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著有医书十一种,其中《四圣心源》乃扛鼎之作,黄氏遣方用药,精益求精,配伍合宜,辨证准确,多尊仲景,善于发挥,尊古不泥古.黄氏临床运用柴胡非常广泛,在《四圣心源》中包含柴胡方剂17首.柴胡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入足少阳胆经,配伍精当,疗效卓著.黄氏运用柴胡与补虚、清热、滋阴等他药配伍,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如噎膈、颠狂、牝疟、瘰疬、月经病等.本文探讨黄元御运用柴胡的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著有医书十一种,其中《四圣心源》乃扛鼎之作,黄氏遣方用药,精益求精,配伍合宜,辨证准确,多尊仲景,善于发挥,尊古不泥古。黄氏临床运用柴胡非常广泛,在《四圣心源》中包含柴胡方剂17首。柴胡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入足少阳胆经,配伍精当,疗效卓著。黄氏运用柴胡与补虚、清热、滋阴等他药配伍,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如噎膈、颠狂、牝疟、瘰疬、月经病等。本文探讨黄元御运用柴胡的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圣心源》是清代名医黄元御的扛鼎之作,不但立论明确,阐释透彻,而且文笔精炼,风格独特,具有广博、深邃的学术思想,颇受后世医家尊崇与青睐.黄氏发四圣(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微旨,一脉相承,前后融贯,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其尊古崇圣之情怀,跃然纸上.尤其是书中自拟方颇多,然审其源流,悉宗四圣之旨,遣药简洁,配伍精当,施之临床,效如桴鼓,集中体现了黄氏独特的用药思路,堪为后学师法之楷模.笔者不揣浅陋,拟从六气治法、顾护中气、健脾调中、注重疏肝、扶阳抑阴5个方面,结合临床案例来解读黄元御的用药思路,为弘扬黄氏学术、提高中医疗效而阐述一己之见,抛砖引玉,仅供批评与指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黄元御妇科学领域遣方用药特点,总结其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的学术特色。[方法] 结合《四圣心源·妇人解》及《黄元御药解》,整理其所载方剂及药物,统计频数并进行分析。分别从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分析黄氏遣方特点,进而归纳总结其临证用药特点,并结合临床验案进一步阐述其遣方用药思路。[结果] 黄氏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多从肝脾论治,病机多与“土虚木陷”相关。《四圣心源·妇人解》共11篇,方剂20首,用药频数最高者分别为甘草、桂枝、茯苓、芍药、丹皮等,体现了黄氏注重培土疏木、兼以行血化瘀、善用温阳之品的用药特点。其方药应用于临床中疗效显著,如以桂枝姜苓汤补中暖脾、疏肝调经治疗脾虚肝郁之月经先期者,以豆蔻苓砂汤开郁降浊、和胃止呕治疗脾虚湿盛之妊娠恶阻者。[结论] 黄氏在遣方用药上重视中气,贵阳贱阴,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重视肝脾、扶阳为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黄元御首重中气,临证力主扶阳抑阴,对多种疾病论治多有独到的见解。迄今,未有分析梳理其止血思路者,现就其关于出血证的论述进行探析。梳理黄元御各书所述出血诸证的主要病机,总结其治疗法则与遣方用药,为临床治疗出血提供思路。黄氏认为血统于中气,中气虚败,中下之湿寒,则四维莫运,血证旁出,可谓执简驭繁。治疗故围绕中气立法,以培土泻湿为要,意在恢复中气升降之权,统摄诸血,推动四维周旋运转使升降有序,血行有常。  相似文献   

6.
