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清洗保养方法对抑制器械生锈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 《天津护理》2006,14(5):284-285
目的:探讨有效抑制手术器械生锈的方法,方法:随机将妇产科常用的手术器械100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件.观察组器械采用新5步清洗保养法,对照组器械按常规的清洗保养法,正常使用3个月.对照两组器械的生锈率、结果:观察组器械生锈率为2%,对照组为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新清洗保养法将器械的清洗与保养贯穿在一起.有效抑制了器械的生锈,减少了科室内器械锈蚀的损耗,为临床提供了更安全的器械,也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标”、“本”是中医学用来分辨疾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的理论。它主要提示:哪是疾病的本质,哪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哪是疾病的主要矛盾.哪是疾病的次要矛盾。而所谓“标”是疾病的现象.“本”则是疾病的本质。因此分清标本.才不致于被错综复杂的各种症状所迷惑.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予以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疾病是复杂的.经常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所以“标”与“本”也是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二者是辨证关系。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正是依据“治病求本”的理论.配合医疗工作.对病人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从病因和症状来讲.病因为…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是近年来临床诊断血管病变的新诊断手段之一。它将超声探头置于血管腔内,不仅可观察动脉管腔的大小、管壁的组成和形态结构.且可观察其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变化:不仅可对病变行定性分析。还可进行精确测量分析,这是离体的组织学检查等其他检查手段所无法相比的,因此。血管内超声有“活体组织学”检查之称。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IVUS对血管疾病,特别在冠脉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对该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主要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邹艳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822-682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通透性因子或血管调理素,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促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转移、血管生成维持等作用。近来研究发现,VEGF的表达与某些肾脏疾病密切相关,现就有关VEGF与肾脏疾病的研究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疾病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报告了应用高分辨力彩超对110条下肢静脉血管的诊断,其中27条病变血管,93条正常血管。描述了正常下肢静脉血管、深静脉血栓、静脉瓣功能不全及大隐静脉血栓的声像图表现,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超声检查技术和体会进行了详细讨论和总结.认为彩超对下肢静脉疾病安全、迅速、可了解血管、血流状态和血管周围情况,解释原因不明的肢体肿胀,早期发现深静脉血栓,利于疾病的随访,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效果的判定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中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应用的价值及其差异。资料来源:应用计 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2期间关于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检索词:“VA,photography,vertebral artery,Angiography,DSA,CTA,MRA”。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4—12期间关于3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检索词:“椎动脉,摄影,造影,DSA,CTA,MRA”。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献,并查找全文。排除重复性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有关影像学检测方法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的文献47篇,排除重复性研究17篇,纳入30篇。其中有关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11篇,有关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6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13篇。资料综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目前是椎动脉测量和相关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以较安全的CO2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代替碘油充当造影剂。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是随着CT技术的发展新兴的一种检查手段,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同属有创检查。在椎动脉检测中能很好的显示局部受压的部位原因及程度,但不能反映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流方向,甚至可能夸大血管狭窄程度。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属于无创检查。对正常椎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优势及适用性、准确性普遍公认。但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诊断还有着较大的争论和分歧。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种检测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无刨性敏感性俱佳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检查将在临床椎动脉常规检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超声检查在诊断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肿胀、疼痛是肢体静脉急性血栓形成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急诊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此外,70%~90%的肺动脉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栓。不少下肢静脉栓塞患者疾病后期常发生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因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闭。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可使患者血管栓塞段及早再通.有利于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保护瓣膜功能.防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肺栓塞发生。本文就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治疗工作的进行,患者必须要有良好的血管条件接受治疗,这关系着疾病的转归,临床治疗中,大多药物通过静脉给药,因此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减少患者的痛苦,所以静脉穿刺技术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就对我科800人次静脉输液患者的观察以及如何做好保护血管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糖尿病足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了解其治疗的有效措施。