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临床常用胰岛素的剂量,指导糖尿病患者的安全、合理的使用胰岛素。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至2009年度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剂量、疗效以及影响胰岛素使用剂量等相关情况。结果经临床观察显示,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过程中,11例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不理想,21例患者出现过低血糖、6例患者出现注射胰岛素部位的皮下脂肪变性。结论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可有效调整患者的血糖水平、保护患者的胰岛β细胞,延缓及控制糖尿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孙岩 《现代保健》2012,(3):116-117
目的 探讨胰岛素联合拜糖平对单纯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单纯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在维持原有胰岛素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拜糖平50mg,3次/d,嚼服,连续治疗10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每日胰岛素用量也明显减少,无低血糖及重要器官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胰岛素联合拜糖平适用于单纯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不佳、且胰岛素用量偏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方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刘冬 《现代保健》2011,(10):143-144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低血糖的风险情况.方法 60例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 mmol/L],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依照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FBG控制在5.5~7.0 mmol/L之间,治疗时间24周,观察治疗后空腹(FBG)及餐后2 h血糖(2 hPBG)水平、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改换治疗方案后患者FBG、2 hPBG及HbA1c均明显低于改换治疗方案前(P〈0.05),改换治疗方案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改换治疗方案前(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可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同时低血糖发生率低,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是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基于网络及移动客户端优化基础胰岛素使用的实施效果。方法基础胰岛素临床规范化使用优化管理项目是针对初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开展3个月随访管理。首先,统一开发系统的糖尿病管理软件平台。在糖尿病管理软件平台的支持下,医生引导已确诊需要进行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接受规范化首日教育,首日教育后护士将患者资料录入管理软件,系统通过短信系统定期管理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用量。护士及时对数据进行评估,并嫁接医生、患者沟通桥梁,及时沟通患者治疗方案。同时在第1、2、4、8、12周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邀请患者参加患教课堂及名医热线。干预结束3个月后通过短信或者系统复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使用依从性。结果基于网络及移动客户端的胰岛素优化管理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依从性为100%,干预结束后3个月复测,依从性降至74.55%(χ~2=65.309,P0.001)。基于网络及移动客户端的胰岛素优化管理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为66.07%,干预结束3个月后复测,结果显示血糖控制达标率降至42.41%(χ~2=37.239,P0.001)。结论基于网络及移动客户端优化基础胰岛素临床规范化使用项目实施后,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依从性较高,血糖控制达标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药物治疗方式变化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较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5年问在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92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随着病程的增加,2型糖尿患者胰岛素治疗比例越来越大,随着糖尿病教育的开展,患者血糖控制有显著改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比例逐年增加,寻找实验依据以帮助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结论: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式在我院仍以日服药物为主,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有逐步增多趋势,加强糖尿病防治教育,更加合理的使用药物治疗方式。使患者得到良好血糖控制,将会有利于患者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在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使用胰岛素联合治疗方案,患者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根据糖尿病患者不同症状进行每日1次或每日2次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组36例,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症型进行每日2次或3次或4次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方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得到减轻,其中治疗组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能有效对抗黎明现象,使整个夜间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对照组采用每日2次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方案的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有时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3次注射治疗方案患者控制全天血糖效果较好,4次注射治疗方案患者餐后血糖及空腹血糖均能满意控制,便于调整胰岛索用量.结论 联合治疗方案适用于尚存部分胰岛功能、对外源性胰岛素需要量不太大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替代治疗方适用于1型糖尿病和胰岛功能严重衰竭的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对急危重症高血糖患者的降糖疗效。方法选择35例内科急危重症高血糖患者,先采用连续静脉输注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48h,然后分为两组:不能进食患者胰岛素采用基础-校正治疗方案,可进食患者采用基础-餐前追加-校正治疗方案。血糖控制在5.0-8.0mmol/L。结果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前患者的24h平均血糖为(12.8±5.3)mmol/L,使用上述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后患者的24h平均血糖为(7.2±0.5)mmol/L(P〈0.01)。结论以甘精胰岛素为基础胰岛素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控制急危重症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宋勇宏 《现代保健》2013,(21):17-18