张锡纯治喘相反相成的药对配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名医张锡纯对喘证的治疗颇具特色,在精研药性的基础上善用药对,常见到寒药与热药同用,补药与攻药兼施,升药与降药相配,发散药与收敛药共伍,润药与燥药并存。其特色在于使药性、气机平衡,无过于偏。研究药对配伍对于继承和发扬其治喘用药经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用药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论》方独特的用药和组方,至今被临床广泛应用,不仅用于治疗外感疾病,而且广泛地用于内伤杂病。本文从组方遣药、配伍、用量、煎服法、药后调护等方面探讨了《伤寒论》方用药组方特点,旨在加深对经方的配伍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遣方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黄元御《四圣心源》认为,阴阳互根在生理上的表现应为:阳自右而降,降而下沉入肾,化为浊阴,肾阴中含阳气升发之本;阴自左而升,升于上位而化清阳,心火故含阴精化生之根,这便是阴阳互根依托于气化周流的生理循环,也是其余互根关系衍生的基础。简而言之,互根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关系紧密且伴随有对立关系的两者之间。依据此理论,黄元御总结出阴阳互根、水火互根、气水互根、气血互根、精神互根,明辨黄氏学说中的互根思维,对深入剖析理解其学术思想与遣方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癫痫临证方剂用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治疗癫痫的处方遣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治疗癫痫的古籍文献534条,收录有效方剂532条,对方剂中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整理,建立中药数据表,利用数据表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统计核心药物34味,将其按功效分为12类.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前10味药依次为朱砂、甘草、人参、牛黄、麝香、胆南星、远志、黄芩、半夏、大黄;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药类依次是补虚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化痰药、开窍药.结论 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以镇心安神为主要功效的朱砂是癫痫临证用药中最常用的药物;补虚类药是治疗癫痫最常用的药类;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化痰药、开窍药是中医治疗癫痫的重要增效配伍药类.此规律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基本与临床实际用药一致,故可作为临床医师治疗癫痫选方用药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探讨<伤寒杂病论>中桂枝与甘草的配伍规律,从其用药形式、治疗病证、用量规律、配伍方法等细微之处,探讨其在方中的配伍作用与配伍技巧,来指导临床,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医方类聚》中包含人参的内服方剂,探索人参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医方类聚》中应用人参治疗内科疾病的方剂,对方剂中出现药物的所属类别、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使用次数、补虚药详细药物情况、高频使用剂型进行分析。结果人参在方剂中最常配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等;与人参配伍的高频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白术、陈皮、肉桂等,所属类别依次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温里药等;与人参配伍的补虚药中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均较为常见;包含人参的内服方剂常用剂型有5种,其中,散剂和汤剂使用频率最高。结论《医方类聚》中人参配伍规律的研究能为其临床组方配伍提供帮助和指导,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药对是方剂配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不同证型和中药功用特色,将两味中药有机地组合一起治疗SLE时,疗效显著。探讨SLE临证药对的配伍与运用,有利于学习、掌握临床治疗SLE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黄元御对六气的解说,探求黄氏气化理论的形成基础和特点,理解"左升右降、土枢四象"的医学体系。黄元御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天地相参,必与天地同气。提出气化升降根于脾土,中气升降失调当责之水寒土湿。内外感伤杂病,多因脾湿。治疗多从温中补土立论。黄氏运用《黄帝内经》六气主气司化和从化理论,解释了六气正常气化与异常气化,更深刻的解读了气化和伤寒六经的病因病机和传变规律。从整体动态天人相应的思想认识生命,遵循经典又见解独道,为理解和把握中医思想提供了独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寿世保元》中龚廷贤运用柴胡的处方进行数据分析,为现代临床用药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寿世保元》中龚廷贤运用柴胡的处方,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主治病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寿世保元》载含柴胡的方剂共185首,用药总频次达2095次,主治疾病85种。甘草、当归、人参、白术常与柴胡配伍使用;龚廷贤常运用柴胡治疗伤寒、月经不调、发热、耳病等疾病;高频病症用药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到“柴胡–甘草–人参–黄芩”“柴胡–当归–甘草”“柴胡–人参–当归–甘草”3个主要核心药物组合,其中发热和耳病的核心药物组合皆为“柴胡–当归–人参–甘草”。结论 柴胡辛温发汗、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疏泄肝胆,龚廷贤常使用其加减配伍治疗不同原因所致伤寒、月经不调、发热及耳病等疾病。  相似文献   

15.
麦冬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古今医家对其运用娴熟,临证中有多种对药形式。药对配伍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之一。该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整理总结了麦冬与补气、滋阴、清热、化痰、收涩、补血中药的几种典型药对配伍形式,并认为其配伍在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等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下,符合七情和合的用药法度,临床参考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总结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对药——苍术与白术、乌梅与木瓜、青皮与陈皮、焦三仙与鸡内金,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分析其配伍特点及运用心得,展现用药特点,进一步传承发扬其学术思想经验,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黄元御治疗妇科病多从肝脾论治,首重木气通行,行肝血,润肝燥,常用桂枝、牡丹皮、何首乌等药,同时健运脾阳,常用干姜、茯苓、甘草等,并结合脏性寒温并用,重视整体气机升降,且组方精小,用量轻清,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医圣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著《伤寒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载方112首,所采方及自创方大都组方严谨,用药配伍精当,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验证,疗效显著。因此,探讨《伤寒论》组方机制,不仅有利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方剂的特色,而且对临床运用成方、创制新方以及新药的开发都有指导意义。小柴胡汤作为张仲景治疗少阳病的主要方剂,后世对其研究颇多。临床上,该方的作用也极其广泛,仅在近20年国内各种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小柴胡汤新用的文章,就达800余篇,是仲景方扩大运用一个拓展面最宽的方剂之一。由于其配伍的严谨性,特别…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晚清名医张锡纯在临床治疗中运用人参做为主药,随证配伍制方应用于各种疾病的临床经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并对其用药配伍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药品在临床上的应用,它们或单独或相互配伍,其疗效却有很大不同。某些药经过与其他药配伍后,其治疗范围更广,疗效会更好。而配伍后的稳定性却直接关系到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因此,本人就某些注射药间相互配伍后,在室温、时间、含量、外观等方面的稳定性变化,做一综述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