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2003-01/2005-12期间的有关糖尿病足治疗的文献,检索词“diabetic foot,diettherapy,drugtherapy,radiotherapy”等,限制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3—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糖尿病足,治疗”,限定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选取包括具有神经、血管或感染情况的糖尿病足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初审.纳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Meta分析和临床分析的文章。排除综述、个案报道。质量评价主要考察资料的真实性、严密性、实施过程是否严格及统计学处理的合理性。资料提炼:共收集文献91篇.纳入文献31篇。资料综合:糖尿病足是周围神经病变、缺血、足部畸形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糖尿病发展后期的严重并发症.明确其发病机制对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诊断糖尿病足时应该明确其神经、血管、感染等情况。治疗方案也应根据溃疡的严重程度(Wagner分级)、血管状况、感染和神经病变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结论:糖尿病足的短期效果通常比较理想,远期效果欠佳,只有明确糖尿病足的神经、血管、感染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治疗才能提高保肢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众多因子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的结果。现已发现多种与血管生成有关的物质。当血管生成有关的物质与抗血管生成的物质达到平衡时,血管生成的“开关”关闭;若这一平衡被打破,血管生成有关的物质占优势,“开关”打开。于是血管生成。本文就细胞因子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评价GREINER“非可替”带分离胶肝素锂负压采血管标本存放48h临床常用生化项目的测定结果。为此我们做了两种对照试验。一是“BD肝素锂普通负压采血管与“非可替”带分离胶肝素负压采血管的对比试验”(简称“对比试验”);二是GREINER“非可替”带分离胶肝素锂抗凝负压采血管存放48h对部分生化项目测定值影响的观察”(简称“观察”)。结果一、两种负压采血管在测定部分生化项目,即Alb,ALP,ALT,ApoA,ApoB,AST,BUN,Ca,CHE,CHO,CK,CK—MB,CL,CO2,CREA,D—BIL,Fe,GGT,GLU,HBDH,HDL-C,hs—CRP,K,LDH,LDL-C,Mg,Na,P,TBA,T-BIL,TG,TP,UA,UA,UBIC共35项的对比试验,经过统计学t检验,P值大大超过0.05.说明带胶肝素锂负压采血管完全可以代替普通肝素锂负压采血管。二、上述“观察”结果是,用CCV(选择变异系数)作为允许误差的评价标准.测定结果是:①第2d和第3d,大于允许误差的项目,有GLU,分别降低10%和17%左右;HBDH分别增加11%和26%.②第3d,大于允许误差的项目,有AST,测定值增加13.5%.③其它测定项目(除Fe和UBIC没有测定外),都在允许误差内,无显著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及缺血性中风处有二篇,一是“中风历节病篇”,一是“血痹虚劳病篇”.笔者在学习《金匮》的过程中.就仲景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及证治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肾病综合征(NS)中医属“水肿”、“肾虚”范畴。老年NS无论水肿存在与否,其痫本皆属于“虚”,标多夹有“邪”。肺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血瘀是本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其中血瘀和湿热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邪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形成了老年NS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特点。本文从中西医方面就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家庭护士》2006,(4S):24-25
春天.风柔草绿、阳光明媚.正是出游的“黄金期”。就在大家游山玩水的欢乐时光里,一些疾病也会不请由到。“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在观景赏花时有些人会对花粉产生过敏反应.如打喷嚏、波鼻涕.皮肤、耳泉等处奇痒,皮肤易生荨麻疹.严重者还可发生哮喘。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家庭护士》特别推出——春暖花开留神皮肤过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血管门残留现象”成因,寻求对策。方法60例块状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方法栓塞(A组,n=30),小颗粒栓塞(B组,n=30)。观察两组残留现象的发生率及中期疗效。结果治疗后即时,A组“残留现象”占86.7%,B组占43.3%有明显差异(P〈0.01),A组一年生存率为60%,B组为83.3%。结论肿瘤动脉插入式供血血管门区域血管管径粗血流速度快、相对容易形成侧支血供和常规栓塞治疗中常出现的假性完全性栓塞为“残留现象”的主要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休闲看版     
女性健康十大“软肋”医学研究表明,由于在生理心理上存在很大差别,女人相比男人,存在更多的健康“软肋”,也更容易患某些疾病。软肋一:免疫力大起大落平时,女人对于侵入体内病菌的免疫力十分强劲。但到了怀孕的时候,会变得十分的脆弱。正是因为女人自身免疫力的大起大落,所以更容易患像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软肋二:心脏患病更致命雌激紊具有使血管保持弹性,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更年期女人体内雌性激素减少,它的保护功能也相对削弱,女人一旦得了心脏病就显得更为严重,更致命。软肋三:韧带天生就脆弱与男人相比…  相似文献   

17.
陶娅玲  漆洪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3):2707-270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也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并发症。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为7%-1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管细胞因子的合成及障碍有关。其病理基础是全身小动脉痉挛,造成微小血管狭窄,血管壁渗透性增加。血液浓缩。此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凝血因子活性多数增高,凝血功能亢进。上述病理生理变化,形成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邹本占  李宝羚 《现代康复》1998,2(9):937-937
头痛是许多疾病临床常见的症状,它可由许多不同疾病所致,觳少考虑由颈部原因所致头痛.颈椎病的常见特征是头痛,颈性头痛的病人很容易被误诊。现将2例颈椎病引起的头痛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病例报告分析如下。病例1:女,56岁.下部。从1991年开始头晕,主侧偏头痛.伴内耳胀痛向颞部及眼眶放射,局部按压疼痛减轻.经颅多普勒提示:左侧脑血管扩张.诊断为神经血管性头痛。病例2:女.36岁,干部。从1993年开始头痛.以左侧偏头痛为主.向枕部及患侧上肢放射,伴头晕、恶心、心悸、烦躁失眠.经颅多普勒提示:左侧脑血管扩张.椎管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为神经血管性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9.
血管移植术的护理观察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大、中血管移植术71例,作者就血管移植手术的手术前准备、手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8例,女13例,年龄8-76岁。其中胸主动脉瘤4例,腹主动脉瘤7例,周围动脉瘤15例,慢性动脉闭塞疾病24例,上腔及下腔静脉闭塞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6例,各种血管损伤11例。移植血管采用人造血管22条,自体大隐静脉53条,共75条血管;血管直径0.4-2.2cm,长度2-70cm。本组术后2例死于创伤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l例死于心功能不全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经半年一6年,平均3年的随访…  相似文献   

20.
傅善来 《上海护理》2004,4(6):60-62
“临床医学重在诊断”这是临床医生的格言,也是临床医生的行动指南。有多多少少优秀医务工作者致力于疾病的研究,研究疾病形形色色的表现,根据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辅助检查,作出科学诊断。然后针对不同疾病进行治疗,涌现了许多名医.如“东方一把刀”。“远东一只眼”等,真可谓“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