目的:探析临床对合并有肺部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行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合并于肺部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规的皮下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糖达到正常水平的时间、胰岛素使用的剂量、肺部感染控制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对照组经过治疗临床治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之后血糖均有显著的下降,但是治疗组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使用的剂量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减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合并有肺部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输注胰岛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使患者血糖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有效的减少了胰岛素使用的剂量,能有效的控制患者肺部感染的情况,缩短了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且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胰岛素在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以控制血糖,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也需要胰岛素的替代治疗。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相比,胰岛素泵的使用给需要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安全性和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泵是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方式,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胰岛素泵由泵、小注射器和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总人数的90%以上,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的人运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口服降糖药物的方法不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而需加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属注射类药物,患者大多时间是出院后回家使用,因此,护士必须在患者住院期间指导其学会安全使用胰岛素,以保证出院后能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择期手术血糖控制中应用的优势。方法:选取在本科室控制血糖的择期手术患者12例分两组,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使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对照组使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到手术指标过程中的优势。结果:使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组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安全有效。结论:择期手术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可以迅速控制血糖,减少住院日,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唐伟凡 《现代医院》2005,5(9):56-57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产生长期控制的特点。方法对空腹血糖>11.1mmol/L的1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4w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果糖胺及胰岛素水平的情况。结果空腹血糖从(13.9±0.9)mmol/L降至(6.8±0.6)mmol/L,且这种改善能够维持1年,在1年内7例患者单用饮食控制及运动可以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11例患者需要口服降糖药治疗,不需使用降糖药组患者其特点是在治疗中需要较少胰岛素即可达到正常血糖水平。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成功为今后的良好血糖控制奠定基础,胰岛素治疗达到正常血糖的胰岛素使用量可以预测哪些患者单用饮食控制就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3.
方朝晖 《保健医苑》2008,(10):38-39
<正>糖尿病在目前是一种需要终生治疗的疾病。医生对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调整降糖药的用量和使用方案。要想全面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理论上讲,每天测血糖  相似文献   

14.
黄佩珊 《现代医院》2007,7(Z2):61-6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手术中维持血糖稳定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术中经不同静脉通路同时补充葡萄糖溶液及普通胰岛素溶液,视血糖水平及变化调整葡萄糖或胰岛素补入速度,并对血糖变化进行监测和总结.结果 全组患者术中血糖控制在(9.1±1.2)mmol/L.全程血糖波动(2.1±1.3)mmol/L.结论 术中严密监测血糖变化并采取葡萄糖及胰岛素同时补充的灵活调整方案,是糖尿病患者术中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并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时,注射技术尤为重要。不规范的注射不仅直接影响了血糖控制,还会给临床治疗和患者的自我管理带来新的风险。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的相关规范,才可以有效发挥胰岛素的作用,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对急危重症高血糖患者的降糖疗效。方法选择35例内科急危重症高血糖患者,先采用连续静脉输注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48h,然后分为两组:不能进食患者胰岛素采用基础-校正治疗方案,可进食患者采用基础-餐前追加-校正治疗方案。血糖控制在5.0~8.0mmol/L。结果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前患者的24h平均血糖为(12.8±5.3)mmol/L,使用上述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后患者的24h平均血糖为(7.2±0.5)mmol/L(P<0.01)。结论以甘精胰岛素为基础胰岛素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控制急危重症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武器。正确使用胰岛素有利于胰岛细胞功能的恢复,使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脚步放缓,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不少糖尿病患者在用上胰岛素后,血糖时高时低,控制得并不理想。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正确使用胰岛素。在此,就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的常识为大家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我科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CSII)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根据血糖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CSII能显著快速控制血糖。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率。结论:胰岛素泵可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是Ⅱ型糖尿病短期强化血糖控制的理想治疗方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血糖的稳定和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治疗研究取得突破美国科学家发现,严格控制人体血糖含量可以大大减缓糖尿病人失明,肾病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过程。科学家在美国糖尿病协会上公布的这一发现,被认为是继发现胰岛素之后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科学家对美国加拿大1441名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我监测血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 80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的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数值.结果 实验组在3个月和6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更显著,且低血糖发生率少.结论 增加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可使门诊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得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