ)、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有效原子序数值(effective?Z,Zeff)、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标准化有序原子序数值(normalized effective?Z,NZeff)及最大径(D),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手动分割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以7∶3拆分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法、递归特征消除筛选特征,5折法交叉验证,使用线性判别式分类器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模型的ROC曲线。结果:炎性组及恶性组在40 keV下的CT值、λ100?70 keV、λ70?40 keV、λ100?40 keV、IC、NIC、Zeff、NZeff以及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NIC为独立影响因素(P < 0.001),NI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28。影像组学共筛选出10个特征建立预测模型,其AUC为0.843,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及碘基图影像组学特征对于肺内炎性及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碘基图组学预测模型取得更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小细胞肺癌(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纵隔结节病能谱CT的表现差异。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肺内未见确切原发灶的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25例(SCLC组)及纵隔结节病患者26例(结节病组)为研究对象,行能谱CT增强扫描,对比不同单能量水平下的CT值、碘含量、水含量、能谱曲线斜率等参数,比较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纵隔结节病的表现差异。结果 SCLC组动脉期40~80 keV段单能量CT值均显著高于结节病组(P均<0.05),90~140 keV段单能量CT值与结节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CLC组静脉期40~90 keV段单能量CT值显著高于结节病组(P均<0.05),100~140 keV段单能量CT值与结节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CLC组动、静脉期碘浓度分别为(11.56±4.06)和(13.39±0.87)μg/cm 3,均明显大于结节病组的(4.43±3.85)(t=11.564,P=0.026)和(7.23±2.71)μg/cm 3(t=13.653,P=0.021);SCLC组动、静脉期水浓度分别为(1040.67±5.62)和(1035.23±8.57)mg/cm 3,与结节病组的(1028.87±6.94)(t=3.155,P=1.861)和(1021.53±4.68)mg/cm 3(t=3.265,P=1.68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CLC组静脉期40~70 keV、70~100 keV、100~140 keV的斜率均明显高于结节病组(P均<0.05);两组间动脉期40~70 keV、70~100 keV、100~140 keV的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能谱扫描可在动脉期40~80 keV、静脉期40~90 keV单能量CT值,动、静脉期碘浓度及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上显示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纵隔结节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能谱CT低剂量扫描对肺孤立小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学诊断证实的100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结果分为恶性组(n=47)和良性组(n=53),均经能谱CT低剂量扫描,比较两组碘基参数、水基参数、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结果恶性组ICLes_(Ap)、NIC_(Ap)、ICLes_(vp)、NIC_(vp)及ICD均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WCLes_(Ap)、NWC_(Ap)、WCLes_(vp)、NWC_(v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组在40、70、100、140keV能量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动脉期和静脉期恶性组在40~70、70~100keV区间斜率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在100~140keV区间斜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碘基参数、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有助于鉴别良恶性SPN,可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鉴别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癌(PTC)患者双能CT定量参数变化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PTC患者作为PTC组,另选择同期6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良性组,回顾性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及双能CT成像检查结果,评估双能CT定量参数变化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PTC组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碘浓度(IC病灶)值、病灶碘浓度与同侧颈动脉内碘浓度比值(N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λH U)值均低于良性组(P<0.05),两组动脉期及静脉期同侧颈动脉内碘浓度(IC颈动脉)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PTC组60例患者共纳入23 7枚肿大淋巴结研究,其中,转移淋巴结152枚(64.14%),非转移淋巴结85枚(35.86%),转移组动脉期及静脉期IC病灶值、NIC值及λHU值均高于非转移组(P<0.05),两组动静脉期IC颈动脉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动脉期NIC诊断PTC淋巴结转移的约登指数(0.655)最大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能谱CT对肺内占位良恶性的鉴别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经影像学检查(X线、CT)发现肺内占位的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占位组(n=21)和恶性占位组(n=36)。两组患者均实施能谱CT成像技术,并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对比两组动、静脉期40-80keV隔间单能量CT值,动脉期40-70keV期间能谱斜率,动、静脉期碘和水基值及差值。结果动、静脉期40-80keV隔间单能量CT值及动脉期40-70keV期间能谱斜率,良性占位组均低于恶性占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期碘基值及差值,良性占位均低于恶性占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期水基值及差值,良性占位均高于恶性占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内占位良恶性在能谱CT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异,其诊断结果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宝石能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强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上蔡协和医院收治的43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宝石能谱CT检查,并以免疫组化法测定VEGF的表达强度。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VEGF表达强度患者对应的能谱参数[有效原子序数(Eff-Z)、标准碘浓度(NIC)、钙浓度、ΔCT值、能谱曲线斜率],并采用Spearman分析其与VEGF表达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腺癌、鳞癌患者Δ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患者Eff-Z、钙浓度低于鳞癌患者,能谱曲线斜率小于鳞癌患者,NIC高于鳞癌患者(P<0.05)。VEGF中等阳性表达强度患者碘浓度高于弱阳性、阴性表达患者,40 keV对应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大于弱阳性、阴性表达患者(P<0.05)。VEGF阴性、弱阳性、中等阳性表达强度患者水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显示,碘浓度、40 keV对应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与VEGF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宝石能谱CT多参数定量分析能反映NSCLC患者病理类型及VEGF表达情况,可为临床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相应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双层探测器光谱CT(duallayer spectral d etector CT, DSCT)定量参数对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总计88例肺癌患者在我院D SCT进行胸部双期增强扫描的病例,根据病理结果 分为肺腺癌组(n=42)、鳞癌组(n=3 0)及小细胞肺癌组(n=16)。对三组动脉期和静脉期碘浓度(iod in e co n ce n trati on,IC)、标准化碘浓度(norma lized io di ne concentration,N IC)、有效原子序数(Z-effective,Zeff)、能谱曲线斜率(K40~100eV)及40~100keV(间隔1 0keV)的单能量CT值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 :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分析光谱CT各参数鉴别诊断肺腺癌与非肺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定量参数联合临床病理特征预测结直肠癌(CRC)增殖抗原Ki-67阳性表达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腹盆腔DECT双期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3例结直肠腺癌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Ki-67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利用Siemens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入组患者动脉期和静脉期的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及能谱曲线斜率(λHU)。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能谱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的预测效能。结果结直肠癌Ki-6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之间血清CA19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9,P<0.05)。Ki-67高表达组双期IC值、N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Ki-67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CT定量参数IC、NIC、λHU及血清CA199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