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在对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进行了系统回顾的同时,将中国传统医学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相关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上提出了益气活血补肾、平肝潜阳化痰为治疗高血压的治则,组成了中药复方益心胶囊,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门诊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观察及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西医中将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140/90 mmHg的定义为高血压,而中医则认为高血压的产生是因为患者饮食失调、情志失衡、生活缺乏规律等导致的机体五脏不足、气血虚损、阴阳不平衡等病症。通过回顾分析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归纳了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H型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弥补了单纯西药或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不足。同时,对目前临床上单味中药联合西药及复方中药制剂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发现中西医联合治疗从多靶点、多方面共同起效,发挥降血压作用。对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为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以辨证施治为主,但了解单味中药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有助于在处方时灵活搭配并提高疗效。通过对14味临床常用中药在防治高血压中的应用,从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现代药理研究、临床用药特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根据292份高血压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结果,分析研究了高血压病方药特点。结果表明:方剂应用中平肝潜阳息风方应用率最高占66.6%,是常见治法之一。其中清热方占18.17%,为本组高血压治疗特点。高血压主要中药以祛邪为主者应用率为73%。具有清热解毒者在高血压病中应用率占50.3%。进而提出清热解毒法应为高血压病治疗的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小朵  李荣 《河南中医》2016,(11):2039-2042
目的:探索药枕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分布规律,为高血压病药枕治疗提供客观的临床用药依据。方法:以"药枕""中医外治法""高血压病"为检索词,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检索筛选的文献用Excell 2003录入和整理并进行逻辑校对,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药物药类、归经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18篇,涉及中药共44味,出现总频次128次。其中中药以菊花的使用最多,其次为夏枯草,川芎,磁石,牡丹皮。中药分类以平肝熄风药、清肝热药为主,活血化瘀药次之;中药归经以肝、肺经为主。结论:中药药枕治疗高血压用药是以平肝熄风、清肝热为主,兼顾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与西药降压药相比,抗高血压中药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在治疗高血压时可发挥独到的疗效。本文从降压中药作用机制角度,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常用降压中药单味药和复方中药制剂,分别进行了综述研究,探讨了中药降压药的降压成分、降压机制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病伴有乏力症状是近期提出的一个临床疑难问题,对其研究的文献报道基本没有,为弄清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出现乏力的原因,文章从高血压病自身、其他共患疾病、失眠、体质因素、精神因素和药物因素六个方面进行了初步阐述。并通过阐述中医对高血压病乏力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该问题,以提高中药控制老年高血压乏力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八种保健品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的作用。对八种中药保健品进行了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功效研究。结果 :多种中药组方 ,经粗提混合后穴位透入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但降压作用持续性、稳定性差。提示 :对中药外用降压疗效应持谨慎态度。建议高血压病患者绝不能轻易以中药保健品取代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治疗应以联合用药为主 ,方能起到较好的器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病患病率仍在快速增长并呈年轻化趋势,故针对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十分迫切和必要。通过对近年来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代表性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从基础治疗、西医治疗、中药内服、针法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代表性观点作一综述,以期总结归纳出符合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特点的治疗方案,为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进一步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更可为慢性病年轻化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孟  张姝 《光明中医》2006,21(2):7-8
通过对降压中药现状的分析,认为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发挥中医辩证论治的特色.才能研制出较为理想的抗高血压中药,使中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晓忱  熊兴江  王阶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3):4015-4019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中医学病机规律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肾虚已成为现代病机关键,是当前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面临的新问题,临床运用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已成为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创新策略。该文系统回顾了补肾单味药、复方以及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现状,以期为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临床多发病,其发病率日益增高,发病年龄日趋下降,严重影响人民健康。中医针灸和中药汤剂治疗高血压病有其独到的优势。中医治疗高血压并非一味降压,而是在中医理论体系下,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具有一定的疗效。文章对近年来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庞英华 《世界中医药》2014,9(6):817-819,823
目的:对中医外治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5年关于中医外治治疗高血压的文献报告,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中医外治治疗高血压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治疗安全的特点,目前较为公认的方法有:中药浴足法、药枕法、针灸法、穴位敷贴法、穴位埋线法、耳尖放血疗法、耳穴贴压疗法、推拿法、刮痧、综合疗法等。结论:中医外治治疗高血压是体弱多病不宜多服降压药、久服耐药及不愿服药的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总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杨学信老师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理、法、方、药特点,总结杨学信老师中医诊治高血压病的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本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杨学信老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病科门诊高血压病历200例,采用频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杨学信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辨证治疗方法、用药频次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数理分析,旨在探究其治疗高血压病的学术见解及诊疗规律。结论杨学信老中医辨治高血压病以阳亢络阻型为主,其在高血压病1级中所占比例最大,是其门诊高血压发病的主要证型;其辨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以平肝、活络、利水法为主,是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等因素有密切相关性;其辨治高血压病用药方面以草决明、珍珠母、钩藤为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年各类医学期刊发表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人工荨麻疹文献的归纳分析,比较了多种治疗该病的方法,指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人工荨麻疹虽均取得一定的进展,各有优势,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7,(4):307-308
从发病特点、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预防等方面,探讨青少年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治方法。肥胖是青少年高血压的重要诱发因素,痰浊阻滞、气滞血瘀是青少年肥胖伴高血压的重要病机,针对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的特点,提出中医药内外合治疗法,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外治疗法干预青少年高血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new pharmacotherapies for manag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n Chin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used in clinical settings for thousands of years.Althoug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very popular,Western medicine experts have not yet accepted it because some ingredient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for its therapeutic effect are not fully clear.Emerging evidence has establishe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ibits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uppresses apoptosis,promotes angiogenesis,regulates autophagy and gut microbiota,and modulates metabolomics,among others.Therefore,it has a beneficial role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such as atherosclerosis,hypertension,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yocardial infarction,cardiomyopathy,arrhythmia,cardiac remodeling,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and heart failure.In this review,we hav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evant mechanisms by whic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gula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2020 to reveal its application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or therapy.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特色,中药、西药联合运用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非常普遍,但对于中西药联用的交互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深入研究冠心病中药、西药交互作用分析方法,明确冠心病中西药联用的交互作用,有助于形成中西医结合干预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的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选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Meta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1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中医药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结果: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共19篇,总样本量1 635例.中医药(或者中医药+西药)与西药降压疗效对比[OR=2.05,95%CI(1.56,2.69),Z=5.15,P<0.000 01];单纯中医药降压疗效与西药组对比[OR=1.17,95%CI(0.79,1.73),Z=0.78,P=0.44];中医药(或者中医药+西药)与西药证候疗效对比[OR=5.35,C95% CI(4.00,7.16),Z=11.30,P<0.00001];单纯中医药证候疗效与西药组对比[OR=5.76,95%CI(3.68,9.03),Z=7.65,P<0.000 01].结论:中医药具有一定的调节血压的作用,并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